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653 Views
RT《 轨道交通 》 杂志 2012 高铁峰会. —— “绿色 • 安全 • 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车辆及供电方式. 二 Ο 一二年四月. 汇报人:杨德春 副总工.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三、再生制动和供电节能.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1 、概述 1 ) A型车辆.
E N D
RT《轨道交通》杂志2012高铁峰会 ——“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车辆及供电方式 二Ο一二年四月 汇报人:杨德春 副总工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三、再生制动和供电节能
1、概述 1) A型车辆 当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应用的车辆种类、品种、型式多种多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繁荣景象。目前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应用的车辆有以下几种:
1、概述 2) B型车辆
1、概述 3)直线电机车辆
1、概述 4) C 型车辆
1、概述 5)单轨车辆
1、概述 6)低地板轻轨车辆
1、概述 7)自动导向车辆
1、概述 7)自动导向车辆
1、概述 8)磁悬浮车辆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1)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 海拔高度≤ 1200 m • 环境温度0 OC ~+40 OC • 最大相对湿度100 % • 风速 • >20m/s 列车限速运行 • >24.4m/s 列车停运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2)线路条件 • 轨距1435 mm • 轨道类型 • 正线60 kg/m • 车辆段50 kg/m • 最小竖曲线半径 • 120 km/h 区间及车站线路8000 m / 4000 m • 80 km/h 区间及车站线路5000 m / 3000 m • 辅助线2000 m • 最小平面曲线 • 正线 400 m • 辅助线 200 m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2)线路条件 • 最大坡度 • 正线35 ‰ • 车站2 ‰ • 辅助线40 ‰ • 轨道最大超高140 mm • 轨底坡 平直线1/40 • 站台高度1080mm • 站台边缘与直线轨道中心距1500 mm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3)供电系统 • 供电方式架空接触网 • 供电电压DC 1500 V • 电压波动范围DC 1000 ~1800 V • 持续五分钟最大电压DC 1950 V • 接触网型式和高度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4)列车编组 • 初、近、远期均采用6辆编组 • 编组形式:-A+B+C=C+B+A-(-自动车钩,+半永久牵引杆,=半自动车钩)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5)车辆载客量 • 座位沿两侧側墙纵向布置,载客量如下: • 注:1、AW2为座席人员+6人/m2立席人员的人数; • 2、AW3为座席人员+9人/m2立席人员的人数。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6)车辆重量 • 车辆重量和载重量如表 • 注:乘客每人按60kg计算; • 轴重:14 t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7)牵引和制动性能 • 车辆结构速度135 km/h • 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 • 起动加速度(0→50 km/h) (AW2,平直线) ≥0.9m/s2 • 平均加速度(0→120 km/h) (AW2,平直线) ≥0.5 m/s2 • 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120 km/h→0)(AW0-AW3,平直线)≥1.0 m/s2 • 紧急制动减加速度(120 km/h→0)( AW0- AW3,平直线)≥1.3 m/s2 • 最大冲击率0.75m/s • 列车速度达到120km/h时,仍然有产生0.05m/s2加速度 的能力。 • 一列空载(AW0)列车牵引一列满载(AW2)(无动力)故障列车,能在35 ‰的坡道上起动。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8)列车故障运行能力 • 列车失去四分之一动力时,在AW2负载情况下,列车可以往返一个全程; • 列车失去二分之一动力时,在AW2负载情况下,列车可在35 ‰的坡道上起动,并能使列车运行到最近车站。
2、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9)主要尺寸 • 列车长度6 辆编组119880 mm (车钩连结面之间) • 车辆长度19980 mm (车钩连结面之间) • 车体宽度2800 mm • 车辆高度(轨面至车顶高,新轮) • 不含排气口和空调3725 mm • 含排气口和空调3795 mm • 受电弓降弓高度3810 mm • 受电弓工作高度175-1600 mm • 轨面到地板面高度(AW0,空气簧充气,新轮)1130 mm • 客室车门 • 每侧车门对数4 对/边 • 宽度1400 mm
3、车辆总体技术参数 9)主要尺寸 • 宽度1400 mm • 客室车门中心距4560 mm • 司机室侧门与相邻客室车门中心距1830 mm • 相邻车客室车门中心距6300 mm • 通道宽度1300 mm • 车钩中心线高度720 mm • 转向架中心距12600 mm • 转向架轴距2300 mm • 车下设备最低点距轨面最小距离(车轮全磨耗)≥ 60 mm • 车轮直径(采用整体辗钢车轮) • 新轮ф840 mm • 半磨耗ф805 mm • 磨耗ф770 mm • 轮对内侧距(空载) 1353mm±2mm
3、车辆组成 • 1)车体 • 2)转向架 • 3)空气制动系统 • 4)电(力)传动系统 • 5)辅助电源系统 • 6)通风、空调和采暖系统 • 7)照明系统 • 8)列车控制和通信系统 • 9)列车信息系统
