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99 Views
阿美族篇. 阿美族族名與分類. 阿美族人自稱為邦札 pangcah ,意思是「人」或「同人 」 。 在鹿野地區的阿美族較習慣自稱為 ′ Amis , ′Amis 一辭係指 「北方」的意思 , 為原住民在臺東卑南族所用的稱呼 , 亦就是 卑南族謂北方人為 ′ Amis , 族人認為 : 「我祖先原自北方來 , 故我們亦為北方人 」 。 阿美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群中最多的一族 , 從許多文獻探悉,阿美族依其地理分佈區分為南勢阿美、秀 姑巒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恆春阿美等五個族群。. ( 摘自:鹿野鄉鄉志 , 頁 779 ). 阿美族年齡階級組織.
E N D
阿美族族名與分類 阿美族人自稱為邦札pangcah,意思是「人」或「同人」。 在鹿野地區的阿美族較習慣自稱為′ Amis ,′Amis一辭係指 「北方」的意思,為原住民在臺東卑南族所用的稱呼,亦就是 卑南族謂北方人為 ′ Amis,族人認為:「我祖先原自北方來, 故我們亦為北方人」。阿美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群中最多的一族 ,從許多文獻探悉,阿美族依其地理分佈區分為南勢阿美、秀 姑巒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恆春阿美等五個族群。
阿美族年齡階級組織 阿美族的部落組織制度,是以年齡階級為基礎,一切活動都得通過年齡階級而展開。「年齡階級」就是依年齡大小,區分階級的男子社會組織,這個組織由每次參加成年禮的男子為一單位Kapot組成。新的一級成立,原有的各級就往上推進一級,由於男子在一生的生長過程中,隨年齡的增長及身心的發展,基於「年齡階級」的建立,也就被賦予它應有的社會職責及特定的名稱與意義。 年齡階級最大的目的在執行公共事務,為了貫徹命令,上級對下級擁有絕對的權威。藉著職務的執行,訓練低層成員習得謀生技藝、應對禮儀、祭典禮儀、歌舞、作戰等。年齡階級的階層,主要的原則是將男子一生分成少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老壯期、老年期等五個階段。
由十三、四歲少年進行入級,編成組織中最低一級,暫不賦予級名,俟三至四年差役通過成年禮,才擁有一個共同組織名稱,以後每隔三至四年升一級,到四十五歲左右升到青年層最高一級,以後進入老壯層,約到六十歲左右進入老年層就退休,受到族人的尊敬與禮遇。年齡階級組織內自然形成高層管低層級,低層級服從高層級,也相對的高層級照顧低層級,低層級服務高層級的良好制度。 年齡階級的處罰方式通常採連座法,較高級者犯錯的處罰較輕,愈往下級者處罰愈重,被處罰者有權利加位處罰比他下階者,因此,一人犯錯,有可能很多人會受到處罰,若非常重大犯錯,通常僅處罰下一級較多。 鹿野地區部落的會所制度,雖已在53年左右消失,但是年齡階級制度依然施行運作。為區分長幼層次,採通名制給予集體稱號,對於每一階層除給予專有名稱外,另於成年禮入級儀式之年,依部落中發生的大事或區域重大事件,來做為該級的級名。早期的各級之命名係配合馬蘭社而定之,至民國60年以後,則由部落長老決意創定。
年齡階級中,每級Kapot設級長一人,通常是階級內最長者擔任,族人稱之為Tatangalan枕頭或龍首之意。另設糾察一員,由該級排位在中段者擔任,被稱為Sarikec戒律,或稱為Telec腰帶,有約束之意。排位最小者,稱為Tloc末梢或墊底之意,常是階級內的跑腿差勤者。
