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441 Views
高校财务管理的 问题与审计工作. 一、高校审计的 背景及基本情况. 2004年国家审计署对19所重点大学的财务审计. 1、背景. (1)国家对高校投入增加,高校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2)高校财务管理是领导、群众关心的问题; (3)收到很多反应高校问题的材料; (4)离1999年对高校大规模审计有5年间隔。. 2、审计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揭露问题 规范制度 促进管理. 3、审计重点. (1)高校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的问题,揭露体制、制度不健全的地方; (2)教育收费和乱收费问题; (3)投资决策和效益。. 二、政府审计披露 高校财务管理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E N D
一、高校审计的背景及基本情况 2004年国家审计署对19所重点大学的财务审计
1、背景 • (1)国家对高校投入增加,高校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 (2)高校财务管理是领导、群众关心的问题; • (3)收到很多反应高校问题的材料; • (4)离1999年对高校大规模审计有5年间隔。
2、审计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 揭露问题 • 规范制度 • 促进管理
3、审计重点 • (1)高校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的问题,揭露体制、制度不健全的地方; • (2)教育收费和乱收费问题; • (3)投资决策和效益。
二、政府审计披露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政府审计披露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制度方面问题 • (1)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随意性较大; • (2)决算不完整(如教材、后勤集团的账务未包含在决算报表中); • (3)校中校、独立学院问题; • (4)二级单位财务监管问题。
2、财务收支及管理方面的问题 • (1)收支不实,少记收入和虚列支出; • (2)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 (3)预算外资金应上缴未上缴财政专户; • (4)设账外账、小金库、公款私存; • (5)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 (6)贷款规模大,财务成本和风险; • (7)出借资金,债权债务长期不清理;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1)违规列支、使用科研经费,支出混乱。缺乏预算管理,虚列支出或不按预算支出。挪用科研经费。超比例提津贴和酬金等。 (2)科研课题结题不结帐。资金分散在各个项目,资金闲置。 (3)横向科研经费未纳入学校科研事业收入,有些以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
2、财务收支及管理的问题(续) • (8)教材管理中代购教材差价和回扣; • (9)固定资产不入账,资产反映不实; • (10)会计核算不完整,学校家底不清; • (11)编制赤字预算,基建规模过大; • (12)挪用教育基金,办公司和搞经营项目。
3、教育收费的问题 • (1)存在明令禁止的乱收费; • (2)自立收费项目的收费; • (3)超标准、搭车收费; • (4)跨年度预收学费; • (5)招生与捐款挂钩; • (6)收费公示不够。
审计查出2003年18所高校违规收费总额8.68亿元,占当年收费总额的14.5%,违规收费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类:审计查出2003年18所高校违规收费总额8.68亿元,占当年收费总额的14.5%,违规收费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类: (1)对国家明令禁止项目收费:重修费、点招费、补考费、转专业费等6010万元; (2)自立项目收费:研究生课程进修费、MBA学费、双学位学费、网络教育学费等6.44亿元;辅修费、旁听费、军训费、休学费、录取费等收费项目7351万元; (3)超标准收费:5773万元; (4)强制服务性代办性收费:宿舍生活用品费、运动服装费、保险费等3284万元。
4、投资与效益问题 • (1)委托理财存在上当受骗、投资损失问题; • (2)学校对校办企业投资不实,学校与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清,责任不明; • (3)资产管理不规范,非经营资产转经营资产手续; • (4)学校缺乏对校办企业的监管,校办企业管理混乱,效益普遍较低。
委托理财存在的问题 • (1)未报主管部门、国有资产部门、财政部门备案; • (2)未经集体决策; • (3)未对受托单位的资信状况审查; • (4)对委托资金的监管不力; • (5)委托理财将资金投向股票、高风险证券、房地产; • (6)上当受骗,造成投资损失。
学校与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清的问题 • (1)学校对校办企业投资不实,存在出资后抽逃资金的行为; • (2)学校账面未真实反映对校办企业的投资; • (3)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和报批,有些将学校资产转到个人名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 (4)向校办企业借款。
校办产业方面的问题 • (1)校办企业虚假注资; • (2)校办企业出借资金和提供贷款担保; • (3)校办企业无偿占用和违规处置国有资产 • (4)校办企业未经学校,擅自投资; • (5)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成本核算不实; • (6)学校收益无保证。
三、产生上述问题 的原因分析
1、引发财务管理问题主要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利益驱使;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3)学校财务管理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 (4)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2、产生乱收费问题的原因: • (1)在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的大环境下,学校为了创收,违规收费; • (2)国家政策未及时调整,政策不够完善,界限不够明确; • (3)培养学生缺乏成本测算依据; • (4)学校对抵制不正之风不力; • (5)内部不少部门的法制观念不强。
3、关于对外投资问题: • (1)管理不到位,缺乏市场管理经验; • (2)投资行为不规范(盈利学校拿不到,亏了跑不掉); • (3)未经充分讨论、民主决策; • (4)校办企业的投向不符合要求; • (5)校办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原因: ——制度不完善 ——执行不严格 ——管理不到位 ——监督不及时
四、整改措施 • 审计署签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 • 2004年以来教育部采取的加强直属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 学校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1、审计署的措施 • (1)2005年5月中旬向各个被审计高校正式签发《审计报告》; • (2)同时针对审计问题下达《审计决定书》(要求3个月执行完毕); • (3)暂缓对收费问题的审计处理,待国务院审定后另行处理。
