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k likes | 1.17k Views
《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 解读. 1 标准与标准化 2 藏品信息与藏品信息管理 3 《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 1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的对象: 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 标准的本质 :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 标准的载体: 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标准的分类: 按标准化对象划分: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按适用范围分 :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E N D
1 标准与标准化 2 藏品信息与藏品信息管理 3《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的对象: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 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标准的分类: 按标准化对象划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按适用范围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标准的结构:按内容划分 资料性概述要素、资料性补充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技术要素
标准的结构:按层次划分 部分:一个标准可以分成若干个单独的部分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 条:是章的细分 段:是章或条的细分 列项: 附录:
条款的类型和表述所用的助动词 要求型条款:表达如果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准则,并且不准许存在偏差的条款。 推荐性条款: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陈述型条款:表达信息的条款。
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2.1 藏品与藏品信息 藏品: 博物馆依据自身性质、任务和社会需要搜集并经过鉴选符合入藏标准,完成登记、编目等入藏手续的文物和自然标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卷》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藏品: 是指已列入美术馆藏品总登记账,或以其它方式确定入藏的美术作品。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
藏品信息:是指藏品所蕴涵的信息,是反映藏品存在状态和方式,以及藏品与外界联系的状态和方式的符号。藏品信息:是指藏品所蕴涵的信息,是反映藏品存在状态和方式,以及藏品与外界联系的状态和方式的符号。 藏品信息的特点: 具有语义性 可贮存 可处理 可传播 可共享 无损耗
藏品与藏品信息的关系: 藏品是藏品信息的物质载体,是藏品信息的母体和源泉; 藏品信息是藏品内涵的表现,是藏品的派生物。
2.2 藏品管理与藏品信息管理 藏品信息管理是指对藏品所蕴涵的信息进行分析、著录和利用。 分析:就是要通过研究,揭示藏品的属性特征等。 著录:就是要依据一定的格式和规则,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描述藏品蕴涵的信息。 利用:就是针对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的身份和权限,提供相应的藏品信息服务。
2.3 藏品信息管理工作标准化 标准化工作起步晚、起点低 以一级文物质地描述内容为例: 词频相差悬殊,分布两极分化。
质地表述方式形式不一,既有单一的词汇,也有词组,甚至短语;既有质地类别概念,也有具体材料的名称。质地表述方式形式不一,既有单一的词汇,也有词组,甚至短语;既有质地类别概念,也有具体材料的名称。 同一种质地用不同的词汇或字体表示。如:“铜”、“铜器”、“铜质”同时存在。 混合质地类情况复杂。 将非质地概念填写到质地项。如:书画、粉状、明信片等。 质地项内容中夹杂着非质地内容。如:“纸质、铅印、打字、毛笔写”等。
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 • 藏品信息管理面对的主要问题和任务 • 管什么? —→编制指标体系 • 怎么管? —→制定著录规则 • 用什么管? —→规范描述语言
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是藏品信息项目的集合和分类体系,列举藏品信息的项目,揭示信息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是藏品信息项目的集合和分类体系,列举藏品信息的项目,揭示信息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著录规则,是藏品信息著录格式的规定,用来规范藏品信息项目所填内容的组成要素、排列顺序及相关要求。 描述语言,狭义地讲,专指由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概念构成的人工语言。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对博物馆藏品蕴涵的信息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形成的信息项目的分类体系。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对博物馆藏品蕴涵的信息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形成的信息项目的分类体系。 不仅明确了信息管理的项目,而且揭示了信息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藏品信息著录规则是对藏品信息著录格式的规定,用来规范藏品信息项目所填内容的组成要素、排列顺序及相关要求。
编制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 • 确定管理对象 • 解决“管什么”的问题 • 制定著录规则 • 确定管理方法 • 解决“怎么管”的问题 • 编制分类代码等描述语言 • 确定管理工具 • 解决“用什么管”的问题
藏品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可以提高藏品和藏品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藏品信息管理标准化是实现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 标准化是强化事业宏观管理的重要保障。
3.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 第1部分:藏品登记著录规范,规定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中的藏品登记著录工作流程、登记信息项和著录说明,以及相关文档的格式; 第2部分:藏品分类、定名、计件规范,规定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涉及藏品的分类、定名、计件的规则;
主要内容: 第3部分:藏品编码规范,规定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中藏品编码的结构和规则; 第4部分:藏品影像信息采集规范,规定了藏品影像资料的直接数字化和间接数字化的总体要求、设备技术规格、藏品影像采集要求、影像文件的格式和质量等。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中的藏品登记著录工作;藏品分类、定名、计件工作;藏品编码工作和藏品影像信息采集工作。 补充说明: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应当属于由主管部门颁布的业务工作规范。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不是完整的美术馆藏品或藏品信息管理规范,但对相关业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2 术语和定义(第1、2、3部分) 美术馆:指纳入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范围的美术馆和其它美术机构,是本次普查的基本单元。 藏品:指已列入美术馆藏品总登记账,或以其它方式确定入藏的美术作品。
