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五章 平面与空间向量. 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1)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向量加法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 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2)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向量的减法 . 作法是连结两向量的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要点 · 疑点 · 考点. 1. 向量的有关概念 (1)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 1 个单位长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 (2)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

me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五章 平面与空间向量

  2.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1)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向量加法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向量的减法.作法是连结两向量的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要点·疑点·考点 1.向量的有关概念 (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长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2)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3)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3. 课 前 热 身 1.已知a,b方向相同,且|a|=3,|b|=7,则|2a-b|=_____. 2.如果AB=a,CD=b,则a=b是四点A、B、D、C构成平行四边形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a与b为非零向量,|a+b|=|a-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A)a=b (B)a∥b (C)a⊥b (D)|a|=|b| 1 B C

  4. 4.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AB+BC+CA=0 (B) AB-AC=BC (C) 0·AB=0(D)λ(μa)=(λμ)a 5.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1,AB=a,BC=b,AC=c,则a+b+c的模等于( ) (A)0 (B)3 (C)22 (D)2 B C

  5. 1.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则a=b;②若A,B,C,D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是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b,b=c,则a=c;④a=b的充要条件是|a|=|b|且a∥b;⑤若a∥b,b∥c,则a∥c.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 能力·思维·方法 ②,③ 【解题回顾】本例主要复习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基本概念较多,因而容易遗忘.为此,复习时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善于与物理中、生活中的模型进行类比和联想.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6.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对角线AC=a,BD=b,试用a,b表示AB,BC.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对角线AC=a,BD=b,试用a,b表示AB,BC. 【解题回顾】解法1系应用向量加、减法的定义直接求解;解法2则运用了求解含有未知向量x,y的方程组的方法

  7. 3.如果M是线段AB的中点,求证:对于任意一点O,有3.如果M是线段AB的中点,求证:对于任意一点O,有 OM= (OA+OB)

  8. 【解题回顾】选用本例的意图有二,其一,复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其二,向量内容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如模型思想、形数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等,复习中要注意梳理和领悟.本例深刻蕴涵了形数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

  9. 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1,3),分别求向量BC、AC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1,3),分别求向量BC、AC 4.对任意非零向量a,b,求证:||a|-|b||≤|a±b|≤|a|+|b|. 【解题回顾】(1)以上证明实际上给出了所证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2)注意本题证明中所涉猎的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 延伸·拓展 【解题回顾】充分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两个条件,转化为|AB|=|BC|,AB⊥BC

  10. 误解分析 1.在向量的有关习题中,零向量常被忽略(如能力·思维·方法1.⑤中),从而导致错误 2.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一定要层次清楚,不重复,不遗漏.

  11. 第2节 实数与向量的积

  12. 要点·疑点·考点 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概念 . (1)实数λ与向量a的积记作λa,其长度|λa|=|λ||a|;方向规定如下: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0. (2)设λ、μ为实数,则有如下运算律:λ(μa)=(λμ)a,(λ+μ)a=λa+μa,λ(a+b)=λa+λb 2共线定理.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 , 其中e1,e2叫基底.

  13. 1.设命题p:向量b与a共线,命题q: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共线且|a|=|b|,则(a-b)∥(a+b);②已知a=2e,b=3e,则a=3b/2;③若a=e1-e2,b=-3e1+3e2,且e1≠e2,则|a|=3|b|;④在△ABC中,AD是BC上的中线,则AB+AC=2AD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 3.(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AD=b,那么用a和b表示向量AC+DB为( )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E,设AB=e1,AD=e2,则用e1, e2表示ED的表达式为( ) (A)2a (B)2b (C)0(D)a+b 课 前 热 身 B ①,④ A B

  14.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OC=αOA+βOB,其中a、β∈R,且α+β=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 (A)3x+2y-11=0 (B)(x-1)2+(y-2)2=5 (C)2x-y=0 (D)x+2y-5=0 5.设P、Q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中点,BC=a,DA=b,则 PQ=_____________ D

  15. 能力·思维·方法 1.已知AB=2e1+ke2,BC=e1+e2,CD=e1-2e2,其中e1,e2不共线, (1)若A、B、C三点共线,求k值; (2)若A、B、D三点共线,求k值. 【解题回顾】可利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证明几何中的三点共线问题.

