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68 Views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物理学讲座. Lecture on Polymer Physics. 青岛科技大学 吴其晔. Beijing , 2011. Prof. Qiye WU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主要演讲内容. 高分子物理学的理论范式. 高分子物理学发展简史. 现代高分子物理学的新思想. 传统高分子物理学的发展. 建设精品课程的体会.
E N D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物理学讲座 Lecture on Polymer Physics 青岛科技大学 吴其晔 Beijing,2011 Prof. Qiye WU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主要演讲内容 高分子物理学的理论范式 高分子物理学发展简史 现代高分子物理学的新思想 传统高分子物理学的发展 建设精品课程的体会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建设精品课程的体会 03年151门;04年300门;05年300门;06年360门; 07年660门;08年650门;合计:2421门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学于2007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是国内高分子学科领域较早评为国家精品课的课程之一。 1、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教高[2003 ] 1号文:《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03~07年,1500门) 2、教高[ 2007 ] 1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扩大到3000门)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体会 Experiences 太阳光谱 突出特色, 错位竞争。 学校特色 专业特色 课程特色 特色 队伍特色 教材特色 方法特色 效果特色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美丽青岛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专业特色 高 分 子 材 料 与 工 程 专 业 小学校,大专业 以高分子工程为特色 以橡胶制品工程为特色 占领半壁江山,南有华南,北有青化 山东省橡塑工业高度发展 一批代表性科研成果,国内外有影响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课程特色 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高 分 子 物 理 学 与专业特色(工程)紧密相关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一支高水平队伍,国内外知名度 学术界的地位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课程建设宗旨 Tenet of course construct 精品课程应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 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育理念、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2004年9月评为青岛科技大学校级优秀课程 2005年9月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2007年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一流教师队伍 First class of team 第一位重要性 学术带头人作用 梯队建设,形成学术核心 水平高、干劲足、作风正、团结向上 形成团队,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灵魂”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教师队伍概况 现有教师18人。主讲教师12人,实验老师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实验老师全部有硕士学位。 职称结构 博士学位9人(其中博士后8人),硕士学位6人。获得洪堡奖学金的青年学者2人。山东省海外泰山学者2人。 学历结构 60岁以上1人,50-60岁2人,40-50岁4人,30-40岁9人,30岁以下1人,老中青形成合理梯队。 年龄结构 主讲教师来自国内不同高校与研究机构: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东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科院化学研究所。7人有海外留学经历,分别留学德国Aachen大学、Jena大学、Dresden大学、美国Cincinnati大学、美国国家标准局、韩国高丽大学、Chonbuk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学缘结构 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 队伍特色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课程群教学团队 联系或了解我们 http://polymer.qust.edu.cn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一流教育理念 First class of education idea 以学生为本, 以质量为主线,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 以科研促教学,努力追踪学科发展最前沿, 以教学评估成果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 与博士点、硕士点、省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接轨, 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目标, 建设高分子物理精品课程群。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一流教学内容 First class of teachingmatter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分子科学和工业呈现突飞猛进发展态势,新理论、新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对高校教师知识更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教学落后于科研和工业发展水平”,“教学和科研脱节”,“实验教学落后于理论教学”,“教师知识老化”等矛盾相当突出。 在发展大潮驱动下,我们顺应形势,提出新的教改思路: 主动追踪科学发展前沿,坚持教学、科研双向促进道路, 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创新改革,建设高水平精品课程。 及时地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及科研新成果准确恰当地引入教学环节,提升和完善传统主干课程的教学思想和内涵,建成高分子物理国家级精品课。并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建成包括4门本科生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在内的高分子物理课程群。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将新知识和新成果及时引入教学活动, 适时开设新课程,逐步建立高分子物理课程群 高分子加工流变学,1989年 本科生 高分子物理进展。2002年 高分子结构流变学,1987年 硕士生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2001年 博士生 高分子科学进展,2005年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物理课程群示意图 The sketch of the courses combination in polymer physics 高分子科学进展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坚持开展高水平科研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与发展规划(973) 2项, 2、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1项, 3、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0项, 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 5、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 6、国际合作项目3项, 7、省市科委委托项目若干; 8、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合作项目若干, 9、军工项目2项, 10、其他横向课题若干。 在完成和实施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近三年有8名教师主持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物理的学科前沿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编写 高分子链结构研究、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研究以及这种结构与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材料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性能、功能间的关系研究始终是高分子物理研究的主要线索。