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likes | 1.18k Views
颈肩痛和腰腿痛 病人的护理.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 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以 C 5~6 、 C 4~5 、 C 6~7 椎间盘病变最明显 。 40~60 岁属高发年龄, 60 岁后有自愈倾向。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最基本的原因 2. 损伤 3. 先天性颈椎畸形或椎管狭窄. 临床表现. 颈椎病主要分为 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 四型,以神经根型最常见。
E N D
颈肩痛和腰腿痛 病人的护理
颈椎病 • 颈椎病是指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以C5~6、C4~5、C6~7椎间盘病变最明显。40~60岁属高发年龄,60岁后有自愈倾向。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最基本的原因 • 2. 损伤 • 3. 先天性颈椎畸形或椎管狭窄
临床表现 • 颈椎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四型,以神经根型最常见。 • 注意病人年龄、职业等情况,如头颈部频繁活动或长期伏案工作,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等,颈部损伤史、伤后治疗及康复情况,睡姿与枕头使用情况等。 • (1)颈神经根型(50%~60%):①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典型,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仰头、咳嗽、喷嚏时症状加重;②压头试验阳性;③牵拉试验阳性;④ X线摄片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增生骨赘形成。
(2)脊髓型(10%~15%):①椎体束征;②多无明显疼痛、压痛和活动障碍;③头痛、头晕、眼花,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留等;④压头试验与牵拉试验阴性;⑤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多示梗阻;脑脊液蛋白增加。(2)脊髓型(10%~15%):①椎体束征;②多无明显疼痛、压痛和活动障碍;③头痛、头晕、眼花,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留等;④压头试验与牵拉试验阴性;⑤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多示梗阻;脑脊液蛋白增加。 • (3)椎动脉型( 8%~12%):①曾有猝倒发作,伴有颈椎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 X线摄片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颈动脉造影阳性发现。 • (4)交感神经型(6%~8%):①椎动脉交感神经丛激惹症状,如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② X线检查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有阳性发现。
(5)颈型:主诉头、颈、肩痛,存在相应的压痛点;X 线检查示颈椎生理前屈改变,椎间关节不稳,椎体出现“双边、双突、印凹、增生”等影象。 • (6)颈前压迫型:可出现食管不畅、咳嗽、声嘶等。 • (7)混合型:兼有上述 2~3型表现。 • 2. 诊断依据与辅助检查 • (1)中、老年具备上述临床症状与体征; • (2)X线检查、椎动脉造影或脑血流图检查 • (3)CT、MRI检查。
3. 治疗 • (1)非手术疗法 • ①防伤、防寒、按摩理疗、针灸、适当内服消炎痛等; • ②神经根型用颈牵引; • ③颈部休息与制动; • ④扩张血管药物及抗凝药物的应用; • ⑤颈交感神经封闭。 • (2)手术疗法
护理问题 • 1. 疼痛 与神经根压迫或受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 2. 焦虑 与担心治疗效果不佳、手术风险较大有关 • 3. 躯体活动障碍 与脊髓受压或术后活动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 • (一)术前护理 • 1. 病情观察 牵引效果,病情变化;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 2. 体位 • 3. 饮食 • 4. 治疗配合 牵引;颈托应用;理疗;药物应用;推拿按摩等 • 5. 心理护理
(二)术后护理 • 1. 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出血情况,呼吸情况,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引流液的色泽、性质与量等。 • 2. 体位 • 3. 治疗配合 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及时更换引流袋,配合换药处理等。 • 4. 其他 做好生活护理、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大小便护理等。
健康指导 • 1. 指导病人做颈部功能锻炼,促进自理能力恢复。 • 2. 选择正确的睡眠姿势。 • 3. 避免颈部损伤,包括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因下腰部(L4~5、L5~S1)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后突,压迫脊髓或一侧和双侧脊神经根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 以20~50岁发病居多,男:女=4~6:1,小于20岁者占 6%左右。 •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和损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 • 未退变者可承受70kg/cm2;已退变者3kg /cm2即可破裂。 •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护理评估 • 1. 健康史约有70%有弯腰提重物或身体急剧旋转受伤史。 • 2. 临床表现 • (1)腰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急性剧痛或慢性隐痛,排便、咳嗽、喷嚏等腹压增高时加剧;病程中有明显的间歇期。 • (2)坐骨神经痛:95%的病人出现。(反复发作性腰腿痛,腿痛重于腰痛是其重要表现) • (3)马尾综合征:中央型突出可致腰骶部剧痛、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或不能控制、男性阳痿等。