少年組 少年時期因尚未成年,無性別的防嫌,族人稱她們為Misalamaay,意為玩遊戲的人,不納入年齡組織系統上,在部落社會裡沒有地位,對年齡階級的成員要恭敬,不可到會所去,居住在父母家,接受家族的教養。到十三、四歲當年的收穫祭前期,即應準備進入青少年小組,但要先藏匿於住家、庫房或其他隱密之處,待由部落負責之總管人員Mikomoday逮獲,並訓誡一番後即佩帶腰鈴至會所,正式加入部落男子終其一生的階級組織生涯。
青少年組 男子在十三、四歲間開始,便加入部落的最低階級,並自成小組織,族人稱Pakarongay,他們之間親如兄弟在會所內一起生活,由生活中從長輩Kafafaw口中習得生活所需的一切知識,並接受體能方面的訓練。除了在自家吃飯之外,一切起居生活都以會所為其日常生活的重心,這個青少年在三年之後,方可進入上一個階層Kapah青年層,繼續接受長輩的訓練,並正式成為部落的一份子。 其主要的工作為清掃、維修會所、築路、挑水、砍材、傳達、聯絡、捉青蛙、螃蟹、檢蝸牛等差役。在為接受成年禮命名之階段中,嚴禁抽煙、飲酒、更不能接近女人,要潔身自愛維護身心健康。否則就會被上級處罰,施予鞭打或其他方式處置。因此,在這一階段的訓練甚為嚴格,雖然嚴格,但為曾聽說過有退出的現象,亦表示均能認同部落傳統體制。依據耆老記憶當年經歷本階段時的特別訓練所述:
敘述一、 在一個無月的夜晚,其上一級Kapah,事前將一盞油燈點燃放至於部落遠處之公墓,當時墓地尚未規劃,草木叢生,令人生畏,且青少年時期大都有懼暗怕鬼的心理。集合後告知要實施膽識訓練,由第一人將油燈由墓地取回會所,交由第二人放回墓地原處,接著由第三人再取回,如此全組人員無一倖免。實施過程中,當然有上級人員暗中監視,組員中有膽小而尿褲子的情事發生,甚至有的全身顫抖不停,連續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
敘述二、 在部落將舉行收穫節之前期,和同組四人在早餐後,被長老差派為部落傳達之任務,要到馬蘭社傳達本部落預定舉行收穫祭日期,並詢問馬蘭社的舉行日程,囑咐要快去快回。當時大家生活較為窮困,穿不起鞋赤著腳丫,腰繫鈴鐺,由部落會所沿卑南溪跑到馬蘭社,一刻都沒休息,在途中僅喝水充飢,再返回部落會所時,已是傍晚時分,即刻向授命之長老回報,但長老嫌偷懶速度太慢,而被罰處打屁股。也僅能如此接受(認了),不敢反抗。由此可見上級對Pakarongay的體力、耐力、服從訓練之要求,其嚴格可想而知。這也造就了部落許多長跑選手。 昭和11年(1936)10月28日,東台灣新報社主辦馬拉松大賽,全程42點195公里,由里壟廳鹿野村「タイバク」奪得冠軍(關山鎮誌p318、東縣史大事篇上p557),其人為永昌部落遷移至瑞隆部落之選手林金福,期後林員曾於光復初期,參加省運也為台東縣爭取一面金牌。
青年層 部落中青年階層,有七至九個級次組成。是級數、人數最多的組織。青少年Pakarongay的使役三年階段完成約十七、八歲,體能已略具成熟,思考的能力亦趨長進,能獨立自衛。給予編入年齡階級組織,並賦予該級之級名,族人稱為Pangangan。這個儀式叫成年禮,阿美族稱之為Pacakat升級,意即加入青年層Kapah成為部落真正的男人。儀式在收穫祭Pitaingan之日舉行。進級青年之母親、姊妹,會為其準備進級禮裝,包括: 1.頭巾Tadasay 2.上衣Kiping 3.片裙Kayap 4.腰帶Telec 5.後片裙Palalikol 6.腰鈴Tangfor 7.頸飾Cangaw 8.情人帶’alofo 9.腰刀Fonos 10.披衣 ‘alosaysay 11.頭冠Ferol等。
