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974 Views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五章 平面与空间向量. 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1)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向量加法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 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2)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向量的减法 . 作法是连结两向量的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要点 · 疑点 · 考点. 1. 向量的有关概念 (1)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 1 个单位长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 (2)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
E N D
第1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五章 平面与空间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1)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向量加法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向量的减法.作法是连结两向量的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要点·疑点·考点 1.向量的有关概念 (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长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2)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3)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课 前 热 身 1.已知a,b方向相同,且|a|=3,|b|=7,则|2a-b|=_____. 2.如果AB=a,CD=b,则a=b是四点A、B、D、C构成平行四边形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a与b为非零向量,|a+b|=|a-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A)a=b (B)a∥b (C)a⊥b (D)|a|=|b| 1 B C
4.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AB+BC+CA=0 (B) AB-AC=BC (C) 0·AB=0(D)λ(μa)=(λμ)a 5.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1,AB=a,BC=b,AC=c,则a+b+c的模等于( ) (A)0 (B)3 (C)22 (D)2 B C
1.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则a=b;②若A,B,C,D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是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b,b=c,则a=c;④a=b的充要条件是|a|=|b|且a∥b;⑤若a∥b,b∥c,则a∥c.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 能力·思维·方法 ②,③ 【解题回顾】本例主要复习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基本概念较多,因而容易遗忘.为此,复习时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善于与物理中、生活中的模型进行类比和联想.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对角线AC=a,BD=b,试用a,b表示AB,BC.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对角线AC=a,BD=b,试用a,b表示AB,BC. 【解题回顾】解法1系应用向量加、减法的定义直接求解;解法2则运用了求解含有未知向量x,y的方程组的方法
3.如果M是线段AB的中点,求证:对于任意一点O,有3.如果M是线段AB的中点,求证:对于任意一点O,有 OM= (OA+OB)
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1,3),分别求向量BC、AC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1,3),分别求向量BC、AC 4.对任意非零向量a,b,求证:||a|-|b||≤|a±b|≤|a|+|b|. 【解题回顾】(1)以上证明实际上给出了所证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2)注意本题证明中所涉猎的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 延伸·拓展 【解题回顾】充分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两个条件,转化为|AB|=|BC|,AB⊥BC
误解分析 1.在向量的有关习题中,零向量常被忽略(如能力·思维·方法1.⑤中),从而导致错误 2.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一定要层次清楚,不重复,不遗漏.
要点·疑点·考点 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概念 . (1)实数λ与向量a的积记作λa,其长度|λa|=|λ||a|;方向规定如下: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0. (2)设λ、μ为实数,则有如下运算律:λ(μa)=(λμ)a,(λ+μ)a=λa+μa,λ(a+b)=λa+λb 2共线定理.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 , 其中e1,e2叫基底.
1.设命题p:向量b与a共线,命题q: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共线且|a|=|b|,则(a-b)∥(a+b);②已知a=2e,b=3e,则a=3b/2;③若a=e1-e2,b=-3e1+3e2,且e1≠e2,则|a|=3|b|;④在△ABC中,AD是BC上的中线,则AB+AC=2AD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 3.(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AD=b,那么用a和b表示向量AC+DB为( )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E,设AB=e1,AD=e2,则用e1, e2表示ED的表达式为( ) (A)2a (B)2b (C)0(D)a+b 课 前 热 身 B ①,④ A B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OC=αOA+βOB,其中a、β∈R,且α+β=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 (A)3x+2y-11=0 (B)(x-1)2+(y-2)2=5 (C)2x-y=0 (D)x+2y-5=0 5.设P、Q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中点,BC=a,DA=b,则 PQ=_____________ D
能力·思维·方法 1.已知AB=2e1+ke2,BC=e1+e2,CD=e1-2e2,其中e1,e2不共线, (1)若A、B、C三点共线,求k值; (2)若A、B、D三点共线,求k值. 【解题回顾】可利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证明几何中的三点共线问题.
