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九章: IP 网上的 QOS

第九章: IP 网上的 QOS. Lyf@telecom.njtu.edu.cn. 第一节: QOS 概述. 1 、 IP 网与 PSTN 网 PSTN 是 “ 可靠 ” 网 IP 网是 “ 不可靠 ” 网 所谓 “ 可靠 ” 不光指网络的有效性,还指网络是否可以按照用户的 QOS 来发送数据; 传统的 IP 网,对所有的报文同等对待,采用 FIFO 的策略,尽最大的努力把报文送到目的地,对报文的传输的可靠性、传送延迟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 2 、 QOS 的定义 定义:网络根据用户的要求,为每项应用确保和维持一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

milek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IP 网上的 QO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IP网上的QOS Lyf@telecom.njtu.edu.cn 《多媒体通信》

  2. 第一节:QOS概述 • 1、IP网与PSTN网 • PSTN是“可靠”网 • IP网是“不可靠”网 • 所谓“可靠”不光指网络的有效性,还指网络是否可以按照用户的QOS来发送数据; • 传统的IP网,对所有的报文同等对待,采用FIFO的策略,尽最大的努力把报文送到目的地,对报文的传输的可靠性、传送延迟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 《多媒体通信》

  3. 2、QOS的定义 • 定义:网络根据用户的要求,为每项应用确保和维持一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 • 这个定义指出了从网络提供商的角度去如何理解QOS; • QOS从概念上讲是指网络资源 • 从Application角度,QoS通常指的是用户对于应用的认可程度,比如:对于视音频质量的认知。 • 带宽和时延是QOS的两个最重要的参数; 《多媒体通信》

  4. 提供QOS的方式: • 网络内含QOS和应用自带QOS的方式 QOS QOS QOS 尽力而为 不可靠的网络 QOS QOS 《多媒体通信》

  5. 3、研究QOS的目的: • 针对各种应用的不同要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 比如:提供专用的带宽、减少报文丢失率、减低报文传送的时延及时延抖动; • 为实现上面功能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 报文分类和着色; • 避免和管理网络拥塞 • 流量监管和流量整形 • QOS信令协议; 《多媒体通信》

  6. 例如:信息不分类和分类的传送 《多媒体通信》

  7. QOS可以控制各种网络应用和满足各种网络应用要求,例如:QOS可以控制各种网络应用和满足各种网络应用要求,例如: • 控制资源。如:可以控制骨干网上FTP的使用带宽,也可以给数据库访问较高的优先级; • 可裁剪的服务。对于一个ISP,其用户可能传送语音、视频或其他实时业务,QOS使ISP能区分这些不同的报文,并提供不同的服务; 《多媒体通信》

  8. 4、IP网上的QoS的服务模型 • Best-Effort service——尽力型服务模式; • Integrated service(Intserv)——综合型服务模式; • Differentiated service (Diffserv)——差异服务模式 《多媒体通信》

  9. (1)Best-Effort service • 单一的服务模型,也是最简单的服务模型。 • 应用程序可以在任意时间发出任意数量的报文,而且不需要得到许可,也不需要通知网络。网络尽可能的发送报文,但对时延、可靠性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 • 是IP网上缺省的服务模型,适用于绝大多数网络应用,一般通过先入先出队列来实现。 《多媒体通信》

  10. (2)综合服务模型 • 可以满足多种QOS的需求。 • 在这种模型中,发送报文之前,需要向网络申请特定的服务(流量参数和特定服务质量请求),网络确认后,才开始发送报文。 《多媒体通信》

  11. (3)Differentiated service • 是一个多服务模型,它可以满足不同的QOS要求。 • 发送信息时,不需要通知网络,网络通过报文来指定相应的QOS,提供特定的服务。 • IP包的优先级; • 报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多媒体通信》

  12. 第二节:QOS的参数 • 衡量QOS能力的参数有很多,最常用的有以下6种: • 带宽(最小值); • 时延(最大值); • 抖动(时延偏差); • 信息丢失(差错效应); • 有效性(可靠性) • 安全性 《多媒体通信》

