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白 血 病

白 血 病.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血液内科 吕晓毅 . 第三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的特点] ①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 ②起病缓慢 ③ 巨脾 ④ 外周血粒细胞明显升高且伴各阶段幼雅细胞; ⑤ Ph 染色体( BCR/ABL 融合基因) ⑥多数因急变而死亡. 临床表现. ①中年男性多见 ②起病慢,常无觉症状(早期) ③ 病情发展出现代谢亢进:乏力 、低热、多汗、 盗汗、体重减轻 ; ④ 左上腹坠胀感( 脾大) ⑤巨脾 ⑥脾梗死:腹痛,压痛明显,摩擦音

marj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白 血 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白 血 病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血液内科 吕晓毅 

  2. 第三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 [CML的特点] ①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 ②起病缓慢 ③巨脾 ④外周血粒细胞明显升高且伴各阶段幼雅细胞; ⑤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 ⑥多数因急变而死亡

  4. 临床表现 ①中年男性多见 ②起病慢,常无觉症状(早期) ③ 病情发展出现代谢亢进:乏力 、低热、多汗、 盗汗、体重减轻; ④左上腹坠胀感( 脾大) ⑤巨脾 ⑥脾梗死:腹痛,压痛明显,摩擦音 ⑦病情缓解→脾缩小→ 病情加重→脾再度增大 ⑧肝大(多数患者) ⑨胸骨压痛 ⑩眼底静脉充血及出血(WBC↑)

  5. WBC >200× 109/L 症状:呼吸窘迫、头晕、言语不清、中枢神 经系统出血、阴茎异常勃起. ●白细胞 淤滞症 慢性期限: 1-4 年 加 速 期: 几个月→几年 急 变 期: 几个月内死亡 ●临床分期

  6. [ 实验检查 ] 一、血象:WBC:明显升高(>20× 109/L)早期WBC<50×109/L, 晚期可达 100× 109/L, PCT :多数正常,可见↑,晚期 PCT↓ H b:↓ ●WBC分类:“五花八门”,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原始<10%、中性中幼、晚幼、杆 状核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 ↑

  7. 二、骨髓:①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为主,粒:红为二、骨髓:①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为主,粒:红为 10:50:1 ②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 ③原始粒细胞<10% ④嗜酸、嗜碱粒细胞↑ ⑤红系↓(或相对↓) ⑥巨核正常或增多(早期)、晚期↓ ⑦NAP↓或(θ),治疗有效可恢复、复发 时又↓1

  8. 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微学改变 ●Ph染色体(philadelphia,>90%病人出现) t(9;22)(q34;q11)→BCR/ABL融合基因 →P210蛋白→酷氨酸激酶活性↑ →粒细胞转化和增殖↑ ●检测方法:PCR,FISH ●慢粒急变:+8,double ph染色体, iso(17)

  9. 四、血液生化:血尿酸 尿尿酸 血清VB12浓度 VB12结合力 (粒细胞产生过多的钴胺传递蛋白Ⅰ、Ⅱ有关)

  10. [ 诊 断]:症状+体征+实验室+ph染色 [鉴别诊断] 1.ph(+):AML(2%)5%儿童ALL、20%成人 ALL 2.脾大:肝硬化、脾功亢进、血吸虫病、慢性疟 疾、黑热病 3.WBC↑:*类白血病反应 (见于严重感染、肿瘤等) ①原发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②原发病控制,类 白血病反应随之消失;③脾大不如慢粒显著; ④NAP强(+),粒细胞浆中有中毒颗粒和空泡;⑤嗜酸、嗜碱不增多;⑥ph(-);⑦PLT及Hb大多正常。

  11. 4.骨髓纤维化:①WBC<30 × 109/L ②NAP (+) ③*外周血幼红、泪滴状RBC ④Ph ( - ) [病程演变] 慢性期(稳定期) 病程分期 加速期 (增殖期) 急变期 ( 终末期)

