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31 Views
植物介绍 —— 抱茎苦荬菜. 陈卓 3120100786. 科学分类.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抱茎苦荬菜是中生性阔叶杂类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现于荒野、路边、田间地头,常见于麦田。果期 5–6 月。. 物种分布. 生于平原、山坡、河边,我国各地普遍分布。 抱茎苦荬菜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省区;朝鲜、苏联 ( 远东地区 ) 也有。. 实用价值. 饲用 抱茎苦荬菜嫩茎叶可做鸡鸭饲料;全株可为猪饲料。 药用 入药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
E N D
植物介绍 ——抱茎苦荬菜 陈卓 3120100786
生长习性 抱茎苦荬菜是中生性阔叶杂类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现于荒野、路边、田间地头,常见于麦田。果期5–6月。 物种分布 生于平原、山坡、河边,我国各地普遍分布。 抱茎苦荬菜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省区;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实用价值 饲用 抱茎苦荬菜嫩茎叶可做鸡鸭饲料;全株可为猪饲料。 药用 入药部分:全草入药。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 药理作用: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对动物肠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性味功能:中药味苦、辛,性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蒙药味苦、 甘,性热。杀虫,开音。 主 治:中药治头痛,牙痛,吐血,衄血,痢疾,泄泻,肠痈,胸 腹痛,痈疮肿毒,外伤肿痛。蒙药治虫积,音哑。 用量用法:中药10—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 洗患外。蒙药多入丸散剂。
--白花车轴草和半夏 植物介绍 王赟玥
白花车轴草是爱尔兰的标志 白花车轴草又称三叶草 《三叶草》 不曾想飞上蓝天 摇曳明媚的春光 身体的全部已融入了广袤的自然一片向着天空 一片留给大地 一片守护心灵 在爱尔兰,每年的3月17日的圣巴特里克节上,每个人都要戴上一个三叶草花球。据说,圣巴特里克曾以一片三叶草向崇尚自由的爱尔兰人讲解三位一体。 If you find a four-leaf clover It will bring happiness I only want your happiness knowing I can never be yours to share it…
白花车轴草 基本简介 种植技术 生长习性 繁殖管理 作用特点 相关作用
边开花,边结籽,种子细小,成熟期不一 复叶,具三小叶,小叶倒卵状或倒心形 托叶椭圆形,抱茎。 分枝多,匍地生长,节间着地即生根 夏秋开花,头形总状花序,球形,总花梗长 基 本 介 绍
美丽的传说 土壤覆盖,降低夏季土壤温度。 抗旱保墒,稳定果园空气湿度 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培肥地力 防止冲涮,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 相 关 作 用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又叫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又叫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厘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
半夏 基本简介 毒性 形态特征 中医药 价值介绍 现代研究
花单性,花序轴下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mm,其间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弯曲。花单性,花序轴下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mm,其间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弯曲。 体态特性 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 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mm。 叶柄长5~25cm, 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cm, 高15~35cm,块茎近球形, 直径0.5~3.0cm,
