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45 Views
水庫再生之浚渫規劃與管理. 報告人:趙婉君. 目錄. 目錄 前言 文獻回顧 參考文獻. 前言 (1/2). 台灣有 70% 民生用水水源是來自於水庫,水庫的興建與維護在實質上有其重要性與迫切性。根據統計,至 97 年底止,台灣地區已公告水庫計有 94 座,有效總容量 20.8 億立方公尺。 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自民國 82 年起每年針對台灣主要水庫進行監測,根據 97 年實測水質監測資料,但台灣本島 24 座與離島 34 座,共計 59 座水庫中,本島屬優養程度者有 7 座水庫。離島除了 4 座水庫為普養,共有 30 座水庫屬於優養狀態。. 文獻回顧.
E N D
水庫再生之浚渫規劃與管理 報告人:趙婉君
目錄 • 目錄 • 前言 • 文獻回顧 • 參考文獻
前言(1/2) • 台灣有70%民生用水水源是來自於水庫,水庫的興建與維護在實質上有其重要性與迫切性。根據統計,至97年底止,台灣地區已公告水庫計有94座,有效總容量20.8億立方公尺。 • 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自民國82 年起每年針對台灣主要水庫進行監測,根據97年實測水質監測資料,但台灣本島24座與離島34座,共計59座水庫中,本島屬優養程度者有7座水庫。離島除了4座水庫為普養,共有30座水庫屬於優養狀態。
文獻回顧 • 台灣地理特性及氣候特徵 (1)河川短促湍急,流域面積狹小,以及 河床坡度大等特性 (2)台灣的地質構造及地層相當的年輕, 地層形成年淺質弱 (3)颱風豪雨常有土石流或河川水挾帶大 量泥沙,導致水庫中淤泥大量增加
水庫淤積 • 一般而言,河流之土砂移動現象可大致分成: 懸浮載、河川載、個別搬運 集體搬運- 土石流、山崩、地滑 • 因此台灣河流一旦進入水庫的集水區域,通常會因水深增加而流速降低,導致水流輸送能力減少,一部分的泥沙即逐漸依水流攜沙能力的減少而開始沈澱。
水庫淤積 • 台灣原水庫容量與現今水庫有效容量的調查比較,全台重要水庫淤積比約由0.38%至46.51%不等,甚至部分水庫已有淤積的現象產生
水庫清淤方式 • 水庫清淤方式 (1)浚渫方式 -機械清淤 (水力抽泥 、 機械挖泥 、氣力泵抽泥 、虹吸抽泥 )、 陸面機械開挖浚渫方式 (2)水力排砂 -洩降排砂、洩洪排砂、 空庫排砂、異重流排砂
浚渫物再利用 (1)包括用在造地、土壤改良、人工養灘、離岸堤、海岸保護、河川保護等 (2)台灣地區各水庫淤砂大部份為粉土及黏土,僅虎頭埤、澄清湖及鳳山等少數水庫之淤砂含有較粗顆粒之礫石 (3)在處置上,淤泥淤泥還是具有再利用的潛能價值,
水庫背景說明-南化水庫 水庫背景: 區域內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集水區內大小支流地形多成V字型,為典型之幼年期河川地形,沖刷作用盛行。 水庫設計總容量: 源水庫有效容量:15,805萬立方公尺 目前有效蓄水量:11,382萬立方公尺(97年12月測量)
參考文獻 • [1] 經濟部水利署會計室,水利統計簡訊,2009 • [2] 環保署,97環境水質監測年報,2008 • [3] 經濟部水利署,台灣水資源-- 台灣地區水資源調 配及開發策略,2004 • [4] 劉家盛,陳本康,陳永信,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塌 特性與水質分析策略之永續經營,第二十三屆自 來水研究發表會,2006
參考文獻 • [5] 黃金山,蓄豐濟枯沈沙毀─談水庫淤沙,科學月 刊,256期,1991 • [6] 蘇惠珍,鄭可佑,羅健榕,陳昶憲,台灣水庫淤 積潛勢分析,中華建築技術學刊,3卷1期,2006 • [7] 經濟部水資源局,水庫清淤方法分析規範,1997 • [8] 黃忠信,水庫淤泥生態性利用之整體研究,行政 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
報 告 完 畢 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