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77 Views
問題解決策略對網路化學習成效 之影響. 陳 明 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學系. 一.研究目標. 探討 鷹架輔助 程度 (scaffolding) 及 電腦先備知識 ( prior knowledge) 對 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 之 過程 與 成效 之影響。. 二. 研究樣本. 107 位專科學生(二專一年級)透過 網路化學習平台 所提供之 問題情境、解題範例、及溝通機制 , 按照 (1)了解問題、(2)擬定計劃、(3)撰寫程式、(4)測試除錯 之問題解決步驟 進行為期 四週 之 資料庫 專題製作 。
E N D
問題解決策略對網路化學習成效之影響 陳 明 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學系
一.研究目標 探討 • 鷹架輔助程度(scaffolding)及 • 電腦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 對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之過程與成效之影響。
二.研究樣本 • 107位專科學生(二專一年級)透過網路化學習平台所提供之問題情境、解題範例、及溝通機制, • 按照(1)了解問題、(2)擬定計劃、(3)撰寫程式、(4)測試除錯之問題解決步驟 • 進行為期四週之資料庫專題製作。 • 學習者已學習一學期資料庫並熟練ACCESS之使用, • 學生均已達到中文打字每分鐘45字以上, • 研究於第二學期進行,為三個專題製作中之第二個專題。
三.研究工具 • 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系統(MTV,提供低、中、高問題解決輔助鷹架) • 資料庫專題實作與評量 • 網路化合作學習態度問卷
四.研究步驟 • 合作小組: • 由學生自由分組,4人一組並由教師依前學期成績,作為異質分組之審核依據 • 隨機分派至各鷹架學習組: • 全部107位學生共分26組,隨機分派低鷹架8組、中鷹架9組、及高鷹架9組。 • 實驗處理: • 以設計DVD租借系統為問題情境,要求各組在四週內完成該項作業。 • 作業評量 -由兩位教師進行評分 • 態度問卷調查 • 資料分析與報告撰寫
五.研究設計 • 採因子設計(Factorial design), • 獨立變數: • 鷹架類型(低、中、高)及 • 電腦先備知識(高 vs. 低) • 相依變數: • 問題解決之成效(專題製作之成績,r =.97) • 問題解決之歷程(時間、得分、發表次數 ) • 研究數據以ANOVA及MANOVA進行分析
六.研究結果 1. 問題解決成效之分析(專題製作): • 鷹架類型顯著影響專題製作之成效,F(2,101) = 33.535, p < .001; (低 > 中, 高) • 先備知識亦顯著影響專題製作之成效,F(1,101) = 7.095, p = .009, (高 > 低) • 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
2. 問題解決歷程之時間與得分: • 問題解決鷹架(低、中、高)各組在專題製作歷程之總時間(分鐘)及得分無顯著差異; • 先備知識則顯著影響學習者專題製作之總時間,F (1,101) = 7.120, p = .009。 (高 > 低)
3. 在問題解決歷程(瞭解問題、擬定計劃、撰寫程式、測試除錯)及討論區使用之發表次數: • 問題解決鷹架(低、中、高)各組在瞭解問題、擬定計劃、撰寫程式、測試除錯皆達顯著水準; (低、中 < 高) • 問題解決鷹架(低、中、高)各組在討論區之使用亦達顯著水準; (低 > 高 > 中) • 先備知識(高 vs.低)間則未達顯著差異。
4. 態度問卷分析: • 信度為 .86 (Alpha) • 態度問卷之結果在鷹架支援及先備知識各組間皆無顯著差異。
七. 結論與建議 • PBL過程: 高先備知識之學習者顯著投注較多的時間在線上問題解決的歷程上,然而在瞭解問題、擬定計劃、撰寫程式、測試除錯及討論區使用之頻率與歷程之得分上,與低先備知識者並無顯著差異; • PBL結果: 高先備知識者在專題製作成效上,顯著高於低先備知識者。 • 推論: 1.高先備知識、投注較多時間 較高成效 ? 2. 高先備知識者投注時間的活動內涵為何,有待進一步探討。
PBL過程: 雖然,問題解決鷹架(低、中、高)各組在專題製作歷程之總時間及得分上無顯著差異;但高鷹架組在瞭解問題、擬定計劃、撰寫程式、測試除錯之問題解決歷程之互動頻率顯著高於低、中鷹架組;但在討論區使用之頻率上,低鷹架組顯著高於中、高鷹架組; • PBL結果: 低鷹架組在專題製作成效上,顯著高於中、高鷹架組。 • 推論: 1.低鷹架組投注較多時間於自主性討論較高成效? 高鷹架組投注較多時間於解題鷹架之引導問題解決less goal-oriented & less time on real task較低高成效 ? 2.高、低鷹架組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活動內涵有何差異,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