2.设△ABC的重心为G,点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求证:2.设△ABC的重心为G,点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求证: OG= (OA+OB+OC) 3.已知OA、OB不共线,设OP=aOA+bOB,求证:A、P、B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b=1. 【解题回顾】由本题证明过程可知,若P是AB中点,则有 OP= (OA+OB).利用本题结论,可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解题回顾】当点O是△ABC重心时,有OA+OB+OC=0;反过来,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PA+PB+PC=0,则P必为△ABC的重心.事实上,由PA+PB+PC=0得:(OA-OP)+(OB -OP)+(OC-OP)=0,所以OP= (OA+OB+OC),故P是△ABC的重心
【解题回顾】利用例3结论,本题还可这样: 设AE=e1,AD=e2,∵D、F、E共线,∴可设AF=λe1+(1-λ)e2,又易知AC=3e1+e2根据A、F、C三点共线可得λ=3/4,故AF/FC=1/3.另外还可以用坐标运算的方法来解,略. 4.E是□ABCD的边AB上一点,AE/EB=1/2,DE与对角线AC交于F,求AF/FC.(用向量知识解答)
5.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CB,E,F分别是AD,BC边上的中点,且BC=3AD,设BA=a,BC=b,以a,b为基底表示EF,DF,CD.5.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CB,E,F分别是AD,BC边上的中点,且BC=3AD,设BA=a,BC=b,以a,b为基底表示EF,DF,CD. 【解题回顾】本题实际上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应用.由于BA与BC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因此平面上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它们表示出来. 延伸·拓展
2.在能力·思维·方法3中,充要条件的证明极易混乱,一定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另外,向量上的箭头不要丢掉,如把0写成了0.2.在能力·思维·方法3中,充要条件的证明极易混乱,一定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另外,向量上的箭头不要丢掉,如把0写成了0. 误解分析 1.很多人认为“若a∥b,则存在唯一实数λ使b=λa.”这是典型错误.事实上,它成立的前提是a≠0.同样,在向量基本定理中,若e1,e2是共线向量,则不能用e1,e2表示与它们不共线的向量.
要点·疑点·考点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a=(x,y)叫向量的坐标表示,其中x叫a在x轴上的坐标,y叫a在y轴上的坐标. (2)设a=(x1,y1),b=(x2,y2),λ∈R. 则a+b=(x1+x2,y1+y2), a-b=(x1-x2,y1-y2), λa=(λx1,λy1) (3)a∥b(b≠0)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0
3.平移 设原坐标P(x,y)按向量a(h,k)平移后得到新坐标 则 2.线段的定比分点 (1)定义: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P1P=λPP2,λ叫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点P叫定比分点. (2)公式:设P1(x1,y1),P2(x2,y2),P1P=λPP2,则 当λ=1时, 为中点坐标公式.
1.设A(x1,y1)、B(x2,y2)是不同的两点,点P(x,y)的坐1.设A(x1,y1)、B(x2,y2)是不同的两点,点P(x,y)的坐 标由公式 确定.当λ∈R且λ≠-1 时有( ) (A)P表示直线AB上的所有点 (B)P表示直线AB上除去A的所有点 (C)P表示直线AB上除去B的所有点 (D)P表示直线AB上除去A、B的所有点 课 前 热 身 C 2.若对n个向量a1、a2、…、an,存在n个不全为零的实数k1、k2、…、kn,使得k1a1+k2a2+…+knan=0成立,则称向量a1、a2、…、an为“线性相关”,依此规定,能使a1=(1,0),a2=(1,-1),a3=(2,2)“线性相关”的实数k1、k2、k3依次可取的值是 ___________(写出一组数值即可,不必考虑所有情况) -4,2,1
4.若向量a=(1,1),b=(1,-1),c=(-1,2),则c等于( ) 3.三点A(x1,y1)、B(x2,y2)、C(x3,y3)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 (A)x1y2-x2y1=0 (B)(x2-x1)(x3-x1)=(y2-y1)(y3-y1) (C)(x2-x1)(y3-y1)=(x3-x1)(y2-y1) (D)x1y3-x3y1=0 C B 5.函数y=x2的图象按向量a=(2,1)平移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A)y=(x-2)2-1 (B)y=(x+2)2-1 (C)y=(x-2)2+1 (D)y=(x+2)2+1 C
能力·思维·方法 1.设x、y为实数,分别按下列条件,用xa+yb的形式表示c. (1)若给定a=(1,0),b=(0,1),c=(-3,-5); (2)若给定a=(5,2),b=(-4,3),c=(-3,-5). 【解题回顾】任何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作为基底,i=(1,0),j=(0,1)分别是直角坐标系横、纵两个方向的单位向量,用i、j表示向量时,xi+yj中的x、y是惟一的,即为向量的(直角)坐标.两个向量用坐标表示时,当且仅当两个向量横、纵坐标分别相等时,两个向量相等.
