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940 Views
第九章 遗传重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同源性重组 第三节 大肠杆菌重组的分子基础 第四节 DNA 的拓扑学 第五节 位点特异性重组 第六节 异常重组. 遗传物质的变异包括: 突变 ,基因或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重组 ,基因染色体的序列发生重排及新的组合。 基因重组 是指由于不同 DNA 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的 DNA 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 DNA 分子的过程。. 重组的类型: ( 1 )同源重组 (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 或普遍性重组( generalized recombination ):
E N D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同源性重组 • 第三节 大肠杆菌重组的分子基础 • 第四节 DNA的拓扑学 • 第五节 位点特异性重组 • 第六节 异常重组
遗传物质的变异包括: • 突变,基因或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 重组,基因染色体的序列发生重排及新的组合。 • 基因重组是指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的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重组的类型: (1)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或普遍性重组(generalized recombination ): • 大片段同源DNA序列之间的交换。 • 交互重组:发生在真核生物减数分减过程中; • 单向重组:发生在细菌中转化、接合和广泛性转导中的,即仅使受体发生重组,供体并未发生改变。 • 其主要特点是需要RecA蛋白的介入。
(2)位点特异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 重组发生在特殊位点上,此位点含有短的同源序列,供重组蛋白识别。 特点: • 发生在特异位点; • 需蛋白的催化; • 涉及交错切割。 • 最为典型的是λ噬菌体在att位点整合E.coli的基因组中。
(3)转座重组(transposition recombination): • 转座的机制依赖DNA的交错剪切和复制,但不依赖于同源序列。 • 转座涉及转座酶,解离酶和DNA聚合酶, • 分为复制型、非复制几种类型。 • 转座的过程中会形成共合体。 • 两个转座因子之间的重组会引起缺失和倒位。
(4)异常重组: • 分为两类,末端连接和链滑动。 • 其特征是重组对中很少或没有序列同源性,所以也称为非同源性重组。
1 特征 1.1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发生在同源DNA序列之间。 1.2特征-进行同源重组的基本条件: 1) 在交换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序列:涉及同源序列间的联会配对,且交换的片段较大;单链DNA分子或单链DNA末端是交换发生的重要信号 2) 双链DNA分子之间互补碱基进行配对 3) 重组酶 4) 异源双链区的形成:涉及DNA分子在特定的交换位点发生断裂和错接的生化过程;存在重组热点。
e.g. • Euk.减数分裂时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细菌的转化,转导,接合,噬菌体重组 细线期 合线期 • 同源重组是同源依赖性的,而非序列依赖性。所以任何两个具有同源性的DNA分子可以通过此过程进行重组。 • 同源重组有两个基本功能:遗传混合和DNA修复。 • 同源重组见于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分配,DNA修复,转座等过程。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2 同源重组的机制 2.1断裂复合及Holliday中间体的形成 ◘ 同源重组都涉及到DNA分子内的--断裂—复合 ◘ Holliday结构 同源重组中连接两个DNA双链的交换中间物含有4股DNA链, 在连接处为了转换配对所形成交叉链的连接点为… ◘ Holliday结构形成的分子机制(断裂复合起始机制) 有Holliday双链侵入模型、单链侵入模型、双链断裂修复模型等多种
1) Holliday双链侵入模型 其中-- 所有模型和切断、链置 换、连接等过程。
