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686 Views
大宇資訊 股份有限公司 遊戲美術團隊管理分析. 教授 - 邵茂坤 Ma2k0203- 王正仁. 軒轅劍( 1990 ). ◆ 美術 監督:郭炳宏 ◆ 美術 :郭炳宏、陳鶴文. 《 軒轅劍 》 只是一個半成品,然而軒轅劍系列的一些要素,卻在這一代已經定型。 《 軒轅劍 》 只在 台灣發售,不過內地和香港的玩家當時都接觸過此游戲。. 郭炳宏 ,著名遊戲製作人, 大宇資訊 著名遊戲研發團隊 DOMO 小組的元老。 2004 年進入遊戲橘子集團。 姓名:郭炳宏 學歷: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西畫組 血型與星座: O 型處女座 目前任職:遊戲橘子數位科技公司集團研髮長室研髮長
E N D
大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遊戲美術團隊管理分析 教授-邵茂坤 Ma2k0203-王正仁
軒轅劍(1990) ◆ 美術監督:郭炳宏◆ 美術:郭炳宏、陳鶴文 《軒轅劍》只是一個半成品,然而軒轅劍系列的一些要素,卻在這一代已經定型。《軒轅劍》只在台灣發售,不過內地和香港的玩家當時都接觸過此游戲。
郭炳宏,著名遊戲製作人,大宇資訊著名遊戲研發團隊DOMO小組的元老。2004年進入遊戲橘子集團。郭炳宏,著名遊戲製作人,大宇資訊著名遊戲研發團隊DOMO小組的元老。2004年進入遊戲橘子集團。 姓名:郭炳宏 學歷: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西畫組 血型與星座:O型處女座 目前任職:遊戲橘子數位科技公司集團研髮長室研髮長 座右銘:開發遊戲,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信仰。 喜愛的遊戲類型:RPG,模擬飛行 經歷:曾任大宇資訊集團美術指導,專案副理,專案經理,遊戲製作人 現任遊戲橘子集團研發長
將軒轅劍一未完成的故事補足 軒轅劍貳(1994) ◆ 美術總監:郭炳宏 ◆ 地圖設計總監:陳文威 ◆ 地圖設計:陳文威、陳彥志、陳志益、羅國成 ◆ 戰鬥角色設計:簡明哲 ◆ 戰鬥效果設計:林克敏 ◆ 戰鬥背景:陳志益、蔡大勝 ◆ 角色動畫:薛向前 ◆ 3D動畫設計:王柏森 ◆ 片尾動畫設計:林克敏 ◆ 美術編輯:蕭建宏
DOMO 小組在1990年發佈了軒轅劍系列的第一款DOS遊戲「軒轅劍」,該作品是第一款中文武俠角色扮演遊戲,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一款軒轅劍在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即主創人員需要去服兵役,在當時DOMO小組僅有兩人,導致此遊戲的劇情僅為完整劇情的一半,四年兵役後發佈的「軒轅劍貳」算是一個補完計畫,對「軒轅劍」的劇情進行補充說明,軒轅劍貳並於出品後不久首度改為日文版輸出至日本,創下臺灣PC遊戲界首例。 軒轅劍貳的角色名稱並未沿用一代襲自倩女幽魂的角色名稱,而以何然(一代:燕赤霞)、江如紅(一代:小倩)、楊坤碩(一代:寧采臣)取代之,並加入前代未曾出現的角色古月聖。亦增加了本系列最出名的「煉妖」系統,「煉妖壺」由此開始成為本系列的第二重心,而軒轅劍「中國水墨畫風」的特色亦在這一作品中確立。
