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39 Views
語言與文化研究. 語言視界與文化視界 作者:申小龍 報告人:林麗寬. 分享. 美國參議員葛倫說:「如果抄襲一個人的作品,那是剽竊;如果抄襲十個人的作品,那是做研究工作;如果抄襲一百個人的作品那就成為學者」. 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的相關性. #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它由一套無意識但又複雜的規則和設計構成,包含了人類對世界的知識和行為準則。 結構主義心理分析家拉康認為:文化的任何表現同語言功能(即象徵符號觀念)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結構主義與索緒爾. 結構主義的原理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 (1857-1913) 首先用於語言學中。
E N D
語言與文化研究 • 語言視界與文化視界 作者:申小龍 報告人:林麗寬
分享 • 美國參議員葛倫說:「如果抄襲一個人的作品,那是剽竊;如果抄襲十個人的作品,那是做研究工作;如果抄襲一百個人的作品那就成為學者」
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的相關性 • #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它由一套無意識但又複雜的規則和設計構成,包含了人類對世界的知識和行為準則。 • 結構主義心理分析家拉康認為:文化的任何表現同語言功能(即象徵符號觀念)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結構主義與索緒爾 • 結構主義的原理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1857-1913)首先用於語言學中。 • 索緒爾的《通用語言學》一書(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 ,1916年出版)是二十世紀現代語言學及結構主義語言學的開山作品。 • 索緒爾的語言結構研究認為「意義其實是被語言創造出來的」,意符(signifer)與意指(signified)之間的關係是主觀定義的。」
結構主義(興起於1950- 1960年代) • 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1908-)建立起結構主義的理論體系。 • (維基百科)結構主義是二十世紀下半最常使用來分析語言、文化與社會的研究方法之一。不過,「結構主義」並不是一個被清楚界定的「流派」,雖然通常大家會將索緒爾的作品當作一個起點。 • 廣泛來說,結構主義企圖探索一個文化意義是透過什麼樣的相互關係(也就是結構)被表達出來。
拉康 (Jacques Lacan,1901-1981)--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 • 拉康的基本立論在於認為無意識的運作模式與語言結構相似。 • #構成人的文化行為的習慣性因素是一種無意識,但這種無意識也是有結構的--無意識的東西是像語言那樣構成的,語法和語言表達方式不只是語言的問題,而且體現著一種世界觀和思維樣式。某種語言的特有結構把一種類似「集體無意識」的東西從小影響嬰兒的心理和行為,在他的無意識中形成一種文化結構#
語言=世界觀 #當我們透過母語這塊透稜鏡 來觀察事物時,事物已按照我們 母語的體系被分了類 # • 星辰(獅子星座,大熊星座……..) • 蔬菜(黃瓜,土豆,白菜………) • 水果(木瓜,葡萄, 鳳梨……….)
雞鴨牛羊 • Hen, duck ,cow, sheep • cock, drake, bull, buck • #語言對世界的分類帶有 很大的主觀性 • 薩披爾說:語言的基本事實毋寧說在於概念做分類..…..「現實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覺根據人類集團的語言習慣建立起來的。#
不同民族的語言稜鏡所折射的世界不相同(不同民族看得世界方式不同)不同民族的語言稜鏡所折射的世界不相同(不同民族看得世界方式不同)
顏色的分類:語言學家格里森,比較劃分色譜的方式顏色的分類:語言學家格里森,比較劃分色譜的方式 • 這種人類語言多元的顏色秩序,是因為生理進化的不同造成的嗎?顏色分類少是不是因為進化慢,辨色能力慢?若是,不同語言的世界觀就有優劣之分嗎?
1880年德國馬格努斯 <關於原始民族的色覺調查>1880年德國馬格努斯 <關於原始民族的色覺調查> • #顏色的命名與感知能力的高低沒有必然聯繫。一種「原始」語言往往缺乏抽象顏色名稱,但這不是因為使用這一語言的人們不能區分某些顏色,而是因為這些顏色的區分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所以他們就不從語言上加以分辨;相反,只要有必要,他們對某些事物的顏色在語言區分得比現代文明民族更細緻入微#
小結 • 一個民族語言對自然界現象的分類,與該民族的生態文化環境有密切的關係(語言反映了客觀世界的現實) • 不同語言反映出不同民族看世界的方式(用不同語言的人實際上似乎就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
第二節 沃爾夫假說的論爭 及其魅力 • 1. 沃爾夫假說 • 2. 與康德、新康德主義 的關係 • 3. 否定沃爾夫假說 • 4. 論證沃爾夫假說
1.沃爾夫假說 •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 美國人類語言學家薩披爾(Edward Sapir, 1884-1939) • 沃爾夫(Benjamin Lee Whorf, 1897-1941):研究印第安霍皮(Hopi)語
兩個假說 • 一語言決定論(linguistic determinism): 語言決定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 二是語言相對論(linguistic relativity): #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由於受制於其所使用的語言,因此僅具有相對的真理性.說不同語言的族群形成不同的認知系統和意識背景……不同的系統和背景使各語言族群的世界觀呈現出相對性。#
2.與康德、新康德主義的關係 • 西方哲學 哲學傳統包括了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的研究。這些學科試圖回答對於世界起源,知識如何獲得,以及善惡等觀念的問題。(維基百科) • 語言
何謂知識?(知識論) • 經驗主義:由培根(Bacon,F 1561-1626)、洛克等人發展出來,認為人類對世界的知識來自人的經驗,透過經驗形成概念和歸納,才得到知識。 • 理性主義:笛卡兒(Descartes,R 1596-1650) 為代表,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透過概念(notion)及演繹法獲得知識,所以知識是獨立思考來的.
康德的知識論 • 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國哲學家 • 唯心主義的奠基者 • 號稱批判哲學 • 對主體/客體的看法/先驗法(Transcendental Method)--哥白尼革命 • P.36
沃爾夫認為:1.這種「思維的規定」就是語言模型的規定;2.薩披爾認為各種語言都有其特有的結構「本性」的學說,已包涵這種思想。沃爾夫認為:1.這種「思維的規定」就是語言模型的規定;2.薩披爾認為各種語言都有其特有的結構「本性」的學說,已包涵這種思想。
4.論證沃爾夫假說 • 實驗驗證 • 布魯姆(Bloom)/對比英漢 語法(假設語態) • 沃爾夫假說修正版 (淡化沃爾夫假說中的極端成份,對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取中間態度)
布魯姆 • 中文缺少反事實標記(假設語態),所以說中文的人不習慣思考純屬虛設的情況 • 操英語者在劃分與整理客觀世界的認知方式與操中文者不同 • 一種語言的使用者是否能形成某種抽象思維的認知圖式,取決於這種語言是否能引導思維向抽象的方向發展
卡羅爾-語言相關性的發展性理論 • 1.(觀察兒童語言習得過程)兒童在習得語言之前,已通過和環境接觸獲得辨識物體的能力.感知先於語言。 • 2.兒童慢慢學會運用語言經驗來改變他對生活經驗的劃分(如黑狗猫一類)。兒童學習語言是按照語言的格局對自己的生活經驗做確認和重建。 • 3.語言對客觀經驗的編碼方式不同,語言使用者也傾向按他們的語言所提供的不同範疇去區別和辨認經驗。 • 4.認為思維活動能獨立語言之外而存在。
結論 • 1.沃爾夫假設是一個極富魅力的語言人文主義課題. • 2. 語言是一面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