(4)体征:①腰生理性前凸变小或消失,脊柱侧弯;②腰部及沿坐骨神经有压痛,骶棘肌痉挛;③活动明显受限;④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⑤跟臀试验阳性;⑥腱反射异常,相应部位肌萎缩。(4)体征:①腰生理性前凸变小或消失,脊柱侧弯;②腰部及沿坐骨神经有压痛,骶棘肌痉挛;③活动明显受限;④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⑤跟臀试验阳性;⑥腱反射异常,相应部位肌萎缩。 • 3. 辅助检查 • (1)X线检查 • (2)CT、MRI • (3)US • (4)肌电图检查 • (5)手术者作椎管内造影。
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4. 治疗要点及反应 • (1)非手术疗法 • 卧硬板床休息,配合腰部热敷、理疗、针灸;若加骨盆牵引(孕妇、严重心脏病、脊柱先天性畸形禁忌),效果显著。 • 用醋酸强的松50mg加1%利多卡因10ml,经骶裂孔穿刺注入硬脊膜外腔,或将木瓜凝乳蛋白酶、胶原蛋白酶注入病变椎间盘内,行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可获较好效果。 • (2)手术疗法
护理问题 • 1. 疼痛 与髓核压迫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 2. 躯体活动障碍 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 3. 知识缺乏 缺乏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 1. 病情观察 牵引的有效性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生命体征、切口出血引流液的性质与量的情况等。 • 2. 体位与休息 急性期卧硬板床,起床戴腰围;卧床期间坚持深呼吸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三个月内不弯腰持物;术后平卧2周,戴腰围起床活动。 • 3. 做好牵引、理疗、推拿护理,正确应用腰围。 • 4. 术后引流与换药的护理
5. 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应积极进行。 • 非急性期及术后恢复期(术后7日开始)病人均可进行。 • 方法:先用飞燕式、五点支撑式,1~2周后改三点支撑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 • 但腰椎有破坏性改变、内固定物植入、感染性疾患、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不佳者不宜进行。 • 6. 其他 包括饮食、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大小便护理等。 • 7.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 1. 避免慢性损伤 • 长期坐位工作者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 • 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保护。 • 2. 加强腰背肌锻炼 • 3. 弯腰取物时注意姿势
肩关节周围炎 • 1. 诊断 • 以肩部疼痛、活动障碍、肌肉萎缩为特点。 • (1)起病缓,病程长,症状冬春季加重、夏秋季减轻,有自愈倾向; • (2)肩痛开始较轻,以后逐渐明显,甚至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向颈、耳、前臂及手放射; • (3)压痛范围广,压痛区以肩胛下肌、肱二头肌长头、冈上肌和冈下肌的各肌腱处最明显。 • (4)活动障碍以外展、抬举、旋转较重; • (5)晚期肩臂部肌萎缩; • (6)关节周围无红、肿、热等现象。
2. 防治 • (1)保护患肩; • (2)坚持锻炼; • (3)酌情用药; • (4)去除病因; • (5)其他: 针灸、推拿、按摩及理疗等。 • (急性期肩部制动,抗炎疗法;疼痛减轻后加强肩部功能锻炼;颈椎间盘突出和胸部疾病等因素引起者,主要治疗原发病。)
化脓性骨髓炎 • 化脓性骨髓炎是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 感染途径 • 1. 血源性骨髓炎 • 2. 创伤性骨髓炎 • 3. 外来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 致病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其他有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杆菌、肺炎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等。 • 发病因素: • 1. 存在感染病灶,抵抗力下降。 • 2. 好发于儿童长骨干骺端,其血供为终末动脉。 • 3. 血管迂曲,血流慢,细菌容易滞留。 • 4. 干骺端易扭伤和挫伤。 • 5. 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骨髓炎。
病理 • 特点 • 骨质破坏、坏死和由此诱发的修复反应(骨质增生)同时并存。 • 早期以破坏和坏死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 • 炎症反应与骨脓肿形成 • →脓肿扩散 • →骨壳形成 • →死骨、死腔形成
临床表现 • 1. 好发于儿童的干骺端,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发病前多有外伤或其他感染 • 2. 起病急,中毒症状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达39℃以上,烦躁、惊厥,甚至休克或昏迷。 • 3. 患肢剧痛不敢动,干骺端深压痛明显,皮温高而不红;当脓肿破入软组织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有波动感。 • 4. 邻近关节主动活动严重障碍,而被动功能尚好。 • 5. 合并化脓性关节炎时,出现关节部位红、肿、热、痛。
辅助检查 • 1. 实验室检查 • 血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多>0.90);血沉加快;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 2.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CT和MRI检查; • 核素骨显像(常用的骨显像剂为99m锝-亚甲基二磷盐、枸橼酸67镓)。 • 3. 局部分层穿刺 目前基层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
治疗 •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 1. 全身疗法: • 支持疗法:降温,维持体液平衡,营养支持,必要时小量输血 • 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大剂量用药 • 根据脓液颜色、气味判断细菌的种类,首先选用广谱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2. 局部疗法 • 局部制动:早期应用夹板、石膏托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位,防止畸形和病理骨折,并有利于减轻疼痛和炎症消退。 • 手术治疗: • 手术目的: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 手术治疗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