游戲採用二代引擎,架構於真實歷史背景的故事游戲採用二代引擎,架構於真實歷史背景的故事 軒轅劍外傳楓之舞(1995) ◆ 美術設定:郭炳宏 ◆ 美術設計:蔡大勝、林宏儒 ◆ 地圖設計:蔡大勝、羅國成、黃雅芬、洪一鳴 ◆ 角色設計:杜政達、鍾語桐 ◆ 角色動畫:潘潔馨、杜政達、 林信源 ◆ 戰鬥角色設計:簡明哲、張孝儀 ◆ 戰鬥效果設計:張孝儀 ◆ 戰鬥背景:林信源
DOMO小組又名多魔小組,“多魔”是以“DOMO”作為拼音而拼成。 DOMO小組是“軒轅劍”系列所有作品的開發團隊,在早期《軒轅劍》作品開發中,大宇實行小組團隊編制,負責開發團隊的名稱為“DOMO小組”,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在《軒三》的製作後期(約1999年時)大宇調整了內部的組織架構,為了充分運用人力資源,所以打散了原來的小組編制,合併成一個開發部門,並且改走專案製度。但習慣上仍把負責“軒轅劍”專案的人員們稱為“DOMO小組”。 DOMO小組在其後發佈的楓之舞算是軒轅劍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作品。它開創了軒轅劍外傳系列,也引入了機關術等對之後的軒轅劍作品影響非常深遠的元素。植根於中國歷史文化,使這款作品廣受讚譽,這一特色也被DOMO小組作為軒轅劍系列的特色發揚光大。
把軒轅劍系列推向頂峰也為國產游戲打了一劑強心針把軒轅劍系列推向頂峰也為國產游戲打了一劑強心針 軒轅劍參-雲和山的彼端(1999)
軒轅劍參-雲和山的彼端(1999) 戰鬥 敵方角色造型設定:王福生、陳盈君 敵方角色動作設計:王福生 敵方支援繪製:陳盈君、趙御帆 我方戰鬥角色繪製:張孝全、陳盈君 戰鬥特效:林克敏、簡明哲 戰鬥背景:郭炳宏 操作介面 界面美術設計:郭炳宏 物品圖:陳盈君 動畫 動畫指導:林克敏 宣傳動畫製作:林克敏 支援動畫製作:游本源、林耀元 美術 美術指導:郭炳宏 地圖場景 場景設定:郭炳宏 場景主要製作:羅國成、楊進財、劉馨韓、林克敏 支援場景製作:王柏森、蕭培君、陳孝麒、謝濘光、郭幸豔、張天榮、陳欣怡、唐逸、劉方麗、張道文、賴昊君、Louis、Berry 角色 角色造型設定:郭炳宏 地圖角色繪製:陳盈君、張孝全 支持角色繪製:杜政遠
1999年《軒轅劍參:雲和山的彼端》距上一款軒轅劍作品有四年之久,因此有了充分的時間來編寫劇情。遊戲以西元750年為時代背景,以身世神秘、擁有東方血統的法蘭克王國騎士賽特為主角,橫跨歐亞非三大州,劇情涉及擴張期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和天寶年間的中國唐朝,涉及怛羅斯之戰、安史之亂等歷史事件,視角之宏大在中文電腦遊戲中頗為罕見。遊戲一經推出就引起了轟動;一年後,以隋煬帝統治時期為背景的「軒轅劍參外傳天之痕」同樣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並撼動了長年以來一直被奉為不可超越的經典作品「仙劍奇俠傳」的位置。這兩款作品為大宇和DOMO小組贏得了無數的殊榮和獎項。1999年《軒轅劍參:雲和山的彼端》距上一款軒轅劍作品有四年之久,因此有了充分的時間來編寫劇情。遊戲以西元750年為時代背景,以身世神秘、擁有東方血統的法蘭克王國騎士賽特為主角,橫跨歐亞非三大州,劇情涉及擴張期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和天寶年間的中國唐朝,涉及怛羅斯之戰、安史之亂等歷史事件,視角之宏大在中文電腦遊戲中頗為罕見。遊戲一經推出就引起了轟動;一年後,以隋煬帝統治時期為背景的「軒轅劍參外傳天之痕」同樣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並撼動了長年以來一直被奉為不可超越的經典作品「仙劍奇俠傳」的位置。這兩款作品為大宇和DOMO小組贏得了無數的殊榮和獎項。
