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第 20 课 20 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第 20 课 20 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一、爱因斯坦的青少年时代 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三、爱因斯坦的其它贡献. 课标要求 : 了解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深圳市翠园中学 孙曙光.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20 课 20 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一、爱因斯坦的青少年时代 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三、爱因斯坦的其它贡献 课标要求:了解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深圳市翠园中学 孙曙光

  2. “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颗蓝色的地球就比其他宇宙的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中国科学家李政道在纪念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说。 “全世界科学家一致公认:他的天才思想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炫目的技术革新,100年间的变化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计算机、人造卫星、通讯技术、激光、电视和原子能,无一不与爱因斯坦所揭示的理论有关。” 前言

  3. 而社会学家又一致指出: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天才,还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祖父级偶像”。他的一生都在为人道主义与和平事业服务,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大声疾呼,反对法西斯主义、种族偏见和麦卡锡主义。据报道,他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里的档案就有1400页。他做到了今日科学家甚至是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宗教领袖都做不到的事。爱因斯坦是全人类公认的二十世纪仅次于马克思的世纪最伟大的巨人,让我们进入他的生活里程去领悟他的人格魅力吧.而社会学家又一致指出: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天才,还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祖父级偶像”。他的一生都在为人道主义与和平事业服务,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大声疾呼,反对法西斯主义、种族偏见和麦卡锡主义。据报道,他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里的档案就有1400页。他做到了今日科学家甚至是绝大多数政治家和宗教领袖都做不到的事。爱因斯坦是全人类公认的二十世纪仅次于马克思的世纪最伟大的巨人,让我们进入他的生活里程去领悟他的人格魅力吧.

  4. “我们不要忘记,仅有知识和技术不可能使人类过上一种快乐而有尊严的生活。人类绝对有理由将高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倡导者,放在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我们不要忘记,仅有知识和技术不可能使人类过上一种快乐而有尊严的生活。人类绝对有理由将高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倡导者,放在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 ——爱因斯坦

  5. 爱因斯坦传记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很有音乐天赋。他生长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中,父母对他十分宽容的,循循善诱地帮助他成长与发展。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爱因斯坦和的妹妹玛伽, 他在整个一生中与他的妹妹玛亚始终保持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从这种家庭温暖中继承了善良与正直.

  6. 这是爱因斯坦出生地德国的乌尔姆镇大(Ulm)。爱因斯坦来到这世界已经3年了,三岁多还不会讲话,并且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他不像其他孩子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他总喜欢静静地歪着脑袋倾听母亲弹奏优美动人的音乐。爱因斯坦的父亲喜欢郊游,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野外去游玩。这是爱因斯坦出生地德国的乌尔姆镇大(Ulm)。爱因斯坦来到这世界已经3年了,三岁多还不会讲话,并且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他不像其他孩子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他总喜欢静静地歪着脑袋倾听母亲弹奏优美动人的音乐。爱因斯坦的父亲喜欢郊游,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野外去游玩。 然而,他却不爱说话,不能用语言把一切表达出来。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爱因斯坦那被人误认为“平庸、低能”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对这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 乌尔姆镇大会堂

  7. 在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一天,爸爸送给他一件小玩具——罗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小阿尔伯特为此心花怒放,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无论他怎样转来转去,那根针就是不听指挥,红色的一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 “太奇怪了……” 爱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着,“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童年之迷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也许,爱因斯坦日后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其灵感就是源于童年时代那迷一样的小玩具罗盘呢。到了上学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6岁时,爱因斯坦迷上了音乐,开始学小提琴。喜欢音乐,能用小提琴熟练地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然而,练习小提琴时机械、重复的弓法和指法又令他心生厌倦。

  8. 爱因斯坦的学生时代 爱因斯坦小时候学校的照片

  9. 10岁那年,小爱因斯坦告别了小学成了中学生。但学业也不突出,除了数学很好以外,其他功课都不怎么样,尤其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他对古典语言毫无兴趣。一次他的父亲来学校了解儿子的情况并问班主任老师,他的儿子将来做什么合适。老师直言不讳地说“做什么都无关紧要,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可是数学成了他中学时代的最大的业余爱好。随着年龄的增大,爱因斯坦的眼界渐渐开阔,能使他产生兴趣的事物也越来越复杂。12岁时,他得到一本几何教科书。竟然一口气把全书读完,深深为几何定理的精密、明确和严密所折服。每当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将定理再次予以证明,爱因斯坦总会高兴得欣喜若狂。不久,他又自学了高等数学,中学老师已不是他的对手。 16岁那年,又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占据了他的头脑:假如某种光的接受器,比如:人的眼睛或是摄影机,跟随在光的后面,用光速飞奔,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形?他把问题捕捉住,记在本子上。正是这个令爱因斯坦日思夜想的高难问题,孕育了未来相对论的神奇萌芽。也许,这可以看作是小爱因斯坦向科学堡垒发起的第一次勇敢进攻。

