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27k Views
第七章:原子核物理概论. Atomic Physics 原子物理学. 第一节 原子核的描述. 第二节 核质量. 第三节 核力. 第四节 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第六节 衰变. 第五节 衰变. 第七节 衰变. 第八节 核反应. 第九节 原子能的利用. 第一节 : 原子核的描述. 核物理是原子下一个层次的研究内容。它以核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核的基本性质、核结构、核力、核模型。核的放射性衰变,核反应以及核能的应用。. 电量. 质量. 大小.
E N D
第七章:原子核物理概论 Atomic Physics原子物理学 第一节 原子核的描述 第二节 核质量 第三节 核力 第四节 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第六节 衰变 第五节 衰变 第七节 衰变 第八节 核反应 第九节 原子能的利用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核物理是原子下一个层次的研究内容。它以核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核的基本性质、核结构、核力、核模型。核的放射性衰变,核反应以及核能的应用。 电量 质量 大小 人类真正对核进行研究,要追溯到1932年发现中子,并由此提出质中模型开始。70年过去了,人们对核的了解还很肤浅,在核结构、核力等方面还有很多尚未认识的东西。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原子核的基本情况---原子核的质量 由于目前人们对核力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定量描述它还很困难,因此至今我们还无法从第一性原理导出一个核质量公式。 电量 质量 历史上,人们曾经给出过半经验的核质量公式,我们将在下节对此作专门讨论。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大小 通常情况下,原子的质量可以用质谱仪来测定,所以很多文献中都给出了原子的质量m,在已知 m 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下式求出核的质量 , 组成 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七章:原子核物理概论 §7.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7.1.1 原子核的电荷、质量和密度 • 1.原子核的电荷和电荷数 • 2.原子核的质量和质量数
3.原子核的大小和密度 • 核半径与A 1/3成正比,这说明以下两点: • (1)原子核的体积V正比于核内核子数A,即 •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原子核内,每个核子所占的体积近似相等。因而在各种核内的核子数密度(单位体积内的核子数)n 应大致相等:
(2)不同原子核的核物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核质量)ρ亦大致是常量(2)不同原子核的核物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核质量)ρ亦大致是常量 • 可见其密度十分巨大。核物质密度约是水的密度的1014倍,每立方厘米的核物质的质量约为2.3亿吨,是一种高密物质。一些晚期恒星,在它们核心中的氢作为热核聚变能源耗尽之后,星体的巨大质量引起的万有引力可将自身压缩成密度极大的天体,这个过程就是引力坍缩,或者叫超新星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原子已破坏,电子离开核而形成电子海洋,核沉浸在电子海洋中,称为白矮星,密度约109~1011kg/m3。质量更大的晚期恒星的引力甚至可将电子压入核内,与核内质子形成中子,整个星体主要由中子组成,称为中子星。典型的中子星的质量为太阳的两倍,半径仅为10公里,密度达1017~1018kg/m3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原子核的基本情况---原子核的电荷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恰为e的整数倍,习惯上表示为Ze, 电量 即Q=Ze 质量 在物理学史上,特征X射线法和α粒子散射实验法都曾经被用来测定元素的核电荷数 Z,理论关系如下: 大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核素图 (1)Moseley 定律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对于同一系列的特征X射线(比如K,L系),a,b是常数,只要测得元素的特征射线的频率,就可由上式定出Z。 电量 质量 (2)α粒子散射实验 - 大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在测量的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换用不同靶,经过计数器“窗口”的记数,可以直接测出靶的核电荷数。 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原子核的基本情况---原子核的质量 由于目前人们对核力的了解还不够清楚,定量描述它还很困难,因此至今我们还无法从第一性原理导出一个核质量公式。 电量 质量 历史上,人们曾经给出过半经验的核质量公式,我们将在下节对此作专门讨论。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大小 通常情况下,原子的质量可以用质谱仪来测定,所以很多文献中都给出了原子的质量m,在已知 m 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下式求出核的质量 , 组成 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比如: 原子的质量仅为 所以国际上定义, 质量的1/12为原子质量单位,记为 这样,原子的原子量都是一个很接近某一整数的量,通常定义这个整数为该核的质量数,并记为A。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即 式中 是电子质量, 是第n个电子的结合能。 电量 原子核的绝对质量是非常小的, 质量 大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中 。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原子核基本情况---原子核的大小 核的半径有一个经验公式 由此我们可以求得核的密度ρ是一个与A无关的常数 电量 质量 大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不到一粒米大小的原子核,其质量竟达 10万吨!可见核是质量高度集中的地方。 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预言,黑洞的判据是 电量 我们来检验一下核的这个因子 质量 大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可见,核的密度与“黑洞”相比,仍然小的很。 