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小说文本细读与局部细究

泉州市城东中学  廖延杜. 小说文本细读与局部细究. 福建省高中新课程 2014 届高三毕业班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平潭 2013 年 12 月 20 日). 你爱或者不爱 考试 考试 就在那里 不 灭 不减. 你 读 ,或者不 读小说 小说 就在那里 不 躲 不 藏. 读懂了是一种享受!!! 读不懂是一种折磨!!!. 平时做小说阅读题的习惯. 快快快快快 ……. 快速 浏览全文 迅速 看题目 立即 回看文本寻找相关信息 按照答题套路 抓紧 组织答案 ……. 我们要直面考场阅读,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阅读都变成考场阅读.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小说文本细读与局部细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泉州市城东中学  廖延杜 小说文本细读与局部细究 福建省高中新课程2014届高三毕业班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平潭 2013年12月20日)

  2. 你爱或者不爱考试 考试就在那里 不灭不减 你读,或者不读小说 小说就在那里 不躲不藏 读懂了是一种享受!!! 读不懂是一种折磨!!!

  3. 平时做小说阅读题的习惯 快快快快快…… 快速浏览全文 迅速看题目 立即回看文本寻找相关信息 按照答题套路抓紧组织答案 …… 我们要直面考场阅读,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阅读都变成考场阅读 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品质

  4. 开胃小菜:请阅读下面这篇闪小说,说说这篇小说给你的感受。开胃小菜:请阅读下面这篇闪小说,说说这篇小说给你的感受。 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最后一个 无 限定 地球人 矛盾 突然 心理 有 敲 指向,暗示 …… 空白 文字之内 文字之间 文字之外 沉入词语 挖掘细节

  5. 饕餮大餐: 《一面墙的回忆》青霉素

  6. 一个日本兵掏出一把花花绿绿的东西抛过来,散落在邾镇人的脚边,一个日本兵掏出一把花花绿绿的东西抛过来,散落在邾镇人的脚边, 一起来琢磨这些词语、细节 随意还是蓄意? 蓄意,那目的是什么? 数量多 友善 扔糖 矛盾 抛过来 叙述者的视角 一把 脚边 伪善 戏耍 亮刀 还原到现实中,比较中发现矛盾。 于矛盾处生疑,有质疑的敏感

  7. 一起来琢磨这些词语、细节 就有许多人争抢。拾粪的朱三也抢了两个,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嚼出一嘴甜甜的羊奶子味。他和周围的人嘎嘎地笑, 该不该这样? 不该 民众什么心态? 争抢、剥开、扔、嚼、笑 毫无戒心 看客式的愚昧与麻木 毫无顾忌、欢快 于悖情理处探疑,可捕获文意

  8. 剑指考场: 2)文章第③段写日本兵抛糖和邾镇民众争抢糖吃的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后文 答: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抛糖而后抢糖。(2分)②刻画人物:描写日本兵随意将糖抛到邾镇人的脚边,抛糖“示好”与后文的血腥屠杀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日军伪善与残酷的本质。“争抢”糖吃反映了邾镇民众对日军的入侵毫无戒心,才会毫无顾忌地争抢、欢快地享用,刻画出民众的愚昧与麻木。(4分) 文本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

  9. 一起来琢磨这些词语、细节 邬先生的形象 一手端着书一手拄着竹杖 年老体弱 手无寸铁 私塾先生 教师先生年老瘦弱、手无寸铁 银色的长须飘飘 年老 青色的长衫飘飘 瘦 结果? 矛盾 一排刺刀插进邬先生的前胸 一排 凶残 日本士兵荷枪实弹的 于矛盾处生疑,于悖情理处探疑

  10. 一起来琢磨这些词语、细节 邬先生的目光越过日本兵的钢盔,注视着邾镇的上空。队伍前面的日本兵忽地亮出枪上的刺刀,一步步向邬先生逼近,邬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一步一步走在邾镇的大街上。 没有意料 刚刚抛糖现在亮刺刀 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着 从容,镇定 目光越过日本兵的钢盔,注视着邾镇的上空 忽 邬先生心理状态? 有悖情理 昂首不低头 对日本兵 蔑视 不知道危险? 唤醒 对邾镇民众 明知而故为

  11. 剑指考场: 1)你是如何理解“邬先生不避日军以致最后被杀”这一行为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①私塾先生邬先生,虽年老体衰、手无寸铁,但面对荷枪实弹、步步紧逼的日寇不避不让,“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着”,尽显从容与镇定;② “目光越过日本兵的钢盔,注视着邾镇的上空。” 邬先生昂首望天的姿态里,有对日寇的蔑视,有以鲜血唤醒民众的坚定信念,有以身躯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气概。

  12. 邬先生的死是否立即唤醒了民众??

  13. 一起来琢磨这些词语、细节 第⑧段“邾镇经历一阵骚乱后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安静 该不该? 很快 邾镇民众 安静 静不静? 很快 邬先生女儿

  14. 谁被唤醒? 许多人 第 ⒂段“那面墙让邾镇的许多人站直了腰” 许多人? 拾粪的朱三剃头李及裁缝张等 人物淡化名字,便于突出某种普遍性 讨论:谁唤醒他们?  邾镇人还透过雨雾看到邬先生正从大街西头 走过来,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看到 “看到”而不是“仿佛看到”? 替换   于无疑处存疑

  15. 邾镇人还透过雨雾看到邬先生正从大街西头 走过来,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侠之大者——浩然正气——民族气节 邬先生女儿的就义是药引,但邬先生才是真正的良药 邬先生、邬先生女儿们 明确:唤醒了邾镇朱三等曾经麻木不敢反抗、没有民族气节的底层民众的,是以邬先生和邬先生女儿为代表的勇于反抗,用鲜血和生命维护民族尊严的先行者。   于无疑处存疑,于重复处求真

  16. 总结: 细读的支点: 于矛盾处生疑,有质疑的敏感 于悖情理处探疑,去探析文意 于无疑处存疑,于重复处求真 存在问题: 阅读太浅,流于文字表面 咀嚼不细,习于知其大略 入题太快,急于抽离文本 沉入词语 挖掘细节:还原法 比较法 替换法

  17. 布置作业: 1) 你是如何理解第⒄段爷爷梦呓 “留下那面墙啊”的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6分) 3)文章为邬先生的女儿是游击队探子这一真相的揭示埋下了许多伏笔,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18. 一起来琢磨这些词语 爷爷清醒时就念叨,不知市长有没有看到我的信,昏睡中的梦呓是重复的一句话:留下那面墙啊。 5)你是如何理解第⒄段爷爷梦呓 “留下那面墙啊”的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啊”——感叹 感叹什么? 无可奈何,痛心 啊”——祈使 乞求,呼吁,警告 祈使什么?

  19. 剑指考场: 你是如何理解第⒄段爷爷梦呓 “留下那面墙啊”的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 答:①担心那面记录着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宣誓爱国记忆的墙被拆毁,然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无可奈何地叹息,于是痛心;(2分)希望政府不要拆除那面墙,告诫国人莫忘历史。(2分)

  20. 剑指考场: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6分) 答:① 点明上文的故事是爷爷的叙述,交代了爷爷回忆这段往事的缘由。②情节延宕,制造悬念:正当日宼亮出刺刀,步步逼向邬先生之时,插入病重中的爷爷试图阻止政府拆墙的情节,让读者更加担心邬先生的命运。③双线交织,用“爷爷”这个讲述者来串起现实和历史,以现实烛照历史,以历史反观现实,拓展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升华了主题。 把握结构,整体认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