毒性 服食生半夏0.1-1.8公克可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黏膜引起强烈刺激。当服用少量时,会出现口舌有麻木感;若服用多量则会灼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痉挛,甚至呼吸困难,因麻痹而死亡 。 中医药用途 燥湿化痰,用于寒痰咳嗽; 降逆止呕,用于各种呕吐,如姜制半夏(姜半夏); 消痞、散结气; 外用消肿止痛。 半夏 LOGO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毒)理学 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唑 含以天冬氨酸为主成分的氨基酸和以钙、铁、铝、镁、锰、铊、磷等为主的无机元素。 另含多糖,直链淀粉,半夏蛋白(系1种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1、镇咳作用 2、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3、镇吐和催吐作用 4、抗生育作用 5、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6、炮制品的药理作用: 7、降压作用: 8、凝血作用: 高剂量(相当临床剂量100倍)对DNA可能有一定损伤作用。胎盘对姜半夏可能有屏障作用。
植物介绍:蛇莓&北美车前 叶晨琳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植物 • 直根系,具细长匍匐茎,节节生根。 • 三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菱状卵形,长1.5~4cm,宽1~3cm,边缘具钝齿,两面散生长柔毛。托叶卵圆状披针形。 • 花单生于叶腋,花瓣黄色,长圆形,先端微凹或圆钝,几与萼片等长。雄蕊比花瓣短。花托膨大成半球形或长椭圆形,较柔软。 • 瘦果小,长圆状卵形,暗红色。
分布地区 • 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缘、疏林下,路边草地荒坡及田园边,公路旁边 • 喜荫凉、耐寒,不耐旱、不耐水渍。宜于疏松、湿润的砂壤土生长 中国分布范围 • 辽宁、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药用价值 • 1、抗癌作用:抑制细胞分裂和DNA合成 • 2、增强免疫功能 • 3、抗菌作用 • 4、对心血管系统: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并与剂量相关。对心脏收缩(狗)和心率(豚鼠)有抑制作用,并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
北美车前——图片展示 拍摄地点:校友林食堂入口
形态特征 •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 直根系,全株被白色柔毛 • 叶基生,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3~18cm,宽0.5~4cm,边缘具浅波状齿,叶脉弧形 • 花序1至多数;花序梗直立或弓曲上升,长4-20厘米,较纤细,有纵条纹,密被开展的白色柔毛,中空;穗状花序细圆柱状,花冠淡黄色,无毛,冠筒等长或略长于萼片 • 蒴果卵球形,长2-3毫米,于基部上方周裂。种子2,卵形或长卵形,长1.4-1.8毫米,腹面凹陷呈船形,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
分布地区 • 广布世界温暖地区 • 生于铁路沿线地区的路边、田埂、宅旁、疏林、果园、菜地和夏熟作物田 中国分布范围 • 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湖南、四川、河北
危害与防治 • 危害:为果园、旱田及草坪杂草,当种群密度大,花粉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导致花粉过敏症。杂草种子多,繁殖能力极强,蔓延迅速,常入侵和危害草坪。 • 防治:(1)物理防治。在种子成熟前人工铲除。 (2)化学防治。对非农田中的北美车前,每667米2可使用10%草甘膦水剂150毫升加20%的二甲四氯钠盐水剂10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 (3)农业防治。水旱轮作或者间作、套种。
薜荔 与 野老鹳草 生命科学_presentation 吴行舟
薜荔 • 桑科榕属 • 攀缘藤本植物 • 雌雄异株 别名1:木莲、石壁莲 因薜荔的果实像莲藕,且攀附在树木及岩石上,因而得名 别名2:风不动 当风吹过薜荔时,它的叶子好像不会随风飘动。 别名3:木瓜藤。木馒头。壁石虎。鬼馒头。文头郎。
拍摄 图片
形态特征 叶 叶卵状心形,长约2.5厘米 背面被黄褐色柔毛 花期4~5月,与无花果相似,花极小 花 果实 授粉后发育成倒卵形的复花果,长约5cm
用途 可食用的部分为其果实(隐花果) 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食用 薜荔的食用价值如下: 果胶——32.70% 碳水化合物——20.33% 膳食纤维——5.05% 蛋白质——3.80% 脂肪——2.67% 薜荔果炖猪蹄、薜荔果糖饮 根、茎、叶、果药用,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解毒、补肾、通乳的功效。 药用
野老 鹳草 • 牻牛儿苗科 • 老鹳草属 • 雌雄同株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及云南西部、西藏等地。 入侵时间 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华东地区。 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 By 冀翼峰
拍摄 图片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细,长达7厘米。 总体 叶 叶圆肾形,宽4–7厘米,长2–3厘米 花瓣淡红色,与萼片等长或略长。 花 果实 蒴果长约2厘米,顶端有长喙,成熟时裂开
用途 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 药用功能 内服:煎汤,9-15克; 或浸酒;或熬膏。 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 制成软膏涂敷。 全草入药。 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