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三章 汉 字

第三章 汉 字. 第一节 汉字概说 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 现代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一 文字的性质及意义 1. 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意义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汉 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汉 字 第一节 汉字概说 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 现代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2.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一 文字的性质及意义 1. 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意义 文字的产生,如同平地一声惊雷,人类从此进入文明社会。人类有了文字,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的诞生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文字出现后,一些与之相关的艺术门类也随之诞生,极大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宝库 。

  3.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二.文字的要素和系统 1.要素 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没有“形”就不能成其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不记“音”就不能代表有声语言,而这种“形”、“音”必须代表一定的意义。 2.系统 世界上的文字有两大系统:表音体系、表意体系。

  4.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三、汉字概说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表意体系的文字。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形体和造字法来看,是相当成熟的文字。而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距今五六千年的彩陶上的简单符号则很可能就是古汉字的前身。

  5. 第一节 汉字概说 •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 表音体系的文字记录的是音素、音节(闻音知形,见形知音);表意体系的文字记录的则是语素和词(异形异意,同形异意,同意异形)。 • 汉字中存在大量形声字,但同音异形,同形异音现象的存在,改变不了表意体系的性质。

  6.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字的形体 概念:字的形体是指文字特定的书写(包括印刷)形状。形体和字体不是同一概念。字体,一般指不同的书写派别、书写风格,如欧体、颜体、柳体等,而就形体说,它们都是楷体。

  7.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8.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是以《简化字总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标准的记录现代汉语的用字。 现行汉字的形体,通常运用楷书和行书。从形成手段看,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 印刷体通常是楷书的变体,常见的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

  9.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笔画与部件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汉字基本笔画有五类。即:横、竖、撇、点、折。以上是主笔画,笔画在不同位置或部件中出现的变形叫附笔形。如提是横的附笔形,竖钩是竖的附笔形,捺是点的附笔形。

  10.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笔画的组合    笔画组合有三种类型:相离、相接、相交。    相离:二三六八川刁氵    相接:    (1)匕上工正刀(相接的笔画,一个在端点,一个不在端点)    (2)厂了口弓己(相接的笔画,两个都在端点)    相交:十丈丰七九卅车

  11.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笔画变异 (1)横变提:工、豆、鱼、马、牛、且等开笔是横的部件作左旁时,末笔的横变为提。如城、豇、驷、特、助。 (2)竖变撇:“半、羊、辛”作左旁时末笔的竖变为撇。如判、翔、辣。 (3)撇变竖:“月”在别人部件下边时起笔的撇变为竖,如有、青、肯,例外:萌、霸、赢。 (4)捺变点:人、又、仓、禾等右边有捺笔的,作左旁或处在包围、半包围结构之中时,捺变为点。如从、劝、这、创、秋。 (5)避重捺:当一个字的临近笔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笔时,为了摆稳全字重心,使字形富于变化,只保留一个捺,其余的变为点。如奏、秦、暴、这、述、餐等。

  12.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6)横折钩变横折竖:羽、甫处于别的部件上边时,去掉钩,如褶、翼、博、敷等。 (7)横折弯钩变横折弯:“几”处在别的部件上边时,去掉钩,如朵、没、铅、般等。 (8)横折弯钩变横折提:“几、九”处在别的部件左边时,第二画的横折弯钩变为横折提。如鸠、微等。 (9)竖钩变竖:“小、可”用在别的部件上边时,竖变为竖。如少、劣、抄、雀、哥等。 (10)竖钩变撇:“手”用在左旁或中腰时,竖钩变撇,如拜、掰、湃等。 (11)竖弯钩变竖提:“七、厄、己、毛、克”等末笔为竖弯钩的部件作左旁时,竖弯钩变为竖提,如切、顾、变、橇、兢等。

  13.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二)部件 1.部件的概念和分类 汉字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引自《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 (1)按部件的笔画数的多少来分类,部件可以分为单笔部件和复笔部件。 (2)按部件能否独立成字,可以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3)按照部件的构字层次,可以分为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

