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748 Views
第八讲 醇、酚、醚和羰基化合物 一、醇 氢键 --- 醇与醚对比 水 醇 醚 硫化氢 硫醇 硫醚. 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醚分子中不含羟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硫醇不能形成氢键, 如: CH 3 SH(M=48,bp=6℃) 、 CH 3 OH(M=32,bp=64.7℃) ; CH 3 CH 2 SH(M=62,bp=37℃) 、 CH 3 CH 2 OH(M=46,bp=78.3℃). 分子中羟基越多形成的氢键越多,如:
E N D
第八讲 醇、酚、醚和羰基化合物 • 一、醇 • 氢键---醇与醚对比 • 水 醇 醚 • 硫化氢 硫醇 硫醚
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醚分子中不含羟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硫醇不能形成氢键,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醚分子中不含羟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硫醇不能形成氢键, • 如:CH3SH(M=48,bp=6℃)、 • CH3OH(M=32,bp=64.7℃); • CH3CH2SH(M=62,bp=37℃)、 • CH3CH2OH(M=46,bp=78.3℃)
分子中羟基越多形成的氢键越多,如: • bp 197℃ 125℃ 84℃ • CH3CH2SH的Pka=10.5,而CH3CH2OH • Pka=17 硫醇的酸性比醇强 • 1.制备: • (1)烯烃的水合 • (A)直接水合(遵循马氏)
(B)间接水合 • (a)加硫酸(遵循马氏)
(b)硼氢化-氧化(反马氏) • (2)卤代烃的水解 • (3)羰基化合物的还原
醛酮的还原:①催化加氢/Pd、Pt、Ni,②NaBH4(不还原碳碳双键、碳碳叁键、氰基、硝基),LiAlH4(不还原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酮的还原:①催化加氢/Pd、Pt、Ni,②NaBH4(不还原碳碳双键、碳碳叁键、氰基、硝基),LiAlH4(不还原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 羧酸、酯的还原:①催化加氢/Pd、Pt、Ni,②LiAlH4 • (4)格氏反应 • 醛和酮与Grignard试剂(RMgX)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水解生成醇。
甲醛与RMgX反应用于合成伯醇; • 其它醛与RMgX反应用于合成仲醇; • 酮与RMgX反应用于合成叔醇。 • 3. 反应: •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Na、K、Al)
HX = HI, HBr, HCl 活性依次减弱。 • Lucas试剂(浓盐酸/无水氯化锌) • 叔醇 〉仲醇 〉伯醇
扎依采夫规则:脱去的是羟基和含氢较少的碳上的氢。扎依采夫规则:脱去的是羟基和含氢较少的碳上的氢。 • (4)氧化和脱氢(KMnO4/H2SO4、 • Na2Cr2O7/H2SO4、Cu)
二、酚 • 1.制备: • (1)磺化碱熔
(2)芳卤的水解 • 2. 反应: • (1)酸性(与醇对比) • 苯酚的pKa=10,它的酸性比醇强(乙醇的pKa=17;环己醇的pKa=18),比碳酸弱(pKa=6.38)
三、醚 • 1.制备: • (1)醇分子间脱水(制备单醚) • (2)Williamson醚的制备 • 乙基叔丁基醚的制备:
2.反应: • (1)醚键的开裂
环氧乙烷的开裂: • 酸催化开裂:
四、羰基化合物 • 1. 命名 4-甲基戊醛(γ-甲基戊醛) 4-甲基-2-戊酮(衍生物命名: 甲基异丁基(甲)酮)
2.制备: • (1)醇的氧化和脱氢 • 常用的氧化剂:重铬酸钾/硫酸;高锰酸钾/硫酸。 • 常用的脱氢催化剂:Cu,Ag,Ni等。
3.反应: • (1)亲核加成(HCN、NaHSO3、 • 醇、格氏试剂、氨的衍生物) • (A)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 脂肪族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 α–羟基腈(及氰醇)
由于HCN为弱酸,加入碱使其离解为CN-,从而加速反应。 • (B) 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 • 大多数醛和脂肪族甲基酮能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α–羟基磺酸。 • α–羟基磺酸易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故可用于鉴别醛和酮。
