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805 Views
为党的事业奋斗 使命崇高 神圣光荣. 2011 年 6 月 2 日.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保证和推动实施 “ 创新 2020 ” 的强大动力. 为党的事业奋斗 使命崇高 神圣光荣. 为党的事业奋斗使命崇高 神圣光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E N D
为党的事业奋斗 使命崇高 神圣光荣 2011年6月2日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保证和推动实施“创新2020” 的强大动力 为党的事业奋斗 使命崇高 神圣光荣 为党的事业奋斗使命崇高 神圣光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执政六十余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 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中国近代史,学习我们党的发展史,就能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就能深切地认识到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辉煌之一: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不少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亡国灭种的命运,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积极寻找中国摆脱列强压迫、走向振兴的道路。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都只在历史上留下了悲壮的篇章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彻底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史印证的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辉煌之二:党领导人民群众富起来 新中国成立、我们党执政以后,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党带领全国人民转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对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同志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还是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建设发展成就;特别是通过33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举世瞩目的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小康富裕之路
辉煌之三:党领导中华民族强起来 江泽民同志把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起并列为20世纪中国三件最伟大的创举。其中两件大事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将永载史册: 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正在走向富强文明之路;我们党提出了“三步走”发展目标,特别是提出要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发展目标的不断实现,将进一步深刻改变中国的面貌,将进一步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00多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1949年建国到21世纪中叶的10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复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00多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1949年建国到21世纪中叶的10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复兴 我们党90年的奋斗史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历程也同样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中国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历程也同样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辉煌创造。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曾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及印刷术,为世人所仰慕;15世纪之前,从汉代到明代初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一直领先,世界上重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中华民族就占了半壁江山;在“康乾盛世”的100多年间,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近三分之一,到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上已经具有超级大国的实力
在西方通过文艺复兴而进行思想解放运动,继而进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时候,中国固守着老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旧中国在封建主义的迟暮中步履蹒跚,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终于抵挡不住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列强欺凌,政治黑暗,生产力低下,民不聊生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写照。在这种黑暗的日子里,科学家报国无门,无数知识分子、仁人志士苦苦探索科技救国的道路,但是都因为没有正确的政治领导而归于失败
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寻找科学与民主,为此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以1903年由上海科学仪器馆创办的《科学世界》介绍自然科学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发表科学论文、科普文章为起点,掀开了20世纪中国科技史的序幕,1904年,朱志尧制造出我国第一台煤油内燃机;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9年冯如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架飞机。这50年中,中国有了自己的科研机构。然而由于列强横行,官府无能,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科学发明创造所取得的成果也没有形成体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重视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分子。在中国解放事业和党的统一战线和知识分子政策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的爱国知识分子投身到以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革命队伍中来,用掌握的科学知识为党的革命事业服务;为培养科技工作者,我党在延安建立起第一个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为将来建设新中国的需要,我党选拔了大批革命青年赴苏联留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党执政伊始就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据此在政务院之下设“科学院”,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 •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开始办公,后来以此日为中国科学院成立日。组建以南京的原中央研究院、北京的北平研究院和延安的自然科学研究院为基础,初期组建有15家研究机构、千余名职工
1954年1月28日,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决定建立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实行学部委员制度。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1955年6月初,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设置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 233名优秀科学家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位委员,其中物理学数学化学部48人,生物学地学部84人,技术科学部40人,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将人才作为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关键。建国后,党一方面团结大陆原有科技人才,大力吸引海外科学家和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一方面派遣留学生去苏联学习 • 1949年1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大批立志科学救国的海外学者纷纷归来,参加新中国建设 • 至1952年底,已有2000多学者和留学生回国,其中包括赵忠尧、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吴文俊等一大批第一流科学家 • “一五”期间,又有包括钱学森在内的1000名海外学子归国。这3000多人就占了解放前的留学生、海外学者的一半以上 • 1951年8月,首批新中国的留学生875人被派往苏联深造,到1960年,共派出14000余人。 党广泛吸纳培养这一批批人才,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科学技术的振兴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发展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发展科学技术 • 1950年8月,党中央提出了建国后科技工作的路线和方针:“提倡科学为人民服务,科学理论和研究同国家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 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的专门工作会议,周恩来同志在会上的重要报告中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著名口号;并在年内组织制定了600多万字的《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史称《12年科学规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客观分析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全面 评价了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和力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其中包括52项重要科技任务,与国防密切相关的五大尖端技术)。这个规划推动我国许多新学科、新技术从无到有、及时完善地建立发展起来。期间,虽有反右扩大化、大跃进等波折,但还是提前5年完成了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发展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发展科学技术 • 1959年,我国科技工作的路线和方针调整为:“科学研究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由党来领导,必须走群众路线、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科学研究活动要土洋并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相结合”。从《12年科学规划》开始,我国进入国家计划指导下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时期 • 1963年,我国制订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尽管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广大科技工作者还是坚持以发展规划为指导,克服艰难困苦,取得了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和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等重大科技成果 • 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8年国家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制订了《1978--1985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技术发展迎来了春天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发展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发展科学技术 2006年制定颁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53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鞍钢无缝钢管厂压制成功。无缝钢管是航天、地质、石油、机械等工业行业必须的基础材料,能够生产无缝钢管,标志着我国向工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 1954年7月,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首次试飞也取得圆满成功。第一架飞机的成功,是我国在航天领域跨出的重要一步 • 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公路全长1,160千米,全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 •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58年9月28日,生产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长春一汽”是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建立于1953年7月15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57年4月,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四川省合川县(现为重庆市合川区)发现“合川马门溪龙”。