  14.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2.部件拆分原则 •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的语言文字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该规范中部件拆分的原则是:根据字理、从形出发、尊重系统、面向应用。具体拆分规则是: • (1)字形结构符合字理的,按字理进行拆分。如:“分”拆分为“八、刀”,“相”拆分为“木、目”。      • (2)无法分析字理的,或字形与字理矛盾的,依字形进行拆分。如:“朋”拆分为“月、月”,“执”拆分为“扌、丸”。 • (3)笔画交叉重叠的,不拆分。如:“串”不拆分为“中、中”,“东”不可拆分为“七、小”。 • (4)拆开后的各部分均为非成字部件或均不再构成其他汉字的,不拆分。如:“非”不可拆分为“、“﹡” • (5)因构字造成基础部件相离的,拆分后仍将相离部分合一,保留部件原形。如:“裹”拆分为“衣、果”。

  15.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3.部件组合方式 • (1)左右结构。明许 • (2)左中右结构。湖、粥 • (3)上下结构。岩、界 • (4)上中下结构。器、赢 • (5)全包围结构。国、围 • (6)半包围结构。风、凶、区 • (7)穿插结构。爽、噩

  16.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4. 笔画·部件·字: 部件是笔画的组合,大于笔画,如:“口”有3笔,“日”有4笔,“聿”有6笔。    但是有的笔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单独成为部件,这时笔画和部件所指相同。最明显的是“一”和“乙”是部件,也是笔画。    除了“一”和“乙”之外,处于分离状态的横、竖、撇、点、折,也单独构成部件。如“旦、旧、氕、礼”。    部件是基本构字单位。由一个部件构成的字是独体字,如“人、口、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

  17.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5.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首创,540部。明代梅膺祚《字汇》合并为214部。其后《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均为214部。《新华字典》189部,《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01部。

  18.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6.笔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编了《现代汉语通用笔顺规范》,1997年8月由语文出版社发行。该规范给出了1988年3月由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7000个通用汉字的笔顺。 1999年10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国家语委制定的《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GF3002—1999》,1999年10月1日发布,2000年1月1日实施。本规范由。给出了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制定原则及该字符集所收20902个汉字的序号式笔顺。

  19.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 • ⑴先横后竖:十、于、丰、干、丁、艹、 等。 • ⑵先撇后捺:人、八、入、木、等。 • ⑶先上后下:二、丁、立、李、昌、亨等。 • ⑷先左后右:一些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从左到右。如川、州、旧、构、部、树、衍、樊(上部)等。

  20.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⑸先外后内:汉字的部分独体字和包围结构的字,绝大多数是先外后内。如月、母、同、凤、凡、用、叉、厅、历、虱、氢、勉、毯、赴、旭等。 • ⑹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承、业、率、兜、燕等。 • ⑺先进人后关门(即先外后内再封口):一般是全包围结构的部件和字,先写上面三框,再写框内部分,最后封口。如回、田、目、国、圆、面、囱、卤等。

  21.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补充规则; • ⑻后写右上点:汉字中一些带有右上点的字或部件,一般后写右上点。如犬、术、戊、书、发、尤、求、代、械、找等。 • ⑼后写内部点:内部点是字主形内部的点,一般后写。如叉、凡、为、勺、瓦、丽、兔、雨、势、玉等。但有些字如义(义)、丹(丹)、母(母)、戍(戍)、卵(卵左部件)等例外,必须加以注意。

  22.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⑽先右后左:一些特殊的偏旁,如“阝、卩”,不是先左后右,而是先右后左。含有这些部件的字如陈、阳、陂、郊、都、耶、即、叩等,也是如此。 • ⑾先内后外:“下包上”结构的字,先写上内,后写外。如凶、凼、幽、山、鬯、等。含“辶、廴”包围结构的字,一律先写右上,后写辶和廴 。如延、廷、建、过、远等。

  23.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从“匚”与“丁”包围结构的字与部件笔顺较为特殊。既非先内后外,也非先外后内,而是内外交错进行。匚属左、下包围结构,先写上内,后写左下。如匹、医、匡、匾、等。“丁”属于上、右下包围结构,先写上内,后写右下。如可。 • ⑿先撇后折: • 由撇、折组成的部件和字,多数先写撇,后写折。如匕、勹、、冂、犭、儿、几、九等。含上面的部件或字的字,如老、旨、句、甸、欠、饭、月、用、同、内、凤、狐、獾、倪、元、机、旭等都是如此。 • 但有些部件和字例外,要先写折后写撇。如刀、力、乃、万、皮、女、方、虎、发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也是如此。

