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訓 詁

訓 詁. 訓詁學, 即 “ 古漢語語義學 ” , 是從語義的角度來研究古代文獻,以詞義爲主,兼及語音、語法和修辭等語言現象的研究。 傳統的訓詁形式可以分兩大類,即隨文釋義的註疏和通釋語義的訓詁專著。. “ 訓詁 ” 的含義 “ 訓詁 ” 的本義是訓釋、疏通古代語言。 “ 訓詁 ” 漢代人大多寫作 “ 訓故 ” 。在當時的用法中, “ 訓 ” 是動詞, “ 故 ” 是名詞,兩字連用時,順序是不能顛倒的。 “ 故訓,先王之遺典也。 ”

Download Presentation

訓 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訓 詁 • 訓詁學,即“古漢語語義學”,是從語義的角度來研究古代文獻,以詞義爲主,兼及語音、語法和修辭等語言現象的研究。 • 傳統的訓詁形式可以分兩大類,即隨文釋義的註疏和通釋語義的訓詁專著。

  2. “訓詁”的含義 • “訓詁”的本義是訓釋、疏通古代語言。 • “訓詁”漢代人大多寫作“訓故”。在當時的用法中,“訓”是動詞,“故”是名詞,兩字連用時,順序是不能顛倒的。“故訓,先王之遺典也。” • 訓詁是詞義解釋的學問,是用易懂的衆所周知的語言,來解釋難懂的或只有少數人能懂的語言。訓詁學研究的重點,是古代漢語的語義,並探討辭彙理論,其研究內容還包括句意章旨、名物制度及語言的表達功能等。

  3. 訓詁簡史 時有古今,地隔南北,語言文字自然産生變化和差别。時閒的推移,帶來名物制度、風俗人情的改革變異,反映在文字記錄上,不能不出現時代的隔閡。只要語言有需要解釋之處,就會出現訓詁。 先秦的詞語解釋和爲某書作解說的傳注,是訓詁的萌芽。 漢代,嚴格意義的訓詁産生。出现了第一部訓詁專書,《爾雅》;第一部方言詞典,揚雄的《方言》;第一部形訓詞典,許慎的《說文解字》;第一部音訓詞典,劉熙的《釋名》。 魏晉南北朝時期,訓詁方法上,開始出現“義疏”,即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訓詁專著,有魏張揖的《廣雅》、晉呂忱的《字林》和梁顧野王的《玉篇》。

  4. 唐代出現了爲前人的註疏作注解的“正義”。著名的有孔穎達等人《五經正義》,《文選》的李善《注》和五臣《注》,《史記》的張守節《正義》和司馬貞《索隱》,《漢書》的顔師古《注》等。唐代出現了爲前人的註疏作注解的“正義”。著名的有孔穎達等人《五經正義》,《文選》的李善《注》和五臣《注》,《史記》的張守節《正義》和司馬貞《索隱》,《漢書》的顔師古《注》等。 宋人敢於懷疑,不迷信舊注,形成這一時期的一大特色。邢昺爲《論語》、《孝經》和《爾雅》三書所作的《疏》,洪興祖的《楚辭補注》,朱熹的《四書集注》,都很有影響。 元明兩代,是訓詁的衰落時期,元盧以緯的《語助》,這是研究虛詞的第一部專著。

  5. 清朝是訓詁的黃金時代,段玉裁、王念孫等提出了就古音求古義的訓詁原則,人們以此爲手段,使古代經、史、子、集中的許多詞義難題迎刃而解,是訓詁學上的一次革命。清代學者,爲群書所作的注解成千上萬,出現的訓詁專書也不勝枚舉,如戴震《方言疏證》、劉淇《助字辨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王念孫《廣雅疏證》、王引之《經傳釋詞》、郝懿行《爾雅義疏》、俞樾《古書疑義舉例》、畢沅《釋名疏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等等。訓詁資料彙編《經籍籑詁》(阮元主編)和《康熙字典》也是清代值得一提的成果。清朝是訓詁的黃金時代,段玉裁、王念孫等提出了就古音求古義的訓詁原則,人們以此爲手段,使古代經、史、子、集中的許多詞義難題迎刃而解,是訓詁學上的一次革命。清代學者,爲群書所作的注解成千上萬,出現的訓詁專書也不勝枚舉,如戴震《方言疏證》、劉淇《助字辨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王念孫《廣雅疏證》、王引之《經傳釋詞》、郝懿行《爾雅義疏》、俞樾《古書疑義舉例》、畢沅《釋名疏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等等。訓詁資料彙編《經籍籑詁》(阮元主編)和《康熙字典》也是清代值得一提的成果。 近代學者在清人研究的基礎上,又豐富和發展了訓詁的理論方法,使之成爲有系統理論、有明確研究範圍和方向的獨立學科。在這方面做出成就的有章炳麟和黃侃等人。

  6. 訓詁的主要內容 (一)解釋詞義先解釋詞的本義,然後沿著引申線索,說明它的引申義。 (二)分析句讀句讀,是用来表示對文句中詞義、語法、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真實用意的理解。 (三)闡述語法修辭漢代訓詁學者就有許多分析語法、闡釋修辭的例子。清代訓詁學者常常通過分析語法結構,來糾正前人注解中的錯誤。 (四)闡述表達方法分析表達體例是訓釋古書的重要內容和方法,黃侃將古人特殊的行文表達方法歸納爲——倒文、省文、復文、變文、足句五項。 (五)串講大意、分析篇章結構在解釋詞義之外,再逐句串講,分析文章大意,這種訓釋方法稱爲“章句”。

  7. 訓釋詞義的基本方法 (一)形訓就是以形索義。訓詁學注重在造字的初期形與義是怎樣結合的,在語言與文字的發展過程中,形與義是怎樣一方面保持新的聯繫,一方面又逐漸脫節的,要從脫節的形與義中追溯其原始的統一,從而利用其統一的狀態而因形求義,因字見詞,以便進一步由本義爲出發點來求得引申義和活用義。 (二)聲訓就是以聲求義。字形是記錄語言中語音與語義結合體的符號。清代王念孫說:“訓詁之旨,本於聲音。”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識的提高,使語言中的辭彙不斷豐富。同一語根的派生詞,稱同根詞,往往音相近,義相通。聲訓就是根據這一原理推求語源,訓釋詞義的。聲訓的另一個作用就是說明通假字,依音破字。

  8. (三)義訓所謂義訓,是從意義上就古今語言的不同,方言的相異和本義轉義的差别等來解釋詞義。如:(三)義訓所謂義訓,是從意義上就古今語言的不同,方言的相異和本義轉義的差别等來解釋詞義。如: • 《方言》卷一:“娥,媂嬴,好也。宋魏之閒謂之嬴,秦晉之閒凡好而輕者謂之娥,自關而東,河濟之閒謂之媌,或謂之姣,趙魏燕代之閒曰姝,或曰娃,自關而西,秦晉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語也。” • 參考書目: • 1.訓詁學概論齊佩瑢著中華書局1984年版 • 2.訓詁簡論陸宗達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 3.訓詁方法論陸宗達王寧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 4.簡明訓詁學劉成德著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