2.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1,1),B(3,-2),C(-3,-7),若AD∥(BC-2AB),求D点坐标. 【解题回顾】设a=(x1,y1),b=(x2,y2),若b≠0,则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λb.用坐标形式来表示就是a∥b<=>x1y2-x2y1=0.而x1/x2=y1/y2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已知三点A(1,2)、B(4,1)、C(3,4),在线段AB上取一点P,过P作直线与BC平行交AC于Q,△APQ与梯形PQCB的面积之比是4∶5,求点P的坐标.
4.若函数y=log2(2x-4)+1的图象按a平移后图象的解析式为y=log22x,求a. 【解题回顾】一般地,函数y=f(ωx)的图象按a=(h,k)平移后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k=f[ω(x-h)],即y=f[ω(x-h)]+k.
5.已知点O(0,0),A(1,2),B(4,5)及OP=OA+tAB,试问: (1)t为何值时,P在x轴上?在y轴上?P在第二象限? (2)四边形OABP能否成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延伸·拓展 【解题回顾】本题(2)是一道开放题,求解开放题的一般途径是假定命题成立.解出存在的值(如无解,则不存在),再验证求出的解,如不矛盾,则存在.
误解分析 1.利用定比分点解题时,一定要先把定比λ先明确,λ的意义是起点到分点的数量除以分点到终点的数量,不能算错. 2.利用平移公式解题时,一定要分清原坐标与新坐标之间关系.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 (1)设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OA=a,OB=b,则∠AOB=θ叫a与b的夹角,其范围是[0,π],|b|cosθ叫b在a上的投影. (2)|a||b|cos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a·b=|a||b|cosθ. (3)几何意义是:a·b等于|a|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积. 要点·疑点·考点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b·a (2)(λa)·b=λ·(a·b)=a·(λ·b) (3)(a+b)·c=a·c+b·c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设a、b是非零向量,e是单位向量,θ是a与e的夹角,则 (1)e·a=a·e=|a|cosθ (2)a⊥b a·b=0 (3)a·b=±|a|·|b|(a与b同向取正,反向取负) (4)a·a=|a|2 或 |a|=√a·a (5) (6)|a·b|≤|a||b|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 |a|2=x21+y21,|a|=√x21+y21,a⊥b <=>x1x2+y1y2=0 (2) (3)设a起点(x1,y1),终点(x2,y2)则
1.若向量a、b的坐标满足a+b=(-2,-1),a-b=(4,-3),则a·b等于( ) (A)-5 (B)5 (C)7 (D)-1 2.若a、b、c是非零的平面向量,其中任意两个向量都不共线,则( ) (A)(a)2·(b)2=(a·b)2 (B)|a+b|>|a-b| (C)(a·b)·c-(b·c)·a与b垂直 (D)(a·b)·c-(b·c)·a=0 3.设有非零向量a, b, c,则以下四个结论 (1)a·(b+c)=a·b+a·c; (2)a·(b·c)=(a·b)·c; (3)a=ba·c=b·c;(4)a·b=a·b.其中正确的是( ) (A)(1)、(3) (B)(2)、(3) (C)(1)、(4) (D)(2)、(4) 课 前 热 身 A C A
4.设a=(1,0),b=(1,1),且(a+λb)⊥b,则实数λ的值是( ) (A)2 (B)0 (C)1 (D)-1/2 5.已知|a|=10,|b|=12,且(3a)·(b/5) =-36,则a与b的夹角是( ) (A)60° (B)120° (C)135° (D)150° D B
能力·思维·方法 1.已知a=(1,2),b=(-2,n),a与b的夹角是45° (1)求b; (2)若c与b同向,且c-a与a垂直,求c 【解题回顾】利用夹角公式待定n,利用垂直充要条件求c.