  12. 症状:发热,明显乏力,体重下降、 脾迅 速肿大, 胸骨和骨骼疼痛、贫血、出 血,对原来有效出现耐药。实验室: ①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 ②外性粒细胞>20%; ③不明原因的PLT进行性↓或↑; ④除Ph外并发其它染色体异常; ⑤CFU-GM培养,集簇↑集落↓

  13. 格列卫(imatinib)在Ph+-CML的临床应用 • 机制:Imatinib是一种信号传导的抑制剂。与ABL激酶的ATP结合位点竞争性结合,从而抑制致癌蛋白BCR-ABL自身和底物的磷酸化,防止下游信号途径的激活。可以选择性的抑制ABL原癌基因、c-kit、PDGF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14. IRIS 6年分子学反应 患者比例 % 治疗时间(月)

  15. 分子学反应提示预后

  16. 非血液学不良反应 CP/AP/BC CP/AP/BC CP/AP/BC CP/AP/BC CP/AP/BC CP/AP/BC CP/AP/BC 本所资料

  17. 原发耐药 - 原发血液学耐药 3-6m未获CHR - 原发细胞遗传学耐药 6m未获任何细胞遗传学反应 12m未获MCR 18m未获CCR 继发耐药 丧失血液/细胞遗传学反应或发生疾病进展 伊马替尼的耐药定义

  18. Imatinib耐药分为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原发耐药占25% -30%,指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持续大于5%;多为与BCR-ABL无关的机制。 继发耐药指Imatinib可以诱导达CR,但在治疗过程中复发。一般在治疗2.2 (中位)月出现,多由于BCR-ABL基因ATP结合位点的点突变所致,突变降低了Imatinib的抗白血病作用。 继发耐药的另一可能机制是白血病细胞具有绕过BCR/ABL信号传导途径的能力,导致Ph+细胞在Imatinib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增殖。

  19. 伊马替尼的耐药机制 F Ph Positive Clonal Evolution Imatinib G Stem Cell Resistance H Loss of Functional p53 I Activation of FRAP1 Pathway A Drug Influx OCT-1

  20. 早期发现耐药 根据突变类型选择干预措施 - 高度伊马替尼耐药:Y253、E255、T315 - 低度伊马替尼耐药:M244、F317、M351 - Dasatinib 对 F317L 耐药 - Nilotinib 对 E255V/K、Y253H 耐药 ABL激酶突变检测的意义

  21. IM-resistant Ph/BCR-ABL+ ALL--Kinase inhibitors Imatinib Abl tyrosine kinase Trials de novo ALL Dasatinib Abl-Src kinase inhibitor Phase I-II trials Nilotinib Abl-kinase inhibitor Phase I-II trials

  22. BCR-ABL水平反映白血病负荷 Decreasing residual leukemia 13 Leukocytosis 0 12 Ph-chromosome pos 1.0 11 2.0 10 Ph-negative but… 3.0 9 RQ-PCR positive 4.0 8 RQ-PCR negative 5.0 Log reduction from baseline 7 Number of leukemia cells (log10) 6.0 6 5 4 3 2 1 Cure ? 0 0

  23. Ph染色体(和/或BCR-ABL)阳性白血病: t(9;22)(q34;q11)(Ph染色体)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病染色体改变,可见于95%以上的CML,1%5% AML。在ALL中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儿童5%,成人为15-30%,老年患者可达50%。

  24. Ph(+)/BCR-ABL(+)ALL主要发生于B前体-ALL(B前体ALL中阳性率达40-50%)。常表达CD10、CD34和B细胞标记。 临床上表现为年龄偏大,白细胞数及幼稚细胞计数增高,常累及肝、脾、淋巴结。也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累及。

