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纵 直 管 道. 心房 心室 心球. 第一节 :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胚胎发育: 2-8 周是关键时期。. 1 、原始心脏 (房室管) 妊娠第 2 周形成. 心脏胚胎发育. 2 、四腔心的形成: 具有循环作用 心内膜垫 (第四周) 分隔房室 房间隔形成 (第六周) 第一房间隔(原发),原发孔、继发孔 第二房间隔(继发隔),卵圆孔 室间隔形成 (第八周) 肌隔、膜部隔 3 、动脉干发育: 第八周 纵嵴形成、螺旋扭转、和心室连接 .

mel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2. 直 管 道 心房 心室 心球 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胚胎发育: 2-8周是关键时期。 1、原始心脏 (房室管)妊娠第2周形成

  3. 心脏胚胎发育 2、四腔心的形成:具有循环作用 心内膜垫 (第四周) 分隔房室 房间隔形成(第六周) 第一房间隔(原发),原发孔、继发孔 第二房间隔(继发隔),卵圆孔 室间隔形成(第八周) 肌隔、膜部隔 3、动脉干发育:第八周 纵嵴形成、螺旋扭转、和心室连接

  4. 二、胎儿血液循环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4、无肺循环,肺动脉压力高于主动脉压力。 3、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正常通道。 5、左、右心均向全身供血。 2、除脐静脉内是氧合血外,其他都是混合血。

  5. 正常胎儿血循环含氧最丰富的部位是 A 右心室 B 左心房 C 主动脉 D 脐动脉 E 脐静脉

  6. 出生后血循环改变 • 1、卵圆孔闭合 5-7个月闭合 • 2、动脉导管关闭 95%生后1岁内 • 3、静脉导管和脐血管 6-8周。

  7. 三、小儿心脏位置与形态 小儿心脏相对比成人的重 新生儿心脏重量约20~25克,占体重的0.8% 1-2岁: 60克,新生儿的2倍, 5 岁: 4倍 9 岁: 6倍 青春后期: 12~14倍

  8. 2岁以下: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在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外0.5-1厘米;2岁以下: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在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外0.5-1厘米; 2岁以后:逐渐转为斜位,心尖搏动降至第5肋间隙; 婴幼儿心脏的形状为球形、圆锥形或椭圆形;6岁后跟成人心脏的形状相接近,为长椭圆形。

  9. 四、小儿心率 年 龄 心率(每分钟) • 新生儿 120~140 • 1岁以下 110~130 • 2~3岁 100~120 • 4~7岁 80 ~100 • 8~14岁 70 ~90

  10. 五、小儿血压 收缩压( mmHg ) =年龄× 2 + 80 舒张压=收缩压×2/3。 高于此标准20mmHg以上考虑为高血压; 低于此标准20mmHg以上考虑为低血压。

  11.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时期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是新生儿和儿童时期(特别是4岁以下的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

  12. 病 因 内因:与高龄产妇、遗传、染色体畸变有关。 外因:(1)宫内感染: 妊娠早期宫内病毒感染:风疹病毒多见。 (2)孕母接触大量放射线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 (4)药物 (5)宫内慢性缺氧 预防

  13. 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潜在紫绀型) 室间隔缺损VSD 房间隔缺损 ASD 动脉导管未闭 PDA 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 法乐氏四联症 TOF 无分流型(无紫绀型) 肺动脉狭窄 PS

  14. 左心血减少 体循环血不足 反复肺部感染 生长发育慢 右心血增多 晚期 肺循环血多 血液动力学 左向右分流型 紫绀

  15. 右心血减少 肺循环血不足 血气交换少 缺O2 紫绀 生长发育慢 左心静脉血多 体循环静脉血多 血液动力学 右向左分流型

  16. 诊断方法 诊断原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17. 诊断方法 •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2、ECG 3、超声心动图 4、心导管 5、心血管造影 6、MRI

  18. 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VSD) 房间隔缺损(ASD) 动脉导管未闭(PDA) 法洛四联症( TOF)

  19. 定义:室间隔的发育不良或发育障碍 室间隔缺损分类: 漏斗部 膜部室间隔 肌部室间隔 三尖瓣后方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 VSD ) 19

  20. VSD 血液动力学 肺V(血量多) 上下腔V 左心房 (血量多) 右心房 VSD 右心室 左心室血量增加 主动脉血量减少 肺动脉扩张 肺循环充血 体循环血量不足 肺炎 肺高压 右左分流 1. 左向右分流:肺循环 体循环  2. 心脏负荷 :左房、左室、右室大 3. 肺动脉高压  动力性  阻力性 艾森曼格综合征 20

  21. VSD 临床症状 1.缺损小(roger病):无症状 2.缺损大: (1)肺循环充血的表现(易感染、心衰) (2)体循环缺血的表现(发育缓、多汗、消瘦、乏力、喂养困难、气短) (3)声音嘶哑:扩大的左房或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 (4)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

  22. VSD 临床体征 • 心脏体征 望:心尖搏动弥漫 触:常触及收缩期震颤 叩:心界扩大 听: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Ⅳ级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P2亢进。 明显肺动脉高压时杂音减轻,P2↑↑

  23. 治 疗 1. 抗感染,抗心衰治疗 2. VSD关闭术指征 (1) 小型VSD,不一定手术 (2) 中型VSD,1~6 岁手术 (3) 大型VSD,常有心衰、反复肺炎,影响 生长发育,需要早期手术。 (4) 有肺高压者需及时治疗 (5) 干下型室缺需要早期手术 3. 手术及介入方法关闭VSD 23

