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89 Views
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上海 ) 200 8.12. 主要内容. 1. 食品安全与贸易的基本概念. 2. 国外新型技术贸易壁垒. 3 . 食品安全问题对贸易的影响. 4 . 中国 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 5. 国内食品安全贸易受阻原因探究. 6. 应对措施建议. “ 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 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 “在任何时候人人都可以获得安全营养的食品来维持健康功能的生活 ” 1992 年,国际营养大会
E N D
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2008.12
主要内容 1.食品安全与贸易的基本概念 2.国外新型技术贸易壁垒 3.食品安全问题对贸易的影响 4.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 5.国内食品安全贸易受阻原因探究 6.应对措施建议
“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 “在任何时候人人都可以获得安全营养的食品来维持健康功能的生活” 1992年,国际营养大会 “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 “当根据食品的用途进行烹调或食用时,食品不会对消费者带来损害的保证” 《食品卫生通则》〔CAC/RCP1—1969,Rev.3(1997) 数量安全 质量安全 对消费者健康的担保 地域 时间 食品安全与贸易基本概念-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与贸易基本概念-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和制约着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称之为贸易障碍或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分类 关税壁垒 加入WTO后已不存在 非关税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占非关税贸易壁垒的30% 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为名 ★绿色壁垒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 ★社会壁垒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名 ★知识产权壁垒 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
国外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 广义地讲,技术性贸易壁垒应遵循的协议框架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TBT 协议): 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 协议)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制定的食品标准、国际兽医组织(OIE) 制定的动物健康标准、国际植物保护联盟( IP2PC) 制定的植物卫生标准。 国际上主要技术壁垒: 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 围绕着食品安全问题建立的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以及标签和包装规则 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要求 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 这四个方面都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是进行贸易技术壁垒的最好作用点,也是在发生贸易争端时实行贸易报复的最好借口,同样也是抵御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工具。
食品安全问题对贸易的影响-严重的经济损失 “疯牛病”事件: 英国 截至到2002年,英国共屠宰病牛1100多万头,经济损失达数百亿英镑 加拿大 至2005年01月这已给依赖出口的加拿大养牛业造成约4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事件 今年十月份乳制品出口量不到去年十分之一。 伊利、蒙牛、光明 已经损失数十亿元,3家企业的高层还强调:“实际损失远远不止这些。” 冠生园“全国全部下架,这是大白兔50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冲击!” 相关食品企业损失
食品安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限制市场准入的一道屏障食品安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限制市场准入的一道屏障 由于各国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观念上的不同,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的态度也不尽一致。发达国家往往采用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技术法、苛刻的合格评定程序,而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多处于落后地位,在贸易中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导致产生贸易摩擦. • 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 • 欧盟:2002年欧盟全面封锁我国动物源性产品的进口,理由是药品残留超标,仅此一案就涉及我国94 家企业,贸易金额达6.23亿美元。 • 美国: 食品保护计划 美国FDA在2007年11月公布 基于预防、干涉和反应三大关键元素之上的一个全面的保护框架,由食品安全制度(即现行各项管理制度)和食品防护计划共同组成,其中食品安全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降低正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非故意)自然危害情况的发生,而食品防护计划则注重于防止或降低蓄意(故意)破坏造成危害情况的发生.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 中国食品企业情况及产品抽检情况 摘自2007年<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 中国食品企业情况及产品抽检情况 摘自2007年<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本市食品安全状况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本市食品安全状况 近年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情况 2008年上半年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情况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本市生产食品安全状况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本市生产食品安全状况 2008年上半年本市食品生产企业污染物监测情况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 进出口食品概况 摘自2007年<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 进出口食品概况 摘自2007年<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 美国:合格率分别为99.2%和99.1% 欧盟:合格率分别为99.9%和99.8% 日本:达99.42%(2006年) 中国香港: 99.2%和99.6% 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进口食品口岸检验检疫合格率分别为99.29%、99.46%、99.11%和99.29%。 • 进出口食品概况 摘自2007年<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进出口食品违规情况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进出口食品违规情况 • 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原因 • 与食品化妆品安全有关的原因占43.18% • 食品添加剂超标(苯甲酸、二氧化硫)的占6.28%(64批)。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进出口食品违规情况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进出口食品违规情况 • 出口食品违规的有94家: •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20.21%(19家) • 食品添加剂超标(苯甲酸、二氧化硫)占2.12%(2家)。 • 出口食品违规企业名单(2008年8月7日更新)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进出口食品违规情况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探究-进出口食品违规情况 • 2008年6月进境不合格食品信息 • 进口食品企业违规原因(2008年1月24日更新)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有占91.30%(21家) 2008年6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共629批,其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占58.02%(365批),食品添加剂超标的占3.02%(19批)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内忧外患” 贸易保护主义 本质 • 外部因素 • 内部因素 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国崛起的担忧 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标准 名目繁多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认定制度 形式 日趋严格的包装、标签和原产地规则 国内外不法商人 落后的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媒体的误导甚至炒作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贸易保护主义 • 到了21世纪,各国特别是各主要发达国家,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发展,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较强的进口策略。