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記事

女農討山誌.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記事. 作 者:阿 寶 出版社:張老師 索書號: 855/7130. 作者簡介. 阿寶 ( 李寶蓮 ) 1965 年生於宜蘭,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從自然中獲得最深的感動,因之,人與自然的衝突也成為畢生最大的關懷。生活內涵的取捨,一直縈繞著這個主軸。  曾經為學攝影而謀職於照相館,每天沖映照片、接觸化學藥劑而對此愛好心生動搖,漸漸無師自通拿起畫筆取代相機。  大學時代首次攀登高山,對原始山林的迷戀一發不可收拾,後任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

miach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記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女農討山誌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記事 作 者:阿 寶 出版社:張老師 索書號:855/7130

  2. 作者簡介 阿寶(李寶蓮) 1965年生於宜蘭,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從自然中獲得最深的感動,因之,人與自然的衝突也成為畢生最大的關懷。生活內涵的取捨,一直縈繞著這個主軸。  曾經為學攝影而謀職於照相館,每天沖映照片、接觸化學藥劑而對此愛好心生動搖,漸漸無師自通拿起畫筆取代相機。  大學時代首次攀登高山,對原始山林的迷戀一發不可收拾,後任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 1994年起自由旅行、寫生,曾以騎單車、徒步、趕驢等方式遊走西藏、尼泊爾、印度一年半,及單車環遊寫生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七個月。結束雲遊後蟄居花蓮竹村,不定期在梨山打工。 1999年,將對山林土地的關懷付諸實行,正式成為梨山女農,蓋了個小竹屋(一個隨時會有植物冒出來的「有機屋」),開始「討山」生涯。 阿寶個人網站:http://www.love-mountain.com

  3. 為了實現對山林土地的護惜,本書作者-阿寶放棄隨男友定居北歐的機會,選擇上梨山用自己的力量來復育森林。 她租下果園,搭起帳篷,過著整整一年沒有電的生活。白天辛勤農作、自力造屋,夜晚點油燈照明,閱讀農業專書,將剪枝、施肥、開搬運車..等果樹管理 ,一一從 頭學起。

  4. 阿寶自己蓋了個小竹屋,她說選擇竹子做為建材的理由是,台灣的竹林資源非常豐富,一棵竹子只需要四、五年即可長成可用的材料,樹木則可能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三年多來,數百棵紅檜、梢楠、台灣櫸…陸續在這塊園地的陡坡上種植起來,苗木阿寶自己蓋了個小竹屋,她說選擇竹子做為建材的理由是,台灣的竹林資源非常豐富,一棵竹子只需要四、五年即可長成可用的材料,樹木則可能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三年多來,數百棵紅檜、梢楠、台灣櫸…陸續在這塊園地的陡坡上種植起來,苗木 日日月月 茁壯。 較平緩的坡地,則以永續經營的理念管理,用水果的產銷來支持夢想,希望將來有能力將更多類似的陡坡果園納入管理。

  5. 圖書館 真情推薦 阿寶將五年來在梨山生活的點滴化為文字,築夢過程辛苦愉悅歷歷可見,對於自然環保亦有令人玩味的反思。從中可看到人與自然的呼應,可看到一名護土心切女子的真情,更可看到一個優秀心靈的成長過程與自我錘煉。

  6. [愛閱殿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