  10. 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人物,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却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学毕业前夕,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尽管物理数学成绩很好,但由于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考砸了锅,只得名落孙山。第二年进入大学后,他仍然不愿意强迫自己去适应那种被动的、刻板的、纯粹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他擅自“刷掉了”很多课程,只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和在家里自学。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人物,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却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学毕业前夕,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尽管物理数学成绩很好,但由于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考砸了锅,只得名落孙山。第二年进入大学后,他仍然不愿意强迫自己去适应那种被动的、刻板的、纯粹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他擅自“刷掉了”很多课程,只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和在家里自学。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仍然不是“好学生”:曾被数学教授称为“懒狗”,曾因做实验出事故受到处分,还曾被物理教授认为不适宜学物理而应当改行。大学毕业时几位同窗好友都留校当了助教,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这种种亲身经历,使爱因斯坦对教育的总体印象一直不佳。正因为如此,成名后的爱因斯坦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长期的观察,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这是爱因斯坦对于学校教育的基本看法。他反对把学校仅仅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反对把学生“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他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11. 而所谓“和谐的人”,按照他的思路,就是既富有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爱因斯坦的上述基本教育思想,与我们所主张的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尚未知名,小人物写出了大文章。他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而且是一个瑞士专利局的职员,在大学里老师都不大看得起他,不愿意把他留下来做助教,他几次去请求,人家也不要他,他甚至于有几次几乎要失业了,几次在中学里面求职,最后在专利局里面找到一个职位,他每个星期要在专利局工作大概40多个小时。但尽管如此,这一年是他最辉煌的时期,因为他做出了二十世纪物理学史上最辉煌的几项贡献。

  12. 返 回 伯尔尼一条繁忙的街道和市内著名的钟楼景色。 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工作既有责任感也很有趣,并且他有时间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

  13. 一、爱因斯坦的青少年时代

  14. 1、1879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对几何学兴趣浓厚。1、1879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对几何学兴趣浓厚。 2、中学时代:表现平平 3、大学时代:广泛阅读,培养了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物理学兴趣与日俱增。 4、大学毕业:成为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一名技术员 5、划时代事件: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物理学,获得革命性突破。

  15.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你能看出天才的影子吗? 青年时期的爱因斯坦

  16. 返 回 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同时也是他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100年前,年仅26岁的毛头小伙爱因斯坦,以他卓越的思考力、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传统经典物理学由此彻底改变。这一种颠覆是多么激动人心,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暨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这是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学科确定的全球规模的纪念活动。爱因斯坦,这位在许多国度千年人物(1001-2000年)评选中都居榜首的俊杰,绝不仅仅是因为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他既是伟大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杰出的思想家,他是一幅视野开阔的思想宽银幕。

  17. 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18. 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1、提出相对论 1905年提出匀速运动体系的狭义相对论; 1916年提出加速运动体系的广义相对论。 主要内容(两个基本原理) 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必修3) 如何理解相对论? 2、光的量子论(获得诺贝尔奖) 3、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P97) 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

  19.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关于光的性质,还有很多谜,直到现在也无法用科学解释。光是怎样产生的?在空间如何传播?光是什么,是物质、振动、还是纯能?颜色是否为光必不可少?对于这许许多多的问题,科学已经作出了部分解释,但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尚未解答。不过,20世纪初,在人们了解光、研究光的过程中,带来了物理学的两场革命,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建立这两个理论体系,许多科学家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大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年轻的爱因斯坦。他对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质上的变革,提出了相对论学说。这一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20. 相对论 1)相对论内容: 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在相对性原理中,爱因斯坦认为时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较典型的现象是运动的物体长度变短(尺缩效应)、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钟慢效应)、运动的物体重量变大。 光速不变原理则认为光的传播速度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变的。 2)意义:扩展了物理学的研究空间和应用领域(从日常范围到宏观宇宙空间);开阔了人们的思维。

  21.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首先将以前适用于惯性系的相对论称为狭义相对论,并进一步表述了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学的定律必须对于无论哪种方式运动着的参照系都成立。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一点七秒的偏转。1919年,英国派出了两支远征队分赴两地观察日全食,经过认真的研究得出最后的结论是:星光在太阳附近的确发生了一点七秒的偏转。英国皇家学会确认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是正确的。会上,著名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长汤姆孙说:“这是自从牛顿时代以来所取得的关于万有引力理论的最重大的成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22.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指出物体使周围空间、时间弯曲,在物体具有很大的相对质量(例如一颗恒星)时,这种弯曲可使从 它旁边经过的任何其它事物,即使是光线,改变路径。