为了保护国内的产业不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又要不违反WTO的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成为了各国最佳的选择。各主要发达国家利用本国技术上的优势,用严格苛刻的技术标准将一大批国外商品特别是具有价格优势的商品拒之门外。而又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上的复杂性、内涵上的歧视性、手段上的隐蔽性等诸多特点,导致了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度和复杂度逐渐提高,我国食品出口难度提高。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国崛起的担忧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国崛起的担忧 “中国威胁论”: 中国快速的发展势头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额的贸易逆差使一些国家感到不安。以美国为例,根据美方统计数据, 美国对中国2007年度贸易逆差达到2330亿美元(中方数据为对美顺差1440亿美元)。引发部分美国利益集团的不满,因此他们将个案问题夸大成系统性问题, 将不法企业的问题夸大为中国政府的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并且只要一发生问题就进行大肆炒作。遏制我国的崛起特别是经济上的腾飞,技术性贸易壁垒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特别是在隐蔽的手段下,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特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地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标准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标准 指标量不断加大,限量标准不断下降 以2006年5月实施的日本”肯定列表”为例, “原标准”: 涉及农业化学品63种,农产品、食品175种。残留限量标准2470条 “现行标准” :15种农药、兽药禁止使用,797种农药、兽药及添加剂设立了53862个限量指标,,对没有设立限量指标的,执行“一律标准”,即允许残留的上限为不超过0.01毫克/公斤(0.01ppm ) • 日本: 中国大米要求进行检测的指标 由1993年的20多项 目前的123项,要求在14天内完成 • 欧盟: 每千克水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限量 10μg 1μg 0.1μg • 美国FDA:氯霉素残留的检出限量标准 5μg/kg 1μg/kg 0.3μg/kg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名目繁多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认定制度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名目繁多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认定制度 • 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要求对向美国出口肉类产品的出口国的防疫体系、入港检验、农药兽药或化学残留物等有关情况进行审查,并每年复查一次。从1997年12月18日开始美国对进口水产品强制实施HACCP计划,所有对美国出口水产品的企业必须获得HACCP的认证资格。 • 欧盟和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则要求出口国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获其注册,并经过其现场考核。 • 日本目前有25项认证制度。 • 1995年4 月,发达国家要求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还要求使用“绿色环境标志”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日趋严格的包装、标签和原产地规则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日趋严格的包装、标签和原产地规则 • 美国海关不仅要检验进口货物的原产地标注,还要审验是否加贴了本国要求的特殊标志或标签,标志、标签加贴方法、位置是否符合海关要求等等,无形中增加了通关手续和市场准入的难度。 • 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早在1979年,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就发布了《食品标签说明及广告法规的指令》为食品标签制定总则,并于1986年和1989年作了两次修改,1990年又发布了《关于食品营养标签指令》,还有一些有关食品标签专项指示的指令。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国内外不法商人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国内外不法商人 • 如“ 宠物食品” 问题, 经国家质检总局调查, 来自中国的两家公司在产品中违规添加了三聚氰胺, 并以非法检商品名义报关出口, 逃避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和监管, 成为“ 宠物食品”事件的起因。 • 近期的”奶粉事件”也是因为不法分子利用添加了三聚氰胺的”蛋白粉”,造成恶劣的影响 • “苏丹红”事件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落后的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落后的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 • 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商品准入的技术标准上,还表现在商品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的技术标准上。我国目前的食品检验标准虽然也在与国际标准进行接轨,但是面对国外近似刁难的进口标准时仍会偏低。而且我国的标准划分不够细,也尚未对不同类别的食品规定不同的农药残留标准。如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FAQ公布的食物中的最大限制标准共2500项,美国则多达4OOO多项。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数百项至上千项。 • 我国食品生产的法律环境不够完善,我国只有一个目前来看还不够完善的《食品卫生法》而没有《食品安全法》。其次在检疫检测方面,由于资金人力等因素的不够充足检验技术设备的相对落后也会造成一些不良产品的“漏网之鱼”存在。最后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仍然不够发达,有些企业在生产管理上不够科学,因此在一些生产环节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而其中一些问题的产生会带来一些安全性隐患。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环境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环境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 渤海石油、重金属等污染严重,导致相关地区的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 出口蜂蜜的药残超标(既有蜂农防治蜂螨病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也有农作物广泛使用农药导致蜜源药残较高的影响)
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媒体的误导甚至炒作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受阻原因-媒体的误导甚至炒作 • 2005年7月5日,某报刊登《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 7月11日韩国下令要求有关方面紧急收回并检测进口的中国啤酒,7月12日日本收回中国啤酒检测. 直至7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检报告公开才使真相大白,啤酒甲醛超标问题并不存在,媒体报道不实.
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突破食品安全瓶颈应对国际贸易的建议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突破食品安全瓶颈应对国际贸易的建议 突破食品安全瓶颈,采取多方措施保证食品的质量, 消除媒体负面报道的源头, 从而转变消费者对“ 中国制造” 食品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 同海外狭隘的贸易保护力量斗争最好的办法, 就是出口合乎标准、合乎法规的商品。 • 政府层面 • 企业层面 • 行业层面
应对措施建议-政府层面 • 发展经济,提升行业生产力水平 • 分段监管体制下,各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信息共享 •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 完善食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 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促进我国食品和农产品生产方式的变革 • 建立和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反应机制” • 进一步改革我国的食品管理体制,在食品管理中引入风险分析的科学管理模式 风险分析技术是WTO框架下食品安全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核心 • 加强培训和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力度研究开发检测技术
应对措施建议-企业层面 • 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 重视进口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充分了解贸易国的市场政府管理的相关情况,做到对外贸易心中有数 • 改进生产加工方式,建立健全企业安全卫生质量体系 • 实现国际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战略,防止因单一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壁垒造成重大损失,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应对措施建议-行业协会层面 • 健全和完善各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 • 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 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为企业争取市场主动权。 • 认真研究国外的各种绿色贸易措施。 • 建立行业协会的预警机制。
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