3 5 5 3 2) 单链入侵模型(链转移模型) Meselson-Radding模型 Loop泡的切断 切口 3 5 吸收碎链 取代 异构化 侵入 分枝迁移
2.2 分枝迁移和Holliday结构的拆分 1)分枝迁移(branch migaration) --双螺旋形成的交叉连接以拉链式效应扩散
2)Holliday的异构化 Holliday结构一经生成即可 不断地处于异构化--异源双链 heteroduplex DNA 重组结果取决于拆分时 配对链上的切口位置 产生重组体的拆分
3 1 2 4 Holliday中间体的拆分 3,4切割 1,2切割 DNA内切酶 DNA内切酶 DNA内切酶 DNA内切酶 产生含异源双链的亲本DNA分子 产生重组体
“重组体” “亲本链”
3 重组和联会复合体之间的关系 • 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形成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 • SC是重组的结果,而不是重组的原因。 4 基因转变 • 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一个基因转变为另一等位基因。 • Lindegren(1949)酵母的异离常分离:交配型A×a的杂交中,有些子囊所含的孢子为(3A+1a),也称为基因转换。 • 50年代中期Mitchell:异常分离不是由于整个染色体的异常行为,而是由于特定位点的“基因转换”所致,即属于基因内重组。 • Olive等在粪壳菌也发现了异常分离。认为这种异常分离是有丝分裂的产物,称为减数后分离(postmeiotic segreation)。
1 细菌(E.coli)转化中的重组---基因转移 1)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 细菌的细胞相互接触时遗传信息可以由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2)细菌的遗传转化(genetic transformation) 指细菌品系由于吸收了外源DNA(转化因子)而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现象。 3)细菌的转导(transduction) 通过噬菌体将细菌基因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4)细菌的细胞融合(cell fusion) -形成原生质体 • 进入受体细胞(recipient cell)的外源基因有四种结果: 降解、暂时保留、与内源基因置换和发生整合。
◘ 发生在双方DNA的同源区域; 部分复制的染色体DNA之间或染色体DNA与外源DNA之间 细菌的转化、结合和转导。 2 RecBCD(外切核酸酶Ⅴ)和 Chi 位点 2.1 活性 ◘ 具有解旋酶(再旋)活性、ATPase活性、核酸外切酶活性、 序列特异性的单链内切酶活性; ◘ 单链内切酶活性和解旋酶活性使DNA产生具有游离末端的单链 ---RecA的作用位点; ◘ RecBCD有固定切割位点;
2.2 RecBCD的作用过程 a、RecBCD结合在DNA的平 头末端(产生机制不清楚) b、 外切、解链、移动 (ATP) c、兔耳状 loop 结构产生 (再旋酶活性低于解旋酶活性) d、RecBCD 在 loop 单链区的 chi 位点3‘方4~6NT处 切断单链(单链内切酶) ☀chi位点:GCTGGTGG 目前发现的重组热点 E.coli含 1009 个、Euk.
3 RecA 蛋白 • RecA有两个主要的功能:诱发SOS反应和促进DNA单链的同化(assimilation)。 • 单链同化:即是指单链与同源双链分子发生链的交换,从而使重组过程中DNA配对、Holliday中间体的形成,分支移动等步骤得以产生。 • 3.1活性 a、 RecA 有单、双链 DNA结合活性; b、 RecA 有 NTPase 活性(底物差异活性), 与单链 DNA 结合时活性最大---依赖于 DNA ; c、 RecA 有启动一个分子的单链侵入到另一双螺旋分子 的能力,即联会同源 DNA; (但其靶 DNA 必须有缺口--结合DNA)。
Rec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与单链DNA结合形成的螺旋纤丝每圈含六个单体。Rec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与单链DNA结合形成的螺旋纤丝每圈含六个单体。
3.2 作用过程: 1)RecA蛋白与单链DNA的结合 2)联会:单链与双螺旋的互补链迅速配对,形成双链连接分子Holliday(5‘侵入)。 3)联会后链交换:启动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的替换和新链的同化。 • 交换速度大约为6 bp/s,其方向是5’→3’。 • 当新的杂交双链形成时,RecA蛋白即从原来的单链掉下来。 • RecF、RecO和RecR蛋白调节RecA纤丝的装配和拆卸。