  13. 1、带宽 • 其实带宽指的是thoughput=data rate,所以也常用:bit rate 或者 bandwidth来表示; • 作为QOS的一个参数,带宽是某种应用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时延与带宽的关系密切; • 带宽被认为是一种网络资源,应该合理的管理和分配; • 对于带宽的需求取决于应用的性能; • 比如在视频应用中,以下的特性都会有不同的流量需求: • Frame size • Frame rate • Color depth • compression 《多媒体通信》

  14. 不同业务类型对于带宽的需求 • CBR(Constant bit rate)应用已恒定的速率产生数据业务量。 • 数字PBX业务; • 非压缩数字视频; • 业务特点:延时敏感、恒定带宽。 • Allocate bandwidth可能会导致业务失败,同时也不能提高业务的质量(user satisfaction) • VBR(Variable bit rate)应用以变化的速率产生数据业务量traffic • 压缩视频、音频; • Remote login • 业务特点: • 为了保证业务的成功,有最小带宽的要求; • 分配带宽越大,业务性能越好; • 超过最大带宽时,不能提高业务性能; 业务性能 带宽 业务性能 带宽 《多媒体通信》

  15. 2. 延时 • 延时直接会影响到用户的满意度 • 实时应用要求延时保持在某个特定的限度之内,否则会影响业务质量; • 通信过程中的各个过程都可能会引入延时,主要的延时源包括: • Source-processing delay(包括数字化和分组化延时),相关的因素包括:硬件、系统的当前负载; • Transmission delay传输延时:与传输速度和分组大小; • Network delay 网络延时 • 传播延时(propagation delay):源点和目的地之间的物理距离; • 协议延时(Protocol delay):在各种网络设备(路由器,网关和网卡等)上应用的网络协议。延时大小与协议、网络负载和硬件配置有关; • Output queuing delay(输出排队延时):原因是由于在网络设备上数据包在输出链路上的排队等待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网络拥塞、设备配置、链路速率; • Destination processing delay: 《多媒体通信》

  16. 3、抖动 • 抖动参数为应用在网络传输中的时延变化设置的一种限制,所以也称为“时延抖动”; • 产生抖动的原因: • 不同分组经过不同的路径; • 不同分组所应用的网络条件不同; • 对时延抖动最为敏感的应用是实时应用,如视频和音频,对于非实时应用抖动的意义不大; • Internet网开始是一个非实时网,所以没有对抖动作出任何限制,但现在时延抖动却成为影响在Internet上的多媒体应用的关键; • 应对抖动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缓存,对数据包进行重新排队; 《多媒体通信》

  17. 4、信息丢失(差错效应) • 在IP网上,由于其采用的“尽力而为”的方式,信息的丢失是不可避免的; • 丢包率:在网络层,网络拥塞导致丢包; • 差错:噪声信道导致差错; • 信息丢失对不同应用的影响差别很大; • 可以通过差错控制来解决信息丢失的问题; • 对于实时应用,无法实现有效的差错恢复; • 数据业务较适合采用重传机制来进行差错恢复; • 在QOS中应指出信息丢失的上限,还有差错恢复的方法; 《多媒体通信》

  18. 4、可靠性 • 99.99%,每年故障时间大概是53分钟; • 5、安全性 • 保证隐私性和机密性 • 6、带宽的关键作用 《多媒体通信》

  19. 第三节:多媒体应用的QoS需求 • 不同的多媒体应用具有不同的QoS需求,它们可以用前面的几种参数来表示: • 交互式的语音通信的延时应该小于250ms; • 无线网络中延时和带宽的瓶颈主要是由于有效带宽的限制; • 对于QoS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 应用的交互性:交互/非交互应用; • 用户/应用的特征:延时容忍度/非容忍、适应/非适应性; • 应用的重要性: mission-critical(危机任务) and non-mission-critical applictaion 《多媒体通信》

