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第三讲

第三讲. 线性码与线性分组码. 编码与译码. 对 二进制 (n, k) 码,信息数量(或合法码字数)为2 k ,可用编码空间的点数为2 n 个。 任一种2 k 信息集合到二进制序列集合(2 n )的映射都是一种 (n, k) 码。因此总共可能的编码方案有 种。如,共有10 29 种(100,50)码。 译码运算量:如果直接用最大似然序列译码,对一般性的编码而言,正比于n * 2 k ,对 (100,50)码,则为10 17 。几乎是不可能译码的。. 为什么要引入线性码. 发现或构造好码是信道编码研究的主要问题 编码方案太多,以至全局搜索是不可能的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讲 线性码与线性分组码

  2. 编码与译码 • 对 二进制(n, k)码,信息数量(或合法码字数)为2k,可用编码空间的点数为2n个。 • 任一种2k信息集合到二进制序列集合(2n)的映射都是一种(n, k)码。因此总共可能的编码方案有 种。如,共有1029种(100,50)码。 • 译码运算量:如果直接用最大似然序列译码,对一般性的编码而言,正比于n* 2k ,对(100,50)码,则为1017。几乎是不可能译码的。

  3. 为什么要引入线性码 • 发现或构造好码是信道编码研究的主要问题 • 编码方案太多,以至全局搜索是不可能的 • 现实的做法是对编码方案加以一定的约束,在一个子集中寻找局部最优 • 这种约束即要能包含尽可能好的码,又要便于分析,便于译码 • 目前对线性系统的研究远比非线性系统充分

  4. 线性码的定义 • 码字集中的元之间的任意线性组合仍是合法码字,即对线性组合运算封闭的码字集,称为线性码 • 因此,为了构成线性空间,必须首先定义运算

  5. 群——定义了一种运算的集合 • 群 • 运算封闭 • 有恒等元 • 有逆元 • 满足结合律 • 交换群 • 满足交换律的群

  6. 环——定义了两种运算的集合 • 按第一种运算(不妨称为加法)构成交换群 • 第二种运算(不妨称为乘法)满足以下条件 • 封闭性 • 结合律 • 与加法间满足分配律

  7. 域——一种特殊的环 • 乘法有恒等元(称为1元),且除了加法的恒等元(称为0元)以外有逆的环 • 除0元外,对乘法构成交换群 • 无限域和有限域 • 有理数、实数和复数都是无限域 • 信道编码中用到的是有限域,GF(q) • 两者在空间意义上有很强的可类比性

  8. 子群与陪集 • 就给定群G所定义的(加法)运算封闭的非空子集H,称H为G的子群 • G中任一元g与H相加得到的子集称为H的陪集 • 举例 • 陪集不相交 • 陪集首 • 商集 • 整数群的子群 • m的所有倍数 • 剩余类

  9. 线性空间、线性码与线性分组码 • 利用线性空间中的子空间作为许用码字的编码称线性码 • 当线性空间为有限维空间时即为线性分组码 • GF(q)上的n维线性空间Vn中的一个k维子空间Vn,k称为(n,k)线性分组码

  10. 线性分组码的特点 • 全零序列是许用码字 • 与任一码字的距离谱都相同 • 只须考虑重量谱 • 自由距就是最小码重量 • 平均差错概率就是当发全零序列时的条件差错概率:Pe=x1P(x1)P(e|x1)= P(e|全零)

  11. 码的球半径和覆盖半径 • 码空间中以许用码字为中心半径相等的互不相交的球,其最大半径称为码的球半径 s(C), • 对自由距为d的码,球半径为s(C) = (d-1)/2 • 可以覆盖整个码空间的以许用码字为中心半径相等的球,其最小半径称为码的覆盖半径 t(C), • 显然球半径不大于覆盖半径 • 当相等时称为完备码,在k和d相不变的码中n最小 • 当给定编码参数n和k时,覆盖半径越小码距就可以越大

  12. 线性码的矢量与矩阵表示 • (n,k)线性分组码是GF(q)上的n维线性空间中k个线性无关的向量c1,c2,……,ck张成的 • 对码空间中任一个码字C0可表示为 • 将所有矢量写成行向量的形式:c0=d*G 生成矩阵

  13. 校验矩阵 • 若C是n维线性空间的一个k维子空间,则必存在一个的n-k维子空间H,它与C互为零空间。即CH,或CH=。 • 中任一矢量r是许用码字的充要条件是 校验矩阵

  14. 对偶码 • 用校验矩阵H中行矢量张成的子空间是一个(n ,n-k)线性分组码,它与码C互为对偶码

  15. 自由距与校验矩阵 • 校验矩阵的秩为df -1 • 例:纠一个错的码设计 • 自由距至少为3 • 校验矩阵的秩至少为2,即任两个列矢量不同 • 当冗余位数m固定时,最多的非零列矢量个数为2m -1 • 最高效率为(2m-1,2m-1-m,3)码,称为汉明码,是完备码 • 汉明码的对偶码为2 (2m-1,m,2m-1)码,等价于m序列,又称极长码,如果用BPSK,并看成2m进制调制时,是一种自相关性最好的调制方式

  16. 我们能得到多大的自由距? • 在大部分情况下,自由距是码设计的首选目标 • 它代表了渐近性能 • 大部分分组译码算法的译码能力也限于自由距 • 普洛特金限(Plotkin),自由距小于平均距: dnqk-1(q-1)/(qk-1) 或 k/n1-2d/n • 汉明限,球包限:k/n1-H2(d/2n) • 沃尔沙莫夫-吉尔伯特(V-G)限,H阵的秩与距离的关系:k/n1-H2(d/n) • 其中 H2(x) = -xlog2x – (1-x)log2(1-x)

  17. 最大的自由距存在区间

  18. 线性分组码译码的基本方法 • 码C作为一个子群,它的每一个陪集在码C的正交空间H中的投影是一个点,而不同的陪集投影不同。 • 每一个陪集有一个最小码重,作为陪集首,代表最可能的错误图案。 • 这就引出了伴随式译码:s=rHT,将s与最可能的e建一张表,即可通过查表法实现译码。

  19. 小结:引入线性码的好处 • 简化了分析:距离谱变成了重量谱 • 简化了译码: • 随机分组码译码需要2k次长为n的距离计算及比较 • 线性分组码译码需要n-k次长为n的矢量内积和一张大小为2n-k宽度为n的表 • 说明约束起了作用,但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入其它约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