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第 五 章 幼儿期的发展

第 五 章 幼儿期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第二节 幼儿期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问题与思考. 华华正上幼儿园。妈妈注意到她具有这样一些现象:在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一听到外面有什么声音,就容易分心;她还特别喜欢游戏,但让她坐下来静静地听老师讲课,她却总不能集中注意力;她不能进行 “ 3+3= ? ” 这样的数学运算,但她知道 3 个苹果再加上 3 个苹果是 6 个苹果;她特别喜欢听各种形象的童话故事,对听过的童话故事都能给别人讲述。请你对华华的故事进行解释。. 第一节 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一、幼儿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发展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五 章 幼儿期的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幼儿期的发展 • 第一节 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 第二节 幼儿期认知的发展 • 第三节 幼儿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2. 问题与思考 • 华华正上幼儿园。妈妈注意到她具有这样一些现象:在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一听到外面有什么声音,就容易分心;她还特别喜欢游戏,但让她坐下来静静地听老师讲课,她却总不能集中注意力;她不能进行“3+3=?”这样的数学运算,但她知道3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是6个苹果;她特别喜欢听各种形象的童话故事,对听过的童话故事都能给别人讲述。请你对华华的故事进行解释。

  3. 第一节 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 一、幼儿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发展 • 幼儿的身体比例更为匀称,但是胳膊和腿的生长继续快于手和脚的生长速度。 • 他们的头盖骨和手部骨骼先成熟,腿骨也得到进一步发育。

  4. 肌肉组织的成熟较为缓慢,他们变得更为强壮,能熟练地进行各种动作。肌肉组织的成熟较为缓慢,他们变得更为强壮,能熟练地进行各种动作。

  5.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 幼儿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速度很快,幼儿期末已经达到成人的水平。

  6. (一)大脑结构的继续发展 • 1. 脑重继续增加 3岁时达到1010多克,而7岁儿童则能达到1280克,基本上已经接近成人的脑重(平均为1400克)。

  7. 2. 神经纤维继续增长 • 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支加多,长度加长,有利于神经联系的形成。

  8. 3. 神经纤维髓鞘化逐步接近完成 • 到幼儿期末,神经纤维,特别是大脑联络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基本完成,从而使神经传导更加迅速而精确。

  9. 4. 整个大脑皮质已经相当成熟 • 5~6岁为脑发展的第一个加速期,但还未能达到成人水平。 • 到幼儿期末,大脑皮质各区也接近成人水平,其成熟顺序依次为枕叶——颞叶——顶叶——额叶,7岁时颞叶接近成人,额叶也相当成熟。 (二)大脑神经过程的不断增强 • 1. 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日趋平衡,兴奋过程本身也比以前增强了,儿童的觉醒时间相对增加了,3岁时需要睡14个小时,7岁每天睡11个小时左右即可 • 2. 暂时联系的形成和巩固比以前加快

  10. (三)皮质抑制的发展 • 虽然抑制的机能仍然较差,但约从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和言语的掌握,抑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使儿童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四)第二信号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二信号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能通过词的描述、讲解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 不但能直接接受成人的言语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能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11.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发展 • 左半球处理的信息是关于每个条目本身的内容,右半球处理的信息是关于各个条目之间的关系或联系。 • 例如,让儿童观察一张简单的画。如果你要求他们把画描下来(强调条目),放在右视野做得更快;如果要求比较两幅画(强调关系),则把两幅画都放在左视野。 三、健康和安全问题 • 在发展中国家,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疾病很普遍, • 在每年死亡的1千1百多万5岁以下的儿童中,痢疾传染病约占1/5。 • 在发达国家,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儿童期的死亡率相对于成年人要少得多,大多数儿童受伤而不是患病,环境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12. 常见的疾病包括: • 咳嗽、抽鼻涕、胃痛等; • 呼吸道疾病, 3~5岁儿童每年平均要发生7,8次。 • 意外伤害和死亡。 环境的影响: • 吸烟 • 社会经济地位(SES)和贫穷 • 流浪儿或单亲家庭

