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842 Views
國文應考寫作. 解碼. ≠ >. 非選擇題. 寫作測驗. 閱讀測驗. 寫作測驗. 學測. 指考. 睡了一覺,下午的日光還是一樣白。 他一身汗,濕津津的,恍惚夢中看到一個人。 一個瘦長的男人吧,奇怪得很,削削瘦瘦像一根枯掉的樹,臉上露著石塊一樣的骨骼。眉毛是往上挑的,像一把劍,鬢角的髮直往上梳,高高在腦頂綰了一個髻,最有趣的是他一頭插滿了各種的野花。 杜若香極了,被夏天的暑氣蒸發,四野都是香味。這男子,怎麼會在頭上簪了一排的杜若呢?
E N D
國文應考寫作 解碼
≠ > 非選擇題 寫作測驗
閱讀測驗 寫作測驗
睡了一覺,下午的日光還是一樣白。 他一身汗,濕津津的,恍惚夢中看到一個人。 一個瘦長的男人吧,奇怪得很,削削瘦瘦像一根枯掉的樹,臉上露著石塊一樣的骨骼。眉毛是往上挑的,像一把劍,鬢角的髮直往上梳,高高在腦頂綰了一個髻,最有趣的是他一頭插滿了各種的野花。 杜若香極了,被夏天的暑氣蒸發,四野都是香味。這男子,怎麼會在頭上簪了一排的杜若呢? 漁父仔細嗅了一下,還不只杜若呢!這瘦削的男子,除了頭髮上插滿了各種香花,連衣襟、衣裾都佩著花,有蘼蕪,有芷草,有鮮血一樣的杜鵑,有桃花,柳枝。漁父在這汨羅江邊長大,各種花的氣味都熟,桂花很淡,辛夷花是悠長的一種香氣,好像秋天的江水…… 「你一身都是花,做什麼啊?」 漁父好像問了一句,糊裡糊塗又睡著了。 閱讀框線內的文字,並根據你對《楚辭‧漁父》和屈原的了解,說明文中如何描述屈原的外貌?這些描述凸顯了屈原性格上的何種特徵?請以200字—250字加以說明。
◎瘦如一根枯掉的樹 ◎臉上的骨骼像石塊 ◎眉毛上挑如劍 ◎上梳的鬢角 ◎高綰的髮髻 ◎頭上和衣服上全是香花 耿直 不屈 擇善固執 潔身自好 眾人皆醉我獨醒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ㄧ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ㄧ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一)客所以有「而今安在哉」的感歎,是因何而起? (二)「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所提示的人生問題是什麼? (三)客云:「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請解釋他對於問題(二)要如何解決? 9278人0分
【題意引導寫作】 於題目之前提供一段解說命題用意的文字,協助考生進行文章構思。題目或明確指定,或部分開放考生自擬。 題意引導寫作 閱讀「題意說明」後所進行的寫作
【資訊整合寫作】 於試題中提供文字或圖表一至數則,考生必須先行閱讀,再依題目所指定的寫作任務,自文字或圖表中整合相關資訊,構思寫作內容。題目所指定的寫作任務,可能為整理、改寫、闡釋、解析、說服、評論等。 資訊整合寫作 對資料進行理解、應用、分析、評論、改作 非 題意引導寫作 閱讀理解+寫作
【資訊整合寫作】 • 寓言故事→提出寓意、感想 • 兩則資料→歸納資料觀點、擇一題出贊同與理由 • 營隊課程表→撰寫活動宣傳說明文件 三個例題(還有更多)
1 理解 read 資料 2 歸納整理 表述 敘述身分轉換 3 文類轉換
1 老張賣掉所有的資產,換了一大塊金子,埋在舊牆腳邊的地洞裡,每天都去看它。他的一個工人,注意到他奇異的舉動,便尾隨窺伺,發現金洞的祕密,所以趁著某天夜晚,挖走了那塊金子。隔天,老張發現金洞竟然空了,嚎啕大哭。一位鄰居見他這樣悲傷,問明原故,就告訴老張:「別哭了吧!你只要拿一塊石頭,依舊放在地洞裡,還是可以天天去看它啊!反正金子放在地洞不用,跟沒有也是一樣的。」 請以下列形式,完成一篇文章: 1.第一段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開頭,先簡要說明你認為這個故事所含藏的寓意。 2.第二段以後,請繼續就你在第一段所提出的寓意,發表你的感想。
1 2 〈資料甲〉某大學的生活教育宣導 個人禮儀是個人儀表、言談、舉止等方面的規範,也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其核心是尊重他人,與人友善。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故請同學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勿貪一時方便,穿著拖鞋到教室上課,以培養大學生之氣質。 〈資料乙〉某報的讀者投書 新聞報導幾所大學禁止學生穿拖鞋上課,讓人啼笑皆非。校方認為學生在校內應注意服裝儀容,穿拖鞋有礙觀瞻,然而,怎樣的服飾才算符合禮儀呢?女生穿鑲鑽或有跟的人字拖可被允許,男生穿藍白拖、人字拖就不行,這樣的判斷不會太主觀嗎?校方希望學生培養氣質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求外在的、腳底的小節,讓人覺得本末倒置。 大學是自由的學術殿堂,允許各種意見發聲,學生的服裝穿著也是一種意見表達的形式,不該被隨意抹殺。
請以下列形式,完成一篇文章: 1.第一段請用「資料甲是某大學的生活教育宣導,主張……。資料乙則是某報的讀者投書,認為……」的形式,先將「資料甲」和「資料乙」的主要觀點,分別用兩三句話加以歸納、簡述。 2.第二段以後,請就「大學生不應該穿拖鞋上課」和「大學生可以穿拖鞋上課」兩種看法,選擇其中一種,給予贊同,並提出你之所以這麼認為的理由。理由不必受限於〈資料甲〉、〈資料乙〉所提出者,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理由。 ●注意:只能選擇一種看法,說明你贊同的理由,不能兩種看法都贊同。
