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35 Views
世界电影史. 绪论. 电影的实质 —— 在二维平面上呈现运动 “电影”的词源学 Kinetic—— 运动 Kinetographe Cinematographe cinema 电影的分类 在二维平面上产生运动的方式 —— 将一连串有微小差异的图片连续投射在一个平面上。 按获得单幅图片的方式分:绘画方式和照片方式。 按排列图片的方式分:手动方式和自动方式。. 本课程所讨论的“电影” —— 特指图片由照相技术拍摄、图片排列由机器装置自动完成的“电影”。(摄像机电影 / 影像) 什么是“历史” history——his story 历史是一种叙事
E N D
绪论 • 电影的实质 —— 在二维平面上呈现运动 • “电影”的词源学 • Kinetic——运动 • Kinetographe • Cinematographe • cinema • 电影的分类 • 在二维平面上产生运动的方式——将一连串有微小差异的图片连续投射在一个平面上。 • 按获得单幅图片的方式分:绘画方式和照片方式。 • 按排列图片的方式分:手动方式和自动方式。
本课程所讨论的“电影”——特指图片由照相技术拍摄、图片排列由机器装置自动完成的“电影”。(摄像机电影/影像)本课程所讨论的“电影”——特指图片由照相技术拍摄、图片排列由机器装置自动完成的“电影”。(摄像机电影/影像) • 什么是“历史” • history——his story • 历史是一种叙事 • 学习电影史的目的:把握和印证一种电影观念,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电影这种媒体
电影的原理 • 似动现象 • 似动现象的涵义 • 实现似动现象的两个条件 • 两个图像具有一定相似性 • 两个图像依次出现与消失的时间间隔在1/6秒以内。 A B
照相术 • 照片是一种特殊的绘画 • 照相术对电影的价值 • 成像速度快 • 强烈的三维空间感 • 图像精细性
电影的发明 • 电影发明的线索一:似动玩具 • 诡盘phenakistostoscope(1830年) • 发明人:普拉托(Plateau)、斯坦普弗(Stampfer) • 外观:
走马盘zoetrope(1834年) • 发明人:霍尔纳(Horner) • 外观
活动视镜praxinoscope(1877年) • 发明人:艾米尔.雷诺 Emile.Reynaud • 外观
光学影戏机 theatro optique(1888年) • 发明人:艾米尔.雷诺 Emile.Reynaud • 外观:
电影的发明线索二:照相术 • 照相术的前身:一种绘画工艺
照相机的发明 • 发明人:尼尔浦斯 Niepce • 外观和原理:由手工定影转变为感光材料自动定影
慕布里奇 Muybridge 的实验 • 实验目的:验证马在快速奔跑时是否有四蹄同时腾空的时刻 • 试验方案
摄影枪 • 发明人:马雷 Marey • 外观:
胶卷的发明 • 发明人:伊士曼 Eastman • 原理:找到将感光材料涂在柔软可卷曲的载体上的方法。 • 柯达 kodak 照相机
电影发明两条线索的结合 • Zoopraxiscope • 发明人:慕布里奇 马雷 德米尼 Demeny 等
活动电影放映机 kinetoscope • 发明人:爱迪生 • 外观
拍摄场所 • 作品
电影的发明 • 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 Lumière • 外观
相对于其它拍摄、放映设备的优势 • 每秒拍摄16帧,拍摄速率稳定——影片中动态效果细腻自然 • 采用间歇式运动,曝光控制能力强——可采用自然光拍摄、影像清晰细腻 • 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 • 拍摄放映一体化、采用投射大屏幕的放映方式——放映效果好、便于观众观看
早期电影 • 电影作为媒体 • 媒/媒体的含义 • 媒——一种中介物,使原本难以产生联系的两件事物产生联系 • 媒体——内容的承载者,内容的载体 • 媒体的属性和特质 • 电影作为一种媒体的历史 ——逐渐深入认识电影媒体特质的过程、逐渐掌握和开掘电影媒体的应用方式及其潜力的过程
早期电影的探索者 • 卢米埃尔 • 主要作品 • 《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 • 贡献 • 影像的特性和能力 • 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具有强烈纵深感的三维空间 • 呈现出处在此三维空间中的细腻精致的形象 • 呈现出由这些形象构成的复杂细致的动态景观 • 卢米埃尔电影的美学价值——展示出电影媒体最基本的特性和能力 • 卢米埃尔的方法——对拍摄对象拍摄时机和拍摄位置的选择