  24. 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ASD) 占先心病总数20% 病理解剖 1、第二孔(继发孔)未闭 2、第一孔(原发孔)未闭 3、卵圆孔未闭

  25. ASD 1. 左  右分流(右心室顺应性大)、肺循环量  体循环  2. 心脏负荷   RA、RV、 LA大 3. 肺动脉高压,较少发生 动力性 阻力性 较 晚 血流动力学改变 25

  26. 房间隔缺损(ASD ) 临床表现 症状:分流量小者无症状,分流量大者易患肺炎、心衰;发育迟缓、多汗、消瘦、乏力。 体征:L2、3肋间 Ⅱ- Ⅲ柔和的SM,很少伴震颤(相对肺动脉狭窄) P2↑ 且固定分裂,吸气呼气时均闻及 分流量大者,三尖瓣区DM(相对三尖瓣狭窄)

  27. ASD并发症和治疗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心衰等 治疗 学龄前手术 介入性心导管术 应用双面蘑菇伞关闭缺损,适用继发孔型房缺

  28. 动脉导管未闭(PDA) 占先心病总数15%

  29. (PDA) 病理生理 1、肺循环充血 2、体循环供血不足 3、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下半身青紫—差异性青紫

  30. 临 床 症 状 1. 小 PDA 无症状 一般可有发育落后,易呼吸道感染等 2. 体征: 2-3肋间连续性“ 机器”样杂音周围血管征:水冲脉、甲床毛细血管搏动 当肺动脉压  杂音 杂音消失差异性紫绀

  31. 法洛四联症(TOF) 占先心病总数10-15%。最常见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1岁后紫绀型先心病70%。

  32. (TOF) 病理解剖 (1)肺动脉狭窄 (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大

  33. 1. 右 左分流 RV 青紫 肺A(血流减少) 2. RV压力负荷 LV相对偏小 3. 肺血流 缺氧 血 流 动 力 学 改 变 VSD LV VSD 主A 骑跨

  34. 临 床 表 现 青紫 生后3-6个月出现,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如唇、指(趾)甲床。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蹲踞现象行走时常主动下蹲片刻取蹲踞位,婴儿常喜侧卧将双膝屈曲。 缺氧发作婴儿期多见,常发生在吃奶或哭闹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哭声微弱,晕厥和抽搐,偶有意识丧失。

  35. 临 床 表 现 杵状指(趾)缺氧毛细血管扩张,软组织与骨组织增生。 心脏体征L2-4肋间Ⅱ-Ⅲ级喷射性SM,P2↓或消失,A2↑。 并发症 脑血栓、脑脓肿、亚心。

  36. 治疗 1、内科治疗 缺氧发作处理 ⑴ 胸膝位 ⑵ 吸氧 ⑶ 镇静 ⑷ 纠正酸中毒   ⑸ 解除漏斗部痉挛: 吗啡、普奈洛尔(心得安)0.1-0.2mg/kg/次

  37. 2、防止并发症 平时应经常饮水,预防感染,及时补液,防治脱水和并发症。婴幼儿则需特别注意护理,以免引起阵发性缺氧发作。 3、外科治疗:多在1岁内手术治疗 ⑴ 根治术 ⑵ 姑息术

  38. 四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鉴别 左向右分流型 右向左分流型 房缺 室缺 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征 临表:生长缓、消瘦、面色苍白、疲乏 同左+脉压增大 青紫、蹲踞 活动后气促、多汗、心悸 周围血管征 脑缺氧发作 易患呼吸道感染,晚期青紫 下半身青紫 杵状指 杂音部位:左2-3肋间 左3-4肋间 左第2肋间 左第2-4肋间 性质:Ⅱ-Ⅲ级收缩  Ⅲ-IV级全收缩 II-IV级连续性 II-Ⅲ级喷射杂音 吹风样,传导小 传导广 机器样向颈传导 心尖、锁骨下传导 震颤:无 有 有 可有 X线:右房、室增大 左房室,右室大 左房、室大 右室增大“靴形心” 肺A:凸出 凸出 凸出 凹陷 主A弓:↓ ↓ ↑ ↑ P2: ↑伴固定分裂 ↑ ↑ ↓或消失 肺门舞蹈: 有(最常见于房缺) 无 并发症: 肺炎、心衰、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脑血栓、脑脓肿

  39.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2.有生长异常的危险 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肺充血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 5.焦虚 与疾病的威胁和对手术的担忧有关。

  40. 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2.生活照顾,保证营养 3.预防感染 4.法洛四联症的缺氧发作—膝胸卧位,吸氧,给予吗啡及心得安抢救治疗。 5.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6.特殊检查的护理 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7.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41. 课后复习题 患儿,5岁,听诊示胸骨左缘第2助可闻2—3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固定分裂。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试问: ①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②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③该患儿在胸骨左缘下方听到舒张期杂音,有何提示?

  42. 1. 右向左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有( )。 • A.生长发育落后 B.活动耐力差,易疲乏 • C.出生后持续青紫 D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 • E 可有血红蛋白增高和喜攻蹲踞 • 2.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为( )。 • A.生长发育落后,活动耐力差、气促 • B 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 • C.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2级柔和收缩期杂音 • D.心电图可左房或左室肥大,严重者可出现右室肥大 • E.X线胸片示肺血管增粗,左、右心室增大,左房也可增大 • 3.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术后要注意观察的并发症是( )。 • A.伤口出血 B.穿刺部位血肿 • C 心律紊乱 D.感染 E.支气管痉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