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十一章 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

第十一章 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 11-1 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11-2 永續發展. 11-1 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11-2 永續發展. 11-1 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資源 資源節用與環境保護 環境浩劫. 11-1.1 資源 (1/3). 能 維持人類生存及生活舒適、便利的物質 就是 資源 ,例如礦物、化石燃料、水、土壤、空氣、植物、陽光及風景等。 依資源使用後的恢復情況,可分為: 再生資源: 人類耗用或汙染的速度及數量若不超過牠們生殖和繁衍的速度及生產量,再生資源便可源源不斷地為人所用。

mei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 • 11-1 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11-2 永續發展 • 11-1 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11-2 永續發展

  2. 11-1 珍惜地球資源與環境 • 資源 • 資源節用與環境保護 • 環境浩劫

  3. 11-1.1 資源(1/3) • 能維持人類生存及生活舒適、便利的物質就是資源,例如礦物、化石燃料、水、土壤、空氣、植物、陽光及風景等。 • 依資源使用後的恢復情況,可分為: • 再生資源:人類耗用或汙染的速度及數量若不超過牠們生殖和繁衍的速度及生產量,再生資源便可源源不斷地為人所用。 • 非再生資源:不具生殖和繁衍後代能力的資源,屬於非再生資源,如金屬礦產。 • 可再用資源:像空氣和水這類可經自然循環而為人們所利用的物質,稱為可再用資源。

  4. 11-1.1 資源(2/3) • 木材是人類常使用的自然資源之一。

  5. 11-1.1 資源(3/3) • 冰山是潛在的淡水資源。

  6. 11-1.2 資源節用與環境保護 • 人類對環境資源過度依賴,不惜破壞環境來獲取資源,甚至在提煉可用物質的過程中,任意排放有毒物質,造成汙染。 • 環境一旦遭到破壞,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復育,且恢復的狀況有限。

  7. 11-1.3 環境浩劫(1/6) • 花蓮太魯閣口開採礦石。

  8. 11-1.3 環境浩劫(2/6) • 牡蠣在銅汙染環境下,消化腺呈現綠色,俗稱綠牡蠣。

  9. 11-1.3 環境浩劫(3/6) • 沿二仁溪出海口附近浮上大量被汙水毒死的魚群。

  10. 11-1.3 環境浩劫(4/6) • 濟南境內黃河流量銳減的情形。

  11. 11-1.3 環境浩劫(5/6) • 全球暖化加速極區冰融,形成一條如黃線標示的西北航道橫越北加拿大,完全可以航行;藍線標示的東北航線,在西伯利亞海岸沿線,仍有部分受阻。 http://www.mdnkids.com/nie/nie_indicate/Unit7/W-960926-15/W-960926-15.htm

  12. 11-1.3 環境浩劫(6/6) • 新疆地區防治公路遭荒漠化破壞的工程。

  13. 11-2 永續發展 • 永續發展的定義 • 永續發展的原則 • 蓋婭假說 • 生態補償 • 永續發展進行概況與困難 • 臺灣的永續發展策略

  14. 11-2.1 永續發展的定義 • 生態學的思維:「我們利用生物與生態系時,必須讓牠們可以再生不息。」、「在不超出維生生態系承載力的情形下,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 • 經濟學的思維:強調「世代正義」的原則,即現代人不能為了求發展,將後代子孫可用的資源消耗掉,必須留給後代子孫發展所需的資源。

  15. 11-2.2 永續發展的原則 • 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公平」原則。 • 和諧:人類適當的利用環境中的資源,與環境和諧共存,世代才可以持續在環境中生存。 • 公平:世界各族群間,在環境資源使用、經濟發展機會和環境保護上,各層面所要承擔的責任都相同。

  16. 11-2.3 蓋婭假說 • 由英國科學家洛夫洛克(James Ephraim Lovelock)在1960年代提出。 • 認為地球是一個超級有機體(superorganism),生物與自然環境會共同創造出有益生命生存的環境。 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4/bi04123001.htm

  17. 11-2.4 生態補償(1/2) • 生態補償已成為調節和補救環境在經濟過度發展下遭破壞的策略。 • 當人類的發展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時,由發展中的獲益者對因環境破壞而遭到災害、損失的一方進行懲罰性賠償,或某一方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機會時,應獲得獎勵性補償。

  18. 11-2.4 生態補償(2/2) • 陽明山的動物通道。 http://www.ymsnp.gov.tw/web/library1a.aspx?NLList_ID=428 • 保護紫斑蝶的遷徙路徑。 高速公路上設置的防護網

  19. 11-2.5 永續發展進行概況與困難 • 聯合國設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簡稱WCED),負責協調及籌備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議」。發表里約宣言,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生物多樣性公約,並提出21世紀議程及森林原則。 • 永續發展是已開發國家歷經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後的反省,但對開發中及低度開發國家來說,永續發展的理念卻是它們發展的絆腳石。

  20. 11-2.6 臺灣的永續發展策略(2/2) • 行政院發布永續發展行動計畫: • 永續環境:除了追求物質生活豐裕之外,也應認知與環境及其他生物共存的倫理,以維護美麗寶島的面貌。 • 永續社會:當醫療體系健全、文化措施豐富,則全體國民的身心將更健康,而能凝聚共識,同心珍惜所有,共享無慮無懼的生活。 • 永續經濟:國家的經濟發展更應朝向良性競爭,強化科技研發和創新的能力,建立綠色生產技術,成就高環保科技產業體。 http://sta.epa.gov.tw/nsdn/CH/STATUS/SECTION.HTM

  21. 11-2.6 臺灣的永續發展策略(2/2)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533

  22. 11-2.7 落實環境教育 • 人們對環境資源要有正確的認知,以行動支持節用資源、愛護環境的行為,「永續發展」才能發揮實質的效益。 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 http://webs.ymsnp.gov.tw/wacow/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