  16. 2.设△ABC的重心为G,点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求证:2.设△ABC的重心为G,点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求证: OG= (OA+OB+OC) 3.已知OA、OB不共线,设OP=aOA+bOB,求证:A、P、B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b=1. 【解题回顾】由本题证明过程可知,若P是AB中点,则有 OP= (OA+OB).利用本题结论,可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解题回顾】当点O是△ABC重心时,有OA+OB+OC=0;反过来,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PA+PB+PC=0,则P必为△ABC的重心.事实上,由PA+PB+PC=0得:(OA-OP)+(OB -OP)+(OC-OP)=0,所以OP= (OA+OB+OC),故P是△ABC的重心

  17. 【解题回顾】利用例3结论,本题还可这样: 设AE=e1,AD=e2,∵D、F、E共线,∴可设AF=λe1+(1-λ)e2,又易知AC=3e1+e2根据A、F、C三点共线可得λ=3/4,故AF/FC=1/3.另外还可以用坐标运算的方法来解,略. 4.E是□ABCD的边AB上一点,AE/EB=1/2,DE与对角线AC交于F,求AF/FC.(用向量知识解答)

  18. 5.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CB,E,F分别是AD,BC边上的中点,且BC=3AD,设BA=a,BC=b,以a,b为基底表示EF,DF,CD.5.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CB,E,F分别是AD,BC边上的中点,且BC=3AD,设BA=a,BC=b,以a,b为基底表示EF,DF,CD. 【解题回顾】本题实际上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应用.由于BA与BC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因此平面上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它们表示出来. 延伸·拓展

  19. 2.在能力·思维·方法3中,充要条件的证明极易混乱,一定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另外,向量上的箭头不要丢掉,如把0写成了0.2.在能力·思维·方法3中,充要条件的证明极易混乱,一定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另外,向量上的箭头不要丢掉,如把0写成了0. 误解分析 1.很多人认为“若a∥b,则存在唯一实数λ使b=λa.”这是典型错误.事实上,它成立的前提是a≠0.同样,在向量基本定理中,若e1,e2是共线向量,则不能用e1,e2表示与它们不共线的向量.

  20. 第3节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21. 要点·疑点·考点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a=(x,y)叫向量的坐标表示,其中x叫a在x轴上的坐标,y叫a在y轴上的坐标. (2)设a=(x1,y1),b=(x2,y2),λ∈R. 则a+b=(x1+x2,y1+y2), a-b=(x1-x2,y1-y2), λa=(λx1,λy1) (3)a∥b(b≠0)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0

  22. 3.平移 设原坐标P(x,y)按向量a(h,k)平移后得到新坐标 则 2.线段的定比分点 (1)定义: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P1P=λPP2,λ叫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点P叫定比分点. (2)公式:设P1(x1,y1),P2(x2,y2),P1P=λPP2,则 当λ=1时, 为中点坐标公式.

  23. 1.设A(x1,y1)、B(x2,y2)是不同的两点,点P(x,y)的坐1.设A(x1,y1)、B(x2,y2)是不同的两点,点P(x,y)的坐 标由公式 确定.当λ∈R且λ≠-1 时有( ) (A)P表示直线AB上的所有点 (B)P表示直线AB上除去A的所有点 (C)P表示直线AB上除去B的所有点 (D)P表示直线AB上除去A、B的所有点 课 前 热 身 C 2.若对n个向量a1、a2、…、an,存在n个不全为零的实数k1、k2、…、kn,使得k1a1+k2a2+…+knan=0成立,则称向量a1、a2、…、an为“线性相关”,依此规定,能使a1=(1,0),a2=(1,-1),a3=(2,2)“线性相关”的实数k1、k2、k3依次可取的值是 ___________(写出一组数值即可,不必考虑所有情况) -4,2,1

  24. 4.若向量a=(1,1),b=(1,-1),c=(-1,2),则c等于( ) 3.三点A(x1,y1)、B(x2,y2)、C(x3,y3)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 (A)x1y2-x2y1=0 (B)(x2-x1)(x3-x1)=(y2-y1)(y3-y1) (C)(x2-x1)(y3-y1)=(x3-x1)(y2-y1) (D)x1y3-x3y1=0 C B 5.函数y=x2的图象按向量a=(2,1)平移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A)y=(x-2)2-1 (B)y=(x+2)2-1 (C)y=(x-2)2+1 (D)y=(x+2)2+1 C

  25. 能力·思维·方法 1.设x、y为实数,分别按下列条件,用xa+yb的形式表示c. (1)若给定a=(1,0),b=(0,1),c=(-3,-5); (2)若给定a=(5,2),b=(-4,3),c=(-3,-5). 【解题回顾】任何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作为基底,i=(1,0),j=(0,1)分别是直角坐标系横、纵两个方向的单位向量,用i、j表示向量时,xi+yj中的x、y是惟一的,即为向量的(直角)坐标.两个向量用坐标表示时,当且仅当两个向量横、纵坐标分别相等时,两个向量相等.

