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36 Views
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 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变疾病,典型的症状为: 静止震颤( static tremor ) 肌强直 (rigidity) 运动迟缓 (bradykinesia) 姿势步态异常. 帕金森病 ( Parkinson disease,PD). 原发性:帕金森病 继发性:动脉硬化、脑炎后遗症及化学药物中 毒引起 帕金森综合征( Parkinsonism). 根据病因分为. 人类中枢 DA 通路:. 黑质 - 纹状体系统 D 1 , D 5 和 D 2 , D 3
E N D
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变疾病,典型的症状为: 静止震颤(static tremor)肌强直(rigidity)运动迟缓(bradykinesia)姿势步态异常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
原发性:帕金森病 继发性:动脉硬化、脑炎后遗症及化学药物中 毒引起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 根据病因分为
人类中枢DA通路: • 黑质-纹状体系统 D1, D5和D2 , D3 • 中脑-皮层系统 D2 , D3 , D4 • 中脑-边缘系统 D2 , D3 , D4 • 结节-漏斗系统 D2
尾核 脊 髓 前 角 运 动 神 经 DA DA 基底神经节 黑质 ACh 抑制 壳核 ACh 兴奋 ACh ACh DA DA DA
基底节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造成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产生帕金森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基底节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造成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产生帕金森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 病变部位
实验证明 1.提高脑内多巴胺含量治疗帕金森病有效。2.耗竭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或阻断多巴胺受体,能诱发帕金森综合征。3.帕金森病人死后,脑内多巴胺含量低于正常人。
重新调整两类递质的平衡,药物分为: 帕金森病的治疗 拟多巴胺药 胆碱受体阻断药
目的: 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增强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的作用。 一、 拟多巴胺类药
多巴胺前体药物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左旋多巴的增效剂 卡比多巴 苄丝肼 司来吉兰 溴隐亭 倍高利特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为酪氨酸的羟化物,是多巴胺合成的前体物。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为酪氨酸的羟化物,是多巴胺合成的前体物。 左旋多巴
1.外周组织脱羧,转变为多巴胺。进入脑内仅1%左右转变为多巴胺发挥治疗作用。2.同时合用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增加进入脑内左旋多巴浓度。1.外周组织脱羧,转变为多巴胺。进入脑内仅1%左右转变为多巴胺发挥治疗作用。2.同时合用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增加进入脑内左旋多巴浓度。 【体内过程】
治疗帕金森病特点:1.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好2.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的患者疗效较好3.用药2~3周起效,1~6个月以上获得最大的疗效,临床的疗效与用量和疗程有关4.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治疗帕金森病特点:1.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好2.肌肉僵直和运动困难的患者疗效较好3.用药2~3周起效,1~6个月以上获得最大的疗效,临床的疗效与用量和疗程有关4.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药理作用及应用】
能使肝昏迷患者的意识从昏迷转变为清醒,但不能改善肝功能,故不能根治。能使肝昏迷患者的意识从昏迷转变为清醒,但不能改善肝功能,故不能根治。 治疗肝昏迷
1 胃肠道反应 2 3 4 【不良反应】 心血管反应 异常不随意运动:“开-关” 现象 精神障碍
不良反应产生机制 1. 外周经脱羧而形成的大量DA,可引起胃肠道、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 2. 脑中DA增加会影响到中枢其他多巴胺神经通路的活动 3. 第三脑室内DA大量增加时,可进一步转变成NA
卡比多巴(carbidopa) 特点: 1.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2.与左旋多巴按1:10的剂量合用,既提高疗效,又减少副作用 3.单用无效
二、中枢抗胆碱药 • 苯海索(trihexyphenidyl)通过阻断胆碱受体而减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ACh的作用,抗震颤效果好,也能改善运动障碍和肌肉强直。对僵直及运动迟缓的疗效较差。 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