2 3 某大學學生事務處擬於寒假舉辦「社團幹部成長營」,請依據上列活動時間表,寫一份宣傳說明文件,向社團幹部們介紹舉辦成長營的目的與此次活動的內容,吸引他們報名參加。
18 17 16 9 8 7
24÷6=4 級數 × 4 16
4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如果你不讓它發揮它的用途,那就毫無價值可言,有和沒有都是一樣的。 我覺得一樣東西的價值,並不是它本身的好壞,而是使用它的人把它用在哪種用途上。 3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勿把全部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既然放了也不要時時去看它,而製造使人好奇讓人想去竊取的慾望。 從古至今,我們總是籠照在充滿慾望思想的社會,人的慾望總是源源不絕,
介乎「中、中下」間的作文 (16+12) ÷2=14 (14+12) ÷2=13 (14+10) ÷2=12
「優」或「良」或介乎「優、良」間的作文 24 20 (24+20) ÷2=22 22~18
比較需要凸顯優異 程度差異不大 等級越細誤差越多 10-12-14-16 9-10-11-12-13-14-15-16
閱讀下列故事,從故事全貌推想它的啟示,再依框線內的指示進行寫作。閱讀下列故事,從故事全貌推想它的啟示,再依框線內的指示進行寫作。 執行寫作任務前的提示 將故事所給予的啟示,結合你的生活體驗,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文章不必訂題目。 寫作任務
有一個小男孩,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在學校不得人緣,因此悶悶不樂。星期天,同學們沒有人想約他出去玩,他只好待在家。 有一個小男孩,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在學校不得人緣,因此悶悶不樂。星期天,同學們沒有人想約他出去玩,他只好待在家。 「既然如此,一起去爬山吧!」小男孩的父親說,小男孩卻搖搖頭。 「你確定不去嗎?真可惜!那山谷住了一個『友誼精靈』,凡是和祂說過話的人,都能交到很多朋友!」 「真的嗎?」小男孩的眼睛亮了起來,開心的跟著爸爸出門。
快到山頂時,小男孩不小心跌了一跤,他生氣的大吼:「討厭!」接著他大吃一驚,因為山谷傳來一個聲音,大聲罵他:「討厭!」 快到山頂時,小男孩不小心跌了一跤,他生氣的大吼:「討厭!」接著他大吃一驚,因為山谷傳來一個聲音,大聲罵他:「討厭!」 小男孩更加憤怒:「你是誰?」「你是誰?」山谷又傳來相同的回應,小男孩氣炸了:「不要學我說話!」「不要學我說話!」山谷傳來的聲音還是照學不誤。 爸爸拍拍小男孩的肩,神秘的說:「那就是『友誼精靈』,你注意聽……」接著,爸爸對著山谷大喊:「你真棒!」 「你真棒!」友誼精靈這樣回覆。小男孩也學爸爸朝山谷大喊:「我想跟你做朋友!」友誼精靈也對他說:「我想跟你做朋友!」 小男孩恍然大悟,開心的笑了。
悟 • 交朋友,先對人好 • 與人相處,先對人好 • 做事,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悟 • 友誼精靈其實就是自己(本我) • 兒子如何踏上父親的道路 • 非言語直示的經驗傳承 • 大自然給人們的啟悟
任務型指標-上 • 能掌握「故事全貌」的主要訊息。 • 這個「啟示」未必要在文章開頭就明白交代,但應足以讓閱卷委員於文章中辨識、把握。
任務型指標-下 • 只是從故事中「片言、斷章」所得到的啟示。 1.假日應多親近大自然。 2.不要隨便生氣、罵人。
任務型指標-0 • 完全看不出「啟示」與故事的關聯。 • 把「小男孩」改成「小女孩」。 • 抄選擇題篇章閱讀測驗。
在學校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當然要外出走走抒發自己的心情,到山谷大喊,讓山谷的人知道我心情不好,也跟著一起抒發情緒,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呀。在學校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當然要外出走走抒發自己的心情,到山谷大喊,讓山谷的人知道我心情不好,也跟著一起抒發情緒,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呀。 這篇文章的啟示,是不是覺得自己在學校沒有好朋友就悶悶不樂的,
善意,發自內心,但在給予他人之前,你有什麼考慮 ── 是喜歡公開給人幫助?還是只想默默付出?是直覺應該時時的、毫不吝嗇的給?還是認為應該視狀況、看時機來給?又或者,你曾握著善意,卻遲遲沒給出去 ── 可能擔心,給了,和別人的一比顯得卑微;可能操心,給了,未必是對方真正的需求;也可能憂心,給了,反而造成對方的尷尬、或誤會…… 請以「善意,在手中」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述說你的相關經驗、感想或看法。
4 寫作其實不輸人就好 學怎樣得4比學怎樣得5重要
50字 • 字數不足6行或超過12行:酌扣1分。 • 字數不足9行或超過16行者,酌扣1~2分。 字數限制 50字
一、未分項或不標(一)、(二)卻仍層次清楚者,酌扣1分。一、未分項或不標(一)、(二)卻仍層次清楚者,酌扣1分。 二、未分項或不標(一)、(二)、(三)卻仍層次清楚者,酌扣1分。 須分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