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1k Views
第二章 氧 化. 主 讲:毛 维 mwxidian@126.co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第二章 氧化. SiO 2 作用 : a. 杂质扩散掩蔽膜和离子 注入屏蔽膜 b. 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 c. MOS 电容的介质材料 d. MOSFET 的绝缘栅材料 e. 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 SiO 2 制备: 热氧化; 热分解淀积; CVD ;阳极氧 化;蒸发法 ( 溅射法 ) 。 热氧化: SiO 2 质量好,掩蔽能力强。. 氧化层应用. 掺杂阻挡氧化层. 氧化层应用. 栅氧化物介电层.
E N D
第二章 氧 化 主 讲:毛 维 mwxidian@126.co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第二章 氧化 • SiO2作用: a.杂质扩散掩蔽膜和离子注入屏蔽膜 b.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 c. MOS电容的介质材料 d. MOSFET的绝缘栅材料 e. 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 • SiO2制备:热氧化;热分解淀积;CVD;阳极氧 化;蒸发法(溅射法)。 • 热氧化:SiO2质量好,掩蔽能力强。
氧化层应用 掺杂阻挡氧化层
氧化层应用 栅氧化物介电层
氧化层应用 场氧化层
氧化层应用 金属层间的隔离阻挡层 层间氧化物 保护层 ILD-5 M-4 ILD-4 M-3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SiO2的原子结构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2.1.1. 结构(结晶形和无定形) ①结晶形结构:Si – O 四面体在空间排列整齐 如石英晶体(水晶),密度= 2.65g/cm3 ②无定形(非晶形)结构: 如SiO2薄膜,密度=2.15-2.25g/cm3 无定形结构特点:(由无规则排列的Si-O四面体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即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 Si-O四面体:在顶角处通过氧(O)相互联结,构成三 维网络结构。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 Si-O4四面体中氧原子: 桥键氧——为两个Si原子共用,是多数; 非桥键氧——只与一个Si原子联结,是少数; • 无定形SiO2网络强度:与桥键氧数目成正比,与非桥键氧数目成反比。 • 形成Si空位相对(形成O空位)困难:Si与4个O形成4个共价键,O最多形成2个共价键;Si在SiO2中扩散系数比O小几个数量级。 • O、H2O穿过SiO2扩散到达Si表面反应。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2.1.2 主要性质 ①密度:表征致密度,与制备方法有关,无定形为2.2g/cm3。 ②折射率:表征光学性质的参数,与制备方法有关, 一般密度越大则折射率越高。5500Å下约为1.46。 ③电阻率:与制备方法及杂质数量有关,如干氧在 1016Ω·cm以上,是较好的绝缘体。 ④介电强度:表征耐压能力,一般在106 -107 V/cm。 ⑤介电常数:表征电容性能, ,εSiO2=3.9 ⑥熔点:无固定熔点, >1700℃。(不同制备方法,其 桥键O数量与非桥键数量比不同)