在这种研究线索指引下,有关高分子链结构(链构型、构象、支化度、序列结构、交联结构等),聚集态结构(浓溶液、液晶态、晶态、非晶态、多相体系、熔体等)的新观点、新现象、新的研究方法;对聚集态本质及其变化过程的理论归纳等课题成为高分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 与“静态”的结构研究相比,高分子的“动态”结构研究,诸如分子链运动及动力学行为、聚集态的亚稳态结构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聚合物流体的非线性粘弹行为等,更是近年来展现的一些前沿领域。 此外,聚合物的表面、界面结构和性质研究;材料力学性质(韧性、破坏等)的分子运动依据;电子功能聚合物的分子原理;生物高分子(例如多肽、多糖)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生物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和生命现象的关系以及难溶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表征研究等,也成为当今高分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物理的学科前沿 关于高分子科学的理论研究领域,采用新观点、新模型、新概念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归纳,在新概念、新理论指导下采用数学、计算机方法解决高分子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功能高分子的分子设计、高性能材料的分子设计、实验现象的模拟和理论解释等),是高分子科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展望未来高分子物理的发展,应注意吸收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成就来开拓今后高分子物理的研究;采纳凝聚态物理学关于聚合物属于软物质的新概念,研究聚合物在外场作用下(加工或成型过程)形态、结构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和控制条件,探索聚合物的软物质特征,了解高分子对外界信号(光、电、磁、酸碱值及压力等)的刺激作出结构、性能和功能响应的规律;注意对非键合“高聚物”(超分子体系)、复杂拓扑链(如超支化高分子)及超薄膜体系等的研究。 聚合物的侧基键接成键,聚合物结晶,液晶聚合物,带电荷聚合物是高分子物理四个研究热点,其原理对了解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如DNA、RNA、蛋白质和多糖等有密切的关系。——M. Rubinstein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获奖时间 获奖种类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1999,11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科技部 2001,12 部级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 1994,12 部级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化工部 2001,09 省级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省科技厅 2001,09 省级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省科技厅 2001,12 部级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 2002,04 省级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省科技厅 青岛科技大学 科研获奖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 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所保持联系 开展联合科研 举办学术会议(2000年,2005~2008年) 学者互访 在国内外创知名度 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加强实践教学 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单独设课,单独考核。 及时修改实验讲义,制作实验课教学课件,讲授精密 仪器的原理、作用和应用实例。 开设高质量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验,提高了学生 的毕业论文水平等。 培养建设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一流的实验室管理水平。 建设国内一流水平实验室。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建设国内一流水平实验室 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橡塑材料与工程实验室” 的筹备与建设, 实验室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原有基础上建成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仪器设备总值从 2000年的100多万元增至1000多万元,拥有多种高级精密仪器。 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不仅大大提高了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水平,出色地承担和 完成各项高层次科研任务,而且向全国开放,成为重点实验室 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得到国内外专家教授和国际大公司的赞 许和认可。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一流教学方法 First class of teachingmethods 1、积极承担教学研究项目。 2、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加强电化教育,开发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录像全程上网。 4、严格教学管理,严把教学质量关。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近年来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教研室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主持人及主要参加人 起止日期 高分子物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 教育部 30.0 吴其晔,张萍,周丽玲,杨文君,王新 2007-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教材编写 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全部出版费用 吴其晔,巫静安 2000-2002 高分子物理精品课程建设 青岛科技大学 (9.0) 吴其晔,张萍,周丽玲,杨文君,王新 2005-2007 “高分子材料概论”教材编写 青岛科技大学 3.0 吴其晔,冯莺 2004-2006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及其进展”教材编写 青岛科技大学 0.3 吴其晔,王存国 2000-2002 动态力学性能频谱仪的使用功能扩展和升级改造技术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 7.0 赵树高,张萍 2007-2008 凝胶渗透色谱仪高性能深层次开发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 - 周丽玲,于广水 2006 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高分子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胡红旗 2008 近年来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高分子物理》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 国家级 2007 《高分子物理》课程 山东省精品课 省级 2005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5 《以国家精品课为支撑,创建高水平高分子物理课程群》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09 青岛科技大学 教学获奖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一流教材 First class of manuscripts 青岛科技大学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部分出版教材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高分子流变学 高分子流变学 青岛科技大学 国家精品课程仍在继续建设中: 高分子物理课程群教学体系的工作仍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中 新的具有专业特色的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实验》 《高分子物理习题集》 正在编写中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Acknowledgements: Express one’s thanks to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ommittee of China (project Nr. 50573037,50273016,50973050) and to High Education Press of China.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青岛科技大学 谢谢大家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联系我们: Tel. +86-532-84022874 Email:wuqiye@qust.edu.cn http://polymer.qust.edu.cn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