2、教育部出台的政策 • (1) 2004年10月下发《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4]38号),要求加强直属高校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 (2) 2004年7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2004]19号),规范我部及所属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工作。 • (3)2004年6月下发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 加强银行贷款管理 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教财[2004]18号 ),指导和要求贷款高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自觉规范贷款行为,增强还款责任意识,降低财务风险,确保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 (1)进一步提高对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 (2)不断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 (3)认真落实银行对账单“双签”制度; • (4)规范常规性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大额资金流动的集体决策制度; • (5)严格对外投资管理; • (6)各高校须加强校办产业管理,并对现有校办产业进行全面清理;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 (7)各高校不得为任何单位或个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 • (8)加强对校内二级财务的监督和控制; • (9)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 (10)重视资金安全管理的内部审计; • (11)建立重大事项、大额资金流动申报制度; • (12)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2、教育部出台的政策 • (4) 2004年12月,制定《教育部关于建立直属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的通知》(教财[2004]44号),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对处于较高风险区的直属高校的新增贷款进行审批,其他仍实行备案制度。 • (5) 2004年12月,《教育部关于建立直属高校资金监控系统的通知》(教财[2004]46号),自2005年开始建立监控系统,监控大额资金调动。 • (6)2004年9月下发《教育部关于严禁直属高校在经济往来中违规收受回扣的通知》(教财[2004]36号),严肃财经纪律。 • (7)2005年5月下发《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2005]10号),进一步重申教育收费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教育部 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 (1)继续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严格规范收费项目 • (2)改按学分制度收费须按规定程序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学费标准不得高于按学年制收费的总额 • (3)严格规范热门专业收费 • (4)代收性、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原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教育部 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 (5)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 (6)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收费资金管理 • (7)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乱收费的惩处力度 • (8)切实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 • ——教育部财务司要求各高校不折不扣执行中央规定,严禁任何违反通知规定行为。部属高校要带头严格执行规定,尽快建立和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的具体方案。
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科研经费须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2)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为国有资产,同时要加强成果管理; (3)建立绩效考评制度; (4)完善预算、决算、收支、转拨、结余、监督等管理。
3、教育部的其他措施 • (1)2005年3月在北京举办“2005年直属高校领导干部财务管理研讨班”,76所高校分管财务的校领导和财务处长学习。 • (2)开展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 (3)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
开展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 (1)作用:客观评价,为考核任用提供依据;摸清家底,分清责任;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 (2)特点:与干部监督管理相结合、纪委监察部门参与、以财务收支为基础。 • (3)内容:履行校长经济责任、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控、重大决策程序及效果、债权债务、个人遵守财经纪律情况。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1)建立以校(院)长经济责任制,增强学校财经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能力。 (2)在以校(院)长为首的经济责任制下,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体系。 (3)明确总会计师在学校财经工作和财务管理中的领导作用 。
4、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 (1)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有关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政策; • (2)积极落实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以整改为契机,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 (3)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工作在学校的地位; • (4)发挥内部审计在维护学校经济秩序和权益,提高资金效益的监督作用。
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 • (1)工作方针:为防范学校经济风险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服务。 • (2)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资金安全的监督、工程审计、审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育审计工作,通过审计,强化监督,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各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教育审计工作,通过审计,强化监督,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各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