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869 Views
百年中文图书 彰显典藏风采. 张 军 0571 - 87953396 Jzhang@lib.zju.edu.cn. 以现代书目为切入点,分析近百年来中文图书出版的总体状况,以把握文献资源的整体观。通过高校馆藏的比较,以了解高校中文图书馆藏的现状。结合高校图工委文献资源小组近三年来有关书目整理及图书评价课题,介绍现代图书选择的方法及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和整理各种书目进行藏书补缺。. 近百年来中文图书出版概况. * 1911-2006 年出版图书(初版)约 220 万种。
E N D
百年中文图书彰显典藏风采 张 军 0571-87953396 Jzhang@lib.zju.edu.cn
以现代书目为切入点,分析近百年来中文图书出版的总体状况,以把握文献资源的整体观。通过高校馆藏的比较,以了解高校中文图书馆藏的现状。结合高校图工委文献资源小组近三年来有关书目整理及图书评价课题,介绍现代图书选择的方法及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和整理各种书目进行藏书补缺。以现代书目为切入点,分析近百年来中文图书出版的总体状况,以把握文献资源的整体观。通过高校馆藏的比较,以了解高校中文图书馆藏的现状。结合高校图工委文献资源小组近三年来有关书目整理及图书评价课题,介绍现代图书选择的方法及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和整理各种书目进行藏书补缺。
近百年来中文图书出版概况 * 1911-2006年出版图书(初版)约220万种。 A:2005年初版图书(12.8万种),相当于1911-1949年三十八年出版图书的总和(12.4万种)。 B:2006年出版(含重版)图书(23.4万种),相当于1950-1966年十七年初版图书总和(23.6万种)。 C:2000-2006年初版76.8万种,是1915-1999年初版图书132万种)一半多。 D:1950年以前出版中心在上海,1950年以后出版中心移至北京。 E:文学(I)与技术(T)两类图书出版数量最多,可谓“双峰并峙”。
1911-1949中文图书出版概况 • 以《民国时期总书目》及高校馆藏民国图书联合目录为来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呈现此一时期中文图书出版整体状况。
年代分布:1911-1949 三十年代出版业突飞猛进,1936年达到最高峰。抗战时期出版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战后稍即恢复。
学科分布:1911-1949 文学类的书籍占五分之一,它与经济、政治、教育、历史类图书,构成了此时期现代图书出版的主要内容,共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区域分布:1911-1949 上海为全国出版中心。抗战开始后,上海许多出版机构疏散或内迁到武汉、长沙、桂林、香港、重庆等地,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抗战大后方的出版中心。
重要出版社:1911-1949 上海有六大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现代出版业的主要代表。 还有北新书局、生活书店、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百余家中型的出版社。 上千家规模小、经营时间短的出版社和书店。
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民族,象中华民族那样能够绵延五千年;在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哪个民族,象中华民族那样,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如此多的艰难曲折。
高山仰止的学术丰碑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学术、知识与方法交替演进的进程 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有一代之学术。民国时期随着地理上封闭格局的打破,社会制度的转型,思想束缚的解放,学术上迎来了一个中西汇流、百家争胜、异彩纷呈的局面。
古今中西融合创新与新学术范式的确立是民国学术最主要的特色与成就古今中西融合创新与新学术范式的确立是民国学术最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1、新话语模式的确立 2、新思维模式的确立 3、新学术精神的确立
涌现了一大批学术群体和大量学术著作 不独大家,几乎每一个有成就的学者在学术方法上都倾注了热情和自觉
令人扼腕的文献断层 据统计,国家图书馆67万册民国文献目前中度以上破损比例已达90%以上,有相当数量已濒于毁灭。 类似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均存在。 文献界人士担心,如果不及时抢救,中国的文献历史将出现一个无法弥补的断层。
依照国内外通用的标准,影响纸张寿命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造纸时采用的原材料;二是纸张本身的酸碱度。依照国内外通用的标准,影响纸张寿命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造纸时采用的原材料;二是纸张本身的酸碱度。 民国时期正是手工造纸向近代机械造纸和印刷阶段过渡的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用纸多为机械磨木浆纸和酸性化学浆纸,纸张酸性强,质量差,造成保存期很短。此外,当时图书多为洋装书,装帧工艺落后,使用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破损
一个人一辈子能看到多少次生老病死? 但如果你去查阅民国文献,常常能看到一本书刹那间老去、死去。
1950-2005年中文图书出版概况 • 主要以高校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文图书目录为统计来源进行数据分析,以呈现此一时期中文图书出版整体状况。
年代分布:1950-2005 五十年代出版业得到较大的发展,“文革”时期出版业受到冲击,八十年代后出版业迅速发展。
学科分布:1950-2005 I(文学)T(技术)是五十年(甚至近百年)来出版最多的文献,可谓“双峰并峙”。 F(经济)、G(教育)、K(历史)、D(法律)、H(语言)、R(医学)类图书占有较大的比例。
区域分布:1950-2005 区域不均衡:京版占一半以上,沪版占十分之一,广州、成都、沈阳、南京等地占百分之二。
区域分布:2005 区域分布不均衡性:70%左右的出版社与出版物集中在北京;7%左右的出版社与出版物在上海;23%左右的出版社与出版物分散在其它近50个城市。
出版社:1950-2005 科技类图书集中于少数出版社;社科类图书十分分散。
香港地区中文图书出版:1950-2005 1997年回归为分界,中文图书出版有明显的增加,年出版品种数超过3000种.
