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69 Views
慎思明辨求諸己. 〈 差不多先生 〉 、 〈 論語選 〉. 學習單簡報. 學習單一. 你是差不多先生嗎?. 不肯認真、不肯負責的差不多先生,做事因循苟且、待人接物過於隨便。其實,差不多先生的「精神」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身上,甚至,一不小心,自己就變成了「差不多先生」了!. 我們來做個小測驗,看看你 ( 妳 ) 是不是差不多先生 ( 小姐 ) ?. 統計:答「 有 」得 五分 ;「 不一定 」得 二分 ; 「 沒有 」得 零分 ,算一算,你得幾分?. 正解. 100 分以上:你很棒喔!優等生非你莫屬 60~99 分:凡事多點認真和細心,相信你可以有
E N D
慎思明辨求諸己 〈差不多先生〉、〈論語選〉 學習單簡報
學習單一 你是差不多先生嗎? 不肯認真、不肯負責的差不多先生,做事因循苟且、待人接物過於隨便。其實,差不多先生的「精神」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身上,甚至,一不小心,自己就變成了「差不多先生」了! 我們來做個小測驗,看看你(妳)是不是差不多先生(小姐)?
統計:答「有」得五分;「不一定」得二分; 「沒有」得零分,算一算,你得幾分?
正解 100分以上:你很棒喔!優等生非你莫屬 60~99分:凡事多點認真和細心,相信你可以有 所進步! 59分以下:差不多先生非你莫屬了!再加油囉!
修辭大追擊--倒反 學習單二 朱自清說:「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這不是在誇耀、讚美自己,其實正好相反,他是在責備自己當時真是太自以為是、太自作聰明,竟然「笨」到不能去體貼父親的心情,去感受父親的愛。言詞表面的意思和內心真正的意思相反,這種修辭法就是「倒反」。其分成兩種:
(一)倒詞---沒有諷刺成分的倒反語。例如: 1.王冕:「娘說的是。我在學堂裡坐著,心裡也悶,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要讀書,依舊可以帶幾本書去讀。」 (其實王冕心裡很想繼續上學堂讀書,但是為了怕媽媽難過,所以如此安慰母親。) 2.愚公移山 (「愚」指的是不計代價,一味苦幹的傻勁,沒有真正愚笨的意思,反而帶有讚美意味。)
(二)反語---含有諷刺成分的倒反語。例如: 1.吳起「母歿喪不臨」,真是孝順! 2.你這曠世奇才,又考了一個大鴨蛋了!
牛刀小試 請圈岀下列句子的倒反語,並寫出它真正的意思。 例如:你真是太天才了,竟然把事情搞到神仙也難以收拾的地步。 答:笨
學習單三 修辭大追擊--設問 說話、行文時,為引起別人注意,用問句來表達,也就是不直接陳述出意見、想法,而以「設」計「問」題的方式,就是「設問」修辭。設問可以分成:
(一)提問---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先提出問題,緊接說出答案。(一)提問---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先提出問題,緊接說出答案。 例如: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 (二)激問(或稱反問)---作者心中早有定見,利用「反問」的方式,把定見告訴讀者。 例如: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三)懸問(或稱疑問)---只提出問題,而沒有回答。 例如:你住在哪裡?
牛刀小試 請分辨下列問句各屬於提問、激問或懸問 例如:子曰:「盍各言爾志?」 答:激問 1.誰說好奇不是科學之母? 激問 2.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提問 3.人生什麼是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都不是。 提問 4.凡是到過長沙的,誰不知道有座獄麓山? 激問
5.不要的書是否要送給圖書館? 懸問 6.古今中外,幾多聖賢豪傑,哪一個不是從吃苦 中磨練出來的? 激問 7.讀書之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提問 8.那個女的是誰? 懸問 9.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激問 10.你知道我是怎麼破關的嗎?只要拿到秘笈就 可以了。 提問 11.他剛剛問你什麼? 懸問 12.明天是滿月嗎? 懸問
學習單四 你說、他說、我說 --語錄大集錦 古代學生紀錄老師所說的話語,直接按照口述的語氣記錄下來,唐代以後,有不少僧侶也按照這種方式記錄其師父所說的話,並稱它為「語錄」,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文體。 不管是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還是差不多先生說的:「……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認真呢?」這都屬於語錄體的一種。其實,古今中外有許多有智慧、有內涵,發人深省的語錄,例如:
1.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 ------孟子 2.青年應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 ------民國•孫中山先生 3.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 樂趣------民國•梁啟超 4.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法•拿破崙 5. 接受責任的能力是衡量人的標準。 ------英•史密斯
學習單五 圖說論語 ◎請把下列各圖依據原文做正確的編排。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生下來就知道,是上等資質的人的 答: 經過學習然後知道的,是次一等資質的人 發憤苦學,也會逐漸通曉,是又次一等資質的人 丁 甲 乙 丙 的人 至於下苦功才能學得,卻懶惰不學的人,這是最下等的人。 丙 甲 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