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93 Views
國小數學科(五下). 第三單元. 圓. 周. 率. 的. 歷. 史. 自強國小六年八班. 林小宏老師 製作. 生活中,. 有許多的圓形,. 所以,. (你知道是多少嗎?). 圓周率. 圓形的一大特徵:. (用符號. 代表). 也就容易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 。. 你知道,. ㄆㄞ. 念成. 歷史上的數學家,. 為了找出圓周率真正的值,. 費了多少歲月和精神嗎?. 想多知道一點.... 在我們國小的數學課本中,. 3.14. 以比較簡單的數字:. 來代表圓周率 π. 其實,. 圓周率的值可不只是如此哦!. 到下頁. 回上頁.
E N D
國小數學科(五下) 第三單元 圓 周 率 的 歷 史 自強國小六年八班 林小宏老師 製作
生活中, 有許多的圓形, 所以, (你知道是多少嗎?) 圓周率 圓形的一大特徵: (用符號 代表) 也就容易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 你知道, ㄆㄞ 念成 歷史上的數學家, 為了找出圓周率真正的值, 費了多少歲月和精神嗎? 想多知道一點...
在我們國小的數學課本中, 3.14 以比較簡單的數字: 來代表圓周率π 其實, 圓周率的值可不只是如此哦! 到下頁 回上頁
在數學的歷史上, 數學家用來找出 圓周率的方法, 大約可分為四個時期: 實 驗 時 期 第一階段: 去看看 幾 何 法 時 期 第二階段: 去看看 分 析 法 時 期 第三階段: 去看看 計 算 機 時 期 第四階段: 去看看
階段一:實驗時期 (1)在阿基米德之前的時代,圓周率之測定常憑直觀推測或實物度量而得。 (2)賴因德紙草書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數學書(約為前1650年),其中記載圓面積的算法為直徑減去它的 1/9,然後加以平方,按照這個方式計算,圓周率大約是3.16049。 (3)舊約聖經中也有圓周率為 3的記述。 (4)中國也使用 3為粗率之值,古書「九章算術」第一章方田引題:「今有圓田,周三十步,徑十步,為田幾何?」就認定圓周率為3。 (5)從上所言,有人推測在公元前若干世紀,就已經使用圓周率為3了。 到下頁 回上頁
階段二:幾何法時期 (1)阿基米德用幾何的方法,證明了圓周率是介於 3又1/7與3又10/71之間。 (2)西元150年左右,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製作弦表(正弦函數表的雛形)來計算圓周率,其值為 377/ 120= 3.1416,比阿基米德更進步。 (3) 劉徽證明了「九章算術」中提到的圓面積公式,並且也算出較精確的圓周率為 157/50(又稱為徽率),他的方法是「割圓術」,也就是利用圓內接正 n邊形,然後讓 n越來越大以求圓周長的近似值。 (4)南北朝時期,天文學家祖沖之(西元429~500年)有更大的突破,他已經算出:3.1415926<π<3.1415927,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是相當精密的圓周率。 (5)在1424年,中亞細亞伊朗地區有一位天文數學家卡西,曾經算出π=3.141,592,653,589,793,25 。精確度達到小數點後第16位。 (6)利用幾何法,需要大量的計算,像數學家盧多爾夫為了要算出小數點後35位,就幾乎窮其一生。不過在計算機還未發明以前,這已經是人類的極限了。 到下頁 回上頁
階段三:分析法時期 這一時期人們開始擺脫利用多邊形周長的繁雜計算,而利用無窮級數或無窮連乘積來計算圓周率,以下有幾個例子: (1)英人韋達(Vieta)於1579年發現下式: (2)瓦利斯(Wallis)於1650年發現下式: (3)英人梅欽於1706年發現下式,並利用 tan1x 之冪級數計算出π值到小數點後第100位。 到下頁 回上頁
階段四:計算機時期 1946年,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MAC製造成功,人類歷史正式邁進了資訊時代。 (1)1949年EMAC根據梅欽公式計算圓周率到小數點後第2035位,費了 70小時的時間。 (2)當計算機的發展不斷更新,計算圓周率的記錄也紛紛被打破。1960年英人尚克斯和倫奇,算到小數點後第100,265位。 (3)1967年法人吉尤算到小數點後第500,000位,1987年已有人算到第 2936萬位以上,進入90年代後紀錄已經超過10億位了..... (4)這只是一部份的圓周率值:3.14159 26535 8979323 846..... 到下頁 回上頁
結論~ 看過了圓周率歷史的簡介之後, 相信我們再也不會小看圓周率值 3.14 了, 原來這個小小數字的背後, 竟然隱藏著數千年來人類科技文明的演進歷程! 如果你對其它數學的小故事還有興趣的話, 請到下列網頁看一看: “李武炎老師的數學欣賞” http://www.math.tku.edu.tw/newpage/c_index.htm 你一定會有更豐富的收穫哦~ 回去複習 到下頁
本簡報部份文字取自 “李武炎老師的數學欣賞” http://www.math.tku.edu.tw/newpage/c_index.htm 本文全部圖片取自Office內建“美工圖案” 其它相關的教學資源 “趣味數學史”: http://www.tngs.tn.edu.tw/teaching/math “阿偉的數學天地”: http://140.127.51.9/math/mathindex.htm “數學史與數學教育專頁”:http://140.127.51.9/math/mathindex.htm
回家功課: 1.完成本單元的學習單 2.完成數學習作甲本第6~8頁 想再回 去複習 s05307@kimo.com 有問題問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