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变革管理 创新服务 应对挑战

变革管理 创新服务 应对挑战. 清华大学图书馆 薛 芳 渝 2009 , 5 , 14. 一、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 、随着大学学习与研究的模式改变,信息需求在 不断增加.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的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因材施教和探索式教学; 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 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 数字科学系统及全面数字化 e-science ; 学术信息与学术评价.

merri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变革管理 创新服务 应对挑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变革管理 创新服务 应对挑战 清华大学图书馆 薛 芳 渝 2009,5,14

  2. 一、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随着大学学习与研究的模式改变,信息需求在 不断增加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的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因材施教和探索式教学; 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 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 数字科学系统及全面数字化 e-science; 学术信息与学术评价

  3. 2、随着网上信息资源数量的大量增加,图书馆已经2、随着网上信息资源数量的大量增加,图书馆已经 不再是人们获取学术信息的唯一来源。 到馆人数逐年减少(尤其是教师); 图书借阅量下降; 期刊阅览室“门可罗雀”; 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的“心脏”??? 3、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读者的吸引和对 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挑战。 4、资源结构的变化和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与传统的 组织机构、工作流程、馆员素质的矛盾。 5、经费不足仍然是令许多国内图书馆馆长最烦心的 问题。

  4. 二、改革与创新 1、重新审视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功能与定位 图书馆的使命应从传统的为本地区服务的书籍的采购、 编目保存和提供借阅,发展到如今的参与学术活动的全部过程, 包括知识的创造、出版和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Sarah E. Thomas 信息消费者把图书馆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场所、阅读的场所,免费获取信息的场所,提高素养的场所,支持研究的场所,提供免费的计算机(互联网)存取的场所。 OCLC报告

  5.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学术、社会和文化生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学术、社会和文化生 活中心。图书馆提供先进的技术,营造一种温暖、充 满吸引力的环境,允许用户在这里进行深入地研究、 学习或协作式工作。 Drexel大学2004-2006图书馆战略计划 。 •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in both physical space and cyber space • Library as place, e.g. learning and intellectual commons as well as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center • Peter Zhou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6. 2、资源建设方针的重大调整 (1)数字化资源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ARL电子资源经费增长与总资源增长情况比较 2007年ARL 电子资源 经费平均 比例:47% 50个学校 >50%

  7. 近三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外文期刊数量变化情况 在2005年图书馆作的读者调查中,98.8%的被 调查读者认为电子资源重要或十分重要,90%以上 读者用过电子资源,在读者主要使用的图书馆源中, 对图书,印本占72.7%, 电子占23.9%, 对期刊,纸 本占25.3%,电子占77.5%。

  8. (2)免费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免费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9. (3)现有馆藏的数字化与机构库、科学数据库建设(3)现有馆藏的数字化与机构库、科学数据库建设 清华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

  10. 清华大学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内容包括近 三年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和部分院、系本科生优秀课 程作品)

  11. “中国科技史数字图书馆”计划

  12. (4)不同学科对馆藏建设的不同需求; “在不久的将来,大学图书馆将是一个巨大 的网络空间 (cyberspace)与若干个特(specialized collections) 藏所组成的信息机构,并具有以下特点: 共有的知识空间与独特的馆藏资源结合无限分布的信息与由实地所限的特藏结合 科学、医学和职业学科图书馆变成无纸的学习和信息空间(learning & cyber information commons)而文科和国际区域研究等学科仍保持传统图书馆的特点“ Peter Zhou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13. (5)充分开展馆际间合作及资源的共建共享 1991-2007 ARL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14. 3、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与服务 各种资源的无缝连接; OPAC功能的扩展; 一站式的检索; Information gateway iInformation Titration 学科资源精品屋 资源与服务的无缝连接; 资源的推送; 网上学术交流平台; 个人学习(研究)知识库;

  15. 管理并提供对网络信息服务的可靠获取将成为 图书馆的一种关键能力,用户在最可靠的环境下, 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最有效的途径,获取最相关的 信息。 有效地管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大量信息并保证 用户能够易于发现这些信息将成为大规模联机信息 环境的重中之重。

  16. 将馆藏和服务集成到用户环境中,使他们在学习将馆藏和服务集成到用户环境中,使他们在学习 系统,门户,研究者的工作站和个人工具中可以无缝 使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对电子的、印刷的、音 频的、视频的信息进行存取。 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应该出现在读者最常 去的地方,例如:院系的主页、学生课程管理的主 页、读者的个人主页等。让读者不到图书馆网页,也 能查寻馆藏检索资源。 图书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图书馆就在你身边。

  17. 4、图书馆馆舍的重新规划 • 大学图书馆定位为学术活动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学习中心的多功能机构,需要全面更新馆舍,但又要反映新时代新科技的要求。 • 舒适、实用、美观、高科技和有情调,沙龙型的现代图书馆舍为美国重要高校图书馆的潮流 • 书库与学习空间相结合的开发型图书馆馆舍,合理掌握藏书与读者学习空间的比例

  18. 个人研读小间; 小组学习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 读者培训中心; 休闲区; 文化展示区; 咖啡间; 密集书库与远程书库

  19. SEQ2图书馆的目的旨在通过提供馆藏资源服务 和服务用户提供一个便于发布信息发现、利用、创 造和管理的环境。学生可以一整天都在这里讨论问 题、与老师交流,并且不必担心何时需要离开。这 一设施提供的空间和服务将促进学生和教师间的合 作,支持对其中的信息资源(数字和印本)的检索 和发现,提供指导和讨论的机会,也为用户提供一 个安静、舒适的个人和群体研究的空间,并未用户 提供食品和饮料。当然,这一空间还会配备联网的 计算机、无线网络接口、多媒体工具,使学生可以 在其中完成作业和项目,讨论问题,使用其中的资 源促进研究