香港地区主要出版社 数据来源: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
台湾地区主要出版社 文史哲出版社 台湾中华书局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文津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 新文丰出版公司 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成文出版社 艺文印书馆 正中书局 文海出版社 台湾学生书局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书局 广文书局 三民书局
高校中文馆藏分析 A:调查三家重点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入藏情况。 B:统计馆藏1976-2000年初版图书入藏品种数。 C:三家馆藏中文图书学科结构比较。 入藏率分别为21.95%,26.44%,14.84%。 平均入藏率21% 。
年入藏品种:1976-2000 出版图书品种越来越多,采访选择难度越来越大:还有多少适藏的书未曾入藏?
学科结构:1976-2005 社会科学类各学科品种结构大致相同,表现出明显的趋同现象。 自然科学类各学科品种结构存在两种情况,即基础学科结构相同,而应用科学差异明显 。 馆藏结构的趋同现象,一方面表明同类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有共同的规律可循,但另一方面说明馆藏建设的特色化不够明朗。需要在藏书结构上进行适当的调整,突出藏书的特色。
学术图书缺藏调查方法举例 1 选择历史学科著名学者若干人( 如依1994年以前国务院审批的五批博士生导师名录)。 2.按学者姓名逐一查询中国家图书馆、高校联合目录,和其它书目工具书,整理出一份该学者已出版的著作目录。 3.按学者姓名逐一查询本馆馆藏书目,整理一份本馆馆藏书目。 4.根据整理的书目数据分析入藏率与缺藏率。
结论:所统计到历史学科144位学者的著述总数2014种,复旦馆藏1242种,入藏率为62%,浙江大学入藏率47%,南开大学入藏率为45%。结论:所统计到历史学科144位学者的著述总数2014种,复旦馆藏1242种,入藏率为62%,浙江大学入藏率47%,南开大学入藏率为45%。
中文图书的选择策略 • 以民国图书选择(“民国籍粹”课题)、1950-2005年中文核心书目评价两个具体案例,介绍在全局视野下中文图书的选择策略。
作者、版本、书评相结合的方法 图书选择策略: 初步建立民国图书综合评价数据库,整合各种民国图书目录数据及相关信息。从著者、版本、书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多维方式显现,以体现出图书的史料、学术和版本价值。 ***通过选择系统初选的书目,经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审定后最终确定入选书目。
体现整理观念:汲取了我国近几十年来民国图书目录的整理成果,尤其是《民国时期总书目》(著录12万种)和《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联合目录》(著录11万余种),并整合1950年以后出版的180余万种中文图书出版目录信息。体现整理观念:汲取了我国近几十年来民国图书目录的整理成果,尤其是《民国时期总书目》(著录12万种)和《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联合目录》(著录11万余种),并整合1950年以后出版的180余万种中文图书出版目录信息。
范围及原则: • A、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民国图书为主要选择来源。 • B、以平装书为主,1950年后以各种形式影印或重排的民国图书一般不选。自然科学类和工业技术类图书一般不选。 • C、民国时期学者的著作,各界重要人物的著作,出版史上有影响的图书,出版品种稀少的图书,如有一定的价值均予选择。
著者系统 利用了《民国人物大辞典》、《近代华人生卒简历表》、《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工具书,收集著者的基本信息。(2万余著者信息)
版本系统 参考有关民国图书的目录学成果,如三十年代杨家骆的《民国以来新出图书提要》,平心的《全国总书目》,以及九十年代贾植芳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等等,构成一个汇通1911-2005年间各种版本信息的民国图书版本系统。
书评系统 利用有关民国时期出版史料的成果,如张静庐主编的多卷本《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宋原放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出版史料》,以及其它书话、序跋资料,系统收集有关民国图书的书评信息3000余条。
意 义 这是以著者为核心的现代图书选择方法,它体现了传统“知人论世”的精神。在著者、版本、书评信息处理中,注意汇通不同时期的书目信息,以体现文献选择的整体观念。
文献计量方法 文献选择策略:以1950年-2005年大陆出版中文图书书目(170万种)为基本数据,通过被引量、被摘量、借阅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初评书目经各学科专家评审后,最后确定核心书目。
被引量、被摘量 被引量统计:1900-2004跨度达一百零四年的1177种期刊,被引频次达183万次以上,涉及书目达32万种左右。 被摘量统计:统计1980-2004年24年的《中国出版年鉴》数据,涉及书目约5.3万种。 获奖著作统计:统计来源:中国出版年鉴(1980-2004),涉及书目达7千余种。
借阅量 借阅量统计:26个图书馆参加统计,提交借阅量7500万次以上,提交记录数339万种(册),涉及的书目数达106万种左右。
其它 核心作者:9千人。
意 义 这是以读者为中心(本位)的现代图书选择方法。它从整体上体现出当代读者(主要是高校读者)对于中文图书的使用(借阅量、被引量)情况,是立足于当下的图书选择策略,对于今天的藏书建设,尤其是对中文馆藏结构优化以及藏书补缺工作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