  13. 第二节 幼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 各种感觉迅速完善,一些复杂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都有了进一步发展。 • 颜色视觉:能快速辨认各种颜色 • 视觉和听觉感受性:幼儿初期比晚期的视力差;儿童辨别两个相似音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有个别差异。 • 应该注意儿童的视力和听力缺陷。

  14. 颜色的命名正确率在3~6岁儿童中不断上升,从50%逐渐提高到95%。颜色的命名正确率在3~6岁儿童中不断上升,从50%逐渐提高到95%。 • 大小知觉能力发展较早,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发展较慢,6岁儿童只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还没有发展完善。他们对时间单位的认识能力较差。

  15. 二、注意的发展 • 无意注意高度发展,而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 • (一)注意广度 • 发展很快,在1/20秒的时间内,大部分4岁儿童只能辨认2个点子,大部分6岁儿童已能辨认4个点子。 • (二)注意稳定性 • 总体水平很低,但随着年龄而提高。 • (三)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 能力总体很差,正在形成;随年龄而提高 • 小班儿童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主要的、鲜明的部分;中班儿童能在学习弹琴时,看乐谱,两手分弹。

  16. 三、记忆的发展 • (一)记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 包括直接的经验、间接的语词知识 • (二)记忆,尤其是短时记忆的容量不断增加 • 短时记忆广度:3岁约为4,4岁约为5,5,6岁约为6。

  17. (三)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 儿童感兴趣的、刺激强烈的事物容易记住,根据一定的目的进行识记有一定困难。 • 幼儿中晚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好于有意识记,3岁尚不能接受记忆任务,基本上属于无意识记。 (四)形象记忆为主,语词逻辑记忆逐渐发展 • 对熟悉的物体、熟悉的词、生疏的词的记忆效果依次降低。 (五)元记忆能力开始形成 • 发展水平差,但已经开始发展。例如,5岁儿童已经知道记住一个短词表、熟悉的物体,要比记住一个长词表、生疏的物体容易。

  18. 四、思维的发展:前运算阶段 (一)总体特点 • 具体形象性为主,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性。 1. 具体形象性为主 (1)具体性 • 能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抽象的概念。 (2)形象性 • 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 2. 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 5岁以后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的发展上,以及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发展等方面。

  19. (二)皮亚杰的研究 •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特点包括: • 1. 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 2.不能实现守恒,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20. 五、言语的发展 • 处于基本掌握口语阶段,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 • 语音、语法、口头表达能力都有迅速发展,为书面语言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语音的发展 • 1. 3~6岁是能够掌握全部语音的年龄,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能够掌握世界各个民族的语音,4岁以上的幼儿一般能够掌握全部语音。 • 2. 幼儿发音的错误常常表现在辅音,尤其是ZH,CH,SH,Z,C,S,L等辅音上。他们还不善于掌握发音的部位和方法。可用说儿歌、绕口令等方法矫正,加强日常要求。

  21. (二)词汇的发展 1. 词汇数量不断增加 • 3~4岁:1730; • 4~5岁:2583; • 5~6岁:3562。 • 说明了4~5岁是词汇增长的活跃期 2. 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 (1)掌握词类的顺序: 实词——虚词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 虚词:连词、介词、助词等,少而掌握较晚

  22. 3. 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 涉及人物称呼、身体、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自然常识、社交、个性、时间空间等的具体和抽象名词,以及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具体或抽象的动词和形容词等。 4. 对词义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积极词汇增长。 • 词义理解失之过宽或过窄;3~5岁幼儿出现“造词”现象。

  23. (三)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 完整句为主,到6岁左右,98%以上使用完整句。 2.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 幼儿主要使用简单句。简单句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复合句逐渐增多。 3.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 有人研究发现,4岁时,修饰句占优势。 4. 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 以简单陈述句为主,还使用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非陈述句。 5. 对话言语发展,独白言语发生;情境言语发展,连贯言语发生;讲话的逻辑性也逐渐提高。