(C)与醇的加成反应 • 在无水HCl或其它无水强酸的催化下,醛(酮)与一分子醇反应生成半缩醛(半缩酮),进一步与一分子醇缩合生成缩醛(缩酮)。
由于缩醛(缩酮)对氧化剂和碱稳定,可以用来保护羰基,等反应结束后在酸的水溶液中加热水解去掉保护,重生羰基。由于缩醛(缩酮)对氧化剂和碱稳定,可以用来保护羰基,等反应结束后在酸的水溶液中加热水解去掉保护,重生羰基。 • D)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反应 • 醛和酮与Grignard试剂(RMgX)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水解生成醇。
甲醛与RMgX反应用于合成伯醇; • 其它醛与RMgX反应用于合成仲醇; • 酮与RMgX反应用于合成叔醇 • (E)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反应 • 醛和酮与氨的衍生物(羟胺、肼、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作用,分别生成肟、腙、2,4-二硝基苯腙、缩氨尿。
醛、酮与氨的衍生物的反应,除了合成意义外,常常用于羰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因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大部分是醛、酮与氨的衍生物的反应,除了合成意义外,常常用于羰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因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大部分是
固体,且具有一定的熔点,可利用来鉴别醛、酮。在稀酸作用下,又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可利用来分离和提纯醛、酮固体,且具有一定的熔点,可利用来鉴别醛、酮。在稀酸作用下,又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可利用来分离和提纯醛、酮 • (2) 氢的活泼性:
(B) 羟醛缩合反应 在稀碱存在下,两分子醛(酮)相互作用,一分子的α氢加到另一分子的羰基的氧原子上,而其余部分加到另一分子的羰基的碳原子上,生成 α–羟基醛(酮),α–羟基醛(酮)受热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
含α氢的两种醛(酮)之间的产物有四种在合成中没有意义;如果两者之一不含α氢(如甲醛、苯甲醛、糠醛),则产物为两种,在合成中有着重要意义。含α氢的两种醛(酮)之间的产物有四种在合成中没有意义;如果两者之一不含α氢(如甲醛、苯甲醛、糠醛),则产物为两种,在合成中有着重要意义。 • (C)醛与硝基化合物的缩合 • (不含的α氢醛)
(D)酮与不含α氢酯的缩合 • 不含α氢酯:苯甲酸酯、甲酸酯、碳 酸酯、草酸二酯等 • (E)Mannich反应
(F)卤代及卤仿反应 • 卤代反应:p286.4. • 卤仿反应:
具有CH3CO-结构的醛、酮,CH3CH(OH)- 结构的醇能发生卤仿反应。由于碘仿是不溶于水的黄色的固体,且具有特殊的气味,可用于鉴别。 • 1.氧化还原反应 • (1)氧化反应 • 醛易被氧化,可被弱的氧化剂Fehling试剂(以酒石酸盐为络合剂的碱性氢氧化铜)或Tollen试剂(硝酸银的氨溶液)氧化,而碳碳不饱和键双键不受影响。
RCHO + Cu(OH)2 + NaOHRCOONa +Cu2O • RCHO + Ag(NH3)OH RCOONH4 + Ag • 酮不易被氧化,在强烈氧化条件下,发生碳碳键的氧化开裂,一般在合成上没有意义 • (1)还原反应 • (A)催化氢化
醛、酮在Ni、Cu、Pt、Pd等的催化作用下与氢反应生成醇。醛、酮在Ni、Cu、Pt、Pd等的催化作用下与氢反应生成醇。 • (B) 金属氢化物还原 • (C) Clemmenson 还原 • 醛和酮用锌汞齐加盐酸可还原为烃。
(D) Wolff-Kishner-黄鸣龙 • 醛和酮与肼在高沸点溶剂如一缩二乙二醇中,首先与肼生成腙,腙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失去氮,羰基转变为亚甲基。 • Clemmenson 还原和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都可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前者在酸性性条件下进行,后者在强碱条件下进行,根据反应物分子中其它基团对反应条件的要求,选择使用。
(E) Cannizzro反应 • 不含氢的醛在浓碱存在下,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歧化反应,一分子还原为醇,另一分子氧化为酸。 • RCHO + 浓 NaOH RCOONa +RCH2OH
(4) 乙烯酮及双乙烯酮的反应 制备:
反应: 1.加成反应 2.聚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