梅里爱 • 主要作品 • 《月球旅行记》 • 贡献 • “一场戏”的概念 ——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中展开的一段连续的时间 或 一个连续的时空片段 • 多个连续时空片段(多场戏)的组合 • 利用影像与现实的差异 ——特技摄影的开发和使用 • 场面调度 ——影像化一个行动或事件
局限 ——对电影媒体特性的背离 • 假定性 ——观众和创作者的约定 • 电影作品假定性的作用范围 ——银幕范围内 • 对电影媒体能力特性的忽略和浪费
鲍特 Porter • 主要作品 • 《火车大劫案》 • 鲍特与梅里爱影片的共同点 • 都由多场戏构成 • 各场戏之间具有联系——存在一定的情节 • 鲍特与梅里爱影片的不同点 • 情节的清晰性 • 获得情节清晰性的方法 ——对观众注意力的调配和引导 • 调配和引导观众注意力的手段 • 对影像中人物和事物的形象进行控制 • 对画面结构进行控制 • 对影像中人物和事物的动作进行编排和设计 • 鲍特影片的总体效果 ——精简化、精炼化的影像效果 • 鲍特对电影媒体特性的理解和把握 ——一种更符合电影媒体特性、能力的场面调度方法
布莱顿学派 brighton school • 英国早期电影的特点:通过对摄影机的巧妙操控,实现大胆新 奇的想象和夸张的视觉表现。 • 布莱顿学派的含义:一批英国最早开始电影拍摄活动的摄影 师,因常在英国小城布莱顿附近开展拍摄活动, 故而得名。 • 贡献 • 构造新奇的视觉效果 • 例:《The big swallow》 James·Williamson • 与梅里爱的区别:技术手段上相对简单,更注重设计和构思 的巧妙 • 多镜头表现一场戏 • 例:《Grandama’s reading glass》G·A·Smith 《Mary Jane’s mishap》G·A·Smith • 效果:更加精确有效地控制观众注意力的分配过程,使电影 媒体有可能表现更加复杂和微妙的内容
艺术电影运动 • 所谓“艺术电影”的含义 • 并非指具有艺术性的电影,而是指承载着“艺术内容”的电影 • 例:《吉斯公爵的被刺》
格里菲斯 D.W. Griffith • 生平 (电影专利公司:1908至1912年间,由爱迪生创立的、以全面控制美国电影业为目的成立的垄断性组织。) • 贡献 • 对“景别”的系统化运用和发展 • 例《纸醉金迷》、《艾诺克·阿登》 • 多场戏穿插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 • 例《艾诺克·阿登》、《孤独的别墅》 • 电影照明效果和方式的改进 • 例《酒鬼改过自新》、《皮巴去世》 • 自然生动的表演风格 • 严肃题材和曲折的情节 A1 A2 A3 A B B1 B2 B3
作品 • 《一个国家的诞生》及其特点 • 提升美国电影产业规模,开创好莱坞经营模式 • 复杂的情节与严肃的主题 下属 仆人 老斯通曼 老卡梅伦 相爱 本 相爱 菲尔 玛格丽特 好友 托德 弟弟 林奇 埃尔西 弗洛拉 格斯 强迫 强迫
多角度多景别拍摄一场戏 • 频繁使用多场戏交叉剪辑的方法 • 充满强烈情绪感染力的场景与动作设计 • 《党同伐异》(intolerance)及其特点 • 巨大的资金投入 • 特殊的影片整体结构 (《母与法》情节) • 及其宏大的场面与规模 加入流氓团伙 父亲 男青年 女青年b 结婚 情人 女青年a 强迫 流氓
卓别林 • 生平 • 17岁加入弗雷德·卡尔诺哑剧团 • 1913年进入启斯东(Keystone)公司成为电影演员,为自己设计标志性的形象(《阵雨之间》) • 离开启斯东公司,加入爱塞耐公司。(《流浪汉》创造出笑中带泪的喜剧风格) • 加入缪区尔公司(《安乐街》) • 1918年与第一国家影片公司签订合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摄影片 • 40年代被美国右翼势力驱逐出境,定居瑞士 • 1977年去世
贡献 • 一种适合于电影媒体的喜剧动作风格 • 轻松自如、自然随意 • (将自然的、生活化的动作与夸张不自然的情景相结合) • 优美、准确、凝练 • 对电影媒体结构观念的理解 • 缺乏复杂交错的情节线、缺乏环环紧扣的因果联系 • 各场戏通过表演风格、情调、气氛上的关联联系在一起 • 卓别林电影的时空表现 • 用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全景镜头表现一场戏 • 通过动作设计和编排表现更深层次的内容 • 卓别林电影的社会价值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兴起的原因 •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 • 印象派的含义 • 印象派的得名——《日出印象》(莫奈)