组成 依此计算,太阳若演化成“黑洞”,其半径 约为30Km ,“黑洞”的密度达 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在发现中子之前,人们知道的基本粒子只有电子和质子。 例如,氦核有4个质子,2个电子,质子作为质量的承担者,电子抵消了2个质子的电荷。 电量 质量 随着量子力学的诞生,人们发现质子——电子说无法用量子理论解释。 大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因此早在1920年,卢瑟福就推测,核内应当存在一种与质子质量大体相等,不带电的粒子。1932年查德维克发现中子后,海森伯等人马上就提出了核的质、中模型。 电量 实验表明,质子、中子的质量分别是 质量 , 大小 质量数均为1,即A=1,前者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后者不带电,两者统称核子。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根据质量数的定义,我们很容易知道,质量数A,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关系是A=Z+N,所以完整的核素符号是 核素图 ,比如 等。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在物理学中,对有一定关系的核素,有些常用的术语如下: 同位素:比如 电量 同中子素:比如 质量 大小 同量异位素:比如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镜核:比喻 核素图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原子核的描述 原子核的基本情况---核素图 上面我们知道,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那么 Z,N的不同搭配使自然界共有多少种核呢? 电量 一共约有2000个核素。其中天然存在的有300多个核素,(280多个稳定核素,60多个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人工制造的1600多个放射性核素。它们构成了核物理的研究对象。它们构成了核物理的研究对象。 质量 大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组成 核素图 以中子数N和质子数Z分别为横、纵坐标轴, 标出每一核素的位置而得到的图称核素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核质量 • 质量亏损 由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但实验表明,核的质量并不等于相应的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比如对元素 原子的结 合能 其中性 , 原子的质量为 质量公式 由四个氢原子(质子+电子)和五 另一方面,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个中子构成,相应的质量和为 显然 可见,核子结合构成原子后总质量减少了,通常我们称之为质量亏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c2 第二节:核质量 2.结合能 根据Einstein的质能公式 或者 原子核形成过程中,质量减少了,减少的质量必然以能量的形式放了出来,这种能量称为结合能。 原子的结 合能 质量和能量的当量关系多大呢?下面我们来看看1u的质量合多大能量。 质量公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即 故Be的总结合能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核质量 3.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 为了比较不同核素结合能的大小,我们引入平均结合能 对于Be原子核 原子的结 合能 我们以A为横轴, 为纵轴,描绘出不同核素 的曲线, 质量公式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由这条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 是原子核稳定性的标志, 越大,相应 的核就越稳定; 之间的核, 2) 近似为常数,且较 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核质量 3)轻核(A较小)和重核(A较大)的平均结合能都比较小,因此,轻核的聚变和重核的裂变都有能量放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聚变和裂变的原子能,这个能量是相当大的。比如 原子的结 合能 裂为两个质量中等的核 ,当一个 左右 则每个核子放出1MeV的能量,因此 , 质量公式 的核放出的能量约为200MeV,而一克 一个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含有 (个核) 一克 在裂变反应中放出的能量大约为 而 ,故上式 这相当于2.5吨煤的燃烧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例题 氦(42He)原子和铍(94Be)原子的质量分别是4.002 605u和9.012 183u,试计算氦核和铍核的结合能。已知1uc2=931.5MeV
第三节:核 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接触过的力有万有引力、浮力、张力、分子力、摩擦力和电磁力. 核力的性 质 这些力可以归结为两类相互作用,即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但是在原子核内, 质子间强烈的库仑斥力却没有使质子彼此离去。 可见, 核内存在着一种强相互作用足以克服质 子间的斥力,这种作用对应的力就是核力。 核力与介 子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核力 • (1)核力是短程强作用力 • 核力只有在核子间的距离小于10-15m数量级时才显示出来,超出此限核力就急剧减小至零。当核子间距为0.8×10-15m以下时,核力表现为斥力;当间距为(0.8~2)×10-15m时,核力表现为吸引力;当间距大于10×10-15m时,核力完全消失。 • (2)核力的电荷无关性 • (3)核力是具有饱和性的交换力 • (4)非有心力的存在 • 3.核力的介子理论
