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700 Views
《 免疫学论坛 》 --基于问题学习( PBL )模式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免疫学系 高 扬. 报告提纲. 1. 教学改革背景 2. PBL 教学改革 3. 《 免疫学论坛 》 经验. 《 免疫学论坛 》 教学改革背景. (一)第一次医学教育革命与 “ 约翰霍布金斯模式 ” 强调医学教育的长期性,医学院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开始 重视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基础教育; 注重医学生正确地理解医学问题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方法,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灌输医学知识; 重视医学教育与科研的密切结合; 将医学院纳入综合大学。
E N D
《免疫学论坛》--基于问题学习(PBL)模式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免疫学系 高 扬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报告提纲 1. 教学改革背景 2. PBL教学改革 3. 《免疫学论坛》经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教学改革背景 (一)第一次医学教育革命与“约翰霍布金斯模式” • 强调医学教育的长期性,医学院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开始 • 重视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基础教育; • 注重医学生正确地理解医学问题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方法,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灌输医学知识; • 重视医学教育与科研的密切结合; • 将医学院纳入综合大学。 “约翰霍布金斯模式”被美国医学院校广泛采用,也成为协和医学院的教育指导方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教学改革背景 (二)第二次医学教育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科学的高速发展导致信息、知识爆炸,门诊和社区医疗比重加大所致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预防医学和卫生经济学的发展和对医学伦理学及其法学的重视等因素,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医学教育应该进行相适应的改革,许多名牌大学积极探索医学教育改革的新途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教学改革背景 第二次医学教育改革获得的共识 1. 素质培养为基础 : 医生的优良职业道德和医疗服务作风、强烈的事业心、献身精神和明显的伦理学意识是医生必备的素质; 2. 能力培养为核心 医学生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的核心,这种能力体现在具有独立思考、科学的好奇心、批判精神的创造能力上,也体现在综合性科学基础厚重、发展潜能大,善于把基础科学与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利用科学的新技术与手段解决医学问题的实际能力上,更体现在注意把握科学发展动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终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教学改革背景 3. 综合性医学人才为目标 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从原有的培养专业医师向培养综合性医学人才方向转化。这些医学人才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能从事医疗、教学、研究、预防、卫生管理与政策制定以及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4.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变化的需求,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趋势和方向包括加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整合式教学体系,建立能力型医学人才教育系统,强化人文科学教育和提高从人文社会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现代化手段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三)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 有关医生条件的标准 1、品德 2、交流技巧 3、学习能力 4、专业技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 素质教育 • 品德建设第一 • 身心健康 • 能力教育 • 应试教育的弊端:高分低能 • 能力教育 •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创新能力培养 • 协作能力 •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教学改革背景 (五)北京协和医学院办学方针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治学严谨的科研型大学,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和选择体系,以培养医药卫生领域临床、科研、教学和专业管理的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始终瞄准国家有关重大疾病防治的需求,力求体现对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教学改革背景 (六)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改革思路 坚持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小规模、高层次、精雕细刻式的医学精英教育的医学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具有我校传统特色与优势、体现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先进经验和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能力素质型培养教育模式,为我国长学制医学生的医学教育和基础、临床、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改革经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教学改革背景 • 开展目前为国内外医学院校所推崇的医学教育改革实践: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 based teaching, PBT)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以期实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 加强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的改革,以期增强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 • 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道德、人格、心理素质等方面获得健康的发展; • 加强学生的人文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现代管理学的人文基础,为多潜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PBL教育改革实践 (一) PBL 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 based teaching, PBT)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的基本内涵是:在教学中先提出问题,随后由学生来解决。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获得的知识。 具体实施方法采用小组会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育学家根据考试结果和学生态度两项指标评价PBL的实施效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PBL教育改革实践 (二) PBL基本原则 PBL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如何学习的训练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PBL教育改革实践 (三)PBL特征 1. 累积性 不追求一次学习的深度 2. 综合性 领域相关知识获得 3. 逐渐性 了解-掌握-熟练 4. 连贯性 课堂理论-临床实践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PBL教育改革实践 (四)PBL关键 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建立互动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利用了现有知识,更好的学习了新知识。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PBL教育改革实践 (五)PBL学习内容 1. 问题的选定 2. 需要什么 3. 怎样获得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Students’ attitudes • 65% of students rated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PBL as high to very high.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Teach a student to fish. Problem-based teaching in medical education.Sheline B.Department of Community and Family Medicine,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Durham, NC 27710 N C Med J. 1992 Feb;53(2):80-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经验 (一)课程目标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把握科学发展动态的信息获取能力,科学问题的逻辑思维、文字处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经验 (二)学习过程 1. 