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946 Views
EQ 教育種子人才培訓課程 「我好,你也好」. Q&A. 臺灣 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 邱鏛玉. 問題一. 請問第一單元中「我的 PAC 星座圖」五個分身的得分和第二單元五個分身的正、負向表現有沒有關聯性呢?
E N D
EQ教育種子人才培訓課程「我好,你也好」 Q&A 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 邱鏛玉
問題一 • 請問第一單元中「我的PAC星座圖」五個分身的得分和第二單元五個分身的正、負向表現有沒有關聯性呢? • 例如:學生在「我的PAC星座圖」中FC得分高(假設是18分),我們可以做以下的說明嗎? 這位學生可能會有的正向表現是:天真浪漫、好奇心強、有創造力,但也要注意可能會有:自我中心、任性、粗野激動(學生的測驗題中,FC的4、9、14、19、24、29、34、39、44、49十題中,有半數左右提到負面的表現,ex: 14.我沒有耐性容易生氣、29.我常常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受拘束、49.我常常被說很任性)
另外,如果學生FC得分低(假設是6分),那他對應的正、負向表現會是什麼? 正向是:情緒比較穩定嗎?負向是:不會遊戲、無感嗎? • 其他的四個分身也有以上相同問題,請老師說明,謝謝!
PAC星座圖得分高低,可以參考第2單元五個分身正、負向表現, 但五個分數彼此之間也會交互影響。 •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受拘束」、「常常被說很任性」,未必都是負向,需拿捏要如何做到適度。 • 正負表現的自我狀態,需客觀考量自己評分的準則,藉由這個自我瞭解的練習,延續日後多角度觀察自己。 • 舉例如下~
問題二 • 第三單元提到「PAC成長祕方」,缺什麼?補什麼? 如果學生的五個分身得分都超過15分,那這樣,這位學生還要補什麼嗎?(成長祕方看起來似乎是:依照五個分身的正向表現 擬定出來的) • 如問題一所提:如果得分高也會有負向表現的話,在「PAC成長祕方」中並沒有針對得分高的人,提出「成長祕方」,是嗎? • 得分高的人負向表現要服用哪些成長祕方?例如:FC高的人他可能伴隨任性、粗野激動...
若是自評五個分身得分都超過15分,表示各種能量都很強,能主導也能配合。若是自評五個分身得分都超過15分,表示各種能量都很強,能主導也能配合。 • 得分高是指其功能展現的能量比較多又比較快,所以若是某個功能達到滿分,則要提醒自己「一定要這樣」 意味著甚麼?生活上要求自己和別人全面的配合對自己的意義是甚麼? • 當我們保持覺察,也許就開始改變了。
問題三 • 第三單元「星座解析」中的山型(圓滿型),我找出圓滿型曲線大約對應的得分:例如:CP:12、NP:17、A:15、FC:12、AC:10 ,請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第一單元「我的PAC星座圖」畫出圓滿型曲線,跟學生自己目前的曲線做一對照,並向學生說明:可以將圓滿型曲線當做想發展圓滿人際關係的參考,這樣做合適嗎?
填寫自我圖,可以見識人我關係建立的差異,當溝通產生困擾則可以覺察及調整。填寫自我圖,可以見識人我關係建立的差異,當溝通產生困擾則可以覺察及調整。 • 山型,也要注意兩端的陡斜度是很高或很低,若是前後CP和AC(紀律和配合度)都很低分,對於人際有時也會造成困擾,或須自我提醒一下。
問題四 • 小朋友(國二),父母要叫她洗澡,做功課都要叫好久一個小時才可能會去做,我們不想起爭執,應如何做? • 早上叫起床,也要叫40分鐘,有時上課會遲到,是應如何幫她?但嘮叨又不好。 , ,
有些孩子,藉由表面的不配合來呈現內在需要關懷的狀況,孩子學校生活、學業和交友是否有些困難需要幫助?有些孩子,藉由表面的不配合來呈現內在需要關懷的狀況,孩子學校生活、學業和交友是否有些困難需要幫助? • 以開放式的對話溝通,培養兒童時期「成人」的功能;這需要透過家長多方面的配合,讓孩子和周圍的人在相處時能夠獨立、自在。 • 對孩子成長期間比較有影響的家庭因素~ • 遷移、換新環境 • 家有新生兒或新成員 • 父母不睦 • 自己或親人發生意外 • 疾病與死亡
問題五 • 中高年級的小朋友,上課分組時,同學不願跟我同組,怎麼辦?同學有時會言語嘲笑我,我忍不住就動手打他,該怎麼辦?
