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k likes | 1.93k Views
第七章. 原子核物理概论. §32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 (1) 原子的中心:原子核 线度、质量 (2) 历史回顾 1896 年 , 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现象;. 1897 年 , 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 1899-1900 年,发现 、、 射线 ; 1903 年,卢瑟福证实 射线是氦核, 射线是电子; 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 1919 年,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用 粒子 从氮核中打出质子;. 1932 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海森伯提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934 年,小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E N D
第七章 原子核物理概论
§32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 (1)原子的中心:原子核 线度、质量 (2)历史回顾 •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现象;
1897年,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 • 1899-1900年,发现、、 射线; • 1903年,卢瑟福证实 射线是氦核, 射线是电子; • 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 • 1919年,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用粒子从氮核中打出质子;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海森伯提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海森伯提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1934年,小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 1939年,重核裂变现象被发现,玻尔和惠勒提出重原子核裂变的液滴模型理论; • 1942年,费米等发明热中子链式反应堆;
1945年,美国制造出原子弹;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分裂;1945年,美国制造出原子弹;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分裂; • 1952年,美国实现轻元素的热核爆炸; •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 • 1958年,我国建成第一座重水型原子反应堆; • 1964年,我国成功试爆原子弹; • 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氢弹。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nucleon (3)原子核(nucleus)的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 • 核自旋
质量亏损(mass defect) (2)结合能EB( binding energy)
(3)半经验质量公式 液滴(liquid droplet)模型 依据: • 原子核大小有限,形状近于球形; • 核力的短程性和饱和性; • 原子核的不可压缩性
体积能 表面能 库仑能 体积能EBV (volume energy) 原子核的结合能:
表面能EBS( surface energy)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原子核结合能的半经验公式: 原子核质量的半经验公式:
(4)较完整的质量公式 体积能 表面能 库仑能 对称能 对能
§34 核力(nuclear forces) (1)一般性质 核力:核子与核子之间的强 相互作用力。 短程力; 饱和性; 强相互作用;
与自旋有关. 与核子电荷无关; 在极短程内存在斥心力; 核子作用势
(2)核力的介子理论 两个电子的相互作用
汤川秀树:介子(meson)场理论 核子间的相互作用
§35核的基态特性之二: 核矩 (1)核自旋 线系限 主线系
基态原子核的自旋规律 偶偶核的自旋为零 奇偶核的自旋为半整数 奇奇核的自旋为非零整数
(2)核子磁矩 电子的磁矩:
§37 放射性衰变的 基本规律(decay) 放射性(radioactivity)衰变: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各种射线后,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现象.
已发现的放射性衰变模式: • 衰变 • -衰变、+衰变、电子俘获(EC) • 衰变(跃迁)、内转换(IC) • 自发衰变(SF) • 几种罕见的衰变模式 ★p放射性★14C放射性 ★ 延迟p发射★ 延迟n发射 ★双-衰变
(1)指数衰变律 发生衰变的 原子核数目 t时刻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 时间 间隔
(2)半衰期( ) 半衰期(half life period):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平均寿命( ) 平均寿命:放射性原子核在 衰变前的平均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