220 likes | 337 Views
網路概論. 授課 : 方順展. 電腦的演進. 電腦的演進. 第一代 ― 真空管電腦 (1946 ~ 1954) 第二代 ― 電晶體電腦 (1954 ~ 1964) 第三代 ― 積體電路電腦 (1964 ~ 1971) 第四代 ― 微處理電腦 (1971 ~ ). 第一代 ― 真空管電腦 (1946 ~ 1954).
E N D
網路概論 授課:方順展
電腦的演進 • 第一代 ― 真空管電腦 (1946 ~ 1954) • 第二代 ― 電晶體電腦 (1954 ~ 1964) • 第三代 ― 積體電路電腦 (1964 ~ 1971) • 第四代 ― 微處理電腦 (1971 ~ )
第一代 ― 真空管電腦 (1946 ~ 1954) • 1946年, 人類第一部電腦問世, 稱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由美國賓州大學的 John W. Mauchly 與 J. Presper Eckert 以「真空管(Vacuum Tube)」為主要元件製造而成。總共使用了約 18,000 個真空管, 15,000 個繼電器, 長 15 公尺, 寬 9 公尺, 重30噸, 一秒鐘內大約能作 5,000 次加法運算。
第一代 ― 真空管電腦 (1946 ~ 1954) • 台灣第一台電腦則是 IBM 公司於 1954 年發展完成的 IBM 650 (由交通大學於民國 50 年引進)。
第二代 ― 電晶體電腦 (1954 ~ 1964) • 1947年, Bell 實驗室的三位科學家 J. Bardeem、H. W. Brattain、及 W. Shockley發明了電晶體。 • 由於電晶體與真空管比起來, 耗電少、體積小、穩定度又高,因此逐漸被大量應用在電子學的領域, 且不久後便取代了真空管的地位。
第三代 ― 積體電路電腦 (1964 ~ 1971) • 1964 年 IBM 公司向全世界宣布, 使用積體電路(lntegrated Circuit, IC) 研製成功的 IBM 360 系列電腦正式推出, 是第三代電腦的開始。 • 一片積體電路可以取代數個電晶體的功用, 因此第三代電腦的體積變小了許多, 重量也輕了許多, 運算速度則較電晶體電腦快了數百倍, 可達到 10-8 秒, 然而價格卻更為便宜, 電腦不斷朝更快、更小、價格更低發展。
第三代 ― 積體電路電腦 (1964 ~ 1971)
第四代 ― 微處理電腦 (1971 ~ ) • 由於第三代積體電路技術不斷的改良, 延伸出高密度 IC, 稱為「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VLSI)」。 • 超大型積體電路維持積體電路體積小的優勢, 且由原先只能容納數十個電子元件, 發展為可容納數千至數萬個電子元件。
第四代 ― 微處理電腦 (1971 ~ ) • 由於第四代電腦使用微處理器為電腦的核心, 因此又稱為「微處理電腦」。最早支援一般用途的微處理器是 Intel 公司於 1974 推出的 8080, 此後電腦科技的發展更加迅速。1981年 IBM 公司推出的第一台個人電腦 (IBM PC) 使用 Intel 8088 微處理器,1983年則開始使用Intel 8088 或 8086 微處理器, 1984 年以後使用 Intel 80286、80386、80486 的個人電腦陸續推出, 直到今日的 Pentium 系列電腦。
網路簡介 什麼是網路?
網路的定義 將相關的資訊設備如個人電腦、大型主機、伺服器、印表機、網路設備等,經由有線或無線的方式整合資源以達到共享與資訊流通目的者稱為網路。
功能: • 把多個電腦連起來 • 共享設備 • 共享資料 • 享受網路上的服務 • 等…
網路型態 • 主從架構(client/Server) • 對等式架構Peer / Peer • 區域網路 • 廣域網路
區域網路 Local Area Network, LAN區域網路 LAN是Local Area Network的縮寫,意思是在一個特定區域的網路的意思,像在辦公室中或在一所學校裡所架設的網路,就可以算是LAN的一種。 總經理電腦 資料庫伺服器 行銷部電腦 人事部電腦
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 WAN廣域網路 廣 義 的 廣 域 網 路 (WAN) 是 由 各 地 的 區 域 網 路 (LAN)、 個 體 用 戶 透 過 各 式 線 路 交 織 而 成 的 大 規 模 網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