是軒轅劍系列歷代中,中國味道最濃的一作 軒轅劍外傳參-天之痕(2000)
戰鬥 戰鬥美術指導:王福生 戰鬥角色繪製指導:王福生 戰鬥角色繪製:趙御帆、律培勇、魏蘭懿 戰鬥背景:王福生 戰鬥特效:林克敏、王福生、律培勇、趙御帆、魏蘭懿 動畫 動畫導演:林克敏 3D動畫製作:林克敏、飛魚工作室 軒轅劍外傳參-天之痕(2000) 美術 角色設定:陳盈君、王福生、郭炳宏 2D角色繪製指導:陳盈君 2D角色繪製:林明萱、張雅雯 物品造型設計:陳盈君 操作介面設計:陳盈君 場景 場景設定:羅國成、楊志豪、劉馨韓、郭炳宏 場景機關設計:羅國成、劉馨韓、高玉玫、楊淵升 場景製作指導:羅國成、楊志豪、劉馨韓 場景製作:謝淳光、王柏森、郭幸豔、張天榮、陳孝麒、許文泉、馬千惠、周佳珊、姜莉敏、紀育琇、許德誠、陳正宇、李偉程、飛魚工作室、張簡裕益、張道文
正傳氣勢恢宏,外傳催人落淚,相得益彰,故至今仍有人認為此為平面中文角色扮演遊戲巔峰之作。這也是軒轅劍本篇系列最後兩款平面的作品,水墨畫的中國風被DOMO用到了極致,甚至有些地圖是直接使用整版的水墨畫,此兩款遊戲的背景音樂也有較高成就。因《軒轅劍參外傳:天之痕》與《軒轅劍外傳:楓之舞》的巨大成功,也成為讓人討論最多的一代,後續因為外傳都是以正傳引擎為基準而加以改良,也被人戲評為軒轅劍正傳不如軒轅劍外傳。正傳氣勢恢宏,外傳催人落淚,相得益彰,故至今仍有人認為此為平面中文角色扮演遊戲巔峰之作。這也是軒轅劍本篇系列最後兩款平面的作品,水墨畫的中國風被DOMO用到了極致,甚至有些地圖是直接使用整版的水墨畫,此兩款遊戲的背景音樂也有較高成就。因《軒轅劍參外傳:天之痕》與《軒轅劍外傳:楓之舞》的巨大成功,也成為讓人討論最多的一代,後續因為外傳都是以正傳引擎為基準而加以改良,也被人戲評為軒轅劍正傳不如軒轅劍外傳。
全面採用3D畫面,水墨風表現不明顯,初期玩家評價較低。全面採用3D畫面,水墨風表現不明顯,初期玩家評價較低。 軒轅劍肆-黑龍舞兮雲飛揚(2002) 角色美術 角色美術指導:王福生 角色造型設計:王福生、陳盈君 3D角色模型:林耀元、王福生、陳思侃 3D角色貼圖:陳盈君、王福生、趙御帆、杜政達、陳思侃 3D角色動態:林耀元、陳思侃、劉芳麗、唐逸 機關造型:林克敏、王福生 機關3D角色製作:林耀元、歐陽池、廖士賢、許銘峰、劉芳麗、Louis Lu、Yi-Ning Wang 怪物造型:王福生、Louis Lu、Yi-Ning Wang 怪物3D製作:林耀元、歐陽池、廖士賢、許銘峰、饒敏瀚、劉芳麗、Louis Lu、Yi-Ning Wang 2D美術 物品設計:陳盈君 主介面/天書:陳盈君
評為“國產游戲十大經典結局”之首 軒轅劍外傳蒼之濤(2004)
介面設計:陳盈君 介面支援:莊智良 物品繪製:陳鵬文 產品美術指導:陳盈君 產品設計:陳盈君、張美雯 宣傳品美術指導:陳盈君 宣傳品製作:陳盈君、張美雯 宣傳人物繪製:王福生、莊智良 說明書編排:張美雯 動畫 動畫指導:林克敏 片頭動畫導演:林克敏 片頭動畫製作:奧茲瑪數位影像工作室、楊漢旭、陳尚柏 片頭動畫後製剪輯:林克敏 過場動畫製作:李偉程、陳正宇、林克敏 特效製作:李偉程、陳正宇、許文泉 軒轅劍外傳蒼之濤(2004) 美術 美術統籌:陳思侃 角色指導:王福生 角色造型:王福生、陳盈君 角色貼圖:王福生、陳盈君、陳思侃、郭幸豔、莊智良 表情貼圖:陳盈君、莊智良 機關造型:林克敏、王福生 3D模型製作:陳思侃、林耀元、郭幸豔、林克敏 3D動態製作:陳思侃、林耀元、劉芳麗、許銘峰、郭珍坤、廖士賢、動畫盒子 場景指導:羅國成 場景規劃:羅國成、周佳珊 場景設定:羅國成、周佳珊、王嵐威、林錚溶、奇原多媒體有限公司、飛魚數位遊戲股份有限公司 場景製作:羅國成、周佳珊、李俊明、郭幸豔、簡明哲、奇原多媒體有限公司、飛魚數位遊戲股份有限公司、吳羽工作室
