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31 Views
新手老師的 - 成長之路. 同學問題與討論. 新手老師的成長之路,你希望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得到甚麼樣的成長? 學生習慣了原有的老師講課方式,於是提出要求,身為實習老師的我們卻是需要避免複製師傅的教學法,我們應該如何回覆學生的要求? 在學校的文化理想與現實之中,教師的同儕文化是影響教育實習的ㄧ個重要關 鍵,倘若此學校的教師文化普遍屬於較資深教師且不再具有熱情的教學熱忱,在此學校實習的我們該怎麼辦?. 對於菜鳥老師多會被指派承擔多樣任務的情況已有所聞 , 但是如果遇到非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工作 , 老鳥又非要你去承接 , 你會如何處理 ?
E N D
同學問題與討論 • 新手老師的成長之路,你希望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得到甚麼樣的成長? • 學生習慣了原有的老師講課方式,於是提出要求,身為實習老師的我們卻是需要避免複製師傅的教學法,我們應該如何回覆學生的要求? • 在學校的文化理想與現實之中,教師的同儕文化是影響教育實習的ㄧ個重要關 鍵,倘若此學校的教師文化普遍屬於較資深教師且不再具有熱情的教學熱忱,在此學校實習的我們該怎麼辦?
對於菜鳥老師多會被指派承擔多樣任務的情況已有所聞,但是如果遇到非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工作,老鳥又非要你去承接,你會如何處理? 對於菜鳥老師多會被指派承擔多樣任務的情況已有所聞,但是如果遇到非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工作,老鳥又非要你去承接,你會如何處理? • 對於自己即將成為實習教師,有什麼願景?把自己定位在什麼角色,面對之後可能會被當菜鳥老師對待,會有何想法或是解決之道?
在真正進入一個班級時,如何掌握班級學習的氣氛,而不會成為一個被學生欺負的新手老師? • 實習教師常常會因為年紀較輕,與學生容易打成一片,但卻有可能造成學生爬到老師頭上的問題,請問該如何避免呢? • 如果在你實習的時候,學生向你反應他們比較喜歡上你的課勝過原來的老師,(可能是你的實習輔導老師)你會如何回應?
《新手老師的成長之路》中認為,教師在教學生涯中,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所學,讓自己繼續成長;目前已有教學的經驗嗎?如有,可以分享這種教學相長的例子嗎?《新手老師的成長之路》中認為,教師在教學生涯中,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所學,讓自己繼續成長;目前已有教學的經驗嗎?如有,可以分享這種教學相長的例子嗎?
張芬芬在「教學生活-新手老師成長之路」中提到,教師在複雜的教學環境中需要有高抽象思考能力,才足以應付教室中的種種狀況。試想,現在的我們可以想像在授課中學生有可能會發生何種狀況或反應?又該如何有效地解決?張芬芬在「教學生活-新手老師成長之路」中提到,教師在複雜的教學環境中需要有高抽象思考能力,才足以應付教室中的種種狀況。試想,現在的我們可以想像在授課中學生有可能會發生何種狀況或反應?又該如何有效地解決? • 如何看待藝術與人文這科不被重視的科目?又期待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甚麼?
一、教學生活的特色 教室的特質 • 多面性 • 即時性 • 不可預測性 • 歷史性 • 公開性
一、教學生活的特色 • 教學工作是一動態發展,但新手老師易於反射性的保守主義回應 • 加強突發事件的處理:體育課特多。 • 日常事物繁瑣,時間運用倍感壓力 • 「敬老」的教學文化,年輕者需負擔較多的工作 • 邊做邊學 • 現實震盪後,過渡的社會化:屈服於現實環境,逐漸失去自省能力。
二、教學生涯的發展 實習教師發的四階段(理想與現實) • 蜜月期 • 尋找適切的的教材教法 • 危機期:困難、問題,懷疑當初的理想 • 擺度期:接受現實的環境或是保留自己的理想 性與自主性 • 內化的適應、策略性的屈從、選擇性的塑造、自我正當化
教師動機發展三階段 • Fuller 自我適切度 工作影響 對學生影響 關注 • Loevinger 害怕 順從 自主性 自我 • Kolhberg 避懲 循規 原則推理 道德判斷 • Glickman自我中心 群體動機 利他動機 • 教師發展
自我中心階段:在別人眼中自己的表現 • 群體動機階段:注意教學、改善教學 • 利他動機:從外在的評價轉而關注學生收穫的 情形與教師自我的評量
教師的抽象思考發展 心智要不斷追求成長 • 要有教師發展的觀念 • 1.職前教育要學會「教學」的基本智能 • 2.初任教職,將此些基礎予以精鍊與琢磨 • 3.成為專家教師,需要將此些基礎再予以改良
