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514 Views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组.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学会运用 “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 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一、农业区位. 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地理位置 。 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相互联系 。. 1 、含义:. 2 、农业区位因素:.
E N D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组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学会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一、农业区位 • 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 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1、含义:
2、农业区位因素: 同样是农业,为什么三江平原选择了种植业而青藏高原却选择了畜牧业?选择的时候考虑了什么因素?
决 策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2. 社会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 影响农业类型:平原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畜牧业或林业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如我国东南丘陵酸性红壤宜种茶树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园艺业、乳畜业等其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设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合作探究:P43活动 1、为什么水稻生产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生长。
2、我国江西千烟洲为什么要采取立体农业布局模式?2、我国江西千烟洲为什么要采取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江西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耕作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低洼的地区,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殖业。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农业景观的变迁? 一般说来,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中,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小试身手 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气候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土壤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地形
4、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农业生产基地。4、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农业生产基地。 ——市场 5、公路边上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交通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扩大农作物区位范围 利用 改造 1、自然因素 2.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如梯田、塑料大棚等。
农业生产活动 利用改造的因素 天然橡胶由热带扩大到北纬22度 玻璃温室的农业 丘陵缓坡修筑梯田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三江平原的小麦种植 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培育良种 温度、湿度(气候) 地形 灌溉水源 水分(排水)
梯田坡度限制: 18° 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不利于水土保持。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2、社会经济因素 发展 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四、农业地域的形成 1、什么是农业地域? 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 同一农业生产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影响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区位选择的因素 气候温暖,降水较多 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好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发达便利 国际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优质牧草和优良畜种 政府鼓励扶持
小 结 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 业 区 位 的 选 择 农 业 的 主 要 区 位 因 素 气候、水源、 地形、土壤等 自然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 科技、政策、 劳动力、生活习惯 和宗教等 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地域的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 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学以致用 1.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气候2.在各项社会经济因素中,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 )A.政府干预 B.市场因素 C.文化传统 D.生活习惯3.我国内蒙古高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业4.山区为发展种植业而修筑梯田,其原因是为了改善 ( )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 D.光照条件 C B D C
5.世界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河流的中下游平原B.面积广大的高原和山地C.海拔较低的丘陵地区D.降水丰富的沿海地区6.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 7.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 A B D
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政策9.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宜发展()A.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灌溉农业C.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D.以瓜果、长绒棉为主的绿洲农业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政策9.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宜发展()A.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灌溉农业C.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D.以瓜果、长绒棉为主的绿洲农业 A A
10、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海南岛一年三熟___________。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___________。④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___________。10、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海南岛一年三熟___________。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___________。④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___________。 地形 气候 土壤 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