  24. 第三节 幼儿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 一、幼儿期个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获得自主感和主动感,克服羞怯与内疚感。 • 1. 儿童早期(约2~4岁)的发展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 成人应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儿童具有适当的行动自由。

  25. 2. 游戏期(4~7岁左右):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性的实现。 • 成人应该培养儿童在没有成人控制的情况下,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亲子关系。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评价、情绪体验以及自我调节。 • 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到自我意识的发展。

  26.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 1. 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 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认识到自己身体各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1岁左右)——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约2岁)——名字与身体联系。 2. 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 通过偶然动作将动作与动作对象区分开来(1岁左右)——出现最初的独立性(1岁左右出现,2,3岁明显)——5~6岁能意识到自己的行动

  27. 3.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认识 • 3岁左右开始出现——4岁后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开始知道怎样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 • 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产生的主要标志(约2,3岁)。

  28.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 1. 自我评价约从2~3岁开始出现 •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总体上较差,成人评价的影响仍然很大。 2 发展趋势: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的自我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4)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较客观的评价

  29. (三)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 1. 3岁儿童的自我情绪体验不明显;4岁是关键期,5~6岁已经出现明显的自我情绪体验。 • 2. 从生理自我体验到社会性自我体验(自尊、羞愧等) (四)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发展 • 1. 主要表现在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及自身的独立性。 • 2. 4,5岁是发展的关键期,5,6岁的幼儿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 幼儿的自控能力总体较差。

  30. 三、性别角色的发展 • (一)2岁左右的儿童能辨别男女性别,2.5~3岁儿童能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5岁儿童还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性别是不变的,5~7岁才能认识到这一点 • (二)2,3岁的儿童已有性别角色标准的知识,幼儿的性别角色标准比较刻板、不灵活。 • (三)2岁左右就能表现出一些性别化行为和性别偏爱,幼儿期表现出更多的与社会性别角色标准一致的行为。

  31. 四、同伴交往 (一)同伴交往密切、频繁而持久 (二)早期的友谊关系不稳定 • 可以开展有效的社会技能的训练 (三)同伴交往对于心理发展的意义 • 1. 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归属、爱和尊重) • 2. 提供社会交往的参照框架 • 3. 提供进行社会学习的机会 • 4. 获得同伴的情感支持

  32. 五、幼儿的游戏 • (一)游戏是幼儿期主要的活动形式 • (二)游戏的主要类型有: • 1.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是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 • 2. 教学游戏:有计划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 3. 活动性游戏:发展儿童的体力

  33. (三)游戏的内容 • 1. 游戏主题由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扩大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由反映外部活动到反映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人们内心世界和道德品质。 • 2. 游戏的情节由零星、片断到系统、丰富且有一定的创造性 (四)游戏的形式 • 1. 从模仿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 2. 从不能分配角色到自行分配角色 • 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增长,从个人游戏逐渐发展到合作游戏

  34. 六、道德的发展 1.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 (1)品德的发展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是一致的,认知的发展决定着道德发展的阶段。 • (2)总体趋势:他律到自律 • 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 幼儿属于道德实在论或他律道德阶段 2. 基本特点 • (1)道德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由权威决定的,公正就是服从权威 • (2)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主观动机。 • 幼儿晚期向自律道德阶段转化。

  35. 七、个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 •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幼儿的个性发展 (一)强化和惩罚 (二)权力控制(提出要求、威胁、收回特权等控制不好的行为); (三)诱导(说理引导好的行为); (四)爱的回收(忽视、孤立或表现出对孩子的厌恶情绪) (五)三类具体的父母教养方式 1. 专制型:强调控制和服从 • 孩子不满、退缩、不信任别人 2. 权威型:在形成某种社会价值观时尊重孩子,强调说理 • 孩子具有安全感,自立,自我控制,自信,满足,富有探索性。 3. 放纵型:强调自我表现和自我调控 • 孩子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低,缺乏探索性。

  36. 八、幼儿期心理发展的问题 • (一)攻击性行为 • (二)恐惧

  37. 结论 • 幼儿在生理、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都比婴儿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通过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幼儿园良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