也許是軒轅劍叄過於成功的原因,軒轅劍肆沒有得到前一代作品那樣廣泛的的認可和讚譽,但作為軒轅劍正傳系列第一款立體的遊戲(第一款立體的軒轅劍遊戲為軒轅伏魔錄),對軒轅劍系列來說也有比較重要的意義。遊戲的劇情緊接在楓之舞之後,機關術也再次回到遊戲當中。軒轅劍肆選擇的歷史時期為秦初,有延續楓之舞的風韻。然而本作被批評的比較多的地方是因為第一次使用3D,導致迷宮過大容易使人迷路,且劇情上後半段有很明顯的斷層,使得前後劇情不太容易接起來。不過作為軒轅劍正傳的第一款立體的遊戲,DOMO小組也有意進行了一些嘗試,如詼諧的對白和搞笑的法寶,以及第一次使用女性作為第一主角。也許是軒轅劍叄過於成功的原因,軒轅劍肆沒有得到前一代作品那樣廣泛的的認可和讚譽,但作為軒轅劍正傳系列第一款立體的遊戲(第一款立體的軒轅劍遊戲為軒轅伏魔錄),對軒轅劍系列來說也有比較重要的意義。遊戲的劇情緊接在楓之舞之後,機關術也再次回到遊戲當中。軒轅劍肆選擇的歷史時期為秦初,有延續楓之舞的風韻。然而本作被批評的比較多的地方是因為第一次使用3D,導致迷宮過大容易使人迷路,且劇情上後半段有很明顯的斷層,使得前後劇情不太容易接起來。不過作為軒轅劍正傳的第一款立體的遊戲,DOMO小組也有意進行了一些嘗試,如詼諧的對白和搞笑的法寶,以及第一次使用女性作為第一主角。 從軒轅劍肆開始,軒轅劍開始製作精美的CG作為新的特色,多魔映畫(DOMO Movie)這個名字也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 在軒轅劍肆後發佈的蒼之濤成為了軒轅劍系列中又一部經典,氣勢極為磅礴,和提供的不同歷史視角觀點,是這一款軒轅劍的特色。遊戲的結局也被評為最具歷史深度的結局。吸取上一部的教訓,蒼之濤中雖然也使用了兩個女性主角,但性格都刻畫得較為成功、鮮活。劇情的歷史深度使這款遊戲廣受讚譽,並且獲得臺灣與中國大陸相當多的遊戲大獎肯定。
歷史背景沒了,很多軒轅民心中對軒5的產生疑惑歷史背景沒了,很多軒轅民心中對軒5的產生疑惑 軒轅劍伍(2006)
動畫 技術監督:林克敏 技術指導:沈育賢 片頭動畫統籌:陳正宇 片頭動畫分鏡腳本:林克敏、陳正宇 片頭動畫製作:首映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導演:楊紹昌 製片:譚婉甄、林連修、王佩齡 動畫師:劉育樹、張富欽、李紹驊、李珮茹、張漢民 材質&燈光:范世育、楊欣林、張榮橋、王英龢、楊敬純 模型建造:黃啟銘、林子傑 特效:游永杰、李中魁 片頭動畫後製剪輯:林克敏、陳正宇、沈育賢、童文聰、李偉程、許文泉、吳清貴 過場動畫分鏡腳本:陳正宇 動態補抓演員:林克敏、周佳珊、謝凱霖 過場動畫製作:陳正宇、沈育賢、童文聰、李偉程、許文泉、吳清貴 特效製作:許文泉 軒轅劍伍(2006) 美術/美術監督:羅國成、簡明哲 美術統籌:楊志豪 角色設定:陳鵬文 魔王設定:坦克 角色貼圖:李長憲、劉曉蒨、莊智良 表情貼圖:劉曉蒨、莊智良 模型製作:林耀元、蔡于旋、陳偉程、黑盒工作室 動態製作:林耀元、張家銘、張育銓 場景規劃:楊志豪、王昱人 場景設定:楊志豪、鄭詔仁、鐘興副、奇原多媒體、方尼工作室 場景製作:楊志豪、周佳珊、鄭文鈴、王星文、黃瑛婷、簡明哲、李俊明、黃彥榮、奇原多媒體、方尼工作室 介面設計:周佳珊 介面協力:鄭詔仁 物品與武器繪製:陳鵬文、劉曉蒨 特效製作:許文泉、彭勢竣 宣傳人物繪製:王福生
