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12 Views
第二章 收入调整理论及自动调整的综合. 基于收入和支出分析的理论 ( 乘数论、吸收论 ) ,着重探讨收入和支出变化对于国际收支的效应。 货币调整理论.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收入水平决定于它的需求水平。政府可以通过调整需求水平,维持一国较稳定的收入水平。 哈罗德、麦克鲁普( F . Machlup )将凯恩斯的理论应用于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调整的分析。. 回忆: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总支出 = 总收入,
E N D
第二章 收入调整理论及自动调整的综合 基于收入和支出分析的理论(乘数论、吸收论),着重探讨收入和支出变化对于国际收支的效应。 货币调整理论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收入水平决定于它的需求水平。政府可以通过调整需求水平,维持一国较稳定的收入水平。 • 哈罗德、麦克鲁普(F . Machlup)将凯恩斯的理论应用于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调整的分析。
回忆: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 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总支出=总收入, (1) • 不考虑政府部门、封闭条件下 • 式⑴可变换为S = I ⑵当投资增加,达到新均衡点的条件为:∆I =∆S= s∆Y,则乘数
一、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的基本内容 1、假设 • 非充分就业 • 价格稳定 • 不存在国际资本转移
2、基本原理 • 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的变动。
二、小国开放经济中的收入调整 对一个开放的小国: • 商品的出口对进口国的进口没有显著影响 • 对进口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也无明显的作用
(一)外贸乘数 • 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开放经济国民收入均衡模型: Y=C +I +(X –M) ⑴消费函数C= C0+ cY , 进口函数M= M0+ mY C0、 M0为常数,投资与出口均为与收入无关的外生变量。又因为Y= C+S式⑴变化为: I+X= S+M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I+X,S+M E’ S(Y)+M(Y) I+X’ S(Y) E I+X B A X-M,S-I C I Y YE YE’ S(Y)-I E’ X’-M E YE’ Y YE X-M
2、对外贸易乘数的推导 • 出口发生外生扰动,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发生变动,引起储蓄和进口数量的变动,达到新均衡的条件为: ∆I +∆X = ∆S +∆M ⑵ • 又因为∆S= s∆Y, ∆M= m∆Y, ⑵式变换为:∆I +∆X= s∆Y+ m∆Y= (s + m)∆Y
令k’= 1/s+m,k’称为对外贸易乘数。 • 因为s+m<1,则k’>1。但小于封闭经济乘数k。 • 外贸乘数越大,既定的自主性支出变动所引起的收入增(减)量越大,显然,贸易顺差带来国民收入的乘数增长,贸易赤字则可能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收缩。
(二)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机制 • 通过自主性支出变动的收入乘数效应,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机制发生作用由Y=(C0+CY)+I+X-(M0+mY)可得 令 对上式全微分,MO、CO为常数dB=sdX/(s+m)-mdI/(s+m)
自主性支出变化对贸易收支的调整效应如下: • dB/dX = s /(s+m)>0,当投资不变时,出口增加一单位,贸易盈余增加s /(s+m)单位。 • s /(s+m)<1, dB< dX • 通过收入乘数机制,贸易收支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调整功能,但收入的调整作用是不完全的。
三、大国情形下的国外反响 (一)对外贸易乘数 • 在两国模型中,X1=M2;M1=X2 自主性投资 本国收入 本国进口 外国出口 乘数扩大 外国收入 外国进口 本国出口 本国收入 本国出口 本国收入 外国收入 外国进口 乘数下降 本国进口 外国出口 本国收入 本国出口 本国收入 外国进口 外国进口 本国出口 外国收入
1、相应于投资自主增长的外贸乘数 • 由∆I +∆X = ∆S +∆M;∆X1 =∆M2; ∆X2 =∆M1,可推出国家1相应于投资自主增长的外贸乘数
2、相应于出口自主增长的外贸乘数 • 在大国条件下,本国的出口是外国收入的函数,X1=X10 + m2Y2 X10 = M20 • 因为m2/s2>m2(s1/s2),所以k* > k’ > k″
(二)存在国外反响的收入调整 • 存在国外反响时,自主性支出变动对贸易收支的调整效应如何?