选题 2. 查阅资料、分析,获取领域研究的全面了解 3. 确定论坛的具体题目 4. 进一步完成资料文献查阅、数据整理、制作幻灯 5. 专题学术报告和答辩 (综合评分) 6. 撰写文献综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经验 (三)实施方法 1. 学生分组 全部学生分为三大组,每大组再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5-6人。三大组分为三个教室,学生以大组为单位,参加各自的论坛课程。 每次论坛以4小时计为一个教学时间段,三大组平行进行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经验 2. 专题报告 学术报告每人30分钟,答辩10分钟;提问为学生就报告内容的自由提问,报告人现场解答;评分由2-5名教授组成的导师组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综合评分。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免疫学论坛》评分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经验 4. 《免疫学论坛》综述评分标准 科学性 逻辑性 前沿性 重点突出 文字写作 1分 1分 3分 2分 3分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经验 5.《免疫学论坛》课程评价指标 免疫学论坛课程效果评价是由多项综合指标体现的。我们主要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专题讨论会的方式以及学校教学督导组对课程评估的意见反馈三个层面,对课程的效果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学生调查表中设定了准备过程耗用时间、课程满意度、评分项目设置认可度等客观意见的评价指标;和你对《免疫学论坛》课程认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免疫学论坛》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主观问题。专家、教授的评价以研讨会发言记录的整理形式体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经验 6.《医学免疫学》课程成绩 免疫学课程成绩为100分制,其中: 实验课 10分 论坛演讲 50分 免疫学综述 10分 理论课期末考试 30分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免疫学论坛》经验 7.《医学免疫学》课程各组成部分要求 1) 实验课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基础上写好实 验记录,以感受实验室氛围为主导; 2) 理论课考试内容限定为教科书内容中的基本概 念、基本理论和知识,以督促学生全面复习为 主要目的; 3) 论坛报告和综述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专 业训练,学习过程更重于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四、《免疫学论坛》改革经验 1.《免疫学论坛》学生人数和教学时间学生632,小组教学464小时 注:论坛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课程结束前2周;每个教学时段为4小时。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免疫学论坛》评分标准调整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免疫学论坛》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在主观意见栏目《免疫学论坛》课程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摘录在主观意见栏目《免疫学论坛》课程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摘录 “准备论坛的过程紧张而又令人激动,给平淡的学习生活增加了色彩”;“一天看4-5篇文献,奥运年的元旦准备幻灯到凌晨2点。自己站在讲台上后,才知道老师们准备的详尽和辛苦”;“这种形式比背书、考试好,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付出多收获也多”; “通过自我学习,查阅文献,系统总结,图像制作,演讲答辩的整个过程,培养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受益匪浅”;“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锻炼平台,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在答辩时段相互讨论的氛围和教授的精彩点评”;“观看其他同学的讲演,发现了好多能力好强的同学,大家都很专业”;“短时间里对课程内容的某一特定领域有一个深刻理解的艰辛和真正理解后的快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推论精确,是科学作风的训练”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4.《免疫学论坛》教学研讨会评价 1)《免疫学论坛》教学改革的探索符合当前世界先进的教学模式,对 促进我国长学制医学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指导意义; 2) 学生们在《免疫学论坛》过程中的积极投入和精彩表现,充分体 现了协和学生的素质和潜力; 3) 学生们高质量的专题报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有益的促进,尤其 是对教学课件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4) 学生们的突出表现与指导教师的巨大付出密不可分,其他学校可 考虑将每位学生报告改为每组选一位学生报告,以解决指导教师 不足和教学时段过长的问题; 5) 现有教学经费很难满足综述出版等经费需求,适当增加本课程的 教学经费是课程进入常态化的物质保证。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5.学校教学督导反馈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督导组织的教学评估中,《医学免疫学》课程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课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6. 理论课考试成绩 理论课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下降,学生心态平和,复习效果明显,考试真正达到了督促学生复习的目的。各年级考试成绩均在75分以上;其中>85分的学生占9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7. 《免疫学论坛》学术成果 《免疫学论坛》课程的学术产出主要体现在发表论文综述、论著翻译和教学录像三个部分。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综述发表 1.杨刚、朱立平、张伟:生发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5:107-109,2003。 2.汤萍萍、朱立平、何维:T细胞概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5:109-111,2003。 3.叶欣、朱立平、何维:超抗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5:112-114,2003。 4.杜辉、朱立平、何维:寻找肿瘤抗原的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6:88-89,2004。 5.邱斌、艾军、朱立平:ADIS发病中的CTL,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6:90-91,2004。 6.唐靖、朱立平、何维:CD1与抗原提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6:92-93,2004。 7.王俏杰、朱立平、张伟:辅助受体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6:94-96,2004。 8.方方,高扬,何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免疫重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sppl:1-3 9.东洁,高扬,何维:禽流感疫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sppl:4-7 10.汪劭婷,高扬,何维:肿瘤免疫逃逸与解决对策,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sppl:8-11 11.蔺晨,高扬,何维:树突状细胞的免役活化功能,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sppl:12-15 12.杨明,高扬,何维:母胎免疫耐受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sppl:16-19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英文专业翻译 • <Immun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Ed. Kaufmann SHE, Sher A and Ahmed R, 2002. • 全书共30章.朱立平教授主译. • 协和医大99级29名学生参加翻译:宋峰辉、王常珺、彭世关、赵潺、周慷、何嘉、斯小燕、戴宇翔、杜臻雁、吕嬿、胡惠英、李潇、韩显林、钟尉端、马璐璐、王萱、周佳鑫、邓垒、赵琦、李涛、蒋靓君、鲍贻倩、姜亿南、吴婵、刘巍、劳力敏、朱一鸣、王海、王峙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Theory is when nothing works but you know why. Practice is when things work but you don't know why. We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Nothing works and we don't know why not. Norwegian Arctic Survey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Thank you!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