  23. 地球周围引力场和时空结构拖曳扭曲时的情景。科学家通过分析两枚绕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11年的运行轨迹,发现由于地球旋转所造成的特异的空间结构,使这些卫星大概每年出现大约2米的轨道偏离的现象。地球周围引力场和时空结构拖曳扭曲时的情景。科学家通过分析两枚绕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11年的运行轨迹,发现由于地球旋转所造成的特异的空间结构,使这些卫星大概每年出现大约2米的轨道偏离的现象。 宇宙中黑洞旋转引起的时空扭曲效应,以及黑洞物质猛烈喷发的情景。

  24. 量子论及其意义 量子论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他认为,物质的辐射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以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能量单位即能量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的。 随后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证实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在不同轨道上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当电子从外层轨道跳到内层轨道时就放出相应波长的电磁波。玻尔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原子结构的理论。 爱因斯坦利用原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25. 为何爱因斯坦未因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 ? 由于诺贝尔在遗嘱中只要求将诺贝尔奖用于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中“对于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加之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坚持许多不合理的评选规则,致使二十世纪的一些最重大发现并未获得评选委员会的“青睐”。长期以来,诺贝尔奖评选档案一直处于保密状态,评选内幕自然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974年,根据已公开的诺贝尔奖评选档案资料,在二十世纪的头二十年里,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几十名著名科学家一直提名他为诺贝尔物理奖候选人。但是,当时身为诺贝尔奖评审团成员、191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加尔斯特兰德却认为,相对论应接受时间的考验,致使爱因斯坦连年落选。

  26. 相对论贡献长期不被人所重视,以至于没有给他诺贝尔奖金,而光电效应是他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光既是波动又是粒子的性质,这个得到了诺贝尔奖金委员会的认可,所以爱因斯坦得到诺贝尔奖金是光电效应,其中没有相对论。

  27. 由于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致,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相对论从一开始就受到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相对论在物理学上却非常合理且为实验所证实。由于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致,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相对论从一开始就受到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相对论在物理学上却非常合理且为实验所证实。 想一想: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发? 说明:象许多事物一样,科学的发展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 启示:要敢于怀疑常识,勇于创新,因为即使生活中习以为常、看起来无懈可击的规律也可能是不科学的。

  28. 科学(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2001年是人类社会告别20世纪,进入新千年的第1年。纵观已经过去的科学发展历史,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理解经历了极其曲折的认识道路。在公元前500年之前,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已经历了很长久的岁月时间,但仅仅是获得非常少的零碎经验。直到公元前500年间,人们才正式建立起系统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得在公元前300年之前建立的物理学,曾经被人们延用到公元后的17世纪。在整整2000多年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院学者都认为自己掌握的系统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知识。然而是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三位近代科学大师无情地宣布了经院科学的失败,开拓创新了近代物理科学.

  29. 物理学physics 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物理学》 古希腊文明时代: 1.亚里士多德 2.欧几里德:几何学; 托勒密:地心说 阿基米德:力学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30. 伽利略 Galileo 1564-1642 成就: 宣传“日心说” 望远镜 温度计 落体定律 伽利略的发现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爱因斯坦

  31. 牛顿 (Newton 1642-1727)英国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我之所以能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32. 当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求教,是选择音乐还是物理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时,得到的答复是:“物理学基本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因此,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当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求教,是选择音乐还是物理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时,得到的答复是:“物理学基本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因此,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到了尽头。 十九世纪末 物理学的新突破——三大发现 1.X光 1895 伦琴.(阴极射线) 2.电子 1898 汤姆逊(x射线的荷质比) 3.放射性 1896 贝克勒尔:铀(深究x光) 1898 居里夫人:镭

  33. 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19世纪末以来的物理学新发现,如:微观世界,原子,宇宙放射线,高速光学元素的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看来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已经不合时宜。 这种状况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益显现,如神秘的“以太”一直不能被证明是存在的、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非经典力学所能解释等。物理学只有来一番彻底的革命,才能适应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在这种背景下,相对论与量子论应运而生。 17至18世纪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完整、系统和成熟阶段 ,一些科学家还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位置,证明了经典物理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预见性。但是,经典物理学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一旦进入光速运动时,经典物理学的某些结论就变得不准确。

  34. 关于光的性质,还有很多谜,直到现在也无法用科学解释。光是怎样产生的?在空间如何传播?光怎样从物质出现?光是什么,是物质、振动、还是纯能?颜色是否为光必不可少?对于这许许多多的问题,科学已经做出了部分解释,但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尚未解答。不过,20世纪初,在人们了解光、研究光的过程中,带来了物理学的两场革命,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建立这两个理论体系,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大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爱因斯坦。