2.1 SiO2的结构与性质 ⑦腐蚀: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室温下只与HF强烈反应。 • SiO2 + 4HF → SiF4 + 4H2O SiF4进一步反应: • SiF4 +2HF→H2(SiF6) (六氟硅酸,可溶于水) • 总反应式: SiO2 +6HF → H2(SiF6)+ 4H2O • 腐蚀速率:与HF的浓度、温度、 SiO2的质量(干 氧、湿氧)等有关。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2.1 杂质在SiO2中的存在形式 按照是否含有杂质, SiO2可分为:本征二氧化硅(无杂质) 和非本征二氧化硅(有杂质)两类。而后者中的杂质又可以分 为两类:网络形成剂(者)和网络调节剂(改变者) 1.网络形成者:即替位式杂质,取代Si,如B、P、Sb等。其特 点是离子半径与Si接近。 • Ⅲ族杂质元素:价电子为3,只与3个O形成共价键,剩余1 个O 变成非桥键氧,导致网络强度降低。 • Ⅴ族杂质元素:价电子为5,与4个O形成共价键,多余1个 价电子与附近的非桥键氧形成桥键氧,网络强度增加。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网络改变者:即间隙式杂质,如Na、K、Pb、Ca、 Ba、Al等。 其特点是离子半径较大,多以氧化物形式掺 入;结果使非桥键氧增加,网络强度减少。 • 例如: Na2O + Si-O-Si → Si-O- +-O-Si + Na+ H2O + Si-O-Si → Si-OH + HO-Si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2.2 杂质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服从扩散规律) • 选择扩散:杂质在SiO2的扩散速度远小于在Si中的扩 散速度。 • 扩散系数:DSiO2=D0exp(-ΔE/kT) D0-表观扩散系数(ΔE/kT →0时的扩散系数) ΔE-杂质在SiO2中的扩散激活能 • B、P、As的DSiO2比DSi小,Ga、Al的DSiO2比DSi大得多,Na的DSiO2和DSi都大。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2.3 SiO2掩蔽层厚度的确定 1.掺杂杂质的选择:DSi » DOX • 杂质在Si中的扩散深度(结深): AJ =2erfc-1 (NB /NS) • 杂质在SiO2中的扩散深度: AJO =2erfc-1 (Nob/ NoS) • ZjO:杂质在窗口(Si中)扩散深度达到Xj的同时,而在氧 化层内距表面为ZjO处的杂质浓度达到某一人为指 定值Nob。
2.2 SiO2的掩蔽作用 • 设氧化层厚度为ZOX,则 SiO2具有掩蔽扩散作用的条件: ZOX≥ ZjO,即 若DOX>D,则ZOX较厚,难于制备、光刻,如Ga,Al; DOX<D,则ZOX较薄,如B、P; ∴对D的要求:a. DOX要小; b. 在Si中的D要大,但不能太大。? D太大了,则结深太深,同时横向扩散严重。
2.2 SiO2的掩蔽作用 2.最小掩膜厚度ZOX,min的确定 • (恒定源扩散-再分布) • 若取Nob/Nos=10-3,则 Nob/Nos=10-6,则 (双极) Nob/Nos=10-9,则 (MOS)
2.3 硅的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2.3.1 硅的热氧化 • 定义:在高温下,硅片(膜)与氧气或水汽等氧化剂化学反应生成SiO2。 • 热氧化法SiO2的特点:质量好、重复性和化学稳定 性高、界面陷阱和固定电荷可控等。
2.3.1 硅的热氧化 • 热氧化的种类 1.干氧氧化:高温下,氧气与硅片反应生成SiO2 • 机理-起始氧化: Si+O2 SiO2 后续氧化:a.O2先向Si/SiO2界面扩散; b.再在Si/SiO2界面附近继续氧化。 • 特点-速度慢; 氧化层致密,掩蔽能力强; 均匀性和重复性好; 表面与光刻胶的粘附性好,不易浮胶。
供应氧气至反应表面 O2 氧-SiO2界面 SiO2 氧-硅界面 Si 2.3.1 硅的热氧化
2.3.1 硅的热氧化 2.水汽氧化:高温下,硅片与高纯水蒸汽反应生成SiO2 机理- ①起始氧化:2H2O+Si SiO2+2H2↑ ②后续氧化——两种机理 • 一种:H2O先扩散到达Si/SiO2界面;再与Si氧化。 • 另一种(包括三个步骤): (1)在SiO2表面上,水分子同桥键氧离子反应而形成非桥键的羟基: 这就使得SiO2网络受到很大的削弱。这时在SiO2表面上生成了硅烷醇(Si-OH)。
2.3.1 硅的热氧化 (2)硅烷醇扩散通过SiO2层,并在SiO2 -Si界面上,羟基与硅反应而形成SiO4四面体和氢: (3)氢离开SiO2,并进一步与SiO2网络中的桥键氧离子反应而形成非桥键的羟基:
2.3.1 硅的热氧化 • 特点:氧化速度快; 氧化层疏松-质量差; 表面是极性的硅烷醇--易吸水、易浮胶。 3.湿氧氧化——氧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汽 (兼有上述两种氧化机理) • 机理:O2+SiSiO2 H2O+Si SiO2+H2 • 特点:氧化速率介于干氧与水汽之间; 氧化层质量介于干氧与水汽之间;
2.3.1 硅的热氧化 4.掺氯氧化——在干氧中掺少量的Cl2、HCl、C2HCl3 (TCE)、 C2H3Cl3(TCA) 掺氯的作用:吸收、提取大多数有害的重金属杂质及 Na+,减弱Na+正电荷效应。 注意安全:TCE可致癌;TCA高温下可形成光气 (COCl2),俗称芥子气,是高毒物质, 而且TCA会对臭氧造成破坏。 5.实际生产—干氧-湿氧-干氧工艺 • 好处:兼顾SiO2生长速度、界面特性、氧化层质量以 及与光刻胶的粘附性
CG CS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SiO2 自由流体(气体) 附面层 Si PG, PS, CO Ci F1 F3 F2 -xi x0 x 0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1.氧化步骤 • a.氧化剂(O2、H2O)从气相经附面层扩散到气体- Si02界面,流密度为F1; • b.氧化剂扩散穿过Si02层,到达Si-Si02界面,流密 度为F2; • c.在界面处与Si氧化反应,流密度为F3; • d.反应的副产物(H2)扩散出Si02层,逸出反应室。 (附面层:速度及浓度分布受到扰动的区域,也称滞留层)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2.热氧化模型--Deal-Grove模型(迪尔-格罗夫) 假定氧化是平衡过程--准静态近似,即 F1=F2=F3 • 设附面层中的流密度为线性近似,即 F1=hg(Cg-Cs) hg-气相质量转移系数, Cg-气体内部氧化剂浓度, Cs-SiO2表面的氧化剂浓度;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 流过SiO2层的流密度就是扩散流密度,即 F2=-DOXdC/dx=DOX(CO-Ci)/XO(线性近似) DOX——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 C0——SiO2表面的氧化剂浓度, Ci——SiO2-Si界面处的氧化剂浓度; X0——SiO2的厚度。 • 氧化剂在Si表面的反应流密度与Ci成正比,即 F3=kSCi, kS——氧化剂与Si反应的化学反应常数;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 根据稳态条件F1=F2=F3可以得到: 以上两式中C*表示平衡情况下的SiO2中氧化剂浓度。 • 根据以上两式可得硅热氧化的两种极限情况: ①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很小: 可得: ——扩散控制 ②氧化剂在SiO2中的扩散系数很大: 可得: ——反应控制
热氧化生长速率—氧化层厚度与氧化时间的关系热氧化生长速率—氧化层厚度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 平衡时,得到氧化层厚度ZOX与氧化时间的一般方程为: 式中: 时间常数,反映了初始氧化层对后继热氧化的影响(初始氧化层修正系数)。 ——初始氧化层厚度。 N1(干氧:2.2×1022 /cm3;水汽:4.4×1022 /cm3 ) • 解上述方程得: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 两种氧化极限: a.当氧化时间很短,即 则 ---线性氧化规律 其中: --线性速度常数;反应控制 b.当氧化时间很长,即 则 ---抛物线型氧化规律 其中: ---抛物型速度常数;扩散控制
练习: 计算在120分钟内,973 ℃水汽氧化过程中生长的二氧化硅厚度,假定硅片在初始状态时已有1000Å的氧化层。
SiO2表面 原先的硅界面 x0 SiO2 x2 硅衬底 ——硅晶体的原子密度 ——无定形SiO2的分子密度 所以 2.3.2 热氧化生长动力学 3.硅的消耗问题 问题:生长厚度为Zox的二氧化硅,估算需要消 耗多少厚度Z的硅? 由Zox与Z的关系得到: 式中 说明:要生长一个单位厚度的二氧化硅,就需要 消耗0.44个单位厚度的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