这具巨大的恐龙化石长22米、高约3.5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认为它是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恐龙的遗骸,是迄今为止我国和亚州发现的最完整的晰脚类恐龙化石 • 1958年3月17日,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研制成功。这台14英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由天津无线电厂生产,被命名为“北京牌”电视机。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诞生于天津无线电厂 • 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国防部五院,参加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所)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内存储量为1024字节。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型交付使用,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58年6月13日,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开始正式运转,热功率为1万千瓦,主要用途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制造同位素;同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建成。这两项成就标志着我国跨进原子能时代 • 1959年9月26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地质学家李四光、黄汲清等人的领导下,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大庆油田的发现,打破了中国是“贫油国”的论调 • 1960年3月,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把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61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的朱洗,成功利用人工单性繁殖的方法获得母蟾蜍。这是世界首例用单性生殖获得“无父”和“无外祖父”的蟾蜍 •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成功施行了一次世界医学界少见的手术——把一只从腕部被完全轧断的右手重新连接起来。这种“前臂完全性创伤性断肢再植手术”在国内是第一次施行成功 • 196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野外考察队在陕西蓝田县发掘出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在原子弹理论、结构设计,以及各种零部件、组件、引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高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65年,由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邢其毅、汪猷等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结晶牛胰岛素 • 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该证明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空爆成功,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1969年,中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这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一种广谱抗生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枚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970年12月25日,中国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能发挥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多种效益 •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76年,“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后,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65年增长47.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我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 1975年7月,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75年11月,搭载了“尖兵一号”卫星的长征火箭,从酒泉发射场起飞,并于3天后回收成功。此次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 1979年7月,在北大汉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计算机房里,王选等人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统,一次成版地输出一张由各种大小字体组成、版面布局复杂的报纸,这是首张用激光照排机输出的中文报纸。这项成果为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80年5月18日,我国“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导弹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 1981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王德宝教授等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完整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转移核 糖核酸(tRNA) •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巨型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 •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研究员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次发现了娜罗虫及其他化石,埋藏地下5.7亿年的“澄江动物化石群 ”出现在人类视野。澄江动物化石群形成时间限于100万~300万年,在短时间内完整记录了动物群突发性进化过程,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暴发”奥秘的金钥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 1986年,王运丰教授领导的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简称CANET)启动 • 1988年3月10日,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 • 198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 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3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核电技术,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七个能够独立设计制造核电站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进科技进步,获得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90年代以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青藏铁路 神州七号载人飞船 上海光源 嫦娥一号
建立中国科学院,是党和国家着眼新中国建设全局和未来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新中国拥有了一支国家科技战略队伍,开启了我国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光辉征程: 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 1955年6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召集千人大会,听取中国科学院报告我国科技发展状况,其后中央做出了制定国家十二年远景规划的决策。周恩来同志指示,要“集中最优秀的科学力量和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科学研究方面。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陈毅、聂荣臻同志亲自指示和支持中国科学院成立高技术研究所
1975年,邓小平同志指派胡耀邦等到中国科学院进行治理整顿,尽最大可能纠正“左”的错误,解决困扰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问题,为“科学的春天”的到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1977年,邓小平同志委托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组织了科教工作座谈会,做出了全面恢复科研秩序和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建院30周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中国科学院“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发现、使用人才”,表示要“继续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并亲自关怀黄昆、陈景润等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基,并在建成之日发表了“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论断
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科学院建院45周年题词,要求“努力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学院提交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研究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其后中央做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中国科学院先走一步、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重大决策。1999年,江泽民同志视察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时再次题词,要求中国科学院“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定位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站在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的战略高度,提高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的能力,要坚持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谋划科技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当中发挥骨干作用、引领作用”,并要求中国科学院“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科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致信中国科学院,向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院士和科技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贺信中指出:建立中国科学院,是党和国家着眼新中国建设全局和未来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新中国拥有了一支国家科技战略队伍,开启了我国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光辉征程。希望中国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确定一批科技创新战略目标、建设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基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努力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进一步发挥“火车头”作用,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3月3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听取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目前试点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在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创新和重要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带动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决定2011年至2020年要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重点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人民群众健康 水平、保障改善民生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