  20. 5、信息素质教育 学生对信息需求的增加和信息素养的下降的矛盾; 新生的培训(信息启迪 Information heuristic); 文献课程与特定内容的讲座; 深入院系的培训; 信息素质教育与普通课程的结合; 面对面的培训与网络课堂的结合; 信息素质教育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 服务。

  21. 清华大学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培训作为新生入 学教育的必要环节。自2003年起,图书馆除对每位 新生在入学之初进行30分钟的图书馆参观和介绍 外,还编制了 《清华大学图 书馆新生指 南》册,发给 新生人手一册; 制作了“利用图 书馆初步”光盘, 组织新生观看 并在网上反复 播放。

  22. 图书馆每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 以文献检索为核心内容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10 门,每年有1000多名本科生选修这些课程。近 年来,任课馆员不断改进教学内容,革新教学 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质量不断 提高,受到学生欢迎和好评,2006年该系列课 程获校教学优秀一等奖。

  23. 图书馆每学期都要开展以“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每学期都要开展以“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 为主题的系列讲座,由经验丰富的馆员介绍图书馆主 要资源的内容及使用方法。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2008年共举办系列专题培训讲座90多次,近4000人次 参加,其中本科生约占1/4。

  24. 6、用户为中心(User-Centric) Not for book, Not for information, But about People 广泛的、经常性的读者调查;

  25. 建立图书馆与读者间的经常性的联系纽带 图书馆1999年在各院系聘请“图书情报教授”,作为图 书馆密切联系读者的桥梁,并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读者 服务提出各种咨询 意见。2006年,又 在学生会和研究生 会的协助下聘请了 第一批学生顾问, 使图书馆能及时 得到学生的各种 反馈意见。

  26. 建立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平台 每周二的馆长接待日

  27. 2006年和2008年,图书馆两次举办了图书馆宣传推展月”2006年和2008年,图书馆两次举办了图书馆宣传推展月” 活动。图书馆宣传推展月期间,推出了推展月专刊、电视专题 片、特邀讲座、主题电影视频展播、书展和网上调查等活动, 以及网络培训课件、馆际借书优惠周、数据库试用等服务。通 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图书馆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广 了新资源和新服务,扩大了图书馆在广大读者中的认知度和影 响力。

  28. 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 自2007年起,组建学生勤工俭学 图书管理分队,承包书库管理,收到 意外效果。

  29. 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美国Cornell大学的举措)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美国Cornell大学的举措) • 20个分馆通借通还(Library to Library) • 代教授借书,并把书送到教授办公室(Library to Office Delivery) • 给纽约校区读者寄书(Book Delivery Service) • 经教授同意,学生可以替教授借书(Proxy Service) • 帮残疾人入库找书 • 教授可以永不还书,除非有人预约,直至调离或去世。 • 读者没有借书额度限制,想借多少借多少。

  30. • 读者可以预约订购中的图书,一旦到货,立刻通知读者,等读者看完归还后再编目。 • 出借笔记本电脑、DVD Player、光驱、耳机等 (Uris); 对研究生出借书桌,代办书桌上的借书手续(Olin); 为读者提供笔记本电脑储存充电保存柜( Mann, laptops Locker) • 提供图书馆信息的播客(podcasts at Mann)

  31. 远程书库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共建。 • 把一些没有版权的图书数字化,与Amazon网上书店合作,快递给读者。 • 顺应读者爱用Google的趋势,与OCLC和Google合作,把WorldCat中Cornell书目提取出来,让读者能在Google中查到,然后点击按钮,就连到CUL的OPAC,可以要求借书。 Google Scholar中,点击“Find it in Cornell”进入本馆资源。 • 把教参资料自动转换成语音资料,供读者用MP3听。

  32. 7、馆员队伍建设 对新形势下研究型图书馆馆员业务素质新的 要求 良好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能力 良好的合作与团队工作精神 良好的沟通与交际能力 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旺盛的求知欲与良好的自学能力 适应新环境与新工作的能力 创新与开拓能力

  33. 清华大学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基本方针 长期坚持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方针 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建立健全岗位考核聘任机制 加强素质教育,形成良好氛围

  34. (1)严把进人关,长期坚持引进高素质人才 的方针

  35. 学科背景: 图情信息 自然科学 人文社科 双学科 39.6% 38.1% 13.7% 8.6% 年龄结构: <29 30-39 40-49 >50 15% 45.1% 23.5% 16.3% 职称结构: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职员 工人 6.2% 23.0% 46.0% 18.6% 5.0% 6.2%

  36. (2)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 用人机制 (3)建立健全岗位考核聘任机制 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健全考核机制,实现在岗人员的激励与监督; (馆内津贴调整, 落实奖励措施, 对待聘人员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通过岗位聘任引导应聘人员增加竞聘意识及 促进人员适当流动。

  37. (4)加强素质教育,形成良好氛围 重视现有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新馆员培训 学术活动 人员对外交流 进修与继续教育 提倡四个意识:服务意识、一流意识、岗位意识和 创新意识; 利用项目建设,培养钻研业务、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的氛围。 新系统的引进和分馆建设 馆内科研立项 CALIS及其它项目建设

  38. 谢 谢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