  35. 现代物理学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什么?分别是由谁提出的? 提示: 相对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力学)而言的;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两大理论的提出者分别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和美籍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36. 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

  37.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代表人物 这位当年的年轻物理学家几乎仅靠单枪匹马之力便让经典物理学大厦轰然倒塌。

  38. 100年物理重大发现和发明 1895 发现 X 射线 ( 伦琴 ) 1896 发现放射性 ( 贝克勒尔 ) 1897 发现电子 (J . J .汤姆逊 ) 1898 提炼出钋和镭 ( 居里夫人 ) 1900 量子论诞生 ( 普朗克 ) 1901 发明无线电报 ( 马可尼 ) 1905 建立狭义相对论, 光的量子论 ( 爱因斯坦 ) 1911 发现原子核 ( 卢瑟福 ) 发现超导 ( 昂内斯 ) 1913 建立原子模型 ( 玻尔 ) 1915 建立广义相对论 ( 爱因斯坦 )

  39. 100年物理重大发现和发明 1925-1926 建立量子力学 ( 海森伯,薛定谔 ) 1932 发现中子(查特威克) 1939 发现裂变 (哈恩,斯特拉斯曼) 1942 第一个核反应堆建成 ( 费米 ) 1945 原子弹爆炸(奠本海默等 ) ;, 1947 发明晶体管 ( 肖克莱,巴丁,布莱顿) 1947-1955 从电子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 1957 人造卫星上天 ( 前苏联 ) 1958-1960 发 明激光(汤斯,肖洛,梅曼等 ) 1961 载人飞船上天(加加林 )1969 登上月球 ( 阿姆斯特朗等 ) 1970 光纤通信逐步实用化 1972-1978 研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8 计算机大量普及 1986 发现高温超导体(贝特诺兹等)

  40. 返 回 在十八十九世纪,个人发明在发明总数中占有压倒性多数,发明家的名气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是由科学组织集体作出的。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趋势使发明家孤军奋战的现象逐渐过时。个人发明在全部发明中的比重正在下降,个人发明家的名气与地位也正在下降。但是,他们的创新精神财富仍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41. 三、爱因斯坦的其它贡献

  42. 1、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一战时:发起成立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二战时:建议罗斯福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原子弹 痛心原子弹爆炸引起的大量平民伤害 冷战时:发表了反核战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2、伟大的人格力量 平凡简朴的生活作风 谦逊善良纯朴的伟大人格 不崇拜偶像、漠视奖励的做人准则

  43. 他为原子弹懊悔终身 他的和平主义思想并未能阻止他研究原子弹的强烈愿望。但原子弹在日本投下后,他又痛心地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警告说,原子弹这种武器的确有可能制造出来,而且德国也许也正在研制。正是在这封信的帮助下,美国启动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然而,爱因斯坦痛心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原子弹蘑菇云 他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一事,对人类带来的是福是祸,多少年来也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无庸置疑,但他对人类历史最大的影响或许更在于他曾经推动了一项自己不曾参与、却为其后果抱憾终身的计划。

  44. 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爱因斯坦: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针对核武器问题的懊悔,代表了人类良知的高度,是人类良心发出的最强音。听爱因斯坦的自责之声,我们明白了人类良知之宝贵! 爱因斯坦向电视观众介绍核武器对人类的巨大危害。

  45. “Ladies and gentlemen, our age is proud of the progress it has made in ma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The search and striving for truth and knowledge is one of the highest of man's qualities - though often, the pride is most loudly voiced by those who strive the least. And certainly we should take care not to make the intellect our god; it has, of course, powerful muscles, but no personality. It cannot lead, it can only serve; and it is not fastidious in its choice of a leader. This characteristic is reflected in the qualities of its priests, the intellectuals. The intellect has a sharp eye for methods and tools, but is blind to ends and values. So it is no wonder that this fatal blindness is handed on from old to young and today involves a whole generation.” ——爱因斯坦1943年11月4日题为“The Goal of Human Existence ”的演讲录音

  46. 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1941) 如果你把他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圣人来看待,或许爱因斯坦的一生将会显得更加的灿烂。

  47. 与以色列第一任总理班古里昂会面 爱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 与印尼总理尼赫鲁在普林斯顿大学会面 和查理·卓别林在一起

  48. 他是个行为古怪的人。有着那样一头发型,谁又说他不是呢?他是个行为古怪的人。有着那样一头发型,谁又说他不是呢?   他的那幅吐出舌头的照片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难怪卡通画家也喜欢他。 他非常热情,总是散发出独特的幽默感;他还是一位梦想家,同时对这个世界和人抱以极大的关注;他还是一位早期的嬉皮士,他从来不穿袜子。

  49.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纽约世界电讯报》在头版报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