你表現舉動哪些行為的時候(讓孩子具體描述,例如:說甚麼話、眼睛、手勢或臉部有什麼表情)同學會嘲笑你?你表現舉動哪些行為的時候(讓孩子具體描述,例如:說甚麼話、眼睛、手勢或臉部有什麼表情)同學會嘲笑你? • 當同學嘲笑時你可以有哪些方式回應? • 以「成人」的溝通方式對話,邀請孩子為自己找方法,家長稍作帶領,只是站在陪伴討論的位置,而非主導者。 • 生活中多鼓勵孩子, 讓他們願意分享及找出新方法。
問題六 • 小孩現在小一,她對寫功課非常排斥,也不愛背,國字學會就忘,也不願意去記,也不愛照著筆順寫字。請問我該如何幫助她? • 另外她是個慢吞吞的小孩,自我要求很低的小孩,注意力有點不集中,她現在念的是私校,功課多,請問我需要幫她轉到公立嗎? • p.s. 小孩目前不想轉學,但是我覺得她不懂公立的不一樣。
問題七 • 小孩在私立學校課業不佳,人際關係還好,但孩子個性內向,有問題都不敢發問,想轉到公立學校不知恰不恰當,問孩子意見,孩子想留在原學校,擔心課業表現會影響孩子自信⋯
有趣的學習,搭配多元智慧配合進行,孩子將更樂意參與自己喜歡的功課和活動。有趣的學習,搭配多元智慧配合進行,孩子將更樂意參與自己喜歡的功課和活動。 • 「注意力」的測試(機構)有其標準。 • 孩子做功課時或做完功課後,有哪些有趣的過程或接續的活動引發動機? • 教育是長遠的路,讓孩子喜歡學習最為重要。 • 轉學的各種輕重考量請由父母親分析,孩子還小無法全面兼顧是否該轉學;若需轉學也先同理孩子,他們自然能體會父母親是以孩子的需要為出發點所給予的愛。
問題八 • 老師曾提到小孩如果在學校總是獨來獨往時,家長要注意。想請問老師:如果小孩在學校人際關係不好,家長該如何幫忙? • 小孩回家一定會有情緒,但家長該如何處理?
「獨來獨往」未必表示是人際有困擾,若是孩子無法達到期待的友誼和互動,才會造成困擾。「獨來獨往」未必表示是人際有困擾,若是孩子無法達到期待的友誼和互動,才會造成困擾。 • 孩子回到家會有那些情緒? • 主要情緒或次要情緒?可以透過聊天進行討論。 • 父母親生活中可以示範對內與對外的連結方式,也可讓孩子藉由體驗進行學習。
問題九 • 如何幫助不願表達內心感受的小孩?
以「成人」的溝通方式對話,給予尊重,若有規範(CP)界限也要說明清楚。以「成人」的溝通方式對話,給予尊重,若有規範(CP)界限也要說明清楚。 • 太小或不願表達意見的孩子,可以提出選擇並讓孩子決定答案。 • 由小的問題開始,以「成人」的溝通互動多練習,孩子會慢慢感覺不同,同時體會自己在為自己做決定。 • 家人愛的存款愈足夠時,愈容易持續表達內在感受。
問題十 • 「我訊息」是個鼓勵表達內心想法的技巧,但是要如何適當的使用,讓我訊息的效果是正面的?
「我訊息」非常適合回饋「鼓勵」訊息,讓對方清楚瞭解我們對此互動的欣慰和感謝。「我訊息」非常適合回饋「鼓勵」訊息,讓對方清楚瞭解我們對此互動的欣慰和感謝。 • 日後家人比較會依此方式互動。 • 鼓勵後要避免說~ • 你看,這樣不就對了…… • 重提舊帳 • 跟別人競爭、比較的話語 • 若經常以「我訊息」對事情做評價,有時仍會引起周圍人的不悅,可以再自我內觀是否是屬於CP太高。
問題十一 • 在我們EQ講義中第二十八頁的 “隱藏式交流” 內容中有如下陳述:非“ 成人 ”的反應 來自 於“順應性兒童” “不好” 的感覺, 被 “不好” 的感覺支配的人,會讀入一些並不存在的批評。…… • 是否可請老師舉例說明,比較能夠清楚明白。謝謝老師。
有些談話內容,客觀看來並不隱含批評,若接收者單方面解讀成具有批評性的語言,則可以再覺察,過去類似內容曾經出現的場景和人物,瞭解源頭、接納過去,並重新讓自己定位。有些談話內容,客觀看來並不隱含批評,若接收者單方面解讀成具有批評性的語言,則可以再覺察,過去類似內容曾經出現的場景和人物,瞭解源頭、接納過去,並重新讓自己定位。 • 自己對號入座形成非“ 成人 ”的反應,是來自於“順應性兒童”不好的感覺。例如有人稱讚工作夥伴時(才藝佳、能力強),會想要解釋自己不足之處,或因此生氣。 • 對於過度反應的情緒,都可以進一步自我探索。 • 教養孩子的語言非常具有影響力。
問題十二 • 幼兒園大班的兒子模仿同學一些很衝的對話語詞。他也知道不好。要用什麼方法讓他改過來?
有些孩子只是覺得好玩,予以忽視或設限,過一段時間就忘了。有些孩子只是覺得好玩,予以忽視或設限,過一段時間就忘了。 • 若是話語很難聽,可用反映式改寫來回應孩子, 讓他瞭解相同的意思可以恰當使用其他的語彙表達。
問題十三 • 孩子的時間管理不好,睡很晚,書都念不完! • 不可以追問孩子的學校成績!
孩子多大了? • 有些作業或資料蒐集頗花費時間, 基於時間壓力,「先求有再求完美」。 • 透過溝通協助孩子瞭解課程內容、 理解程度、答題方式。
問題十四 • 是否該鼓勵孩子遠離玩性比較重的同學,轉而和成績前幾名的同學相處?
玩性重,讓孩子體驗其影響。 • 玩性重又功課好,是否可以繼續交朋友? • 家長可以運用「我訊息」說明玩到甚麼程度是令人擔心與可以接受的範圍。 • 遊戲玩樂的FC能力也需要培養,尤以兒童時期最佳。
THE END 彼此成就 相互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