【护理问题】 • 1. 焦虑与恐惧 与疾病折磨、学习或工作中断、担忧预后等因素有关 • 2. 疼痛 与急性感染有关 • 3. 体温增高与炎症有关 • 4. 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和制动有关 • 5.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炎症、窦道、手术有关 • 6. PC:病理性骨折、化脓性关节炎、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肢体畸形、大剂量抗生素副作用 • 7.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感染所致营养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 • 1.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 2. 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②观察邻近关节情况;③大剂量用药的毒、副作用。 • 3. 局部护理 ①抬高患肢;②固定于功能位;③预防压疮;④窦道时的皮肤护理。 • 4. 物理降温,防止高热惊厥。发热病人静脉输液,维持体液平衡;必要时少量输血。
5. 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用药的效果。 • 6. 伤口及引流护理 做好引流管护理及持续负压引流(滴入瓶高于床面60~70cm,引流瓶低于床面50cm),每天1500~2000ml,连续24h使用;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 7. 患肢护理 防止疼痛、挛缩、畸形、病理性骨折。指导病人进行适当功能锻炼;骨包壳已坚固形成,开始逐渐负重。窦道形成者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健康教育】 • 1. 疾病痊愈,X线平片证明包壳已坚固形成,开始逐渐负重。 • 2. 急性感染控制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直,肌萎缩。 • 3. 出院后继续应用抗生素。 • 4. 注意防止跌倒致病理性骨折。
脊柱骨折 • 脊椎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6%。 • 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脊髓损伤造成截瘫。
病因及分类 • 常有严重外伤史,如从高空落下,重物打击头、颈、肩或背部,跳水受伤,塌方事故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 1. 根据受伤时暴力作用的方向分类 • (1)屈曲型 最常见 • (2)过伸型 • (3)屈曲牵拉型 • (4)垂直压缩型
2. 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分类 • (1)胸腰椎骨折与脱位: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粉碎压缩性骨折;椎体骨折脱位 • (2)颈椎骨折与脱位:颈椎半脱位; 椎体骨折; 椎体骨折脱位; 环枢椎骨折与脱位 • (3)附件骨折
3. 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类 • 稳定型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不超过原高度的 1/3,不易发生移位。 • 不稳定型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超过原高度的1/3以上、椎体粉碎性骨折、椎体骨折合并脱位等,复位后容易再移位。
临床表现 • 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损伤部位的棘突明显压痛和叩击痛。 • 颈椎损伤时常有颈部疼痛,不能活动,病人常用两手扶住头部;胸腰椎骨折患者有局部肿胀和后突畸形。 • 损伤脊髓时常合并损伤平面以下的截瘫,损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障碍;颈椎骨折致高位截瘫时四肢瘫痪,可出现呼吸困难,第4颈椎以上损伤可能发生呼吸停止。
辅助检查 • 主要是X线摄片及CT、MRI检查,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有无神经损伤以及损伤程度,并对预后做出判断。
急救搬运 • 对所有怀疑有脊柱骨折的病人,无论有无截瘫表现,一定要注意搬运时的方法及体位,以防由于搬运不当造成患者脊髓损伤; • 急救搬运方法: • ①用木板或门板搬运。 • ②保持中立位:先使病人四肢伸直。木板放在伤员一侧,2~3人扶病人躯干,使其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或3人用手同时将伤员平直托至木板上。禁用搂抱或1人抬头、1人抬足的方法。
③颈椎骨折要有专人托扶病人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部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或由病人自己双手托住头部,缓慢搬移,严禁随便强行搬动头部。安置稳妥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颈的两侧加以固定。③颈椎骨折要有专人托扶病人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部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或由病人自己双手托住头部,缓慢搬移,严禁随便强行搬动头部。安置稳妥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颈的两侧加以固定。
治疗 • 颈椎骨折压缩或移位较轻者,枕颌吊带卧位牵引;较重者用持续颅骨牵引。一般牵引4~6周,待X线复查复位良好即可改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 • 胸腰椎体压缩程度在1/3以内者,应平卧硬板床,骨折处垫厚枕,三天后逐渐进行腰背肌后伸锻炼,伤后第三月(6~8周后)带围腰,渐下床活动;椎体压缩显著而后突畸形明显者,应在俯卧位使脊柱过度后伸情况下进行复位,随后做石膏背心固定3个月。
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 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绞锁者 • 不稳定的脊柱骨折 • 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碎骨片突至椎管压迫脊髓者 • 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出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