  26. 2.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1,1),B(3,-2),C(-3,-7),若AD∥(BC-2AB),求D点坐标. 【解题回顾】设a=(x1,y1),b=(x2,y2),若b≠0,则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λb.用坐标形式来表示就是a∥b<=>x1y2-x2y1=0.而x1/x2=y1/y2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已知三点A(1,2)、B(4,1)、C(3,4),在线段AB上取一点P,过P作直线与BC平行交AC于Q,△APQ与梯形PQCB的面积之比是4∶5,求点P的坐标.

  27. 4.若函数y=log2(2x-4)+1的图象按a平移后图象的解析式为y=log22x,求a. 【解题回顾】一般地,函数y=f(ωx)的图象按a=(h,k)平移后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k=f[ω(x-h)],即y=f[ω(x-h)]+k.

  28. 5.已知点O(0,0),A(1,2),B(4,5)及OP=OA+tAB,试问: (1)t为何值时,P在x轴上?在y轴上?P在第二象限? (2)四边形OABP能否成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延伸·拓展 【解题回顾】本题(2)是一道开放题,求解开放题的一般途径是假定命题成立.解出存在的值(如无解,则不存在),再验证求出的解,如不矛盾,则存在.

  29. 误解分析 1.利用定比分点解题时,一定要先把定比λ先明确,λ的意义是起点到分点的数量除以分点到终点的数量,不能算错. 2.利用平移公式解题时,一定要分清原坐标与新坐标之间关系.

  30. 第4节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1.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 (1)设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OA=a,OB=b,则∠AOB=θ叫a与b的夹角,其范围是[0,π],|b|cosθ叫b在a上的投影. (2)|a||b|cos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a·b=|a||b|cosθ. (3)几何意义是:a·b等于|a|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积. 要点·疑点·考点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b·a (2)(λa)·b=λ·(a·b)=a·(λ·b) (3)(a+b)·c=a·c+b·c

  32.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设a、b是非零向量,e是单位向量,θ是a与e的夹角,则 (1)e·a=a·e=|a|cosθ (2)a⊥b  a·b=0 (3)a·b=±|a|·|b|(a与b同向取正,反向取负) (4)a·a=|a|2 或 |a|=√a·a (5) (6)|a·b|≤|a||b|

  33.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a|2=x21+y21,|a|=√x21+y21,a⊥b <=>x1x2+y1y2=0 (2) (3)设a起点(x1,y1),终点(x2,y2)则

  34. 1.若向量a、b的坐标满足a+b=(-2,-1),a-b=(4,-3),则a·b等于( ) (A)-5 (B)5 (C)7 (D)-1 2.若a、b、c是非零的平面向量,其中任意两个向量都不共线,则( ) (A)(a)2·(b)2=(a·b)2 (B)|a+b|>|a-b| (C)(a·b)·c-(b·c)·a与b垂直 (D)(a·b)·c-(b·c)·a=0 3.设有非零向量a, b, c,则以下四个结论 (1)a·(b+c)=a·b+a·c; (2)a·(b·c)=(a·b)·c; (3)a=ba·c=b·c;(4)a·b=a·b.其中正确的是( ) (A)(1)、(3) (B)(2)、(3) (C)(1)、(4) (D)(2)、(4) 课 前 热 身 A C A

  35. 4.设a=(1,0),b=(1,1),且(a+λb)⊥b,则实数λ的值是( ) (A)2 (B)0 (C)1 (D)-1/2 5.已知|a|=10,|b|=12,且(3a)·(b/5) =-36,则a与b的夹角是( ) (A)60° (B)120° (C)135° (D)150° D B

  36. 能力·思维·方法 1.已知a=(1,2),b=(-2,n),a与b的夹角是45° (1)求b; (2)若c与b同向,且c-a与a垂直,求c 【解题回顾】利用夹角公式待定n,利用垂直充要条件求c.

