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57 Views
苜蓿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 王广君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14 年 7 月 18 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 苜蓿产业带. 苜蓿产业带. 种植面积增大,虫灾发生频率增加,大面积暴发的危险性增加. 苜蓿虫害发生情况. 苜蓿害虫种类有 100 多种 按危害特点分为 刺吸式害虫、食叶类害虫、种子害虫、地下害虫等 。 主要害虫有 蚜虫类、蓟马类、盲蝽类、蛾类、芫菁类、苜蓿象甲类、金龟甲类 等七类。. 苜蓿 害虫 分布.
E N D
苜蓿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 王广君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14年7月18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
苜蓿产业带 苜蓿产业带 • 种植面积增大,虫灾发生频率增加,大面积暴发的危险性增加
苜蓿虫害发生情况 苜蓿害虫种类有100多种 按危害特点分为刺吸式害虫、食叶类害虫、种子害虫、地下害虫等。 主要害虫有蚜虫类、蓟马类、盲蝽类、蛾类、芫菁类、苜蓿象甲类、金龟甲类等七类。
苜蓿害虫分布 注:危害程度:+ 轻度危害,产量损失5%以下;++ 中度危害,产量损失5%~20%;+++ 重度危害,产量损失20%以上;发生类型:常发性是指发生量大,发生频率高,不及时防治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偶发性是指通常发生量小,达不到防治标准,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数量较大需要防治;间歇突发性常指周期性发生的迁飞害虫,发生危害较重。
豆蚜 苜 蓿 斑 蚜 持续高温干旱-严重发生
整个生长季-持续危害 苜蓿蓟马
盲蝽类 牧草盲蝽 Lygus pratensis Linnaeus 苜蓿盲蝽 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tze 赤斑盲蝽 Polymerus cognatus
草 地 螟 重发区:东北
夜蛾类 苜蓿夜蛾 Heliothis viriplaca Hufnagel 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甘蓝夜蛾 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 局部发生:华北、西北 时间:8月份 突发性、暴发性
苜蓿叶象甲 越冬:成虫形式在苜蓿地残株落叶下或裂缝中。 越冬代成虫:4 月上旬,苜蓿开始萌发时开始出蛰活动,4月下旬为越冬代成虫出蛰危害盛期,5 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 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幼虫对第一茬苜蓿危害严重。 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6 月中下旬,第二代的幼虫于7 月中旬出现,7 月下旬幼虫化蛹。 第二代成虫:8 月上旬出现,第三代幼虫盛期在8 月中下旬,化蛹盛期为9 月中旬,9月下旬至10 月上旬为羽化后,短暂的取食活动后越冬。
芫菁类 绿芫菁 Lytta caraganae Pallsa 苹斑芫菁 Mylabris calida Pallsa
中华豆芫菁 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 中华豆芫菁幼虫及冬眠土穴
地下害虫 (农区、新种植苗) 16㎜ 黑绒金龟子 黑皱鳃金龟 7-8㎜ 金龟甲幼虫和蛹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农、牧区、苗期(缺苗、断垄) 年发生2-6代,老熟幼虫或蛹在土内越冬,通常5月上旬-6月盛发,造成缺苗断垅,幼虫夜间危害。 16-23㎜
金针虫类 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沟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 宽背金针虫 褐纹金针虫
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 1.4mm~2mm 苜蓿籽蜂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危害种籽,在寄主植物的田间残株、路旁田边植株的种荚、种籽内,或在散落种籽、入仓种籽内越冬。
苜蓿籽象甲Tychius medicaginis 2.3mm~2.8mm 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特嗜苜蓿,其次为三叶草、草木樨。成虫啃食叶肉,危害花蕾和花器,幼虫蛀食种籽。 在新疆1年发生1代,7月下旬以成虫在苜蓿种子田地下土室中滞育越夏、越冬。
苜蓿虫害防控现状 苜蓿虫害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 监测预警整体落后:测报手段落后,监测预警区域化、信息化技术薄弱,监测预警信息化网络体系尚需加强和完善。 • 生态调控技术薄弱:生态调控技术支撑力明显不够,目前防治措施单一,化学应急防治占主导地位。 • 化学农药应用不合理:害虫抗性加快,发生日趋复杂,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破坏性增强,农药残留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防治 及时刈割---提前或及时刈割不仅可有效压低害虫虫口数量(苜蓿籽蜂),避开和阻止虫害高峰期的出现,对苜蓿蚜虫、蓟马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而且有利于天敌瓢虫、捕食性蝽种群数量的增加,同时提前和及时刈割有利于提高苜蓿植株的再生能力和再生速度的提高。 适时灌水:根据苜蓿籽象甲以成虫在苜蓿种子田地下土室中滞育越夏、越冬特点,在8月上中旬,苜蓿种子收获后及时灌水,提高土壤湿度,可降低成虫在土壤中的存活率。(苜蓿籽象甲)
天敌自然控制 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或人为释放天敌(9目27科46种) 捕食性优势天敌:多异瓢虫、黑点食蚜盲蝽、多型虎甲、凹带食蚜蝇、中华草蛉、小姬猎蝽、短翅伪葬步甲、蜘蛛等。 寄生性优势天敌: 燕麦蚜茧蜂、粉蝶黄绒茧蜂、粉蝶白绒茧蜂、苜蓿啮小蜂、短窄象甲姬蜂、苜蓿叶象姬蜂.
褐 蛉 食蚜蝇 苜蓿叶象姬蜂 直角通缘步甲 短翅伪葬步甲 食虫虻 云纹虎甲
物理防治 • 粘虫板诱杀 蚜虫采用黄板诱杀,蓟马采用黄板、蓝板诱杀。放置时诱虫板下沿与植株生长点齐平,随植株生长调整悬挂高度;每公顷悬挂25cm×30cm规格的粘虫板350~450张,或20cm×30cm规格的500~600张。 • 陷阱法诱杀 针对地下害虫,采用一次性塑料杯作为诱集陷阱,引诱剂为醋、糖、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重量比为2∶1∶1∶25,每个诱杯内40ml~60ml,放置密度为450~600个/hm²。
物理防治 • 灯光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可防治鳞翅目、麦秆蝇、叶甲、金龟甲类害虫,采用棋盘式布局,各灯之间的距离为200m~240m,灯的底端(接虫口对地距离)离地120cm~150cm,时间为20:00~06:00。 • 温汤浸种 用50℃的热水烫种30s,效果较好,且有利于种子发芽。或把种子浸泡在15%~20%的食盐水中,将上浮的种子清除销毁,选好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后备用。(苜蓿籽蜂)
化学防治 防治苜蓿斑蚜: 天敌数量较少时: 选用0.5%藜芦碱1000倍和1%苦参碱1500倍 天敌数量较多时: 选用Bt1000倍和2.5%鱼藤酮800倍。 防治蓟马: 选用0.5%藜芦碱1000倍和1%苦参碱1500倍;天敌数量多时选用Bt1000倍。 夜蛾类: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应该对天敌群落加强保护,尽可能采用农业措施,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同时避免连续使用单一农药而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加,应交替使用生物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