複雜的教學環境需要高抽象思考能力 • 老師的思考是具體的、單面向的、僵化的,不可能改進教學的 • Hunter (1986) :教學是一相對情境的工作,在哪兒沒有絕對的 • Berliner (1986):專家教師每天的行為都不是固定的 • Glassberg (1979):發展到高層次的老師會採用有彈性的、有包容性的教學形式,且能運用很廣的教學模式…
傑出的老師是 • 較具有彈性、較有適應力,普遍能發展到較高層次抽象思考層次
從具體思考發展到抽象思考 抽象思考 • 是決定關係的能力,是一種在新訊息與舊經驗比較與對比的能力 • 當我們處理人與物的訊息時,漸漸能有處理熟悉事物至不熟悉事物時,
Glickman (1990)抽象思考的發展 • 學習者 具體的 思考 抽象的 知覺到事務 對事務多方面 單一有形面 產生心像 • 發展所 熟悉的 經驗 不熟悉的 藉工具 對事務或人 藉符號或心像 進行普通互動 進行非普通的互動
多接觸熟悉的經驗與訊息,是進行抽象思考前必要的準備多接觸熟悉的經驗與訊息,是進行抽象思考前必要的準備 因此實習的意義 • 累積足夠的教學經驗,才會產生熟悉的感覺,以此熟悉的經驗為基礎,面對新問題時才能納入心像中進行抽象思考
Glickman,1990:抽象思考低、中、高三層 低抽象層次 • 對情境困惑 • 不知怎麼辦 • 要求別人告知如何做改變 • 對不同的情況做習慣式或衝動式的反應
中抽象層次 • 可以知道自己需要改進,但難決定採取何種行動,及預料行動後的後果 • 對問題界定不恰當,導致更進一步困境
高抽象層次 • 統整多方面訊息,採用合理解決問題的過程 • 利用各種來源的資訊之間的關係界定情境 • 連結訊息,提出改變教室現況的策略 • 可以產生多種可選擇的反應 • 可以評估每一反應的後果,並選擇一個最可能成功的反應方式
對自己熟悉的領域及科目思考得較為抽象。 • 教師發展並非單一模式,也不是直線式或永久性的 • 理想教師發展由自我中心到利他取向,而思考是由具體而抽象
教育實習的意義 • 在實際的場所中觀察、探索、試驗、實驗、應用、理解、分析、綜合與判斷,藉以瞭解、證驗或修正理論,並將理論和實際結合,養成實際從事的能力,以促成教育實際導向更加完美的地步
教育實習的功能 • 驗證:以行動驗證教育理論與計畫★ • 發展:發展教學與行政的知識、情意與技能★ • 評鑑:考核教學與行政能力 • 統整:統整個人之所學 • 發現:發現新的教育問題與原理○ -黃炳煌(民70)
教育實習的目標 • 驗證教育學理 • 瞭解教育對象 • 體認教師責任 • 培養教師風範 • 熟練專業知能 • 啟發研究志趣 • 促進教育革新
美國四種師範教育的典範 • 行為主義典範:著重教學技能之學習 • 人格論典範:強調心理成熟、信念及知覺之重組 • 傳統技藝典範:鼓勵實習者投入學徒制度學習教學技能 • 探究典範:培養探究現況的反省能力—我國最需改善與發展
教育心理學與教師專業成長 註:改自R. McCown, M. Driscoll, & P. G. Roop (1995). Educational psychology: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to classroom practice. p.16.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一、求生存:任教初期常見問題分析 • 1 求生存-現實的震撼 • 2. 初任老師最常遭遇的問題
班級紀律 • 學生動機 • 課程課程計畫 • 與學生關係 • 沈重工作負荷 • 工作壓力 • 時間不足 • 評等地與評價 • 文書處理及學生管理事宜 • 與同僚關係 • 與家長關係
初任教師角色轉換的迷失 • 初任教師專業能力的質疑 • 初任教師認識學生的問題 • 在進度、方法、學生成績之外我還在乎什麼?課程內容深究與反省能力呢? 各種獎懲、評量方法問題 • 除了「秩序」外,我還在乎什麼?班級經營的無力感
二、謀發展:認識教學現場 理想與現實間之調適 • 1. 建構一種教學現實觀 • 2. 以相對要求取代絕對程度之觀點 • 3. 教師同儕文化之理解 • 4. 強化家長助力、化解家長阻力
三、良師風範之建構 • 良師的風範與內涵 • 1. 能深入了解受教對象身心特性 • 2. 具有與受教對象共同想處及常長之高度熱忱 • 3. 具備輔導受教對象及班級經營能力 • 4. 具備任教課程及教學之專業知能 • 5. 對任教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有高度學習興趣 • 6. 擅長課程設計及各種教學法以協助學生學習
7. 實地自我評估及掌握應努力之方向 • 8. 接受自己並具有追求專業成長之熱忱 • 9. 具備自我學習及專業成長之技能 • 10.理解校園同儕文化及社區文化內涵及特性 • 11.具有與同儕、家長及社區共同相處及成長之熱忱 • 12. 具備圓融之人際關係能力
隨時反省自我 • To be or no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