  37. 2.已知x=a+b,y=2a+b且|a|=|b|=1,a⊥b. (1)求|x|及|y|;(2)求x、y的夹角. 【解题回顾】(1)向量模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用距离公式,一是用a2=|a|2把模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问题. (2)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π].

  38. 3.如图,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CF是矩形,用向量法证明:3.如图,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CF是矩形,用向量法证明: (1)PA=EF;(2)PA⊥EF. 【解题回顾】本题中,通过建 立恰当的坐标系,赋予几何图 形有关点与向量具体的坐标,将有关几何问题转化为相应的代数运算和向量运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应深刻领悟到其中的形数结合思想.此外,题中坐标系建立的恰当与否很重要,它关系到运算的繁 与简.

  39. 4.已知a=(x,0),b=(1,y),且(a+ b)⊥(a- b). (1)求点P(x,y)的轨迹方程C的方程. (2)若直线l:y=kx+m(m≠0)与曲线C交于A、B两点,D(0,1),且有|AD|=|BD|,试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题回顾】这是一道关于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将问题合理地转化 ,回避了复杂的计算.

  40. 延伸·拓展 5.已知向量a=(x,x-4),向量b=(x2,3x/2),x∈[-4,2] (1)试用x表示a·b (2)求a·b的最大值,并求此时a、b夹角的大小. 【解题回顾】本题将向量与三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溶于一体,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

  41. 6.在△ABC中,(1)若CA=a,CB=b,求证△ABC 的面积 (2)若CA=(a1,a2 ),CB=(b1,b2 ),求证:△ABC 的面积 【解题回顾】(1)是用数量积给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2)则是用向量坐标给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42. 误解分析 1.数量积作为向量的一种特殊运算,其运算律中结合律及消去律不成立,即a·(b·c)≠(a·b)·c,a·b=a·c不能推出b=c,除非是零向量. 2.a⊥b的充要条件不能与a∥b的充要条件混淆,夹角的范围是[0,π],不能记错.求模时不要忘了开方,以上是造成不全对的主要原因.

  43. 第5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44. 3.若a={x1,y1,z1},b={x2,y2,z2},则 a·b=x1x2+y1y2+z1z2 要点·疑点·考点 1.若a、b是空间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θ(0≤θ≤ π),则把a、b的数量积定义为|a||b|cosθ,记作a·b.即a·b=|a||b|cosθ. 2.a·b=b·a,(a+b)·c=a·c+b·c

  45. 1.在以下四个式子:a+b·c,a·(b·c),a(b·c),|a·b|=|a|·|b|1.在以下四个式子:a+b·c,a·(b·c),a(b·c),|a·b|=|a|·|b| 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2.若a=(2x,1,3),b=(1,-2y,9),如果a与b为共线向量,则( ) (A)x=1 , y=1 (B) (C) (D) 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2c,CD=5a+6b-8c,对角线AC,BD的中点分别为E,F,则EF=_______________ 课 前 热 身 A C 3a+3b-5c

  46.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面给出四个命题: ①(A1A+A1D1+A1B1)2=3(A1B1)2②A1C·(A1B1-A1A)=0.③AD1与A1B的夹角为60°④此正方体体积为:|AB·AB1·AD| 则错误命题的序号是______(填出所有错误命题的序号).  5.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对空间任意一点O,存在m、n∈R,满足OC=m·OA+n·OB,则m+n=___. ③、④ 1

  47. 1.已知三棱锥O—ABC中,G为△ABC的重心,OA=a,OB=b,OC=c,试用a , b , c 来表示OG. 【解题回顾】(1)此例用到的常用结 论为:若AD是△ABC的中线,则有 (2)此例是常用结论即重心定理:当 OA、OB、OC两两垂直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重心坐标公式为: 能力·思维·方法

  48. 【解题回顾】要证PG⊥BC,只 要证PG·BC=0,应选择适当的基 底:PA,PB,PC. 2.已知正三棱锥P—ABC中,M,N分别是PA,BC的中点,G是MN的中点.求证:PG⊥BC.

  49.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交BD于O,G为CC1中点. 求证:A1O⊥平面GBD. 【解题回顾】欲证A1O⊥平面GBD,只要证A1O垂直于面BDG中两条相交直线,易看出A1O⊥BD,而OG与A1O垂直较为易证.(注:此题亦可用空间坐标来证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