印象派理论 ——艺术应该处理日常视觉经验背后的那种更原初、更本质的“印象”的领域。 • 印象派理论的错误 • 印象派电影 • 理论 ——通过影像媒体表现出日常视觉经验背后,与“运动感知”相关的,那些更本质的知觉经验。 • 印象派电影的方法 ——专注于影像同被拍摄对象不同的方面。(画框、色彩、细腻程度、变形等) • 影像精灵(Photogenie) ——蕴藏在日常所见的事物中,可被影像发掘出来的某种原初/本质的印象。(“世上每一个事物,在银幕上都有对应的另一种存在”)
印象派电影的主张 ——把电影当做一种独特的、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媒介 • 印象派电影的特征 • 主张细腻自然的表演风格 • 主张实景拍摄,突破舞台空间的表现 • 主张自然景物与人物心理的呼应、配合 • 通过摄影技巧表现心理内容、传达内心感受 (叠化、滤光镜、弧形变形镜片、虚焦、慢动作、分割画面等) • 快速剪辑 ——通过剪辑来获得一种视觉韵律(visual rhythm) • 传统、保守的叙事安排
印象派电影运动的终结 • 创新技巧的泛滥化 • 其他流派实验电影的冲击 • 投资匮乏
德国表现主义 • 表现主义的含义 ——与“再现”相对立,反对在艺术作品中描绘现实中所见的事物,而应当表现人的主观情感和精神状态
表现主义电影的界定 • 狭义的表现主义电影 ——像《卡里加利博士》那样完全使用表现主义戏剧式的布景和场面调度的影片 • 广义的表现主义电影 ——出于“表现”的目的,在某些部分运用了表现主义手法的影片 • 表现主义电影的方法 • 表现主义电影的方法 ——通过摄影机所拍摄对象的安排、设计和调度来实现表现主义效果(对比印象派电影方法理念) • 场面调度 • 场面调度的原则 ——注重影像的二维平面构图(“电影的影像应该成为一种平面艺术”)
场面调度的方法 • 对演员的表演的控制 ——影像中的人物角色应当成为画面构图的组成元素 • 影像中不同平面之间图案与质感的统一 • 对称性构图 • 扭曲和夸张(与印象派电影的变形手法相比较) • 场景设计制作上的扭曲和夸张 ——对场景、道具等进行变形处理,使其同日常事物、景物的外观产生差异 • 人物形象及表演风格的扭曲和夸张 ——体现在服装、化妆,以及人物身体的姿态、动作的幅度、速率等各个方面 • 画面中安排相似形状 ——在银幕平面上构造相似的形状,突出影像的二维构图 • 使用特定的照明手段,强化阴影的表现
摄影与剪辑手法 • 摄影:摄影机几乎不做运动,较多使用中景和全景 • 剪辑:不使用复杂的剪辑手段,镜头持续时间比较长 • 剧情设计 • 题材上:使用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神话色彩或带有幻想性、传奇性的故事情节 • 结构上:常使用戏中戏结构 • 表现主义电影运动的终结 • 资金方面:最后两部表现主义作品严重超支,制片公司难以为继 • 人才方面:大量表现主义电影导演离开德国
对表现主义电影的评价 • 反面评价 ——在影片中使用极具舞台化的场景设计和表演风格,以及对影像二维平面构图效果的过分追求,使其偏离了电影媒体的本质特性 • 正面评价 • 对影像二维平面属性的理解和运用 • 强调以场面调度为核心的电影制作技巧 • 通过影像对观众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影响
苏联蒙太奇学派 • 蒙太奇学派的理论源头 • 未来主义 ——主张不存在静止的印象,追求速度和运动感,试图在绘画中表现运动和变化
构成主义 ——改变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打破艺术创作与工业生产之间的界限,强调艺术作品的功能性
蒙太奇学派主要人物 • 库里肖夫 • 库里肖夫试验 • 库里肖夫试验的局限和潜在问题 ——该实验效果的成立依赖于事先设定的拍摄条件 • 库里肖夫试验的结论 ——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可产生超过这些镜头本身所包含内容的效果 • 维尔托夫及其“电影眼睛派” • 奇异演员养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