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沂水春风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沂水春风. 沂水春风. 一群鲜活的学生 一段经典的对话 一个永恒的话题. 整体感知文本. 根据提示,结合后文内容,填写下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问志 弟子□志 孔子□志. 孔子 问 志 弟子 述 ( 撰、言 ) 志 孔子 评 志. 沂水春风. 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一种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 1 、具体研讨,用原文语句回答: ( 1 )文中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mar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沂水春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沂水春风

  2. 沂水春风 一群鲜活的学生 一段经典的对话 一个永恒的话题

  3. 整体感知文本 根据提示,结合后文内容,填写下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问志 弟子□志 孔子□志 孔子问志 弟子述(撰、言)志 孔子评志

  4. 沂水春风 • 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 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 一种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

  5. 1、具体研讨,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6.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翻译:孟武伯问:“子路是仁德的人吗?”孔子说:“不清楚。”他还是问。孔子说:“仲由嘛,能够有一千辆战车的大国,可以使他来管理兵役军事方面,不清楚他是不是仁德的人。”     孟武伯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冉求嘛,有一千户人口的大城镇,有一百辆战车的卿大夫封地,可以让他给他们做行政长官,不清楚他是不是仁德的人。”     孟武伯问:“公西赤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穿着礼服立身在朝堂上,可以使他跟外交使节交谈,不清楚他是不是仁德的人。”

  7. 对四位弟子和他们的志向,孔子最欣赏谁?为什么?对四位弟子和他们的志向,孔子最欣赏谁?为什么?

  8. 【补充材料】历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①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王充《论衡·明雩篇》) 王充在这里明白无疑地解释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就是雩祭的仪式。雩祭,是春天人们求雨的祀礼,曾点的政治抱负是通过春风沂水的描叙而曲折表露出来.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曾点能对古礼作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这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内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了。

  9. 忽闻曾皙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忽闻曾皙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 (黄震《黄氏日钞》)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礼记·礼运》所载:“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10. 孔子为何“喟然叹”? 孔子之志现在实现了吗?

  11. 探 究 1、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12. 2、曾晳的说法是否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13. 【补充材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14. 可见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则性的。“求仕”是为了“行道”、“行义”。能“行道”、“行义”.则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义”则去之。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弘扬大道,孔子不动摇,不怨尤,终生积极乐观。他虽叹惋过“莫我知也”。但接着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进可退、唯“义”是存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对照一下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逸游图,其表达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正是孔子退隐传道的生动写照。可见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则性的。“求仕”是为了“行道”、“行义”。能“行道”、“行义”.则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义”则去之。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弘扬大道,孔子不动摇,不怨尤,终生积极乐观。他虽叹惋过“莫我知也”。但接着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进可退、唯“义”是存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对照一下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逸游图,其表达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正是孔子退隐传道的生动写照。

  15. 4、时代在变,人们的理想也在变,对4个学生和他们的理想,孔子最欣赏曾点,那么,你呢?4、时代在变,人们的理想也在变,对4个学生和他们的理想,孔子最欣赏曾点,那么,你呢? 5、有学者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解理想的年代,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和短视,你的看法是什么?

  16. 相关链接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中国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奢侈,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 于丹《论语》心得

  17. 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渭然叹日:“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周国平《孔子的洒脱》

  18. 何怕他人“哂”“不让”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一句“率尔而对”让子路背上了“鲁莽草率”的名声。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并且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儒家行事的准则。由于后世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宣扬,这些理论就渐渐成了人们行事的信条,它既培养出了中国的“谦虚”美德,也造成了中国人的一大弱点——不敢提出创见,尤其使青年人“少年老成”,不敢直言大志,不敢直抒胸臆。     谦虚的确是一种美德,可难道仅仅是在别人面前凡事都说“我不行”、“我才能有限”吗? 谦虚,应该是对自己正确的估计,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我们可以设想:要是当年的毛遂说话也是那么“让”,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但毛遂并没有害怕被人斥为“不让”,而是大胆自荐。终于,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    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人们就必须具有冲破旧框框的勇敢精神,要敢于像子路那样大胆地言志、献才。尤其是青年人,应该像子路那样,不怕别人“哂”,要敢于把自己的志向讲出来,让社会了解才能,挑选自己!

  19. 《大同》——《礼记·礼运》 “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20. 译文:“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