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173 Views
呂赫若 . 10910 尤騰. 生平簡介. 呂赫若,本名呂石堆,一九一四年出生。台 中縣潭子栗林村人。呂赫若出身地主階級,因而有機會接觸新式教育,當時正值社會主義思潮澎湃,農工階級運動昌盛之際,呂赫若受時潮衝擊,對於其日後的文學理念與社會實踐,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在戲劇、音樂與文學各方面,才情橫溢,曾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一九五一年因「鹿窟武裝基地事件」而喪生,享年僅三十六歲。. 社會運動. 背景: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民變,呂赫若對國民政策徹底失望,更加苦心思索,身為一個作家,如何發揮更大的社會改革力量。 作為:
E N D
呂赫若 10910尤騰
生平簡介 呂赫若,本名呂石堆,一九一四年出生。台 中縣潭子栗林村人。呂赫若出身地主階級,因而有機會接觸新式教育,當時正值社會主義思潮澎湃,農工階級運動昌盛之際,呂赫若受時潮衝擊,對於其日後的文學理念與社會實踐,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在戲劇、音樂與文學各方面,才情橫溢,曾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一九五一年因「鹿窟武裝基地事件」而喪生,享年僅三十六歲。
社會運動 • 背景: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民變,呂赫若對國民政策徹底失望,更加苦心思索,身為一個作家,如何發揮更大的社會改革力量。 作為: 主編左翼媒體(光明報 ),印製社會主義理念的宣傳品。 結果: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正式撤退來台,開始捕殺異議份子。一九五一年,因參與「鹿窟武裝基地事件」,而死於台北縣石碇附近的鹿窟。
文學成就 • 呂赫若是典型的入世型作家,他認為作家必須懷抱入世的理想與使命感,克盡社會責任,除了用筆,還要透過行動,將關懷付諸實踐。日治時期:第一篇小說<牛車>和楊逵的(送報伕)、楊華的(薄命),一起入選中國作家胡風所編的【朝鮮台灣短篇集-山靈】,成為最先被介紹到中國的台灣作家。從<牛車>之後,呂赫若不斷以日據時期台灣底層人民的苦難為主題,相繼發表了<暴風雨的故事>、<婚約奇談>、<女人心>等作品,特別能反映時代、描繪出當時女性與殖民地人民受壓迫的悲哀 。
國民政府時期:他發表了<戰爭的故事-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一個獎品>、<月光光:光復以前>等作品,都在訴說日本殖民政府壓迫台灣人的故事。1947年2月發表短篇小說<冬夜>,主要是描繪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因為政治腐敗造成社會混亂及民眾生活困苦的現象,小說的最後以一場暴動結束,正好預言了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國民政府時期:他發表了<戰爭的故事-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一個獎品>、<月光光:光復以前>等作品,都在訴說日本殖民政府壓迫台灣人的故事。1947年2月發表短篇小說<冬夜>,主要是描繪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因為政治腐敗造成社會混亂及民眾生活困苦的現象,小說的最後以一場暴動結束,正好預言了二二八事件的發生。
作品欣賞─<牛車> • 內容簡介:〈牛車〉的時空舞台為一九三○代的台灣農村,社會變遷、農村凋敝,現代化的謀生工具取代了傳統工具,楊添丁比以前更努力工作,生活卻愈來愈艱難,兩個小孩總是處於饑餓狀態,最後,阿梅出賣肉體,楊添丁摸黑偷鵝,東窗事發而被警察追捕,一家的命運走到絕境。
參考資料: http://www.tccab.gov.tw/rd/dtwo.htm http://www.tccab.gov.tw/author/show.asp?aurname=%A7f%BB%AE%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