第三节:核 力 1.短程性的强相互作用 所谓短,是说这种力的作用距离不大于 所谓强,是指这种力比万有引力和静电力要强 的多,比如两核子之间的引力势能大约在 核力的性 质 核力与介 子 量级;质子间的静电势能为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而核子间的平均结合能为 由此不难看出与三种势能相对应的引力,静电 力和核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核 力 2.饱和性的交换力 质量数为A的原子核内有A个核子,是否所有的核子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原子核内共有 对相互作用, 核力的性 质 核力与介 子 即原子核的总结合能应正比于A2,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实验表明:总结合能∝α,这意味着,每一个核子只与它临近的少数几个核子有相互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核 力 3.电荷无关性 核力的大小与产生此核力的核子是否带电是没有关系的,比如对于 它由一个质子, 两个电子组成,原子核的总结合能为 核力的性 质 核力与介 子 原子核的总结合能 ,其中不含有静电斥能,而由2个质子,一个中子组成,原子核的总结合能为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它们中间有静电斥能0.72MeV;若不存在静电 斥能,其结合能为 ,与 很接近,这说明核力与电荷无关。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核 力 4.斥力心的存在 研究表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 核力的性 质 在这个区间内,核力的性质有引力和斥力之分, 时为强的斥力; 核力与介 子 时为引力;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5.自旋相关性 研究表明,核力的大小与两粒子自旋的相 对取向有关,自旋平行时,核力较强,反之核 力较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 在发现的二千多种核素中,绝大多数都是不稳定的,它们会自发地蜕变,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放出各种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放出的射线主要有三种: ①α射线,由氦原子核组成,它对物质的电离作用最强,但穿透物质的能力最弱; ②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电离作用较弱,贯穿本领较大;另外还有所谓β+衰变放出的电量为+e的正电子流; ③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大,电离作用最小。令射线通过磁场,则γ射线不偏转,α和β射线将向相反方向偏转。除了α、β、γ三种射线外,有的核素还放出含有质子或中子等粒子的射线。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对所有的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进行总结、归纳发现,射线分为 三种, 射线是He原 子核; 射线是电子; 射线是高能光子。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三种射线各有自己的性质, 射线能使气体电离,但穿透本领很小; 放射系 射线电离本领较弱,但有较强的穿透本领;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射线几乎没有电离本领,但穿透本领很强。 3. 衰变规律及其描述 1)衰变的统计规律及衰变常数: 衰变是自发的,对于一个核素来说,何时衰变完全是偶然的,但对大量核就存在着必然的统计规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设 时,未衰变的原子核是 个,随时间的推移,衰变情况如下: 时刻 尚未衰变的核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在 时间内, 有 个核衰变, 则必有 放射系 • 同时 考虑到 (其中 是比例系数)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等式两边积分得 在此式推导过 这就是衰变所遵循的统计规律, 程中引入的常数 称衰变常数, 可以表示为 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 它标志着衰变的快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2)半衰期 原子核数目减半所经历的时间称半衰期,记作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根据的 定义,可以导出其表达式,在式 ,即 中, 令 , 则 t= 放射系 解得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与 成反比,衰变常数越大 ,半衰 可见 。 期越短 不同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大不相同的 。 比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3)平均寿命 对某种放射物来说,有些核早衰变,有些核晚衰变,即有的寿命长,有的寿命短,平均寿命定义为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而 放射系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故 亦即 将 代入衰变表达式得 时刻未衰变核数目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可见,核的平均寿命比它的半衰期略长一点 ,它表示,未衰变核为原来核数目的37%,所经 历的时间。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4)放射性活度 放射系 为了表示某放射源的放射性强弱,人们引入放射性活度A,定义为: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放射物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 依此定义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可见, 放射物的放射性活度也是按指数规律衰减的, ,某放射物的A ,不仅与它的半衰期有关,还与t时刻的N 有关。可见,A反映了放射源的强弱。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A的单位是: 次核衰变/秒 放射系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定义: 1贝克勒尔(Bq)=1次核衰变/秒 1居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5)比活度 定义:某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A与其质量m的比,即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表示了放射源样品的纯度,因为当A一定时,m 越小,纯度越高,而m 越大,纯度越低。 放射系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的放射性活度约为 比如,1克纯的 ,而目前生产的 的比活度为 ,因此这种不纯的 的放射性活度,至少需要1.714克。 