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QC 7 手法

QC 7 手法. 日期: 2005-01.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操作者自检. 领班检验. 检验员检验. 统计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 全公司质量控制. ISO9001 对统计要求. 管理原则: “ 以事实作为决策的依据 ” 客户满意度 目标达成状况 不合格品控制 纠正与预防 数据分析. 解决问题的步骤. 发 现 问 题. 问题显在化  比较  分层. 明 确 问 题. 缩小问题范围  比较  分层. 原 因 分 析. 掌握重要要因  比较  分层. 提出对策与实施. 对策评价  比较  分层. 效 果 确 认.

megan-downs
Download Presentation

QC 7 手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QC 7手法 日期:2005-01

  2.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操作者自检 领班检验 检验员检验 统计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 全公司质量控制

  3. ISO9001对统计要求 • 管理原则:“以事实作为决策的依据” • 客户满意度 • 目标达成状况 • 不合格品控制 • 纠正与预防 • 数据分析

  4. 解决问题的步骤 发 现 问 题 问题显在化比较分层 明 确 问 题 缩小问题范围比较分层 原 因 分 析 掌握重要要因比较分层 提出对策与实施 对策评价比较分层 效 果 确 认 改善前、中、后比较分层 透过比较改进本期缺 点与订定未来方向 标准化与检讨

  5. QC七大手法 • 层别法 • 查检表 • 柏拉图 • 直方图 • 因果分析图 • 散布图 • 控制图

  6. 层别法 • 定义:从某角度针对调查事项分类(分层),并收集各类资料(数据)进行相互比较 • 为什么需要分层 • 如何分层

  7. 案例 • 一个班4名同学期末考试分别如下: 张雪友 总分230,乐理70、唱功90、舞蹈70 刘小华 总分220,舞蹈80 、乐理70、唱功60 李 明 总分195,唱功55 、舞蹈75 、乐理65 郭夫成 总分220,舞蹈95 、乐理65、唱功60 • 如果您是他们班主任,请分析以上成绩,以制订下学期教学计划

  8. 分层的必要性 • 弥补经验判断的不足 • 从杂乱无章的数据获得信息 • 找到目标

  9. 使用分层的时机 • 在研制、开发新产品时 • 在收集到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等信息之后。 • 在面对一大堆看似混乱复杂的现象,数据或事物之时 • 由于归纳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管理 • 在编制调查表 • 在整理归纳数据之时 • 在提出质量改进措施时

  10. 如何分层 • 总经理打电话把品质部张经理叫到办公室,将本月客户退货统计丢在其面前说:“退货率5%,超过目标3%,请立即拿出解决的方案出来,如果下个月没有改善,你自己看着办。” • 各位同学帮张经理一把,接下来应怎么办?

  11. 分层的角度 • 作业员:不同班组 • 机器:不同机器 • 原料 • 作业条件:温度、压力、湿度 • 产品 • 不良与错误状况:不良项目、错误项目、发生位置、发生地点。 • 时间日、上、下午、改善前后、正常与加班。

  12. 分层时注意事项 • 分层角度的选择依目的并配合专业知识考虑。 • 分层分类需符合周延互斥原则。 • 分层时勿需将两个以上角度混杂分类。 • 尽量将分层观念溶进其他手法 • 分层后应进行比较(或检定)各作业条件是否有差异。

  13. 2.直 方 图 • 定义: 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特 性值或结果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所测定值依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

  14. 能达成的目标 • 了解过程输出的变异情况 • 了解过程能力 • 案例

  15. 案例: • 以下是A公司一个月以来开足工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K): 20、22、24、26、28、30、28、24、30、34、36、21、25、27、24、26、31、28、26、27、 24、26、28、30 、21、25、27 、26、28、30。 • 业务员拿一张订单找到您,客户订货60K,2天要求交货,如不交则每天扣款5%,请问接还是不接。