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科技成果,奠定了新中国的主要学科基础,自主发展了一系列战略高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系,带动和支持了我国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攻克,为国家安全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在我国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从发出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到建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通与无线传感试验网,成为网络科技和网络产业的开拓者 ——从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到煤制乙二醇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煤合成油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不断开辟我国化学工业的新方向和生长点 ——从陆相成油理论,到海相成油的探索,为我国摘掉贫油帽子、大规模开发油气田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从自主研制的氯霉素、青霉素,到原创的青蒿素合成、丹参多酚酸盐、盐酸安妥沙星,在我国药物自主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从开创中国海洋养殖业,到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到生物育种,引领了我国高新农业科技的发展——从开创中国海洋养殖业,到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到生物育种,引领了我国高新农业科技的发展 ——从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人类基因测序,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成果 ——从开创数学机械化证明、有限元方法,到多元复变函数论、辛几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登上世界数学的高峰,奠定了数学研究国家科学中心的地位 ——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到建成上海大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打造了多学科创新的重要平台
中国科学院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 建院以来,先后由郭沫若(1949~1978)、方毅(1979~1981)、卢嘉锡(1981~1987)、周光召(1987~1997)、路甬祥(1997~2011)和白春礼(2011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他们为中国科学院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全国先后有900余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中国科学院汇聚和造就出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赵九章、钱骥、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华罗庚、苏步青、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庄长恭、曾昭伦、张钰哲、竺可桢、贝时璋、童第周、冯德培、钱伟长、李薰、周仁等,还有冯康、王应睐、陈景润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
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国科学院培养造就了近千名新一代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尖子人才,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包括600位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或主要带头人,近700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00人在重要国际科学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中科院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向国防部门、工业部门、行业、地方、大学等输送了大批科技人才,有力支持了我国科研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广大院士,团结带领全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开展科技咨询和评议,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宏观决策,充分发挥了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的作用,组织和动员全国科学家制定国家十二年远景规划,提出实施“863”计划、建立科学基金制度、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建立中国工程院、发展我国先进核能、建设可持续能源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建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广大院士,团结带领全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开展科技咨询和评议,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宏观决策,充分发挥了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的作用,组织和动员全国科学家制定国家十二年远景规划,提出实施“863”计划、建立科学基金制度、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建立中国工程院、发展我国先进核能、建设可持续能源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建议 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国科学院构建了学部与实体有机结合的战略研究体系,持续深入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前瞻思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战略研究报告及18个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系统科学建议和系统解决方案,从而引领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
如今的中国科学院,从建院初期的15家研究机构、千余名职工发展为拥有12个分院、100家直属研究机构、10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近千个野外观测台站网络,全院科研人员达5万余人,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学科布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建设了立足本院、服务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创办了以联想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迅速发展 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建设现代国家研究院所的新路子,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中心的新阶段,促进了全社会创新意识的大幅提升,在国际科技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听取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决定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着眼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历史机遇,着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寄予的厚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科学院的充分信赖、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听取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决定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着眼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历史机遇,着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寄予的厚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科学院的充分信赖、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 路甬祥同志在全院“传达学习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精神、实施创新2020动员视频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转化为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勇敢坚定地承担起党、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团体、一个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服务国家和人民,才能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进取,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的任何规划、任何工作,只有不断认知规律,遵循规律,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才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任何工作、任何成果、任何业绩也只有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才能体现其真正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
组织实施“创新2020”:一是牢牢把握“创新2020”发展目标,坚持“两个面向”的有机统一,将“创新2020”规划转化为可操作、可实现、可检查的各阶段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致力“三个着力突破”,即,着力突破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前沿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战略高技术问题。三是重点抓好“五个加强”,即,加强科学原创和前沿交叉布局,加强以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创新突破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和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加强战略研究和科学思想库建设,加强素质一流、结构合理、协力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深化改革,加快实现“九个转变”。 中国科技发展,中国科学院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认真启动实施“创新2020” ,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新的成就、新的辉煌,坚定地承担起党、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正处在启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党中央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中央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中国科学院党组在部署推进实施“创新2020”工作中指出: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和改善我院党的建设,围绕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着力加强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保证和推动“创新2020”实施的政治核心和组织保证 当前上海生科院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实施“创新2020”,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紧紧围绕实施“创新2020”争先创优
上海生科院组成结构 8个研究机构 • 生化与细胞所 • 神经所 • 上海药物所(法人) • 植生生态所 • 健康所(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共建) • 营养所 • 上海巴斯德所(法人,与法国巴斯德所、上海市共建) • CAS-MPG计算生物学所(与德国马普共建) • 支撑单元 • 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 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中科伍佰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实验动物中心(斯莱克公司) • 湖州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创业中心、 营养与健康产业创业中心 •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重庆路园区 岳阳路园区 枫林路园区 九亭园区 漕宝路园区 张江园区
重点实验室 • 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植物分子遗传、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筹) • 7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系统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营养与代谢、合成生物学、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分子病毒与免疫 • 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分子男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