图形分析 Y F B D1 E2 Y2 E1 D Y1 D1 Y0 D E B F 0 Y0* Y2* Y*
结论 • 一国经济扩张刺激其进口,引起其他国家出口的增加,经济随之增长,并将经济景气传递回该国,通过这种收入反馈机制,世界经济共同走向繁荣。反之,各国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采取设置贸易壁垒的方式削减进口,这将降低外国的出口和收入,由此,一国的经济衰退便可能传递到其他国家。
第二节 吸收论 • 詹姆斯.米德和西德尼.亚力山大(1952) • 强调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的变化对于国际收支的重要性 • 一定程度上将价格调整和收入调整综合起来。乘数论在弹性分析法中的一个应用
一、吸收论的基本内容 • Y = C + I +(X –M) 其中设X-M=B;C + I=A,定义为国内吸收,则有B = Y – A • 当A>Y, B<0 • 当Y>A时,B>0 • 即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在于国内吸收与国内产出不平衡。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将处于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逆差。当国民收入大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将处于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取的政策调节有两个方面:增加Y;减少A。 结论
二、货币贬值的吸收分析 • 关于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吸收论认为弹性论过于简单化,只注重货币贬值引起的对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的需求扩张,而忽视供给方面的效应。 • 吸收论则从收入和支出的相对变化中考察贬值对贸易收入的影响。
(一)贬值对收入的效应 1、闲置资源效应 • 从供给角度看,若一国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货币贬值引起对本国出口和进口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产出扩大,促使国民收入乘数增长。 • 收入的增长会引致国内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造成总吸收水平的上升。 • 若边际吸收倾向<1 ,国际收支将会改善。若边际吸收倾向>1,最终将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2、贸易条件效应 • 一国出口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于进口,货币贬值对出口商品的影响大于对进口商品的影响,则贬值后PX >PM,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引致性吸收随之下降。 • 当边际吸收倾向> 1 时, ∆A >∆ Y , ∆B>0 • 当边际吸收倾向<1 时, ∆A < ∆ Y , ∆B<0 • 当边际吸收倾向=1 时, ∆A = ∆ Y , ∆B=0 。
(二)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贬值已不可能增加收入。贬值导致货币收入和价格水平上升,实际支出却趋于下降。 • 货币贬值对吸收产生直接影响的机制主要包括:实际货币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等。
1、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 货币贬值使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人们为维持实际货币余额的动机倾向于降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国内总吸收水平下降,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2、收入再分配效应 • 在通货膨胀时期,工资的上升往往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导致收入由工资向利润进行再分配。 • 根据储蓄理论,资本所有者的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劳动所有者,结果国内吸收随物价上升而下降,由此,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3、货币幻觉效应 • 货币贬值之后,假设货币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此时,即便是实际货币收入保持不变,人们也可能对物价产生货币幻觉,名义支出的增长会低于物价水平的上涨,导致实际支出下降,吸收减少,从而改善贸易收支。
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效应: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效应: 开放的大国,综合考虑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的方向与大小 开放的小国,仅考虑闲置资源效应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短期内货币贬值直接作用于吸收,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结论
三、吸收法的评价 • 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的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 • 时滞效应 • 偏重商品市场的均衡,忽略货币调节和资本项目
货币论不仅仅考察经常账户交易,而且还将国际资本流动纳入考察范围。货币论不仅仅考察经常账户交易,而且还将国际资本流动纳入考察范围。 理论的渊源:金本位时代大卫.休谟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 核心思想: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的任何失衡都反映了货币市场的失衡。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取决于其国内货币供求间的关系。 第三节 货币调整理论
基本原理 金本位制度下(1880-1914),由货币供求存量的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将由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水平的调整而自动实现均衡。 在金本位制中,一国的黄金储备决定其货币供给,且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一、物价—铸币流动机制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逆差 黄金流出 货币供给减少 对外竞争力增加 产出不变 物价下降 出口上升进口下降 顺差消除 出口下降进口上升 逆差消除 对外竞争力下降 物价上升 货币供给增加 黄金流入 顺差 产出不变
二、现代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 假设 • 长期资源充分就业 • 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 Md = kPY • 国际市场中存在着统一价格,即经济体的价格与利率接近于世界市场的价格与利率 • 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物生产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 长期中,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会恒等于货币需求。如果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超过名义货币需求,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如果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小于名义货币需求,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市场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市场的失衡。 • 国际收支逆差源于国内货币存量的超额供给;国际收支顺差源于国内货币的超额需求。 • 由货币供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暂时的,长期可得到自动纠正。
固定汇率条件下的货币调整调整机制 • 国内货币供给 大于需求 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国内货币供给 →利率 →国内投资 →国民收入 →进口→逆差。 利率 →资本流入→逆差→国际收支改善。
浮动汇率的货币调整 • 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因此,国际收支的失衡可由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波动而及时纠正,不会发生任何储备资产的国际流动。
浮动汇率的自动调整机制 • 当一国货币供给超过需求 →国际收支赤字(外汇市场供不应求)→汇率贬值→国内价格上涨→吸收超额的货币供给并且消除国际收支逆差; • 国际收支盈余时,本币自动升值,国内价格水平下跌,由此抵消超额的货币需求,国际收支的顺差被消除。
结论 • 在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的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而恢复均衡。 • 在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的失衡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
小结 • 弹性论强调货币贬值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下可以改善国际收支。但伴随“J形曲线”效应。 • 吸收论是乘数论在弹性分析法中的一个应用,说明货币贬值只有在收入相对吸收增加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 • 货币论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分别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和汇率的变化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 自动调整机制均存在严重缺陷,因而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调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