  16. 制作步骤(1) • 收据数据 • 定组数(N) • 找出最大值(L)、最小值(S)、并计算全距(R),R=L-S • 定组距(C)=R/N • 定组界 最小一组的下组界T11=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0.5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T12=T11+C 第二组的下组界 T21= T12,以此类推

  17. 制作步骤(2) • 决定每组的中心点=(上组界+下组界)/2 • 制作次数分布表 • 制作直方图 • 填上次数、规格、平均数 • 计算平均数算数平均数 (X) • 计算标准差 () • 计算样本标准差 (s) • 观察

  18. 数据数量 组 数 ~50 5~7 51~100 6~10 101~250 7~12 250~ 10~20 组数对照表

  19. 142 148 145 140 141 139 140 141 138 138 139 144 138 139 136 137 137 127 138 137 137 133 130 136 128 138 132 141 135 131 136 131 134 136 137 133 134 132 134 132 134 121 129 132 130 135 135 134 136 131 131 139 136 135 135 137 145 140 131 140 135 145 131 137 案例 138 138 例:某厂之成品尺寸规格为130至160mm,今按随机抽样方式抽取60个当样本,其测定值如附表,试制作直方图。 138 131 145 140 137 135

  20. 直方图 Su=160 n=60 X=135.8 =4.87 s=n-1=4.91 20 SL=130 15 10 5 120.5 124.5 128.5 132.5 136.5 140.5 144.5 148.5

  21. 可能出现的图形 • 正常型 • 说明:中间高,两边低,有集中趋势。 • 结论:左右对称分配(常态分配),显示制程在正常运转下。

  22. 缺齿型 (凹凸不平型) • 说明:高低不一,有缺齿情形。不正常分配,系因测定值或换算方法有偏差,次数分配不妥当所形成。 • 结论:稽查员对测定值有偏好现象,如对5,10之数字偏好; 或是假造数据。测量仪器不精密或组数的宽度不是倍数时,亦会有此情况。

  23. 切边型 (断列型) 说明:有一端被切断。 结论:原因为数据经过全检过,或制程本身有经过全检过,会出现的形状。若剔除某规格以上时,则切边在靠近右边形成。

  24. 离岛型 • 说明:在右端或左端形成小岛。 • 结论:测定有错误,工程调节错误或使用不同原料所引起。一定有异常原因存在,只要去除,即可合乎制程要求,制出合规格的制品。

  25. 高原型 • 说明:形状似高原状 • 结论:不同平均值的分配混在一起,应层别之后再做直方图比较。

  26. 双峰型 • 说明:有两个高峰出现 • 结论:有两种分配相混合,便如两部机器或两家不同供应商,会出现此种形状,因测定值受不同的原因影响,应予层别后再作直方图。

  27. 偏态型 (偏态分配) 说 明:高处偏向一边,另一边低,拖长尾 巴。可分偏右型、偏左型。 结论:产品加工能力发生偏差

  28. 直方图之使用注意事项 • 异常值应去除后再分组。 • 对於从样本测定值推测群体形态,直方图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应取得详细之数据资料(例如:时间、原料、测定者、设备、环境条件等)。 • 进行制程管理及分析改善时,可利用层别方法,将更容易找出的问题的症结点,对於品质的改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9. 直方图与规格比较 • 制程呈常态分配,且在规格界限内,显示制程良好,品质均匀合格。 规 格

  30. 平均值偏低, • 部分产品超规格下限有不良发生,但分配正常(常态)。 • 对策:应调平均值(往右) 规 格

  31. 平均值偏高 • 部分产品超规格上限有不良发生,但分配正常(常态) • 对策:应调平均值(往左) 规 格

  32. 变异大,品质不均。 • 制品虽成常态分配,但产品对策:应缩小变异或放宽规格 规 格

  33. 品质过剩,变异太小 、 对策:应缩小规格界线或放松品质变异,以降低成本 规 格

  34. 柏拉图 • 即排列图,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藉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35. 为何要用柏拉图: • 不要企图“一口吃成大胖子” • 把握重要要因或问题重点的有效工具以收事半功倍效果。 • 了解各项目对问题的影响度占百分比。 • 可明确重点改善项目是什么,大小顺序的内容是什么, • 占大多数的项目又是什么。 • 订定改善目标的参考。 • 可发掘现场之重要问题点。