3.3 原核同源重组的其它蛋白 需要 E.coli 中三个基因 ruvA,ruvB 和 ruvC的产物: a、RuvA 识别 Holliday 结构的连接点; b、RuvB 为分枝迁移提供动力(ATPase 10~20bp/s); c、RuvC 核酸内切酶---专一性识别 Holliday 结构的连接点体外切段连接点以拆分重组体。 d 、RecG解旋酶也具有解离Hollidy连接的活性,使重组得以完成。
◘ E.coli 重组的各阶段 (损伤修复) 损伤DNA复制产生缺口 RecA链交换 第二次链交换 DNApol通过DNA合成填满缺口 RuvA,B分枝迁移 RuvC切割Holliday连接点
1 位点特异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1.1 概念:发生在专一序列而顺序极少相同的DNA分子间的重组。 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细菌染色体基因组中属此种重组。 1.2 特征: ◘ 在特定的结合序列部位,有专一的酶催化断裂重接 ----产生精确的DNA重排; ◘ 都具有整合作用的两个基本特征: a、典型的保守性重组---交换是相互的和保存原先的DNA b、发生在噬菌体和细菌DNA短同源序列的特异性核苷酸上 Euk. 中专一性抗体基因的构建。
2 λDNA的整合与切除 2.1 实现机制: 均是通过---细菌DNA和λDNA上特定位点之间的重组。 2.2 特定位点-----附着位点(attachment site att) ◘ E.coli attB含BOB’三序列 23bp ◘ λDNA attP含 POP’三序列 240bp ◘ 核心序列 “O”完全一致 15bp (同源部分) ---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的地方 ◘ B,B’,P,P’---臂
2.3 整合和切离过程 ◘ 整合后的附着位点为 attL(BOP’) attR(POB’) ◘ 整合位点---attB、attP 切除位点---attL、attR • ◘依赖蛋白: • 整合过程需要λ整合酶(integrase Int)(λ编码)和寄主的整合宿主因子IHF(integration host factor)共同作用。 • 切离反应需要噬菌体Xis基因的产物以及Int和IHF。
1) 整合酶(integrase) λ噬菌体int基因编码 功能:识别POP’和BOB’ 结合 与POP’结合 拓扑异构酶I活性 2)整合宿主因子(IHF)(integration host factor) 细菌基因编码 功能:促进整合酶与POP’和BOB’结合。 3)切除酶(excisonase) λ噬菌体xis基因编码 功能:与整合酶结合后识别POB’和BOP’,切割O序列,重新形成POP’和BOB’。 4)逆转刺激因子(FIS) 功能:参与切除过程。
溶菌周期 (lysis) 溶源性细菌 (lysogen) 原噬菌体
2.4 整合分子机制 ◘ 核心序列O全长15bp,富含A-T ◘ 发生在O内的重组交换位点相距 7bp。 ◘ attP位点的负超螺旋为重组所必须---加强了Int和IHF的亲和力 -----高剂量的蛋白维持单链重组所必需的结构。 ◘ 整合酶的结合位点:attP 240bp、attB 23bp(两者的作用不同)。 ◘ Int结合: ----核心序列的反向位点(切割位置) ----结合在att臂上(臂与核心区靠近)
attB和attP的最初识别靠Int识别两序列的能力; • 两序列的同源性在链交换时为重要因素。 • Int蛋白能切断DNA,并使它重新连接,近而使holliday结构拆分; • 重组时attP和attB部位交叉断裂,互补单链末端进行交叉杂交。
第六节 异常重组 异常重组( 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 • 无同源序列的两个DNA分子之间的交换。 • 形成重组分子时往往依赖于DNA的复制而完成重组过程。 • 这种类型的重组也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
复习题 名词解释 遗传重组 同源重组 位点专一性重组 Holliday 结构 • 问答题 • 遗传重组有几种重要的形式? • 同源重组的简单过程及Holliday结构形成的分子机制。 • 细菌同源重组涉及的主要酶系及各自在重组中的功能为何。 • λDNA的整合与切除的分子机制(重组涉及的各要素及简单过程)。 • 位点特异性重组有需要短的同源顺序,此与同源重组有何不同?
λ-DNA的整合和切除 1,附着点(att位点): attB 大肠杆菌附着点,含B,O,B’三种序列 attP λ-DNA附着点,含P,O,P’三种序列 2, 核心序列(O序列): 15bp,在 attB和attP中完全相同 -GCTTTTTTATACTAA- -CGAAAAAATATGATT- 3,B,B’,P,P’的长短和核苷酸序列均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