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435 Views
第 2 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和使用效果的关系; 2. 熟悉主要农药剂型的特点及加工工艺 3.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原理及使用技术 4. 熟悉农药的主要使用方法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 2 、 主要农药剂型 3 、主要增效剂 难点 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2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学时分配 : 6. 第二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讲 授 内 容: 第一节 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 第二节 农药助剂
E N D
第2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和使用效果的关系; 2.熟悉主要农药剂型的特点及加工工艺 3.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原理及使用技术 4.熟悉农药的主要使用方法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 2、 主要农药剂型 3 、主要增效剂 难点 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2、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学时分配: 6
第二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讲 授 内 容: 第一节 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 第二节 农药助剂 第三节 主要农药剂型 第四节 农药的施用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农药分散度药剂性能的关系 一、药剂的分散体系与分散度概念 二、分散度对药剂应用性能的影响 1. 分散度与撞击效率 2.分散度与雾滴覆盖率 3.雾滴的均匀度 4. 雾滴的直径与雾滴运动性能 5. 雾滴的飘移与挥发 6. 不同分散度的沉积特性 7. 用药量与残效期的关系
一、 药剂的分散体系与分散度概念 分散体系:水溶剂(<0.001μm) 胶体剂( 0.1~0.001μm) 烟 剂(0.1~2μm) 乳 剂(0.1~10μm) 粉 剂 (10 ~12μm) 可湿性粉剂(5~7μm)
分 散 度 的 概 念 分散度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体积一定的物体,分散度越大,粒径越小,覆盖面积则越大。例如1cm的立方体被分割的次数与边长、颗粒数及总表面积的关系:
单位:粒径(μm)粒径越大,分散度越小。 • 比表面= 比表面越大,分散度越大。
分散度与撞击效率 1 用药量一定时,雾滴越细,撞击效率越高; 2.生物靶体的粒径理论(BODS biological optimum droplet size Himel-UK 1969) 各种生物靶体所能捕获的雾滴细度都有一定的范围,过粗过细的雾滴都不易发生有效的撞击; 如以20~60μm的雾滴在风洞试验中发现喷洒栖息在枝条上的萃萃蝇雾滴大量沉积到萃萃蝇身上,而枝条上几乎没有雾滴分布(Hardaway,1965)。
萃萃蝇在非洲的活动区域 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剧毒的苍蝇—— 萃萃蝇。这种毒蝇个头不大,但它那 锐利的口器,能轻而易举地穿透坚韧 的牛皮,将剧毒的毒汁注入牛体,不 久就死亡。
飞行昆虫:10-50μm • 叶面昆虫:30-50 μm • 植物叶片:40-100 μm 一个特定的靶标, 必定有一个最适宜 其捕捉的雾滴粒径范围
分散度与雾滴覆盖率 1.雾滴沉积在生物表面上以后所遮覆的面积对生物体表面总面积之比称为雾滴对靶面的覆盖率,也称为绝对覆盖率。 2.有效覆盖率:药剂的雾滴或颗粒通过气化或溶解作用而发生效果的范围称有效半径。以有效扩散半径所遮覆的面积计算的覆盖率。有效覆盖率是决定药剂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固体农药重要指标- 325目 理论上讲,直径降低一倍,效果提高3~5倍
雾 滴 的 均 匀 度 1.数量中径(NMD): 将雾滴群按数量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之雾滴半径; 2.容量中径(VMD): 将雾滴群按容量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之雾滴半径; 扩散比(RD)= NMD/VMD越小,表示雾滴越不均匀。当该比值等与1时,雾滴的大小完全相等。实际上RD在在0.67~1就认为比较均匀。
雾 滴 的 均 匀 度 NMD VMD
雾滴的直径与雾滴的运动性能 • 150μm以上时主要是沉降捕获; • 50μm以上时主要是撞击捕获; • 40μm以下时吸收受到风速和叶结构的影响; • 2μm以下时在空间形成烟雾。这种颗粒具有明显的布朗氏运动,可以在靶标的三个方向上发生沉降;当颗粒直径达到10 μm以上时产生飘翔效应即粉粒在阻尼介质中偏离运动方向。
雾滴漂移与挥发 飘移是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空气向非预定目标运动的现象。飘移分飞行飘移airborne drift)和蒸发飘移(vapor drift)。 • 雾滴过细和风力过大都可能造成雾滴的飘移;飘移是造成除草剂药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 雾滴过细和湿度过小可以在雾滴到达靶标表面前挥发,因此要防止超细雾滴的形成。 T=200C、R.H=80%时,100μm的水滴的挥干落距为8.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