晉級人員於自家著裝後,攜帶頭冠及腰刀,依規定時辰至會所集合,長老先行Miftir祭拜後,歡迎並訓示一番,再一一觸捏晉級者耳垂Miktir,賦予該級級名,象徵耳提面命。接著加冠,表示要愛惜羽毛、潔身自愛、爭取榮譽之意。之後佩刀,告誡青年人莫忘祖先遺訓,佩刀則是工作的器具,也是保衛部落的求生武器。最後賞予以打屁股兩下、賞酒一杯,儀式結束。晉級人員向長老及族人行鞠躬禮;從這一刻起,就成為部落的青年戰士,被族人稱為Kapah。因為他們已經通過勞苦的服役期,這時的他們服裝最漂亮、最整齊、體能活力最充沛,身心健全已經可以結婚了。在以前青年Kapah於祭典或跳舞Malikoda時,如果看到中意的女子,便會偷偷的將檳榔、或其他東西送給她,以示愛意。
如果她答應對方的要求,事後也會回送他菸草。若情投意合,經由媒妁之言徵得雙方家長的同意,便訂婚到正式結婚,從此就可以不在夜宿會所,但要擔任公共事務之執行。 如果她答應對方的要求,事後也會回送他菸草。若情投意合,經由媒妁之言徵得雙方家長的同意,便訂婚到正式結婚,從此就可以不在夜宿會所,但要擔任公共事務之執行。 這些年輕的青年在部落已有發言權,享受其下級對他的服務,督導其下級工作,分擔部落重要集體工作。尤其在收穫節期間,由該層級最高階mihinigay(偷窺或監視之意)之領導,負責捕魚、捉青蛙、撿蝸牛等食料,以供全部落男子食用,表示敬老之意。但自民國70年之後,政府推行保育政策,嚴禁捕獵之規定後,則改以金代物方式,到魚市場購買養殖的吳郭魚或其他便宜的海洋魚類來充代。另外在收穫節中之河祭miksi’時,新入級kapah者,要在舉行之前夕,利用夜晚跳舞後之空擋時間,在指定之河域附近搭建茅草營帳,族人稱palarong,以作為次日河祭時老壯層ilarongay 人員進駐,俾供祭儀、會議、休息及指揮之場所。
老壯層 年齡階級組織與部落歲時祭儀,是有其密切的互動關係。在鹿野地區這一階層稱ilarongay,可進營帳內者之意。年齡約46-60歲之間,有四至五個級組成。升到這一階層,不論在捕魚、狩獵、祭儀、歌舞、建築、耕種、訓誡、技能經驗思維判斷能力等,均是最成熟。對部落的公共事務亦權力最大。因此,是整個年齡階級組織、祭儀運作的指導重心。階層內的最高階級,被稱為龍頭tatanga-lan noilarongay 。也是本階層的會議主持者,以綜合其下級之意見,作最終的裁決,責成mikomoday辦理。在部落會議時,代表老壯階層發言。
在升入ilarongay階層前,有三年過渡期,被稱mikomoday,總管或總務之意。要承擔部落所有年齡組織運作的維持,以及公共事務之研擬、分工、督導、懲處之統籌事宜。可以說是統制階級,雖說權力很大,但納入ilarongaay時,是階層最末級者,除仍要負責供應該階層飲食、炊爂的服務。另外,其所擬之各項活動計畫,均須透過ilarongay階層的共同討論與表決,始可向部落發佈實施。 在男子一生階層進級當中,進入ilarongay階段是另一個高峰,畢竟要進入營帳內佔有一席之地,不是那麼容易的。進階的舉行是在河祭日舉行,上一級先前會說明,於河祭日上午約九時,在河祭地附近待命。
到當日ilarongay之長者完成祭拜miftir過程後,以口哨信號連絡進階人員進入,每次一人在營帳外五十公尺處待命,在那有管制員管制,進階人員要以狗爬或翻筋斗方式接近營帳邊,在那也有二人擔任守衛,另有一人擔任口試官,口試官命進級者起來備詢,口試官問到:Mimaan taynini sa kona makodikodicay a waco ?Kaacekan !意為「這隻患有皮膚病的狗來這裡做什麼?真噁心!」。被問者不論其社會地位,可能是老師、校長、公務員、董事長、軍官、農、公、商或其他等。回答時一定要放下自己的在職身份,定位是部落團體的一份子,而且是最低級的人。如果回答未獲上級滿意,得退回待命區重來,直至合格為止。