  20. 1. 交互式和非交互式应用 • 交互的类型:action-reaction、request-response、交换信息; • 交互的对象:人对人、人对机器、机器对机器; • 交互性要求延时复合一定的要求; • 语音交互的延时应该在毫秒级; • 流式视频应用中,交互性较少,它对于延时的要求较低,一般在秒级; • 时延抖动与交互性有关, • 可以用buffer来克服抖动,但是buffer会导致延时; • 通常一个应用具有严格的延时限制,也具有延时抖动限制; 《多媒体通信》

  21. 2. 容忍度和非容忍度 • 指的是用户对于QoS参数值变化的敏感度 • 3. 应用对QoS的适应性 • 提高适应性的技术有两类 • 速率适应:调整进入网络的数据速率。 • 网络拥塞时,降低数据速率:丢包、提高压缩率、改变多媒体属性(分辨率、颜色深度); • 在可以接收的范围内,尽量保证业务质量; • 延时容忍度适应:采用缓冲技术减少延时抖动 《多媒体通信》

  22. 4.应用的危险度 • 反映应用的重要性 • 远程医疗 • 5. 应用需求的表示 • 数量和性质 • (1)数量上的表示包括 • 吞吐量:一般用平均数据速率表示;(VBR是一种特殊情况) • 延时和延时抖动 • Loss:一般用一个统计平均值表示 • (2)质量上的描述比较笼统 • 主观评价体系 《多媒体通信》

  23. 第四节:实现QOS的方法 • 实现QOS的方法 • (1)在IP网络中添加QOS支持 • 基本的手段是增加网络带宽, • 其他方法: • 限制用户接入网络或使用网络服务; • 使用分等级收费或“被管IP网络” • 使用新技术 《多媒体通信》

  24. 使用分等级收费 限制用户接入网络 或使用网络服务 IP网络 被管IP网络 使用新技术 《多媒体通信》

  25. (2)用户提供QOS支持的方式 《多媒体通信》

  26. 第四节:保证QOS的新技术 • IP网在开始阶段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对QOS的考虑不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 为了提高网络对QOS的保证,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多媒体通信》

  27. 1、限定接入速度(CAR) • 通过网络的“交换式路由器”对不同的应用分配不同的接入速度,达到提高网络QOS的能力; • 2、等级排队(CBQ) • CBQ对所有的流量分类,并给每一类流量分配一定的带宽; • 可以根据IP地址,协议(TCP或UPD),应用程序(FTP、WWW浏览)组合来配置; 《多媒体通信》

  28. 3、服务等级(COS) • 在数据的帧结构中定义服务登记,供网络传输中使用; • 4、差异服务(diffServ) • 在IP电话中应用广泛; • 技术:重新定义IP分组头的TOS域中的6比特,使得TOS域能区别不同的服务类型; • 网络中的路由器必须支持此种分类; 《多媒体通信》

  29. 5、IP优先级 • 通过IP分组头的TOS域的3个比特定义8中优先级。 • DiffServ和IP优先级存在一定的冲突(都定义了TOS域); 《多媒体通信》

  30. 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 资源预留技术,根据用户需要和网络资源可用性为每个呼叫保留所需的带宽; • 该协议的理论性好,但是过程复杂,应用于大型网络较为困难,目前一般应用于专用网络或较小的网络; 《多媒体通信》

  31. RSVP的工作原理 • 为了启动资源预留,发送方首先发出PATH消息,消息中包含数据流的标示(地址)以及数据特征,该消息沿所选路由逐跳传输,通知沿途各路由器准备预留资源; • 接收方收到此消息后,根据业务特征和所需的QOS计算所需的资源,回送RESV消息,消息中包含的主要参数是请求预留的带宽; 《多媒体通信》

  32. PATH • 数据流标示 • 数据流业务特征 • 路径建立 用户数据 发送方 Router Router 接收方 RESV • 数据流标示和发送方选择 • 预留方式 • 预留请求 《多媒体通信》

  33. 按虚电路排队 • 选路策略 • 按服务质量排队 • 随机早期丢弃 • 服务类型(TOS ) • 流量整形 • 加权公平排队(WFQ) • 加权随机早期丢弃 《多媒体通信》

More Related