不論是從故事還是游戲畫面上,都不斷的努力 軒轅劍外傳漢之雲(2007)
動畫 總監:胡富欽 監製:陳正宇 統籌:李偉程 動畫 總監:胡富欽 監製:陳正宇 統籌:李偉程 腳本:吳欣叡 技術指導:沈育賢 分鏡:陳正宇、李偉程 導演:陳正宇、李偉程 剪接:陳正宇、李偉程 語音統籌:陳正宇 語音規畫執行:李偉程 語音導演:呂志凱、吳欣叡、陳正宇、李偉程 製作單位(亞瑪影像科技) 執行總監:廖恆輝、吳祐濂、于翔 動畫特效:張亦德 動畫師:沈世軍、吳俐瑩、顏任嬪 動畫後製合成:邱紹仁、石昌明 軒轅劍外傳漢之雲(2007) 美術 美術統籌:羅國成 角色設定:趙誠瑞、李長憲、蔡于旋 角色貼圖:李長憲、關志英、謝濘光、楊志豪、楊景棠 模型製作:林耀元、張家銘、張家瑋、陳偉程 動態製作:林耀元、張家銘、張家瑋、許銘峰、劉芳麗、黃偉權、何軍 場景規劃:羅國成、王昱人 場景設定:楊志豪 場景製作:王星文、林宏儒、鄭立暘、謝濘光、邱妮君、劉樹興、奇原多媒體 介面設計:關志英 物品繪製:陳鵬文、關志英 單張圖繪製:楊志豪、李長憲、關志英、羅國成 特效製作:許文泉、王光昇 美術支援:王福生、郭幸豔、陳建民、林俊傑、周佳珊、周宜汶 宣傳人物繪製:趙誠瑞、王福生
人設上更加緊貼符合現代審美觀,造型華麗,算系列中最為養眼的。人設上更加緊貼符合現代審美觀,造型華麗,算系列中最為養眼的。 軒轅劍外傳雲之遙(2010)
動畫 統籌:李偉程 腳本:吳欣叡 分鏡:李偉程 剪接:李偉程 語音統籌:李偉程 語音/錄音工程:楊文祥 動畫製作 藝研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總監:吳祐 動畫師:于翔、鄭之覲、林陳賢 技術指導兼特效製作:吳勝輝 物理運算:陳宣舟 算圖合成:邱紹仁 音效/錄音工程:駱志盟 軒轅劍外傳雲之遙(2010) 美術 美術統籌:李長憲 角色設定:李長憲、關志英、王星文、陳正宇 角色貼圖:李長憲、關志英、楊志豪、鏡漟、廈門製作部 模型製作:張家銘、張家瑋、許銘峰、陳偉程 動態製作:張家銘、張家瑋、許銘峰、陳偉程 場景規劃:羅國成、王星文 場景設定:楊志豪、王星文 場景製作:王星文、鄭立暘、鄭棋木 介面設計:關志英 物品繪製:陳鵬文、關志英 單張圖繪製:李長憲、關志英、楊志豪 特效製作:張家瑋 宣傳人物繪製:李長憲、關志英、王福生
然而,軒轅劍系列在進入第五代後,碰上更多問題:盜版的猖獗、玩家群大量轉向線上遊戲,因而單機版軒轅劍的賣量一直不高,外加軒轅劍在五代嚐試的轉型不被一些從以前一路玩下來的玩家接受,導致軒轅劍作為賣點的劇情不僅逐漸變的越來越艱深,且也不太能吸引新玩家群,外加軒轅劍的製作人力到雲之遙時越來越吃緊,終於導致軒轅劍單機系列在外傳雲之遙推出後「暫時」停止後續單機新作的開發。然而,軒轅劍系列在進入第五代後,碰上更多問題:盜版的猖獗、玩家群大量轉向線上遊戲,因而單機版軒轅劍的賣量一直不高,外加軒轅劍在五代嚐試的轉型不被一些從以前一路玩下來的玩家接受,導致軒轅劍作為賣點的劇情不僅逐漸變的越來越艱深,且也不太能吸引新玩家群,外加軒轅劍的製作人力到雲之遙時越來越吃緊,終於導致軒轅劍單機系列在外傳雲之遙推出後「暫時」停止後續單機新作的開發。 2011末,開始有軒轅劍陸的消息傳出,稱已經立項。2012年1月4日,蔡明宏在微博上稱時代背景為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