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194 Views
登革熱. ~學務處衛 保組關心您的健康與生命 安全~. 疾病介紹. 台灣 位於 熱與潮濕的 亞熱帶氣候區,正是蚊子最喜歡生長 的環境 ,以地區來說 , 越熱越悶的 城市 (如:台南、高雄)變成為 登革熱流行 的地區 ,也 因如此,登革熱 屬於 第二類法定傳染疾病 。 登革熱是一種由 病媒蚊 叮咬所引起的 急性傳染病 ,依據不同的 血清型病毒 , 分為 Ⅰ 、 Ⅱ 、 Ⅲ 、 Ⅳ 四種型別 ,患者 感染 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 ,會 對感染那型 具有 終身免疫 , 但對於 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 ( 通常約為 2-9 個月之間 ) 。. 傳染途徑.
E N D
登革熱 ~學務處衛保組關心您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疾病介紹 • 台灣位於熱與潮濕的亞熱帶氣候區,正是蚊子最喜歡生長的環境,以地區來說,越熱越悶的城市(如:台南、高雄)變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區,也因如此,登革熱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疾病。 • 登革熱是一種由病媒蚊叮咬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會對感染那型具有終身免疫,但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通常約為2-9個月之間)。
傳染途徑 • 登革病毒主要是藉由病媒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叮咬人時將病毒傳入人體內,不會人傳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方式感染。 • 登革熱病媒蚊主要在白天活動及吸血;一天當中,以日出前後1-2小時和日落前2-3小時最容易被叮咬 ,且機率下午又比上午高。
潛伏期 •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 • 潛伏期病人血液中存在的登革病毒,是毒性最強的時候。如果患者在這時被健康的斑蚊叮咬,那這隻斑蚊將會感染到登革病毒,而這個病毒在蚊體內經過8-12天的增長繁殖,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將蚊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使下一個人在經過3至8天的潛伏期後發病。
症狀分類 • 典型登革熱 • 出血型登革熱 • 登革休克症候群
症狀-典型登革熱 • 此型較不具危險性,死亡率甚低(<1%),多為初次感染者。 • 症狀有:突發性的發燒(39至40℃) 、惡寒、皮膚出疹併有四肢痠痛、轉動眼球或按住眼球時前額及後眼窩疼痛、肌肉及骨頭關節劇痛等,故又有「斷骨熱」或「天狗熱」之稱。由於症狀極為類似感冒,經常會被忽略。
症狀-出血型登革熱 • 此型較危險,死亡率高達15-50%。 • 主要是因與初次感染的登革病毒型別不同,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的劇烈反應,除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外,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會造成全身血管的大量出血(血漿滲出),如: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 • 當血漿滲出過多時,病患會呈現四肢冰冷、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此時就稱為「登革休克症候群」,需即刻送往大醫院治療。
治療方式 • 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可治療也無疫苗可預防。 • 對於急性患者,一般都採「支持性療法」。目的在於舒緩症狀、減輕病人不適感,並適時補充體液防止休克及脫水,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痊癒,且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預防措施 病媒蚊喜愛存在於陰暗、潮濕、不通風的角落裡 • 家中裝設紗窗、紗門 • 睡覺時掛蚊帳,避免蚊蟲叮咬 • 不使用的積水容器(如:鍋、碗、臉盆等)倒放;常用的盛水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記得要刷洗內壁。 • 陰暗處或是地下室,可噴灑合格之衛生用藥,或使用捕蚊燈。 • 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立即清除,無法處理的可委託清潔隊運走或請環保局處理。 • 平日外出時,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液(膏)。
預防措施 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巡、倒、清、刷」: 1.「巡」─經常並且仔細巡檢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 容器。 2.「倒」─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回收。 3.「清」─減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刷」─去除斑蚊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謝謝觀賞 唯有做好居家環境清潔, 不使病媒蚊孳生,才能避免登革熱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