3.2 术语和定义(第1、2、3部分) 登记著录:对入藏藏品进行确认登记,并将藏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记载的过程。登记著录的内容应包括藏品的本体属性信息、管理工作信息及图像资料等其他相关信息。 单件藏品:只包含一个单体的藏品。 成套藏品:由多个单体组成的藏品。
3.2术语和定义(第1、2、3部分) 单体:在物理上独立存在且不可分离的最小单位。 藏品编码: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中编制的,用于标识藏品本体,反映其相关信息并具有唯一性的一组字符。
3.3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著录工作流程 3.3.1美术馆和普查工作人员信息的采集与著录 对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涉及的美术馆和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每个美术馆填写一份《美术馆信息表》,每位工作人员填写一份《美术馆普查工作人员信息表》。 3.3.2藏品认定登记 对已列入美术馆藏品总登记账,或以其它方式确定入藏的藏品进行登记。 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中,应以件(套)为单位进行藏品登记著录,每件(套)藏品填写一份《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表》,做到不重不漏。
3.3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著录工作流程 3.3.3藏品信息采集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过程中,应采集藏品的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 藏品文字信息可从原有藏品总登记账或其它藏品档案材料中采集。现有藏品档案材料中,普查信息项内容缺失、不详、存疑的,应通过核对、测量实物等方式采集。 藏品影像信息可通过数码相机拍摄或数码扫描仪扫描等方式采集。已有藏品影像资料且符合本次普查要求的,可按有关标准转换后采集。
3.3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登记著录工作流程 3.3.4藏品信息上报和审核 各美术馆应对本单位采集的藏品信息及其所形成的电子数据进行审核,并使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信息采集软件(以下简称采集软件)的上传功能,报送至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数据中心。 国家普查工作机构、省级普查工作机构使用藏品普查数据管理系统对存储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数据中心的普查数据进行审核。
3.4 藏品编码的编制规则和方法 3.4.1 藏品编码的基本原则 唯一性:藏品编码应与其本体一一对应,每一件(套)藏品仅有一个编码,一个编码只表示唯一的一件(套)藏品。 可操作性:藏品编码的组成要素,其内容应是客观的、易于采集和识别且相对稳定。不宜选择动态信息作为藏品编码的组成要素。 可读性:藏品编码应体现必要的藏品信息,以强化藏品编码的识别意义和可读性。 可扩充性:藏品编码应从结构上预留充足的代码资源并具有扩展的可能。
3.4.2 藏品编码的结构 编码类型:字符数字混合型编码。 编码长度:22位,分为6段。 藏品编码每段标示内容如下: 1.左起第1位是编码字符标示位“M”; 2.左起第2至第10位是藏品收藏单位代码; 3.左起第11至第14位是藏品类别代码; 4.左起第15至第20位是藏品登录顺序号; 5.左起第21位是藏品成套标志位; 6.左起第22位是校验码。
藏品编码结构形式图 M NNNNNNNNN NNNN NNNNNN N N 校验码 藏品成套标志位 藏品登录顺序号 藏品类别代码 藏品收藏单位代码 编码字符标志位
3.4.3 藏品编码方法 编码字符标志位:根据此次编码对象是美术作品,取英文大写字母“M”,意即“美术”类作品汉语拼音字头。 藏品收藏单位代码:藏品收藏单位代码为9位,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所列的代码填写,去除其中的“—”。 对于不具有“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美术藏品收藏单位,填列其所属法人的机构代码,去除其中的“—”。
3.4.3 藏品编码方法(续) 藏品类别代码:藏品类别代码为4位,依据《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第2部分:藏品分类、定名、计件规范》第4章中的规定,选取二级类目代码,没有二级类目的选取一级类目代码,三级类目代码不填写。只选择一级类目代码时,低位补“0”。 藏品登录顺序号:藏品登录顺序号为6位,采用GB18030-200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规定的10个阿拉伯数字(0-9),在000001—999999的取值范围内按藏品件(套)升序编号,可以断号,不得重号。
3.4.3 藏品编码方法(续) 藏品成套标志位:藏品成套标志位用于区别单件藏品、成套藏品。单件藏品的藏品成套标志位代码为“0”,成套藏品的藏品成套标志位代码为“1”。 藏品成套标志位代码为“1”的,需要标志单体藏品时,可另行增加套内藏品代码。套内藏品代码以“N-X”表示,其中“N”表示构成件(套)的单体总数,“X”表示单体序数。套内藏品代码可放在括号内与22位藏品编码连续书写。
3.4.3 藏品编码方法(续) 校验码:用于检验藏品编码的正确性,采用GB/T17710-1999中的规定的“MOD11,10”校验算法。校验公式和校验码算法见附录A。
3.4.4 藏品影像文件名 藏品影像资料的编号。 编号规则: 藏品编码+英文半角“-”符号+顺序号。顺序号长度为3位,采用GB18030-200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规定的10个阿拉伯数字(0-9),在001—999的取值范围内按藏品影像文件升序编号。不足3位的,高位补“0”;因藏品尺寸较长、较大,采取分段、分部拍摄的影像文件,拼合后的影像数据作为单独文件编号。 藏品影像资料编号中不得含有空格。
3.5 美术馆藏品分类法 3.5.1 关于分类的基本概念 分类: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分类对象,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分类对象集合在一起的过程。 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概念的集合。 分类方法: 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
线分类法: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线分类法: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面分类法: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按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3.5.2 美术馆藏品的分类原则: ——采取体系分类法; ——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结合美术馆藏品管理实际情况; ——方便查询、统计和管理。
体系分类法:即线分类法 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
下一级类目与其上一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下一级类目与其上一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上位类:在线分类体系中,一个类目相对于由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称为上位类。 下位类: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 同位类: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 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