  24.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⒀先竖后横: • 竖笔笔末与横笔相接时,最后一个横笔与竖笔相接时,先竖后横。如土、工、共等。 • 横笔笔首与竖笔相接,先竖后横。如“占”字头。 • 长竖与短横相接,先竖后横。如“北”字旁、和“非”字旁。含这些部件的字都是如此。 • 另外一些特殊的字要记住:丑( 丑)、贯( 贯)、里( 里)、垂( 垂)。

  25.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二、造字法 • 造字法就是构造文字的理据。东汉许慎分析小篆的构字理据提出“六书”之说。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法。 • 现行部分汉字可用古四种造字法来分析,但因为字形的隶变楷化,读音的演化,大部分汉字已变成了记号或半记号,不能完全用六书理论去分析。

  26.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一)象形字 • 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大多数是名词 。

  27.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二)指事 •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个指事字。

  28.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三)会意 •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个 会意字。分象形会意(如及、友、休、并等)和象义会意(如信男明等)两类。

  29.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 (四)形声 •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形声字。《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现代汉字中形声结构的字约占90%,但是形声字的表音功能较弱,据周有光统计,现代汉字中音符的有效表音率为39%。因为有些字音发生了变化,已不能准确表音,如“江” ;有些音符部件起了变化,如“雪”,《说文》从雨彗声。后彗省为彐,不再表音。“布”,从巾父声,音符已经变得不能识别。“急”,从心及声,经隶变,音符已经破坏。有的是由于汉字简化,使得音符不再表音。如:“灯”繁体作燈,从火登声。

  30.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 汉字改革包括汉字制度的改革和汉字本身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内容。 • 五十年代中期,制定了积极而稳固的进行汉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当时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 1986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等,是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31.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二、汉字的整理 (一)简化笔画 • 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根据方案推行的实际情况,整理编制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10月,重新公布时又对个别字作了调整,简化字的总数增加到2235个。 • 1977年12月,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废止使用“二简”。

  32.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二)精简字数 1.废除异体字 • 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叫异体字。 • 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对810组异体字进行整理,淘汰异体字数为1027个。

  33.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2.更改地名生僻字 • 从1956年到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用同音的常用字代替了35个代替了县级以上地名中使用的生僻字,共精简生僻字30多个。 3.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 1977年7月,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精简了20个。

  34.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三、汉字的标准化 1、定量:就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现代通用汉字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65年文改会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6196个。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语委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现代汉语常用字大约有三四千个。,1988年国家语委和教委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35.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2、定形: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为汉字的定形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011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3、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36.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4.定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常见的有义序、音序、形序法。 (1)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主要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号码法三种。 笔画法是根据笔画数和笔形的顺序编排的。先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同笔数再按起笔笔形顺序(札字法:横竖撇点折),起笔笔形相同的,再按第二笔笔形顺序排列,依此类推。国家语委1999年发布的《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规范》规定了同笔画数、同笔形顺序字的定序原则:主笔形先于副笔形;相离先于相接,相接先于相交,先短后长;左右结构先于上下结构,上下结构先于包围结构,字形比例晓得先于比例大的。

  37.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部首法是按部首编排汉字的。同一个部首的字,又按笔画数和笔形顺序排列。 号码法按字形确定的号码编排汉字。最通行的号码法是四角号码。 (2)音序法是按照字音排列汉字的顺序。由于同音字很多,不得不采用形序法解决同音字的排列顺序。

  38.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1、掌握简化字:认真学习《简化字总表》。不用二简字。 2、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 3、区别新旧字形 4、掌握异形词的规范词

  39.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二、纠正错别字 (一)注意字形 1.区分形近字; 2.注意笔画间相离、相接、相交的位置关系; 3.不画蛇添足; 4.不任意割裂字形。 (二)注意字音 (三)注意字义。

  40. 思考和练习: • 一、汉字中有形符、假借等表音成分,为什么说汉字仍然是表意文字? • 二、偏旁和部首的关系是怎样的?部首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 三、找出十个以“肖”为声符的形声字,比较它们和声符读音的异同。 • 四、什么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

  41. 五、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 六、谈谈你对汉字简化的看法。 • 七、汉字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进行标准化工作? • 八、你认为写错别字的原因是什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