  25. 23%50%Ph+-ALL的BCR断裂点发生于M-BCR(b1-b5或e12-e16),形成P210BCR/ABL融合基因,翻译成P210蛋白。23%50%Ph+-ALL的BCR断裂点发生于M-BCR(b1-b5或e12-e16),形成P210BCR/ABL融合基因,翻译成P210蛋白。 50%77%成人Ph+-ALL及85%儿童Ph+-ALL BCR断裂点在mBCR区域而产生e1a2BCR/ABL融合基因,产物为P190。 部分病例同时表达两种转录本。

  26. Imatinib最初在Ph+-ALL中的应用主要是 • 难治复发Ph+-ALL的治疗,400-600mg/d用 • 药4w的CR率达60%,毒性很少。2. Imatinib用于Allo-BMT后复发的Ph+-ALL • 患者,再缓解率达75%。

  27. Activity of Single-Agent Imatinib in Adul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Ph+ ALL Median OS P < .001 9.2 months 7.1 months 3.6 months Ottmann OG et al. Blood. 2002;100:1965-1971.

  28. 入院常规检查、筛选 诱导治疗 第14天复查骨髓 格列卫 初步预测疗效 第28天骨髓检查 HLA配型,寻找供体 判断疗效 CR PR或NR CAMML方案再诱导CR后早期巩固 无供体者 有供体 晚期强化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BCR/ABL(+) BCR/ABL(-)继续格列卫 停格列卫 维持治疗 格列卫

  29. [治疗] 一、化疗 (一)胫基脲:周期性抑制DNA合成的药物 特点: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服药后2、 3天WBC开始↓ ),副作用少,与 烷化剂无交叉耐药,急变率低,中 数生存期比其它药 物长 用法:3g/d,WBC降至20×109/L左右,减 半,降至10 × 109/L,改为小剂 量维持(0.5-1 g / d)

  30. (二)白消安 (马利兰) : 特点:作用较慢,2-3W,WBC开始↓,停 药后降白作用仍可持续2-4W。 副作用:骨髓抑制,皮肤色素沉着、精 液缺乏、停经,有促使急变的 可能 用法:4-6mg/d po,WBC至20×109/L停 药,WBC稳定后小剂量度1-3d/2mg (WBC:7-10×10×10/L)

  31. [治疗] 一、化疗 (一)首选胫茎脲:周期性抑制DNA全盛的药物 特点: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服药后2、3 天WBC开始↓)副作用少,与烷化剂 无交叉耐药。 急变率例,中数生存期比其它药物长 用法:3g/d、WBC至20×109/L左右,减速 降至10×109/L,改为小剂量维持(0.5- 1g/d)

  32. (三)靛玉红:中药成品,150-300mg/d,20- 40d WBC开始↓,约2个月降至正 常。 副作用:腹痛、腹泻 (四)小剂量Ara-c:15-30mg/m2.d可使ph(+) 减少或转阴 (五)干扰素:300-900万u/d, iH/im, 3-7/W, 可用至2year,起效慢,WBC过 多并用胫基脲,1/3患ph(+)↓. 并用小剂量Ara可提高疗效

  33. (六)其他药物:6-MP,苯丁酸氮芥,CTX (七)尿酸肾病的防治:多饮水、碱化尿液, 别嘌呤醇0.1tid,po 二、骨髓移植:慢性期缓解后尽早进行,3-5 年无病生存率可达60%

  34. 四、放射和脾切除: 脾放射:偶用于伴有胀痛的巨脾(缓解症状) 脾切除:曾用于治疗,目前已弃用。 五、CML急性变的治疗 按AL处理,病程一般<3个月 [预 后]中数生存期40个月左右 与预后有关因素:①脾大小; ②血中原粒细 胞数; ③嗜碱及嗜酸性粒细胞数; ④Ph(-)预后差。

  35. 2008年CML治疗策略 Imagine用于CML-CP初治/CML-AP/CML-BC一线治疗 Allo-HSCT用于imatinib 疗效不佳/早期复发二线治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