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78 Views
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 王强. 假设:. 所用的 NaOH 溶液中含有杂质,杂质与 Cl 2 反应生成了黄色的物质。 黄色溶液中可能有 Fe 3 + ,在 Cl 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过程中,引起了其它反应,生成了 Fe 3 + 。. 实验方案:. 用滴管吸 NaOH 溶液加入盛氯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再滴加 KSCN 溶液,观察现象。 取刚才的黄色溶液,滴加 KSCN 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E N D
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 王强
假设: • 所用的NaOH溶液中含有杂质,杂质与Cl2反应生成了黄色的物质。 • 黄色溶液中可能有Fe3+,在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过程中,引起了其它反应,生成了Fe3+。
实验方案: • 用滴管吸NaOH溶液加入盛氯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 取刚才的黄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 用滴管吸NaOH溶液加入盛氯水的试管中,可见氯水的黄绿色逐渐褪去,溶液并没有出现黄色;再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说明原NaOH溶液中无Fe2+或Fe3+。
实验结论: • 取刚才的黄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在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过程中,有其它反应发生,生成了Fe3+。
钢针“惹的祸”: • 集气瓶中的氯气并不干燥,与水反应生成了酸,而钢针中的铁长时间与其接触生成Fe2+,进而被Cl2氧化成Fe3+,故加NaOH溶液时反应后的溶液变成黄色了。
教后反思: •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更需要生成,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
几点思考: •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预设性因素” 1、在实验中捕捉 2、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捕捉 3、在生活题材中捕捉
几点思考: •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