  36. 柏拉图制作步骤 • 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 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 於图表用纸画纵轴及横轴,纵轴给予适当刻度(此刻度能包含不良率)。 • 将数据画成并例柱形并於横轴上记下项目名称。数据的累积打点,并画上折线。 • 於右端画纵轴与折线终点之交点定为100%於0-100%分10等分。

  37. 案例 • 某印刷厂五月份报废统计如下:(单位:公斤) 起线:220 材料不良:78 大小边:67 走位:40 尺寸超差:55 贴合不良:30 贴反:10 请制作柏拉图,并列出主要改善的不良点

  38. 注意事项: • 横轴依大小顺序柏拉,其他项最末位。 • 横轴各柱形距离要相同。 • 纵轴的最高尺度含盖合计数且隔距应一致。 • 累积折线依正确画法。 • 柏拉图需标示累积百分比。 • 勿将两个以上角度混杂一起分类。 • 一般把欲优先解决之项目标示出(累积百分比占70~80%之项目)。 • 柏拉图A项若难采取措施,则从B项开始,顺位虽低,但易改善,亦可采取措施。

  39. 因果分析图 • 定义:找出关键原因,作为制定质量改 进措施的重点考虑对象的图。 • 鱼骨图 • 特性要因图 • 石川图

  40. 如何设计因果图 • 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各种原因; • 在同一张图上把因果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 • 将原因展开直至细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 画出因果图后,要针对主要原因列出对策表;

  41. 图例 大原因 小原因 细小原因 中原因 特性 中原因

  42. 案例 • 拿近期出现的一单客户投诉做分析

  43. 原则 • 脑力激荡术利用集体的思考,以引导创意性思考; • 严禁批评 • 追求数量; • 自由奔放; • 结合改善。 • 有人偏题了这么办?

  44. 检查表 • 定义:为收集某期间的资料(数据或语言)而事先设计,能在同一张表上简单的方式作的表格或图表连续记录,便于把握整个状况。

  45. 检查表的必要性 • 有效解决问题依据事实收集资料检查表 • 以 记录代替 记忆使观察深入。 • 避免收集资料时,渗入情绪文字叙述等不具体明确因素。

  46. 案例 质量检查日报表

  47. 厚度不良 日 分 期 类项目 8/1 8/2 8/3 8/4 8/5 9/6 合计 外径不良       14             45 尺寸不良       16         26 撞伤       15 其他       11 合计 20 19 15 26 21 26 127 如何设计检查表? • 明确目的-了解问题?证明假设?要因解析?则数据收集的对象范围,以利解析及解释。 • 决定分层的角度 • 决定检查项目 • 决定检查表的格式 • 决定数据记录方式 • 决定数据收集方式-用5W1H明确事项 擦伤

  48. 注意事项 • 设计时检查项目之用词和方式尽量简要具体明确,其他项列入。 • 设计时能参照多数人意见,并让使用人共同参与。 • 设计时尽量考虑多角度分层。 • 尽量以简单符号数字等填写,使能正确迅速的记录。 • 数据履历要清楚并考虑数据可靠性。 • 人员教育训练 • 和相关单位同一资料相互比对 • 收集资料时可考虑不同来源以利比较及相互检定。 • 易整理统计、归档(所需资料情报栏位化) • 检查表在使用时发现不适需检讨修正。

  49. 案例 • 请设计今天的学员意见调查表

  50. 6.散布图 • 定义:所谓散布图就是指将合於对应的二类数据置於横座标与纵座标再将测定值点记於其上的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