1、概述 •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分为直流供电系统和交流供电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绝大多数采用直流供电系统;城间和区域交通绝大多数采用交流供电系统。下表表示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采用供电电压的统计。
1、概述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供电电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供电电压绝大多数采用DC750V和 DC1500V。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供电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供电方式分为接触网供电方式和接触轨供电方式。按日本和英国的有关标准规定:DC1500V供电系统采用接触网供电方式;DC750V供电系统采用接触轨供电方式。
2、接触网供电方式 接触网供电系统图
2、接触网供电方式 柔性接触网
2、接触网供电方式 刚性接触网安装图
2、接触网供电方式 接触导线断面图
3、接触轨供电方式 • 接触轨供电方式分为第三轨供电方式和第三、四轨供电方式。第三轨供电方式又分为上部授电和下部授电。 上部授电
3、接触轨供电方式 下部授电
3、接触轨供电方式 第三、四轨側面授电
1.概述 • 当前,我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正在蓬勃发展,作为21世纪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是追求节能的绿色交通系统。 • 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几乎都采用直流电力牵引,其运送旅客的车辆几乎都采用交流电传动技术。交流电传动的优点之一是列车制动时其的动能约75%可转换成电能(再生率为52%左右)。这些电能,部分供列车的空调、照明、空压机、牵引电机励磁等负载,多余的部分电可返回电网供其他列车使用。
1.概述 但是由于 • 1.列车制动时无其他列车在运行; • 2.制动列车和起动列车在时间上不同步; • 3. 制动列车和起动列车相距较远: • 4.制动列车的功率曲线和起动列车的功率曲线相差很大。 多余部分的电能不能完全被利用,此时,接触网电压会升高。为使接触网电压维持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多余的电能,目前,已有以下几种实用方法:
1.概述 • 1.牵引变电所采用四象限变流器,将电能返回到交流电网; • 2.在牵引变电所安装逆变器,将电能返回到交流电网; • 3.采用锂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器装置储存电能。
2.车载超级电容器节能技术 在列车上安装超级电容器后,列车再生制动时,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超级电容器中,列车起动加速时,储存在超级电容器的电能,供列车起动加速使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能效果最大,但由于电容器体积、重量的原因,只能用于DC750V供电的低地板轻轨车辆。
(A)列车再生制动时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超级电容器中(A)列车再生制动时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超级电容器中 (A)列车再生制动时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超级电容器中 (A)列车再生制动时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超级电容器中 3、牵引变电所超级电容器节能技术 • 此节能技术是列车再生制动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在牵引变电所的超级电容器中,如图(A)所示;列车起动加速时,储存在超级电容器的电能,供列车起动加速使用。如图(B)所示。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能效果显著,但目前只有用于DC750V供电系统的超级电容器。 (A)列车再生制动时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超级电容器中 B)列车起动加速时,储存在超级电容器的电能供列车起动加速使用
4.牵引变电所锂电池节能技术 • 此节能技术是列车再生制动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在锂电池中;列车起动加速时,储存在锂电池的电能,供列车起动加速使用。 锂电池节能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能效果显著,但目前国内无大容量、高电压的锂电池,难以国产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能效果显著,但目前国内无大容量、高电压的锂电池,难以国产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能效果显著,但目前国内无大容量、高电压的锂电池,难以国产化。 4.牵引变电所锂电池节能技术 这是日立公司已在老线牵引变电所改造中使用的业绩。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能效果显著,但目前国内无大容量、高电压的锂电池,难以国产化。
5.再生逆变器节能技术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该技术已在新加坡和韩国釜山地铁应用,目前,已十多个城市的地铁中应用。 • 此节能技术是列车再生制动时,将多余的电能通过逆变器反馈给交流电网,供其他负荷使用。
再生逆变器节能 再生逆变器节能 再生逆变器节能 5.再生逆变器节能技术
5.再生逆变器节能技术 • 目前,日本大多采用向6.6KV交流电网反馈,如图所示;欧洲和其他国家采用向33(或22)KV交流电网反馈。 • 6.6KV交流电网反馈系统 33(或22)KV交流电网反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