第一個問題通過後,緊接著被問到:「到這裡你能做什麼?」通常會如此回答:「我願意追隨上級的領導,為上級服務,不論是跑腿、粗重的差遣,均能忍受達成,如果敵人來時,做先鋒拼命來保衛大家,請上級接納我」。能令上級滿意者就通過,口試官會說:「你辛苦了,這裡有杯酒,是你該得的,歡迎成為本階層的成員,喝完就可以進營帳內休息」。所有進階者通過考驗後,高階者訓勉一番,並依循傳統由進階的直屬上一級,給予新入階者每人打屁股兩三下,表示歡迎級提醒勿忘剛才的承諾。
老年層 族人稱老人為Malitengay。這一階層年齡多在60歲以上。他們被族人稱Isfiay意為在會所休養的人。雖居退位休養的階級,但仍具權力。在早期還有巫師(祭司)職時,都由該階層人員擔任,現在他們是年齡組織的顧問,受到極大的尊重和優厚的待遇,除為頭目的諮詢外,已不負實際責任。 在整個年齡組織中,被稱為Tada malitengay no niyalo’部落最長者。本階層的最高階級被稱為Tatangalan no isfiay會所龍頭之意。而其最低階級的年輕老人被稱為Pakarongay no isfiay。進階儀式通常在收穫節的Karanaman團圓日舉行。
當日他們與Ilarongay階層吃完團聚早餐後,依依不捨離去,欲將承接另一層次的考驗。進階人員於會所附近待命,俟高階許可,每次一人,以潛行低姿勢接近會所門檻,也如同當年進入Ilarongay之方式通過口試考驗。惟因他們都已年長之故,將心比心,所問的不在那麼苛刻尖酸。被打屁股時也不再用力,賞酒不再斟滿。在這階層最末年輕老人還要負責炊煮、服侍上級及督導下級的工作,但通常有最低階的Pakalongay青少年組人員,可使喚幫役跑腿,待滿三年後,再把薪火交給下一新進階級。當日他們與Ilarongay階層吃完團聚早餐後,依依不捨離去,欲將承接另一層次的考驗。進階人員於會所附近待命,俟高階許可,每次一人,以潛行低姿勢接近會所門檻,也如同當年進入Ilarongay之方式通過口試考驗。惟因他們都已年長之故,將心比心,所問的不在那麼苛刻尖酸。被打屁股時也不再用力,賞酒不再斟滿。在這階層最末年輕老人還要負責炊煮、服侍上級及督導下級的工作,但通常有最低階的Pakalongay青少年組人員,可使喚幫役跑腿,待滿三年後,再把薪火交給下一新進階級。
傳統漁獵文化 阿美族是一個非常喜歡吃魚的民族,只要有魚的地方,不難發現阿美族人。就算是在都市看見有人在河邊、沼地或海邊撒網捕魚,絕大部分都是阿美族人。這就是阿美族特有的習性。
傳統漁獵用具 阿美族傳統捕魚器具有很多種類,每一種都有其特 別的用途,因環境及魚種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漁獵 用具,在卑南溪流域中,阿美族使用的漁獵工具有: fo’fo’魚荃、kasdaw漁錐、tilo掛網、sawalak毒 漁藤、cadiway三角網、tafokod手拋網﹙八卦網)、 Pacing魚叉…等等。
傳統漁獵限制 阿美族有很多活動和漁獵有關,無論是家庭或部落活動,就有漁獵文化,因此就有一些禁忌及規矩。卑南大溪是阿美族賴以維生的主要河川流域﹙也有族人稱作阿美族現代冰箱﹚,所以要遵循規矩和禁忌。如果是個人去補魚時,不能抓幼小的魚,也不允許在同一個區域抓完魚種。否則將會被部落的指責或排擠。女人不許從事捕魚,不然那個區域將捕不到魚,且會帶來厄運;女人只能撿拾螺類及野菜。孕婦絕對不能碰觸正要出發捕魚的人,不然會捕不到魚。捕魚出發之前若打噴嚏,會抓不到魚。若放屁是不吉利的徵兆。前兩項若是在路途中發生,最好折返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後再出發,來解除厄運。
pakelang文化 miksi(河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