2.已知x=a+b,y=2a+b且|a|=|b|=1,a⊥b. (1)求|x|及|y|;(2)求x、y的夹角. 【解题回顾】(1)向量模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用距离公式,一是用a2=|a|2把模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问题. (2)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π].
3.如图,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CF是矩形,用向量法证明:3.如图,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CF是矩形,用向量法证明: (1)PA=EF;(2)PA⊥EF. 【解题回顾】本题中,通过建 立恰当的坐标系,赋予几何图 形有关点与向量具体的坐标,将有关几何问题转化为相应的代数运算和向量运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应深刻领悟到其中的形数结合思想.此外,题中坐标系建立的恰当与否很重要,它关系到运算的繁 与简.
4.已知a=(x,0),b=(1,y),且(a+ b)⊥(a- b). (1)求点P(x,y)的轨迹方程C的方程. (2)若直线l:y=kx+m(m≠0)与曲线C交于A、B两点,D(0,1),且有|AD|=|BD|,试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题回顾】这是一道关于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将问题合理地转化 ,回避了复杂的计算.
延伸·拓展 5.已知向量a=(x,x-4),向量b=(x2,3x/2),x∈[-4,2] (1)试用x表示a·b (2)求a·b的最大值,并求此时a、b夹角的大小. 【解题回顾】本题将向量与三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溶于一体,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
6.在△ABC中,(1)若CA=a,CB=b,求证△ABC 的面积 (2)若CA=(a1,a2 ),CB=(b1,b2 ),求证:△ABC 的面积 【解题回顾】(1)是用数量积给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2)则是用向量坐标给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误解分析 1.数量积作为向量的一种特殊运算,其运算律中结合律及消去律不成立,即a·(b·c)≠(a·b)·c,a·b=a·c不能推出b=c,除非是零向量. 2.a⊥b的充要条件不能与a∥b的充要条件混淆,夹角的范围是[0,π],不能记错.求模时不要忘了开方,以上是造成不全对的主要原因.
3.若a={x1,y1,z1},b={x2,y2,z2},则 a·b=x1x2+y1y2+z1z2 要点·疑点·考点 1.若a、b是空间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θ(0≤θ≤ π),则把a、b的数量积定义为|a||b|cosθ,记作a·b.即a·b=|a||b|cosθ. 2.a·b=b·a,(a+b)·c=a·c+b·c
1.在以下四个式子:a+b·c,a·(b·c),a(b·c),|a·b|=|a|·|b|1.在以下四个式子:a+b·c,a·(b·c),a(b·c),|a·b|=|a|·|b| 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2.若a=(2x,1,3),b=(1,-2y,9),如果a与b为共线向量,则( ) (A)x=1 , y=1 (B) (C) (D) 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2c,CD=5a+6b-8c,对角线AC,BD的中点分别为E,F,则EF=_______________ 课 前 热 身 A C 3a+3b-5c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面给出四个命题: ①(A1A+A1D1+A1B1)2=3(A1B1)2②A1C·(A1B1-A1A)=0.③AD1与A1B的夹角为60°④此正方体体积为:|AB·AB1·AD| 则错误命题的序号是______(填出所有错误命题的序号). 5.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对空间任意一点O,存在m、n∈R,满足OC=m·OA+n·OB,则m+n=___. ③、④ 1
1.已知三棱锥O—ABC中,G为△ABC的重心,OA=a,OB=b,OC=c,试用a , b , c 来表示OG. 【解题回顾】(1)此例用到的常用结 论为:若AD是△ABC的中线,则有 (2)此例是常用结论即重心定理:当 OA、OB、OC两两垂直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重心坐标公式为: 能力·思维·方法
【解题回顾】要证PG⊥BC,只 要证PG·BC=0,应选择适当的基 底:PA,PB,PC. 2.已知正三棱锥P—ABC中,M,N分别是PA,BC的中点,G是MN的中点.求证:PG⊥BC.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交BD于O,G为CC1中点. 求证:A1O⊥平面GBD. 【解题回顾】欲证A1O⊥平面GBD,只要证A1O垂直于面BDG中两条相交直线,易看出A1O⊥BD,而OG与A1O垂直较为易证.(注:此题亦可用空间坐标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