要想达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6)半衰期 的测定 作为它的"手印", 对放射性核素来说, 知, 是一个很重要的量,由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通过A的测量可以求得它的 。 放射系 方法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先测某一时刻的它的A,再测 ,但是对于 所经历的时间t,该t就是它的 特别长的放射物,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测量。 例如,对于 ,取 1mg 测它的A,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可得A=740次衰变/min=12.33Bq由 放射系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可得 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0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比如质子半衰期 年,假设每月测到 一个质子衰变,需要多少水呢?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解: 依题意 放射系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产次衰变/月=1次衰变/ A=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的分子量是18,即18克 我们知道, 个水分子,而每一个 水中含有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含有10个质子,所以18克水中含有 放射系 个质子,所以N个质子对应的水质量为?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可见,要50多吨水,每月才能观察到1次核衰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1. 放射性衰变的位移定则 衰变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衰变 其中X 称为母核,Y 称为子核。 放射系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2. 天然放射系 某种元素X,经放射性衰变,变成B,如果B还是放射性的,又变为C,依次下去, 直到变为一种稳定元素,就不再变了,则一系列元素构成一个放射系。 ,X称始祖元素,半衰期最长。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该系从 (镎)开始经7次 ,4次 衰变成 (硼);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放射性元素分成四个 放射系,它们分别是 1)钍系(A=4n系) 该系从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钍)开始经6次 ,4次 衰变成 (铅) ; 放射系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2)镎系(A=4n+1系) 3)铀系(A=4n+2系) 该系从 (铀)开始经8次 ,6次 衰 变成 (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衰变及其统计规律 4)锕系(A=4n+3系) 该系从 (铀)开始经7次 ,4次 衰变成 (铅)。 衰变及其 统计规律 注: 以上各系中,4n+x系表示所有核素的A均可表为4的整数倍加x。 放射系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衰变 衰变发生的条件及衰变能的测量 1.衰变条件 衰变条件 及其测量 设衰变过程的母核、子核和 粒子的静质量分别是 ,则衰变前后,系统的总能量差为 (1) 核能级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因为衰变是自发的,所以要使衰变得以发生,必须 即 (2) 这就是 衰变的条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衰变 由于在许多核素表中给出的是原子质量,而不是核质量, 我们用 分别表示相应核素的原子质量,则有 衰变条件 及其测量 (3) 核能级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则 (4) 所以用原子质量表示的衰变条件为 (5) (2)式和(5)式在形式上是完全一致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衰变 2.衰变能的测量 在 衰变过程中,出射的 粒子具有一定的速度,亦即 粒子具有一定的初能量,而 粒子具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可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它的能量 衰变条件 及其测量 核能级 将 源放入磁场中, 垂直纸面向里, 粒子将作半径为 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则有 , 设 粒子初速度是 , 实验中测得 , 粒子能量为 , 即得 粒子的能量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衰变 能谱在上述实验中,感光底片上得到的并 不是一条感光线,而是一组分立的感光线。 1. 衰变条件 及其测量 由此可见,从放射源出来的 粒子能量是 不连续的一些分立数值。 核能级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能谱。 这些分立的数值,构成了 镭Ra-88 氡Rn-86 中, 在衰变 例如 有两种能量的 粒子: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衰变 再比如在衰变 中,有六种能量的 粒子出射。 衰变条件 及其测量 2.衰变能和核能级: 核能级 上面我们定义的衰变能为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即衰变前后系统的质量损。 事实上,衰变过程中,放出的总能量 应该由 三部分组成: (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衰变 式中 是出射 粒子的能量, 是子核的反冲动能, 称衰变能.当子核到基态时, ,此时的衰变能才等于总衰变能 。 下面我们寻求 的表达式: 衰变条件 及其测量 设衰变前母核静止,动量为0, 核能级 则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所以子核反冲动能为 故 (3) 式中 A 是母核质量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衰变 在(2)式中, 是一定的,取一组分立值时, 由(3)式可见相应的 有一系列的分立值, 衰变条件 及其测量 因而子核激发能有一系列分立值, 对应 的子核到了不同的激发态. 核能级 第七章 : 原子核物理概论 当子核从激发态会到基态时便有 光子放出。 比如求 过程的核能级图和 可能发射的 光子能量。 在实验中测得: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